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糖尿病(糖尿病冬季养生食物)
冬天打胰岛素,切记“2要2不要”,不注意的话,后果可能很严重!
随着深冬的登场,天气变得愈加的寒冷,尤其是一些北方地区更是迎来了气温的历史新低,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2要2不要”,要不然后果很严重。
胰岛素其实是一种由氨基酸链构成的分子结构,其稳定性就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说,强光照射、环境酸碱度及温度太高或太低、或是真菌、细菌污染等都可能会影响它的药物活性,降低药物治疗效果,甚至是完全丧失降低血糖的能力,这就会出现虽然用药了但血糖却越来越不受控,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所以为了保持它的稳定性不破坏它正常效用,一定要保存得当。尤其是在像当下这样的寒冬季节。
在温度过低(≤0℃)的环境中,它会迅速凝固结冰,失去原有药物活性。
正在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最好将没有使用的药物(包括瓶装液、笔芯、注射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由于冰箱的上面一般比下面温度高,外面比里面温度略高,所以建议不要放在靠里面以免结冰,最好室放在外面靠近门的位置。
研究发现,在2℃至8℃之间是最优储存温度,在此环境下药物活性可以维持至少两年以上。
而且在冬天,尤其是南方,没有暖气的室内温度可能就普遍偏低,还有一些靠近窗户、门口之类比较冷的地方,最好都不要放,以免结冰后影响药物活性。
如果发现药品出现冰碴子了,一定要及时扔掉,不能为了节省成本,等着解冻后继续使用,虽然化开了的药物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什么,实际上药效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
对于正在使用,已经开封了的药品则最好是放在10℃以上25℃以下的常温环境里,保存的具体时间主要是因品而异,一般最长不会超过6周。这个时候就不建议放在冰箱里了,因为每次注射,反复从冰箱里“拿出来、拿进去”反而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容易使其失效。
但是要注意在室温下放置要避免阳光直射,最好放在避光的地方。
也要远离暖气、电热毯这些冬季取暖设备旁。一旦室温超过30℃就得放在冰箱保存了,因为持续高温相比于温度高低变化对药物活性的影响更大。
但由于一般温度较低的药物注射的时候患者会出现身体不适,或是局部出现疼痛,所以建议如果放在低温储存,在注射前半个小时最好就取出来放在常温下,或是放在手心轻轻滚动一会让里面的液体不那么凉了再注射。
而且,冬天室外温度都很低,尤其是北方的深冬基本都在零度以下,外出买药就可以随身携带一个保温箱,同时里面最好备一个防止药物过度震荡的海绵等,剧烈的晃动同样容易破坏药物生物活性,使药效降低。
冬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本身相较于其他季节就容易偏高,而胰岛素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注射时间对于疾病的控制又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错误的时间用药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问题。
就比如有一些药品是需要餐前半小时用药的,但有些患者并没有时间观念,可能更早的时间就已经注射了,在药物血药浓度峰值处于高值的时候患者可能还是空腹,这样不仅不利于餐后血糖控制,还可能因为体内没有足够糖类转化的能量去支撑药效,就会发生低血糖事件。
又或者有些患者明明应该餐前用药,却餐后用,等食物都已经消化转化成糖了,这个时候就相当于是白用药,长久下去,血糖不升高都难。
对于正在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牢记注射时间也是相当关键的,一定要按照要求的时间用药。
由于不同药物的进食影响及降糖功效不同,有的需要吃饭前立刻注射,有的则需要饭前半小时,而有的可能不受进食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时间注射。如果担心记性不好忘记的,可以参照下面这个就可以。
比如基础胰岛素中的中效药可以在睡觉之前用药,长效的一般都需要在一个固定的时间之内用药,比如晚上的7点至10点之间;餐食胰岛素中的短效药则需要在进食前15分钟至半个小时内用药,速效的则需要进食前15分钟内用药或者是饭后立即用药;
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则每星期用药一次就可以,不受进食时间限制,如果是复方制剂则一天用药一次就可以,同样不受时间限制。
当然,具体用药时间,还是根据个体差异遵照医嘱,如果怕忘记可以在每次用药后做好标记,或者是使用带有记忆功能的针具,以免重复用药,或者记错时间。
在打胰岛素的时候,有些患者可能由于经济原因或是为了省事,用完一整支的药物才会换一次针头,他们会认为主要注射的是药,针头换不换无所谓,其实并非如此。
假如我们拿一个300单位的药品来计算,单日用量如果是10单位/天,那一个针头就可能会使用一个月。
针头在频繁使用的过程中会变得钝化,甚至是变形,这就会大大的降低药物的注射效果,使血糖控制不佳。
同时,长期不拔针,针、笔连接在一起就容易出现药品漏出的风险,还会导致药品被细菌等污染。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针头不重复使用,每次在注射前都用酒精将胶塞处消毒后安装新的针头。而且在注射药品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下面的一些看似细小的细节,一旦出错,都会影响药效。
比如,很多正在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医生肯定有嘱咐过在用药前要先摇一摇,但很多患者可能就是晃几下,有的患者甚至并没在意这个细节。
但对于这类药品来说必须严格遵循药品的操作规范,比如门冬胰岛素30,就需要几秒内先将笔水平滚10次再上下摇十次,然后观察药品是不是还有结晶,如果有就再重复以上操作,一直到摇匀为止。
因为这类药品都是用一定比例调配的,如果注射前没有使之变得均匀,那就可能会影响药效。
同时,打在什么地方也很有讲究,并不是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很多长期用药的患者,肚子上的注射部位可能已经出现了硬结,再在相同的位置注射,就会大大的降低药效。
因为该类药物属于一种生长因子,长期反复的在相同位置注射,就很容易使该区域增生,既增加了注射时候的阻力,增加漏液的风险,又影响药物的吸收,长期下去对于血糖的控制自然也就十分不利。
一般我们都会推荐每周在大胳膊、大腿外侧、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区域)及腹部(肚脐3cm至5cm范围外,大约手掌宽度范围内)这几个区域中挑选一个区域进行注射,每个区域又可分成两个或四个小区域每天轮换,两次的注射点之间至少隔出来一指宽,这样就可以保证一个月内不出现重复的点位,还要记得每年最好做一次注射皮肤评估。
而且每次在打针前都要注意排空里面的气体,以免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度,而在注射完之后要停留大概10秒左右再拔针,以免漏液,毕竟单次剂量都很少,哪怕差一点也可能会让血糖变得不受控。
进入冬季,血糖变得不好控制了,或者是一些多年糖尿病患者觉得现在用的剂量似乎对病情控制不怎么有效,就私自增加剂量,这个行为是十分危险的。
