糖尿病杂米饭(糖尿病患者杂粮米饭)
糖尿病患者馒头米饭怎么吃:利用血糖生成指数法,搭配饮食
糖尿病是典型的“富贵病”,古代叫做“消渴症”,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我国《黄帝内经》和《灵柩》中都有记载。
糖尿病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快速提升,而健康教育又跟不上的时代,最容易爆发。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超过10%,患病人数超过一亿人,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第一糖尿病人口大国。
糖尿病的预防,最重要的是饮食调理,多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喜欢吃精白米面类的主食,如馒头、面条、米饭等,这些食物都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不建议多吃。要预防糖尿病的多发,需要适当选择粗杂粮代替精白米面类主食,以保证血糖平稳。
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性疾病。
糖尿病最典型的特征是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伴随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吃、消瘦)症状,久病常常引起多系统损伤,合并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病变,最终导致器官缺陷与衰竭。
血糖生成指数
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吃了某一种食物之后,这种食物进入胃肠道,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血糖升高的速度。
血糖生成指数用来衡量食物中所含糖分多少对血糖浓度的影响程度,进而判断这种食物是否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以及这种食物对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影响。
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含有简单糖比较丰富,如精白米面、甜点、蛋糕等,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很短时间内就会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快速升高,对胰腺刺激作用大,对糖尿病恢复不利。
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含膳食纤维丰富,含简单糖类比较少,在胃肠道中停留时间长,消化慢、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不至于让血糖快速升高,对胰腺刺激作用不那么强烈,有利于血糖平稳,对糖尿病恢复有利。
因此,熟练掌握不同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区别,合理安排膳食,调整膳食结构,适当增加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对于调节和控制血糖非常有帮助。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分类
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低于55的食物。如豆类、乳类、蔬菜多数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
中等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的食物。如薯类、部分水果等。
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高于70的食物。如精制米面、淀粉、糖类、油炸食品、酒等。
不同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合理搭配与运用
1.多吃粗杂粮:粗杂粮因为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消化吸收慢、升糖指数低,是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比如玉米面、燕麦片、荞麦片、薏米等。
尽可能的经常以粗杂粮代替一部分主食,只要粗杂粮的占比能够达到主食摄入量的一半左右,对于血糖的稳定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粗粮不要细作:过去温饱时代,由于粮食短缺,人们吃不上细粮,所以讲究粗粮细作。现在应该反其道而行之,避免粗粮细作,能吃的粗一点就尽量粗一点。
比如白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是70,而加入80%的大麦粒,指数直接就下降到34。做米饭时加入些杂粮或者豆类,蒸馒头时加入些玉米面,不但口感筋道有嚼劲,指数也随之下降。
3.烹饪时简单点更好:在家做饭时,不妨学会“懒''一点,蔬菜能不切的就不切,能手撕的则手撕。薯类和蔬菜尽量选择块大些,少破坏些粗纤维。
4.多选择含有纤维素多的食物:粗杂粮、蔬菜、薯类和低糖水果类食物,或者含有粗纤维,或者含有水溶性纤维,烹饪时尽量多选择这类食物。
5.减少食物烹煮的时间:食物的软硬、稀稠、颗粒的大小,对血糖生成指数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比如粥煮的时间越长,糊化程度越高,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和需要,煮粥和煲汤不要时间过久。
6.混合膳食最好:膳食结构提倡多样化,避免只吃些品种单一的食物,尤其要避免只吃主食类。比如面条、面包、糕点、馒头就咸菜等糊弄一顿的类似吃法。
混合膳食,有荤有素、粗细搭配,有干有稀的搭配更适合糖尿病者的血糖稳定,总之杂一点更好。
糖尿病患者需要改变饮食结构,适当多以粗杂粮代替精细粮食类食物,增加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更有利于血糖稳定,对糖尿病的恢复更有帮助。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的专用配方米饭,怎么做?糖友需要认真学
糖尿病人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其中的饮食治疗,就是糖尿病人怎么吃?
米饭是很多糖友的主食,主食不能不吃,但是吃错了也会造成血糖出现更多的问题。糖友吃米饭,可以学习制作糖友专用配方米饭。
普通的米饭所含有的营养价值比较低,在糖友专用的配方米饭中,主要的食材是五种。五种食材,可以满足食物多样粗细搭配营养均衡的要求。糖尿病专用配方米饭所用的食材分别是大米、荞麦、黄豆、花生和燕麦,这五种食材的搭配是运用了血糖生成指数、血糖生成负荷和膳食指南进行合理搭配。为何会选择这些食材?
