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科员(药店糖尿病专员总结)
速看枣庄市中区医疗保障惠民新政策
鲁网3月25日讯(记者 杜方奇) 3月25日,枣庄市市中区就医疗保障惠民政策举办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中区医保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宋伟,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孙思华,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副主任兼待遇审核科科长杨艳红,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副主任兼参保登记科科长邱超,中心街街道党工委委员赵丹出席发布会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杨艳红就今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惠民新政策进行介绍。今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调整:
一、居民医保缴费财政补助再提高。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再增加30元,为每人每年580元。同时,今年市中区将继续实行60岁以上老年居民缴费减半、70岁以上老年居民全免费,以及对特困人员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贴的参保缴费优惠政策,预计全年财政补贴金额达到1600余万元。
二、居民“两病”门诊用药待遇再提升。一是 “两病”参保患者在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将取消起付标准,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由50%提高至60%;二是一个自然年度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最高支付限额均由200元提高至300元,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最高支付限额将由300元提高至600元。
三、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再增加。在现有门诊慢性病病种基础上,今年还会将肺外其他部位结核、耐多药结核和广泛耐药结核新增纳入居民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同时,调整完善居民医保中已纳入的肝脏疾病病种范围,将肝硬化失代偿期调整为肝硬化,将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调整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已纳入门诊慢性病管理的人员,不再重新认定资格。
四、异地就医流程再简化。自2022年1月1日起,市中区将正式执行新的异地就医政策。省内就医,即“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住院、门诊、门诊慢性病将取消备案手续,实现就医费用直接联网结算;跨省异地就医,即“异地长期居住人员” 将取消转诊申请、急诊证明等所有证明材料,改为承诺制,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爱山东·枣庄APP自行填写承诺表,或致电市中区医保服务大厅、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即可办理。实现异地就医“零跑腿”、“零手续”,大大提升群众异地就医便捷度。
五、医疗费用手工报销再提速。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如因特殊原因未能在就诊医院直接联网结算,在符合报销范围的前提下,可到市中区医保服务大厅、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申请手工报销。也可以通过“区-镇(街)-村(居)”三级医保服务站点帮办代办人员申请帮办代办服务。同时,市中区正在积极筹备OCR智能审核系统上线准备及贯彻落实工作,逐步实现将传统的手工报销转变为智能审核参保人员非联网结算医疗费用,进一步缩短报销时限。
邱超介绍,根据省市文件规定,将进一步推动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与待遇支付相关问题的全省统一规范。
一、灵活就业人员首次参保待遇等待期大幅缩短。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享受时间将由原来的自缴费之日起90日后方可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缩短为自参保缴费的次月起享受。待遇等待期缩短后,将使更多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在看病就医中得到更大的医保实惠。
二、进一步规范职工医保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前期,省市出台新政策,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的参保缴费责任,统一规定参保单位补缴中断缴费期间费用的,只计算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欠费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并不迟于4月1日起实施。在此,也提醒广大参保单位,要及时到税务部门连续足额为其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否则一旦发生欠费,将对个人的医疗保障产生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保部门一直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孙思华称,今年,市中区医保局将继续充分发挥医保部门职责,持续减轻群众负担,降低政府防疫成本,多措并举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
一、调整扩大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和支付比例。一是继续实行“两个确保”。认真落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疗机构留观人员救治医疗保障政策和医保基金应急预付政策,一律先就医后结算,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定点救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二是积极落实医保目录特殊保障新政策。及时将符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规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落实好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患者、新住院患者中的参保人员核酸检测项目医保支付政策。同时,及时上解新冠肺炎疫苗和接种医保基金支付费用,确保群众疫苗接种全免费。
二、调整医保服务项目目录,组织相关药品、试剂集中采购落地。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及相应检测项目临时性纳入基本医保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组织辖区各医疗机构开展好抗原检测试剂专项集中采购落地工作,并严格落实防治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机构应急采购机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网上采购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药品、医用耗材储备工作。做好医疗机构集采药品、短缺药品供应监测督导,加强国家和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以及新冠检测试剂供应情况监测,及时帮助医疗机构协调解决供应保障问题。
三、发挥“互联网 医保”作用,全面实施医保便民措施。积极引导参保人员选择网上办理、电话咨询、邮寄资料等“非接触式”途径办理业务,尽量避免参保群众外出办理医保业务。同时,将通过实施“长期处方”、互联网诊疗等结算报销新政策,减少参保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切实降低疫情传播的安全风险,确保群众医疗保障待遇享受不受疫情影响。