药品并非是用的越多效果越好,如果觉得自己用的剂量有问题,可以去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胰岛素抵抗等),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
擅自增加只会让高剂量的胰岛素不止用于控糖,还会流向肌肉、骨骼等组织去分解其中的葡萄糖,使组织出现水肿,患者也就会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还会加剧耐药性,加剧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
总而言之,胰岛素可能会作为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终身伴侣”,在如何正确使用上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尤其是在冬季这样一个血糖容易升高的季节,一定要保存得当,牢记用药时间,并掌握正确的注射方式,且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参考文献:李英杰,庄惠彩.短中长效胰岛素用法[J].中国药店, 2013(14):2.DOI:CNKI:SUN:YDZZ.0.2013-14-037.
Tara Lamont David Cousins Rowan Hillson Anna Bischler Martinette Terblanche 周美岑(译) 李玉秀(校).更为安全的胰岛素用法:来自国家医疗安全处的一份安全性报告概要[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 2011.
牛林艳,黄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问题及教育管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048(002):179-181.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3.02.028.
林乐乙.胰岛素治疗在冬季要注意两件事[J].糖尿病天地, 2016, 000(012):36-37.DOI:10.3969/j.issn.1672-7851.2016.12.016.
天气寒冷、聚会增多,糖尿病如何度过冬天最后一个月
2024年已经到来,还有一个多月就到了春节,天气依然寒冷,饮食却日益丰盛,对于糖尿病患者也充满了挑战。如何保持血糖平稳,保证身体不为寒冷所伤,仍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深冬寒冷时也要酌情穿衣,如果衣物过厚不通风,容易稍事活动就出汗,更容易引起水分流失、带来感冒,给患者增加负担。
如果感到手脚寒冷,可使用空调或添加衣物,部分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下降,不要用电暖气、热水袋取暖,容易烫伤。日常可穿保暖、宽松、柔软的鞋,每天换袜子,避免糖尿病足。
饮食宜清淡润燥冬季气候干燥,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食物,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以用无花果、罗汉果和金银花等泡水代茶饮。
要坚持饮食治疗,控制总能量,不要因为节前聚会而暴饮暴食,主食和蔬菜要多样化、用粗粮与大米、白面搭配。
加强护肤防损伤目前的天气依然干燥,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缺水干燥,对温度不敏感,出现伤口时较难愈合,因此,做家务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平时用洗手液等洗手后,应涂抹适量润肤油。
老年患者不宜洗澡过多,每周洗2-3次澡即可,洗浴时间不可过长,每次10-5分钟,沐浴液应选择温和滋润型的,不要用粗糙的浴巾使劲搓皮肤,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受损。
每天用热水泡足可起到一定的保健效果,但水温不宜超过40℃,5-10分钟即可,洗后一定要仔细擦干,穿保暖、宽松、柔软、防滑的鞋。
冬季糖尿病也能逐步改善,无需依赖药物,关键在于牢记三点!
秋冬季节,尽管寒风渐起,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并不意味着病情会随之恶化。事实上,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糖尿病也能逐步改善,甚至无需过度依赖药物。关键在于牢记并实践以下三点,这不仅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糖尿病,这个听起来让人心生畏惧的词汇,实际上并非不可战胜的洪水猛兽。它是一种可以预防和管理的慢性疾病,关键在于患者是否愿意付出努力,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
首先,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无论是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还是那些存在并发症风险的人群,都应时刻警惕自己的饮食习惯。过度饮食,尤其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会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导致血糖水平飙升,进而加剧病情。因此,患者应学会合理安排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既满足营养需求,又不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
其次,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至关重要。运动不仅能够消耗多余的热量,降低血糖水平,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散步、游泳、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方式都是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选择。它们既不会过于剧烈,又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但请注意,运动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在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下,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血糖水平急剧下降,进而引发低血糖等危险情况。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糖尿病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会感到焦虑、沮丧甚至绝望。然而,这种消极情绪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可能加速病情的发展。事实上,早期的糖尿病有很大的机会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得到缓解。因此,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秋冬季节糖尿病的改善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患者牢记并实践以上三点,就能逐步走向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