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少蛋白(糖尿病病人蛋白低怎样补)

保健时报 0
文章目录:

糖友要谨防肌少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但是,有一个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肌少症,却很少有人知晓或者说被人们漠视了。

“肌”不再来

糖尿病患者是肌少症的高危对象

对于糖尿病,有的人会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胖,甚至应该越瘦越好。但真的是越瘦越好吗?长期处在消瘦的状态,会导致肌肉流失,最终发展为肌少症。大家可能觉得肌少症离我们很远,但是糖尿病患者是肌少症的高危对象,患病率高达18%。

导致糖尿病肌少症的因素有很多。第一,糖尿病肌少症被认为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有关。第二,血糖控制长期不佳,大量能量从体内流失,造成患者体重减少。第三,不正确的饮食。很多人误认为既然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会诱发糖尿病,少吃点儿不就能缓解病情吗?其实不然。过度节食可能导致我们的机体状态更差,血糖水平出现明显波动,甚至引发多种并发症。第四,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有不同程度减轻体重的药效。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缺乏运动、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等,也会诱发糖尿病肌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病情控制不佳引起肌少症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第一,肌少症可导致葡萄糖利用减少,糖尿病进展加速。第二,由于肌肉流失、肌肉力量下降再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易跌倒和骨折,一些老年人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第三,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风险。第四,低体重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肌”要择食

肌肉增长离不开营养的支持

总之,糖尿病肌少症的发生与上述诸多因素有关,为了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肌少症,在常规糖尿病饮食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地中海膳食模式 地中海饮食是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蔬菜和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肉类及其制品摄入量较低,食物加工程度低而新鲜度高。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不仅可改善肌少症,还能改善代谢和胰岛素抗性,有利于调控血糖。

谷类粗粮为主 谷类食物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杂粮富含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素具有维持神经肌肉的功能,并可以有效防止肌肉的流失。

增加蛋白质摄取 对于糖尿病肌少症的患者来说,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是肌少症防治中的重要因素。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达到每天每千克体重为1.2~1.5克,以改善四肢肌肉量。蛋白质应优先通过食物获取,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奶制品、豆制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

多喝牛奶牛奶中乳清蛋白的吸收较快,并且含有丰富的支链氨基酸,尤其是亮氨酸,可更好地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提高肌肉量和肌肉功能。糖尿病肌少症患者如果没有乳糖不耐受,可每天进食250~500克牛奶。

多吃深色蔬菜和水果 要做到餐餐都有蔬菜,每天应达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蔬菜和水果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碱盐发挥保存肌肉量的作用。

控制油、盐、糖摄入量所有人都应该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另外,还应做到戒烟限酒。

适当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通过各种机制保持肌肉功能,包括维持钙稳态和肌肉纤维的增殖。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越低,肌肉质量和力量越低。一般人群可通过晒太阳(1~2小时/天)、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全脂牛奶)来补充,严重缺乏的人群则需通过药物来补充维生素D。

强“肌”计划

运动是延缓肌少症的良方

缺乏运动是发生肌少症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的减退、肌肉质量的降低和躯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如进行不合理的运动易发生运动伤害,甚至跌倒和骨折。因此,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运动要合理、有效、安全,要由专业医生、运动师做好病情评估、正确指导。

做好病情评估 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包括血糖、血压、心肺肾功能、骨密度、眼底检查等),肌肉力量、肌肉质量、身体表现(步速、椅子站立试验、定时起身走试验、体能状况)等,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睡眠等)、认知能力、经济情况等情况。

合理运动 减少静坐,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买菜、收拾房间等)。将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多种运动模式相结合。建议每天进行40~6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抗阻运动(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拉弹力带、举哑铃)20~30分钟,每周2~3天。

运动要持之以恒 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强度要注意个体化。建议患者从少量活动开始,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活动时间,以身体可以耐受为宜。

需要注意的事是,运动环境要选择在宽阔、视线好、地面平整的地方,运动时要防止跌倒。尽量有人陪伴,一起运动,即增加运动乐趣又能保障安全。随身携带水、防止脱水。衣物宽松、舒适,穿合脚防滑的鞋子。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运动强度可在运动前后适当加餐。随身携带糖块,预防低血糖发生。

总之,运动不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还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质量。糖尿病肌少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运动锻炼,能很好地改善身体状况并有利于病情控制。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作者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滕云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王彦

编辑 || 颜红波

糖尿病老人最容易蛋白质不足!教你如何帮长辈吃够量

《中华糖尿病杂志》近期发布了《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用了十七个章节,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诊断、分型、预防、教育、管理、用药等多方面,在2021版指南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的血糖管理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新发布的中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强调了哪些营养治疗要点?