赵丹对中心街街道医保办建设情况和为群众提供医保服务情况进行介绍,中心街街道地处市中区老城中心,下辖8个社区,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医保局关心支持帮助下,中心街街道聚力市中区“八大提升突破工程”,聚焦群众满意度提升,全力推进基层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登记、居民医疗费用零星报销初审录入、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登记备案等医保业务“家门口办”,促进了医保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街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窗口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医保服务。
一、实施三级联创,高标准建设服务体系。率先开展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医疗保障服务站、分中心,设立了医保咨询、缴费、帮办代办等医保服务窗口,实现了有场所办事;配优配强专职工作人员10名,专职从事医保工作,实现有专人办事;由区医保局统一高标准配置窗口硬件设施,高性能电脑2台、双显显示器4台等,实现了有设备办事;统一设置了“医疗保障”标志标识,统一制作了工作流程,统一购置了办公设备,实现了有标准办事。
二、提升办事水平,高效能办理医保业务。街道坚持“快就是大局、干就是担当”,为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优化医保服务流程,每周召开例会总结医保工作;实行“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提供实时服务和预约服务,确保办理时间有保障;严格落实服务效率最高等“四最”“六统一”要求,确保优化流程有保障。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先后就医保政策、办理流程等培训专职人员,提升业务办理水平,增强医保专业素养,确保办理专业有保障。
三、增强惠民实效,高质量提供暖心服务。街道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质量,要求工作人员文明礼貌接待,热情服务;服务站配备饮水机、老花镜、雨伞等,提供免费服务;通过帮办代办窗口帮助流程不熟悉等遇到困难居民办理业务,为“两病”患者上门送药、代办购药;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和军人优待窗口,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爱服务;通过开展“医保政策进万家”等活动、印制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条幅、集中办理、上门入户、微信推送、LED屏宣传等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引导居民通过线上办理业务,让群众少跑腿。
下一步,中心街街道将进一步加强窗口建设,用心用情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事关你的“钱袋子”!沈阳城乡居民“两病”用药与报销,医保这样规定
医保政策事关百姓看病就医及“钱袋子”。城乡居民医保“两病”(高血压、糖尿病)就医如何报销?职工基本医保有何新政策?
针对这些热点问题,8月5日,本报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医疗保障局有关人士做客沈阳网直播间,就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并在现场通过热线电话回答了市民提出的问题。
8月5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医保办事大厅内,工作人员在紧张工作。
本期嘉宾沈阳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一级主任科员 郭志长
沈阳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医疗生育审核部副部长 程实
沈阳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居民参保部部长 赵洋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两病”门诊用药就医政策参加沈阳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患高血压、糖尿病经指定的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确诊为“两病”并备案后需采取药物治疗,纳入“两病”门诊用药保障范围。
起付标准:“两病”参保患者门诊用药起付标准为每季度40元(与门诊统筹起付标准合并计算)。
支付比例: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55%。
限额标准:在门诊统筹季限额150元基础上,高血压季限额提高30元达到每季180元,糖尿病每季提高60元达到每季210元。同时患有“两病”的参保患者,按糖尿病限额标准执行。
就诊医院:以本人门诊统筹定点医院为“两病”就诊医院。
特别提醒参保人员患高血压病(3期)、糖尿病(具有合并症之一者)经认定享受沈阳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门诊规定病种待遇,不重复享受“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
职工医保不享受“两病”门诊用药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政策缴费比例及缴费基数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按照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缴费比例之和,确定用人单位以在职职工上年工资总额的8.6%比例缴纳;在职职工以本人上年工资收入的2%比例缴纳,在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用人单位人均缴费工资低于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或者无法认定工资总额的,以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
职工本人工资收入高于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职工本人工资收入低于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个人账户构成及划账比例
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构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设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的构成:
1.在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2.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按规定划账部分;
3.个人账户中的利息。
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以在职职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为划账基数,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按0.8%的比例计入,46周岁以上按1.5%的比例计入。
退休人员每年6月份当月应发的实际退休费作为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划账基数,低于社会平均退休费的,按照上年社会平均退休费作为划账基数。6月份退休费为预发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确定后,再予以调整补划。退休人员的划账比例按退休人员的实际年龄段划拨。退休人员的定额划账部分是从参保人员自享受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次年起,在按比例划账的基础上,每年7月份进行划拨,2020年7月-2021年6月退休人员最低划账基数为2760元/月。具体如下:
个人账户资金使用
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的医疗费用、定点药店购药的费用和住院、家庭病床等医疗费用中需个人支付的部分。个人账户资金归个人所有,可以跨年度结转使用和依法继承。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
2020年7月-2021年6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5561元/月。
连线实录问:我老伴是居民医保,有高血压病,家在沈河区,想问问“两病”报销到哪去办?报销多少?
