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创新(糖尿病创新药龙头)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 0
文章目录:

全球首个!从总裁秘书,到研制我国第一款糖尿病创新药,她填补领域空白!

生物医药事关国家大局和民生福祉。多年来,无数科研人员在这一领域探索未知、披荆斩棘,为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等奋勇拼搏,华东理工大学1996届校友左亚军就是其中之一。20余年,她秉承初心专注新药研发,一举实现中国糖尿病领域创新药零的突破。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科研人员奋进新征程的故事。

图源:浦东发布

左亚军,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1996届校友、高级工程师,现为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曾获“张江卓越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

因一份报道,开启新药之旅

1996年,左亚军从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在华理就读期间,左亚军学习刻苦认真,凭借优异的成绩、突出的能力,她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大学毕业生,毕业当年便进入上海华谊集团,在实习期满一年后,左亚军被抽调至集团总部,任总裁秘书一职。

在这段工作期间,左亚军无意间从一张剪报看到著名的美国学者对中国糖尿病发展的预测,报道中显示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将会大爆发。这则报道,让左亚军在心中萌生了研制新药救治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想法。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风景

2002年4月,左亚军如愿加入华谊生物,担任“谊生泰”项目副组长。2004年到2007年,为了更加了解领域知识,左亚军选择继续攻读生物工程硕士学位。“我本科学的是高分子专业、硕士学生物专业,一直梦想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新药。”她说。2005年,32岁的左亚军向着梦想又迈进了一步,她接任“谊生泰”研发负责人,从此踏上研发新征程。

排除万难,实现中国零突破

“谊生泰”是仁会生物的核心产品,在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有良好的降糖、减重功效,但当时受制于剂型问题,一度难以推进。面对这一困境,左亚军选择迎难而上,她说:“别人能做到的剂型,我们也一定可以!”

图源:浦东发布

开发水针制剂,国内没有先例。左亚军一边咬着牙按照粉针制剂做临床试验,一边不舍昼夜地投入到水针制剂的开发中。将近七年时间,团队筛选了800多个配方,分析了1万多个样品,终于找到突破口,解决了蛋白药物在液体状态下及多剂量使用情况下难以长期稳定保存的技术难题,突破了一道关乎药物命运的关卡,该项技术后来申报国家专利并获批。

做出一款新药都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研发期间,各种各样的困难来袭,但左亚军始终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坚持不懈、攻坚克难。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风景

最终,“谊生泰”顺利通过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并在2016年底取得《新药证书》《药品注册批件》《药品GMP证书》,成为我国第一款糖尿病治疗领域创新药。实现了中国糖尿病领域创新药零的突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因此用上了中国新药。同时,该药还是全球首个氨基酸序列与人源完全一致的GLP-1类药物。2021年,“谊生泰”作为“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优秀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持续奋斗,做服务社会的人

图源:浦东发布

工作同时,左亚军不忘身为一名党员的职责,从在华理求学时入党至今,有29年党龄的她,怀抱一颗纯粹的初心,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保持奋斗的劲头不松懈”。

如今,左亚军的手中即将诞生第二款新药,即用于成人超重/肥胖治疗的GLP-1类药物“菲塑美”,该药上市申请已于2021年3月获CDE受理,届时将成为中国减重领域的第一款原创新药,再次填补领域空白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风景

左亚军说:“人的一生做不了几个新药,但这个领域值得我们花一辈子时间去深耕。新药创制利国利民,我们要尽自己所能,肩负起民族药企的使命,用实绩与实干,映照投身医药行业的那份初心。”未来,左亚军将继续奔走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为中国慢病领域的患者研发更多新药,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更用得好。

左亚军本科所探索的高分子材料领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学科和产业之一。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两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力强劲。新的一年,愿更多有志青年来到华理,在高分子材料领域逐梦远航!