大家都知道,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营养治疗”都是治疗基础,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全程。这对于实现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目标,维持目标体重,以及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指南的营养治疗部分,除了再次强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的重要性,还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关键点1: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务必个体化

由于老年人已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起来较为困难),应当基于老人固有的饮食习惯,结合他们改变饮食结构的意愿强烈程度、健康食物的获取能力等做适当调整。

关键点2:监测碳水化合物的“质”与“量”

以延缓血糖升高、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血脂水平为目标,在老年人能力范围内(比如咀嚼能力、胃排空能力、消化能力等等),在进食碳水化合物的同时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过,指南并没有给出碳水化合物的具体摄入量,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最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尚无定论”。同时提到:胃轻瘫和胃肠功能紊乱的老年患者,需避免过量摄入膳食纤维。

关键点3:关注老年患者三餐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蔬菜的进食顺序

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进食时间延后(也就是放在每一餐的后半段吃),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的增加幅度,帮助餐后血糖更平稳。

关键点4: 需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

保证饮食能量摄入充足,以避免肌肉蛋白分解,且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含量较低,需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指南特别建议:以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摄入为主(如乳清蛋白)。另外,长期食物摄入不均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本文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就是“关键点4”,是关于蛋白质的。蛋白质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来说非常重要!接下来就是需要强调的重要核心内容。

不同身体情况的老年人分别需要多少蛋白质?

健康老年人需每日摄入蛋白质 1.0-1.3克/千克;

合并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需每日摄入蛋白质 1.2-1.5克/千克。

合并肌少症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每日至少摄入蛋白质1.5克/千克。

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就属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他们与没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相比,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发生肌少症的风险也增高。因此,尤其需要重视饮食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否达标。除动物蛋白外,也可选择优质的植物蛋白。

在体重达标、能量摄入充足的前提下,一名60千克体重的糖尿病老人需要72-90克蛋白质,一名70千克体重的糖尿病老人需要84-105克蛋白质,以此类推。

蛋白质摄入若都来自肉蛋奶鱼 容易给老年人肾脏增加负担

当我们看到这些克数的时候,一定不要误以为要吃够可以提供这么多克蛋白质的肉蛋奶鱼豆腐!因为:这个克数包括了植物性食物(粮食、蔬菜、水果)所提供的蛋白质!它们至少提供我们全天蛋白质摄入量的1/3以上哦!

如果上述所需蛋白质的克数都来自肉蛋奶鱼豆腐会怎样?——老人的蛋白质摄入量有可能会超标,并给肾脏增加代谢负担(先假设他们能吃进去那么多的动物性食物 豆制品)。

如何学会自己计算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粮谷类:不同品种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比如:燕麦米和标准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小米多一倍以上。如果采购的粮食外包装上有营养成分表,能一目了然每100克这种谷类的蛋白质含量。如果外包装没有,或者买的散装粮食,可以按照每100克平均6克蛋白质的量来计算。因此,如果老人一天吃了200克生重的主食,就获得了12克左右的来自粮食的蛋白质。

奶类:外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表,每100克含2.5-4.0克蛋白质不等。如果老人一天奶制品总量350毫升,一般都能获得不少于10克蛋白质(往往比这个量高)。

鸡蛋:一个整鸡蛋大约提供7克左右蛋白质,蛋清、蛋黄各提供3.5克蛋白质。

瘦肉及水产:猪牛羊鸡鸭鱼虾贝蟹的蛋白质含量略有不同,可以粗略按每100克瘦肉部分提供18-20克蛋白质计算。如果老人一天吃了150克瘦肉或水产(生重),约等于30克蛋白质。

豆制品:内酯豆腐和日本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低一些,老豆腐含量高一些,与豆腐的“结实”程度及用料有关。大家可以按平均每100克提供5-6克蛋白质粗略计算。

蔬菜水果:按一天400-500克蔬菜和200-250克水果(都是生重),大致提供总量5-6克蛋白质。

坚果种子类:按照平均每100克提供20克蛋白质计算即可。如果一天吃了30克左右,约获得5-6克蛋白质。

如果按上述食物量完成全天饮食,家里老人可获得约75克蛋白质,这对于体重60千克左右的老人,肯定达标了。而对于70千克体重的老人,如果按上诉各组食物量,额外再加50克生重粮食和150毫升奶制品,也能达标,否则就不够。

年岁较大或患有其他共病的老人吃不够蛋白质该怎么办?