答:城乡居民参保人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要采用药物治疗的、享受“两病”待遇的,可在沈阳市医疗保障局官网(http://ybj.shenyang.gov.cn/)“门规和门诊统筹”板块查询,在指定的3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中选择1家医院确诊并备案后,在本人的门诊统筹定点医院就诊报销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为每季40元,医保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为55%,高血压季度最高报销180元,糖尿病季度最高报销210元。
问:我是退休人员,想知道新出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报销政策可以办理吗?
答:新出台的“两病”门诊用药政策的办理对象是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如果有“两病”,可以按照以下方面享受待遇:一是门诊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两病”可以享受门诊统筹报销政策,起付标准为20元/月,最高支付限额为150元/月,统筹范围内报销比例退休人员为65%。二是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患高血压病(3期)、糖尿病(具有合并症之一者),可纳入门诊规定病种保障范围,统筹范围内报销比例在职职工为75%,退休人员为85%。
问:我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在门诊开药能报销吗?
答:参保人员患有糖尿病(具有合并症之一者)可以到体检医院申请认定门诊规定病种,体检医院可以上沈阳市医疗保障局官网查询。和平区体检医院包括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经体检认定符合标准的,享受门诊规定病种待遇。不符合标准的,城镇职工参保患者可以选择门诊统筹定点医院就医报销;城乡居民参保患者可以按照“两病”政策在门诊统筹定点医院就医报销。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文 高级记者 张文魁/摄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
《送你一朵小红花》爆火,引出糖尿病长年药费比癌症花费更可怕
如果要问最近什么电影最火,那一定是由易烊千玺主演的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
电影爆火背后,是癌症家庭的辛酸故事,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部电影则是带我们走进了抗癌家庭:“你得病了难,周围人更难”。
现实中很多父母和电影中的故事一样,为了治病东奔西走,为了凑钱四处求人,甚至有的家庭,为了活着,倾家荡产,家庭破碎。
“一个病人拖垮一个家庭”,随着癌症一起来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开支。
韦一航的妈妈,一位“精明”的会计,为了省5块钱停车费和停车场保安斗智斗勇:
“我就超了5分钟怎么能算呢。”“嗨,你说说这,我忘带现金了。”“哎微信扫不出来啊怎么,你们这没网啊。”
送你一朵小红花赵英俊 - 送你一朵小红花 电影歌曲专辑
去菜市场买菜,和卖菜的磨叽半天,在摊儿上摘掉一圈烂菜叶,才舍得放到秤上算钱。
韦一航的爸爸,体制内普通科员,因为孩子生病,把自己修炼成了家庭御用大厨,每天变着花样做“抗癌餐”;
有胃溃疡不舍得掏钱做胃镜,为贴补家用瞒着孩子周末开专车,一天下来饭吃不上一口,连厕所都顾不上去。
同样对人体危害仅次于癌症的糖尿病,也对很多糖友和糖友家属造成了很多痛苦,得了糖尿病药不能停,胰岛素不能缺,生病了,就算自己想放弃,身后的父母也不会同意。
中国的糖尿病现状
孩子患了重疾,为人父母的,只会豁出一切救回孩子,别说是卖房,哪怕是用一命换一命也在所不惜,孩子自己也怕啊!害怕自己拖垮整个家!
中国每年高达13%的医疗支出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孩子得病后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的经济直接挂钩,毕竟生病得花钱,家人生活也要花钱。
每月花在治病上的开销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各位糖友有仔细算过你每月花在糖尿病上的费用吗?