关注“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中华工商网、浦东发布、新民晚报

礼来全球首创双靶点兼顾降糖减重“创新药”在华上市

礼来中国宣布,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于1月2日正式在中国上市。作为全球首创双靶点兼顾降糖减重的创新药,穆峰达在中国的上市,将帮助更多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血糖和体重控制的双达标。

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德赫兰表示:“历经百年,礼来始终与中国并肩,共同面对重大疾病挑战。我们承诺将携手政府和行业伙伴,通过创新的双靶点降糖、减重疗法,支持国家‘体重管理年’计划和慢性病综合防治计划的有效实施。我们的目标就是将全球首创疗法以更快的速度惠及中国百姓,为那些长期受到疾病影响的患者带来更健康、美好的生活,推动整个社会向‘健康中国’战略规划迈进,奔赴共同的健康愿景。”

临床试验患者实现更强效降糖

记者了解到,穆峰达同时覆盖两项适应症,即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T2DM)患者。以及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初始体重指数(BMI)符合以下要求的成人的长期体重管理:≥28kg/m2(肥胖),或≥24kg/m2(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等)。

以上适应症分别于2024年5月和7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48亿。目前近一半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穆峰达能够直接和间接地作用于多种导致T2DM病理生理缺陷的器官与组织,可在胰岛β细胞等核心致病组织中发挥更强疗效。

为期40周的临床研究显示,穆峰达10mg治疗组的T2DM患者实现了平均2.37%(从基线8.30%降至6.19%)的血糖(HbA1c)降幅,且89%的患者实现HbA1c达标(<7%);患者体重平均降低了10.3公斤。一项3期临床试验子研究亚组分析数据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T2DM患者加用穆峰达10mg治疗52周后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可达93%。更高的TIR通常代表了更平稳的血糖达标。

穆峰达在中国治疗2型糖尿病适应症注册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表示,“血糖和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67.7%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将进一步加剧血糖控制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罹患并发症的风险。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重改善与2型糖尿病的代谢改善相关,有助于2型糖尿病管理的综合达标。我相信穆峰达在中国的上市,将帮助更多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血糖和体重控制的双达标,助力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管理迈入新篇章。”

临床试验肥胖患者平均减重突破20%

当前,肥胖和超重已成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我国人群更易形成腹型肥胖。

其中,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简单、实用指标。内脏脂肪过多则与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相关性更强。深入开展全民体重管理,也将成为慢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抓手。穆峰达是首个在3期研究中实现肥胖/超重患者平均减重超过20%的药物,在为期72周的治疗中,入组患者平均体重降幅最高达21.4%(10mg治疗组);腰围平均下降19.4cm(10mg治疗组)。

穆峰达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在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表示:“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也与许多其它疾病的发生有关,因此长期有效地控制体重十分重要。与通常‘减肥’追求的短期内体重快速下降不同,长期科学的体重管理,不仅要关注体重降幅,还应关注体成分与体脂分布变化。替尔泊肽能够实现以体脂减少为主的体重减轻,减少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沉积,为肥胖患者长期体重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2+N”技术创新糖尿病逆转治疗新模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黄心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7月6日,广东省医院协会糖尿病管理专业委员会举行2024年学术年会。该年会以“科学管理,精准逆糖”为主题。国内外糖尿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生、科研人员以及公共卫生管理者,共同就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技术革新、治疗方法的优化以及管理策略的创新等议题进行探讨,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精准的干预手段,实现糖尿病的逆转。

学术年会现场。黄心琳/摄

“糖尿病逆转并非不可能,通过科学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可实现逆转。” 广东省医院协会糖尿病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糖胖病逆转中心主任徐谷根指出,加强糖尿病的科学管理和精准治疗对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学术报告环节,业界权威人士对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阐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演变过程。此外,针对“2 N”糖尿病逆转治疗技术及其治疗效果,专家们提出专业的见解并给予肯定。

作为一种创新的糖尿病逆转技术,“2 N溯源系统法”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徐谷根教授团队结合数十年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的一套治疗方法,其核心理念在于溯源糖尿病的发病根源,修复人体调糖系统,实现糖尿病的逆转。其中,“2”代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N”则是指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精准营养治疗、科学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调理等。

徐谷根介绍,不同患者临床逆转效果不同,如经过治疗后,早期患者大多数可停药,各项指标实现逆转;中期患者半数以上可停药,血糖稳定,并发症减轻或减少;后期患者大多数减少用药,血糖稳定,并发症减轻。他说,“2 N溯源系统法”技术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身心负担,同时也为降低医疗成本、缓解医疗资源压力提供了有益尝试。

接下来,该医院将在全国成立糖尿病管理专委会,建立糖尿病逆转的标准体系,同时在技术教育学院培养人才让糖尿病逆转技术向全国推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