大米的蛋白质含量不高,而且所含有的蛋白质也不是优质蛋白。而黄豆则是属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100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35克以上。并且,黄豆所含有的蛋白质是属于优质蛋白,在米饭中加入黄豆,可以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黄豆中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是控糖不能缺少的物质,能够抑制小肠对于糖的吸收,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每天必须要摄入30克膳食纤维。
荞麦是非常好的一种粗粮,不仅含有粗粮中常见的膳食纤维,而且荞麦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对于改善糖尿病人的微血管循环有着很好的作用。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其实都属于微血管病变。而经常摄入一定量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改善微血管病变。
荞麦中还含有一种有助于调控血糖的物质,这种物质比较特殊,叫做D-手性肌醇。是一种有利于平稳血糖的物质,也是食物中不可多得的营养物质。
花生属于种子类的坚果,在米饭中加入花生也有一定的道理。花生中蛋白质含量较高,100克花生中就含有25%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改善人体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的情况。虽然花生中含有一定的脂肪,但是脂肪酸还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并且花生中还含有一种有利于减肥的物质,能够帮助控制食欲。
这种物质是精氨酸 精氨酸能够增加饱腹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减少进餐量从而起到控制体重、减肥的作用。并且,花生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这些物质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对于心脑血管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燕麦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十大谷物之一,燕麦不仅所含有的蛋白质在粮谷类食物中属于佼佼者,100克燕麦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5%,是大米的两倍。而燕麦的营养价值也不仅仅是表现在蛋白质的含量上,燕麦更为突出的营养素是ß-葡聚糖。
ß-葡聚糖能形成隔膜、阻挡糖和脂肪等吸收,达到调节血糖、血脂的效果。在糖尿病人的饮食中,燕麦经常出现。燕麦也是医生和营养师推荐糖尿病人食用的食物之一。
普通的米饭仅仅是满足了吃饱的需求,而经过营养师搭配的糖尿病专用配方米饭,则是根据糖友的个体情况精心搭配的主食。米饭的合理搭配,才有利于控制血糖,不至于因为饮食不当而出现餐后血糖飙升的情况。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不用担心血糖升高
今天在门诊有个老爷爷跟我抱怨,自己中午和晚上必须要吃米饭,不然就会感觉饥饿,谁知道现在查出糖尿病,米饭不敢吃了,每天总感觉吃不饱,饿得心慌慌,这可怎么办呢?我被老爷子的话逗笑了,没错,中国人大多数对米饭情有独钟,一顿不吃就饿得慌,但是正因为吃得太精细了,对老年人不太友好,那么,米饭真的就不能吃了吗?忍不住想吃怎么办?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告诉你,让你放心吃米饭
首先我们来看下常见的主食GI值是多少:
米饭:83.2
米粥:89.4
黑米饭:42.3
玉米粥:51.8
小米粥:61.5
可以发现,同样是大米做的,不同的做法却会影响GI值;同样是主食,不同种类的米GI值也有很大区别,就像黑米和大米,二者之间相差一半,所以,选择吃什么,怎么吃,是非常重要的。
1、不要单吃米饭,黑米、玉米、荞麦都可以做饭吃
每顿都吃大米饭肯定是不行的,它太精细了,最好能加两三种其他粗粮,把大米的占比降一点,粗粮的占比升一点,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吃米饭的愿望,又不会让血糖升得太快。比如说大米、黑米、小黄米、燕麦仁四种混合在一起,吃起来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2、不要煮得太软太烂,尽量不要煮大米粥
发现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喝白米粥,还经常用高压锅煮,米粒完全煮化了,这样的食物吃进肚子里,血糖肯定容易升高。建议不要“吃软饭”,平时蒸饭的时候少放一点水,另外,不同的米吸水性不一样,需要大家多试几次,找到最合适的水位。想吃粥的话就米杂粮粥,少抓一把大米增加黏稠度,同样别煮太烂。
3、心急吃不了热饭,放凉一会再吃
米饭的温度高低也会影响GI值,一般温度越高,GI值也越高,所以建议米饭盛到碗里了不烫嘴了再吃。但是,这不是让你吃冷饭,小心把肠胃吃坏了。
4、用小碗吃米饭,注意控制饭量
一般喜欢吃米饭的人都爱用大碗,吃起来过瘾,建议您用小碗吃,一顿不超过2两,如果身材很胖,还应该再控制一点。有人说我吃得少了就会饿,怎么办呢?不吃米饭可以多吃菜、多吃肉,啃两个玉米,它们都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就算米饭吃少了也不会饿。
5、按照喝汤、吃肉、吃菜、吃米饭的顺序进行
不想血糖升得那么快,又想吃米饭,就要注意一个进餐小细节,那就是把米饭放在最后吃,一个是为了控制血糖上升,另一个是为了控制饭量,可谓是一箭双雕。
6、慢点儿吃,多嚼几口
吃饭没人催你,再饿也别火急火燎,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优雅的贵族,小口慢吃,至少持续15分钟,让大脑接受“吃饭信号”。另外,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能帮助你分解食物,消灭部分细菌,对口腔和肠胃都有好处。
学会了以上6个“干饭技巧”,就可以安心吃米饭了,不过还是建议糖友们,米饭再好吃也别常吃,还是要适当控制一点,和其他谷物、豆类、薯类交换着吃,这样身体才健康。
另外,有一件事让人想不通,日本的主食也是米饭,为何中国糖尿病患者那么多,日本却那么少呢?
首先,米饭的做法不同
中国人吃米饭一般是把大米、水加入锅里蒸,蒸熟了直接吃,日本人喜欢将米饭搓成饭团,外面包上蔬菜或紫菜,带到学校和公司食用,等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基本已经凉了,不会二次加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吃热食的情况,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
其次,食用量不一样
中国人吃饭非常热情,会告诉你“敞开肚皮吃!”、“不够再加!”而且加饭还不要钱,很多男性朋友都会吃第二碗。日本人注重质量和健康,吃多少是固定的,吃完就结束,不会继续加饭。如果中国人能把饭量控制一下,血糖就不会上升得那么快。
最后,大米的品种不一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的米饭特别养人,东北大米、河南大米、新疆大米都很出名,绵软略黏,做出来的饭闻着味儿就香,日本的大米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有韧性、不太黏,大米品种不一样,GI值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总之,糖友们是可以吃米饭的,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太快,最好能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学习正确进餐顺序。除了米饭这一点,糖友们还需牢记其他饮食注意事项,合理安排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