以上是假设老人食欲佳、咀嚼吞咽能力正常、消化功能正常的量。但如果老年人岁数偏大,或患有其他共病,则很有可能通过食物吃不够这些量。在全天饮食能量充足的基础上,如果老人没有能力吃够肉蛋奶鱼豆这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借助蛋白质补充剂。

市面上的蛋白补充剂多以粉状为主,也有少量液态形式的。无论何种质地,建议首选乳清蛋白来源的产品,其次是乳清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再然后是大豆分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来源的产品。

相比而言,乳清蛋白补充剂吸收率及生物利用度更高,大豆及其他植物蛋白的价格更亲民。如果老人的消化道症状较严重、消化吸收困难,也可以选择水解蛋白或小分子肽配方的蛋白质补充剂。不过这类产品价格更高,因此不推荐没有消化问题的老人使用。

关键点1:如何正确选择蛋白质补充剂?

对于普通非水解配方的蛋白质补充剂,大家可以通过对比“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来选择。在配料表标注质地相同、蛋白质来源相同的前提下(比如都是来自乳清蛋白,且都是粉状),看营养成分表上每100克产品实际含蛋白质的克数,越高表示该产品实际可以提供的蛋白质的量越多。

例如,产品A中每100克产品含75克蛋白质,而产品B中每100克产品含85克蛋白质,那就选B。当然,也要对比价格,选择自己认为性价比更合理的。

以大豆、豌豆、粮食等为蛋白质来源的蛋白粉,总体上价格会更亲民,但蛋白质的含量和吸收率会比乳清蛋白来源的略低一些,大家可以量入为出选择。

还有个小知识点:没有蛋白质含量100%的蛋白粉,所以,在折合成实际吃进肚的蛋白质的量的时候,需要自己手动计算。

关键点2:如何正确使用蛋白质补充剂?

根据前面提供的天然食物所含蛋白质的量,可以大致计算出家中老人经由天然食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如果没有满足需要量,缺多少就额外服用多少蛋白质补充剂。

比如缺10克蛋白质,那就额外补充12-15克蛋白质粉。可以加入粥、谷物糊糊、牛奶、豆浆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里。

如果老人同时存在肌少症问题,需要额外服用更多的量,以实现通过全天饮食 蛋白质补充剂达到 1.5克/千克的蛋白质摄入目标。

如有条件,最好能求助医疗机构的营养师,在评估老人饮食及营养风险后,给出具体的饮食及营养补充剂使用方案,会更为稳妥。

文/刘遂谦(科普工作者、临床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提示缺乏蛋白质了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四种典型症状时,这往往是身体在发出蛋白质缺乏的预警信号。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友而言,由于其身体对糖类的利用能力下降,转而更多地依赖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因此蛋白质的消耗量相较于常人往往要大得多。因此,若您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有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这可能是蛋白质缺乏的早期表现。

首先,您可能会时常感到疲惫不堪,仿佛身体被掏空了一般,缺乏进行日常活动的动力。这种疲惫感并非简单的疲劳,而是由于身体长期缺乏蛋白质,导致肌肉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肌肉力量逐渐减弱,进而影响到整个身体的能量水平。长期下去,这种疲惫感还可能逐渐加重,影响到您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其次,您对周围的事物可能会逐渐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可能出现焦虑或抑郁的情绪。这是因为蛋白质在神经递质的合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缺乏蛋白质会导致神经递质合成不足,进而影响到大脑的正常功能。这不仅会降低您的认知能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您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您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再者,您可能会注意到自己的头发开始大量脱落,指甲也变得脆弱易断。这两点症状在女性糖友中可能更加明显。蛋白质是构成头发和指甲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为这些组织提供了必要的强度和韧性。当身体缺乏蛋白质时,头发和指甲就会失去营养支持,变得脆弱易断。这不仅会影响您的外貌形象,还可能给您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最后,如果您发现自己经常感冒或生病,那么这也可能是蛋白质缺乏的一个明显信号。蛋白质是构成抗体的关键成分之一,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当体内蛋白质不足时,免疫细胞可能无法有效修复和快速繁殖,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这意味着您的身体将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感冒、流感等疾病也就更容易找上门来。

针对蛋白质缺乏的情况,糖友可以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补充。这些食物包括鱼肉、虾肉、瘦牛肉、瘦猪肉等动物性蛋白来源,它们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此外,鸡蛋、牛奶等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对于素食者而言,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同样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蛋白质摄入量是否足够,我为大家分享一个实用的计算公式。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饮食情况,计算出自己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总量。这个计算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将您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加即可。然后,您可以将这个数值与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进行对比。如果您发现自己的摄入量不足,那么建议及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记住,合理的饮食搭配和均衡的营养摄入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