在这里稳糖君按三个主要方向【日常检测费用】【定期检查费用】【药物费用】以最低标准计算一下糖尿病费用。
日常监测费用:1千元/年
血糖控制得好不好,监测非常重要,一般糖友自己都有血糖仪,使用较便宜的试纸大概在1元左右。一般情况每天的平均监测次数为2-4次。
这个费用按照较少的算1年大概1*2*365=730元,算上其他损耗一般会在1千元左右,如果是1型糖尿病糖友,监测次数更多,费用也大大上升。
定期检查费用:1千元/年
糖尿病及并发症检查每年体检费用一般在500-1000元之间,一般住院能走医保,门诊有的是自费的。
药物费用:大致分三种情况
01 打胰岛素
打胰岛素的糖友,按照一般的计算胰岛素的用量公式:(血糖-100)×体重(公斤)×6÷2000。
假设糖友70公斤,血糖10mmol/l,也就是180毫克/分升。那么一次需要的胰岛素的量就是16.8单位。
如果一天按照三次注射胰岛素计算,那么一天就是50.4个单位。
选用诺和锐30的话(价格86元/支,每支300单位)。一支可以用6天,一个月就是86×5=430元。
我们去个整400元,一年就是4800元,也就是差不多5000元。
这些胰岛素各地医保都能按一定比例报销,胰岛素费用一年一般在1000-4000元之间,自费胰岛素笔、针头、泵、耗材未计入。
02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的糖友,药物费用一年一般在500-5000元之间,用药费用,会根据药物的不同,费用不同。
如果用最便宜的药二甲双胍,一年也需要几百元,如果用进口药,那一年大概需要几千元。如果你吃医生推荐的所谓新药,价钱更贵,花费当然也就更高了。
03 注射类降糖药
注射类降糖药贵一点,费用一年一般在20000-30000元之间,这种目前多是自费药,用的人少。
以上,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大概每年最低最低也需要3千元左右。而若是使用的检测试纸好一点,药物多一点,定期检查项目全一点,每年所需的费用就会多次翻倍。
而且还有误工费、家属陪护费等等“隐形”费用忽略不计。
如果有并发症呢?
但是如果发生并发症,治疗与检测费用就会直接上升好几个台阶。
随便一个并发症,就能让普通家庭伤筋动骨。
面对各种并发症,从头到脚,身体器官无一幸免,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心血管病等等,并发症严重降低糖友们生活质量,也是造成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
那么治疗各种并发症分别要花多少钱?
保守估计:
糖尿病眼,光是激光治疗就要3000元以上;
糖尿病足,平均治疗费用在2万元以上;
糖尿病肾病,如果透析治疗,每年花费在5万元以上,还不算药费、营养费;
心脑血管意外的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上......
糖尿病是快速而持久消耗财富的“黑洞”,一般家庭能耗多长时间?
现在的医学水平,还没有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手段,一旦得病,终身治疗。
因此,稳糖君倡导,大家都警醒起来,保持本源健康的生活方式,趁父母健在,好好陪伴他们,只有父母,才是能对我们以命换命的人,他们压抑内心的情感,失去自我,照顾我们的情绪。
身为儿女,总觉得岁月漫长,父母可以一直在我们身边,而肆意挥霍着父母的爱,殊不知,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恣意。
如果说,哪种爱不求回报,投入多,产出少,那一定是父母之爱。哪怕再忙,也要多打几个电话问候他们。
对另一半好一点,多些包容和理解,少些抱怨和批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辜负时光,克服困难,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减少抱怨,记得电影有一个片段,很受触动。当韦一航怒斥上天不公的时候,马小远反问:上天喜欢谁?
是的,上天喜欢谁呢?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承受一些灾难,有的是身体上的,有的是精神上的,没有真的完美无憾的人生。但是,不管命运怎么刁难,我们也得努力活下去。
生了病,依然要记得,自己是值得爱的,要好好珍惜当下活着的每一天。遭遇了挫折,也要记得,生命是珍贵的,努力闯过去,就是另一番景象。
过去的一年,2020年不容易,疫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新的2021年,大家要多些思考,如何做,才能得到奖励自己的那朵小红花?
从当父母开始,我们一直在给孩子爱和鼓励,奖励他们小红花,教给他们直面生活的力量和勇气。而其实孩子也希望我们给出的小红花里,能有一朵属于我们自己。
稳糖君有话说:积极地去面对疾病本身,以乐观的态度去用心去对抗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