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2甲(糖尿病2甲严重吗)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都是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有何区别?

对于2型糖尿病的糖友来说,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都是正在吃或有听说的口服降糖药物。到底它们有何区别?哪个更好?今天一次性分析如下。

一、降糖作用机制的区别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糖药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降糖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这意味着我能有效抑制肝脏将储存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二是增强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得这些组织能更好地利用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它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降糖药还有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它们在肠道能够抑制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其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一种双糖类水解酶)的活性而减慢淀粉等多糖分解为蔗糖(一种双糖)和葡萄糖(一种单糖),从而可延缓单糖的吸收。

二、临床疗效的区别

二甲双胍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还能显著调控空腹血糖,为糖友们提供全方位的血糖管理。更令人欣喜的是,我还有助于减轻体重,这对于许多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额外的福音。

阿卡波糖是针对餐后血糖升高患者的理想选择,其特点在于不会导致体重增加,且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展现出有助于体重减轻的趋势。对于中国及亚洲人群而言,阿卡波糖尤为适用,原因在于这部分人群的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占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欧美国家主食多为牛肉、汉堡和披萨等),服用阿卡波糖后能有效抑制淀粉的分解与吸收,从而显著提升血糖管理的效果。

三、服药时间的区别

二甲双胍的剂型决定了不同的服用时机。如果是肠溶片,建议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部不适;而其他剂型,如普通片或缓释片,则可以随餐或餐后服用,以提高耐受性。其优势在于起效迅速,通常服用1到3天就能观察到明显的降糖效果。

阿卡波糖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建议在餐前即刻服用,或者与前几口食物一同摄入。与二甲双胍相比,我的起效相对较慢,通常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的降糖效果。但一旦达到稳定状态,我能为那些餐后血糖容易升高的患者提供持续的保护。

四、副作用的区别

二甲双胍可能会遭遇胃肠不适,如恶心、腹胀、腹泻等。另外,对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需要注意肠道对维生素B12吸收力会下降,容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预防这一副作用,可以适量吃动物肝、肉类、乳制品、鱼贝类、蛋类等含有维生素B12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B12制剂。

阿卡波糖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肠胀气、放屁增多等。因此,如果有胃肠道问题,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

总结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各有千秋,选择哪种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二甲双胍以其快速降糖、控制体重的优势,更适合急需控制空腹血糖、体型偏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阿卡波糖则以其独特的餐后血糖控制能力,更适合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的患者。

无论选择哪种药物,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同时,药物治疗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结合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定期的血糖监测,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每天坚持吃二甲双胍,为什么血糖却降不下来?服药方法是关键

65岁的唐大爷患有糖尿病快5年了,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吃二甲双胍来降血糖,加上在饮食方面也比较节制,唐大爷的血糖一直很稳定。

但从上个月开始,唐大爷开始停药了,一方面原因是血糖稳定下来了,感觉不用再吃药了;另一方面是不敢吃,原来唐大爷从朋友那里得知了,二甲双胍被查出含有致癌物,长期吃可能会导致癌症!

比起血糖升高,唐大哥更担心的是“惹上”癌症。

二甲双胍一直被称为是降糖“神药”,降血糖的效果十分显著,但有关“二甲双胍含致癌物”的消息被曝光之后,二甲双胍以后还能继续吃吗?

一、“降糖神药”跌落神坛?二甲双胍被查出含致癌物

说起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一定不陌生。作为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二甲双胍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目前,在各种糖尿病治疗方案中,都建议口服二甲双胍

不过,近年来却有消息传出,二甲双胍被查出含有致癌物,以至于一些糖尿病患者不敢再服用,担心自己糖尿病没治好,反而可能招惹上癌症。

那么,二甲双胍真的跌落神坛,不能用了吗?二甲双胍致癌的消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在2020年,FDA发文称,在一些二甲双胍缓释剂中,发现NDMA含量超标,建议企业自行召回。

NDMA全称为N-亚硝基二甲胺,是二类致癌物,即明确对动物致癌,但对人体的致癌证据有限。其实,NDMA并不罕见,我们日常食用的腊肠、腊肉、熏肉、烤肉等中,都含有一定量的NDMA。

根据FDA的规定,在药物制剂中,NDMA每天可接受的摄入量应在96ng以下。

至于二甲双胍为什么会含有NDMA,有药企负责人透露,可能与二甲双胍的原料药和处方工艺等有关

二、二甲双胍到底是致癌还是治癌?还能吃吗?

被爆出含有致癌物依赖,二甲双胍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关注。其中,二甲双胍还能不能吃,成了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

其实,FDA发现部分二甲双胍产品含二类致癌物后,多家企业向健康界表示,自己家的产品并无出现NDMA超标

不过,尽管问题频出,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属于救命药,在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二甲双胍功不抵过之前,不要轻易停药。

对此,上海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也提醒,国内外的药品监管标准不用,即使是同一款品种的药品,检测结果也有可能出现差异

对于二甲双胍是否真的致癌,需要进一步查证,因此患者切勿自行停药,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另外,多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有抗癌作用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研究团队发现,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有助于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起到抗癌作用

密歇根大学的Sriram Venneti教授团队也发现,二甲双胍对于肿瘤中的代谢亢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及动物模型都表明,二甲双胍对于后颅窝A型室管膜瘤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二甲双胍依然屹立不倒,糖尿病患者不用过多担忧。

三、为啥每天吃二甲双胍,血糖却降不下来?

二甲双胍降血糖的效果显著,但部分人可能会出现,明明每天都在坚持服药,为何血糖却降不下来?也许是服用的方式错了。

首先,服用二甲双胍,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 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 mg/d,成人可用的最大剂量为2550 mg/d。

因此,建议开始服用时剂量选择500 mg/d或者不超过1000 mg/d,服药1-2个星期后,再将剂量增加至2000 mg/d或2550 mg/d。

其次,不同剂型服用方式不同:

1、二甲双胍普通片或胶囊

进餐时服用或餐后服用,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养成规律服药的习惯。

2、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

餐前半小时服用,既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促进药物的吸收,又可以增强药效,实现理想的降糖。

3、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

餐前服用,可以减少药物在胃中的溶解量,增强药效。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以分早餐和晚餐前两次服用。需要注意的是,缓释片需要整片吞服,才能达到效果,切忌掰开或嚼碎服用。

所以,二甲双胍该吃还是得吃,不要被一些缺乏足够证据的言论影响了。为了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还要注意二甲双胍的服药方式,以免影响疗效和加重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

[1]《二甲双胍被曝致癌物超标?降糖“神药”有问题?》.中国新闻网.2020-06-03

[2]《二甲双胍抗癌或许得这么用才有效!科学家发现患癌前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才能使免疫微环境发生有利改变,利于免疫治疗的使用丨科学大发现》 .奇点网.2021-08-21

[3]《二甲双胍的三个用药细节!》.药评中心.2019-05-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二甲双胍又有新调整!天天吃二甲双胍,这4个方面不可大意

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推荐,二甲双胍成为了2型糖尿病人的一线用药,这么些年过去,二甲双胍的呼声仍然很高。

古话说,“是药三分毒”,面对这样的“国民降糖药”,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它的安全性问题了吧。就在上个月,《中华内科杂志》发布了《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其中就汇总公布了关于二甲双胍的服用建议,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服用二甲双胍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二甲双胍的一线临床地位

在2023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里,再次肯定了二甲双胍的一线临床地位,不仅适合糖尿病患者终身服用,也是药物联合中的首选用药。可以说,有2型糖尿病人的地方就必有二甲双胍!

那面对这样的药物,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服用了吗?

当然不能!二甲双胍的这4个安全性问题不能忽视了。

二甲双胍的服用风险

1,容易引起肠胃道不良反应

服用二甲双胍以后,容易引发腹泻、恶心、呕吐、胃胀、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发生在用药的前10 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多数患者会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服药策略,降低肠胃道反应的发生风险。

即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依据胃肠道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二甲双胍有效的起始剂量是500mg,最佳药效是增加到2000mg。

2,容易引发维生素B12缺乏或不足

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有缺乏维生素B12的风险。

面对这个问题,患者需要每年定期去检查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如果血清中的维生素B12水平偏低,可以服用膳食补充剂或药物制剂,来加强维生素B12的补充,以免身体缺乏这种营养物质。

3,做造影检查、手术,需停药

做造影检查/手术前48小时内是不能服用二甲双胍的,因为造影手术中往往需要用到【含碘对比剂(造影剂)】。临床观察发现,在少数人体内,含碘对比剂的使用可以引发“对比剂相关的急性肾损伤”。而这种对比剂相关的急性肾损伤将会让二甲双胍在人体当中蓄积,从而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所以在检查或术后48h后,且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再重新开始治疗。

4,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禁止服用

滤过率是代表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说明肾功能已经受损,而二甲双胍主要是经由肾脏代谢,这时候服用,药物清除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会增加二甲双胍对身体的负担,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所以,二甲双胍虽然降糖效果良好,但服用期间也要注意这4个服用风险,谨遵医嘱,避免不良风险的出现。

如果在服药期间有遇到什么不良反应和问题的,可以评论区或者免费咨询我,咨询入口点击「链接」,我给你们解决建议。

专家辟谣

今年推出的《专家共识》不仅是说了二甲双胍可能带来的风险,还负责辟谣,很多患者担心二甲双胍会伤肝伤肾,不用再有这个顾虑了,《专家共识》都说了,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增加肝、肾功能损害的风险。而且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科学的吃,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也不会增加乳酸性酸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