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随机尿(糖尿病随机尿微量白蛋白高)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早期,并不都会出现“三多一少”,尿液也不一定会发甜

有位朋友跟华子说,他在体检时,空腹血糖超过了7.0mmol/L,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他问华子,不是说患上糖尿病,会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吗?可是他在查出高血糖之后,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甚至还偷偷尝了自己的尿液,也没感觉到甜。像他这样,也算是糖尿病吗?

一、确诊糖尿病的依据是什么

华子告诉他,人体正常的血糖值是3.9~6.0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或是等于7.0mmol/L,或是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大于等于11.1mmol/L,或是做葡萄耐量试验2小时后的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在做血糖检测之前,需要在一周内正常饮食,不要高糖饮食,以避免高糖食物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在检测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时,需要在不同的两天,分别进行测量,并且要注意避免感染、受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

二、不是患上糖尿病都会“三多一少”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指的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指的是体重减轻。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仅会出现头昏、乏力的症状,与普通的疲劳感很相似,甚至有些患者没有症状,非常容易被忽略。有一些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由于血糖调节功能紊乱,会在餐前(比如午餐前、晚餐前)表现出饥饿感明显、心慌、头晕、冒冷汗等低血糖的症状

三、糖尿病不一定尿中有糖

虽然糖尿病的病名中有“糖尿”,但患了糖尿病并不一定在尿液中都有糖。之所以用“糖尿”命名,是因为17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发现此病患者的尿液“其味如糖似蜜”,才因此而得名。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肾小管对葡萄糖会100%的重吸收,所以正常人尿液中不会含糖。糖尿病初期的患者,血糖还不是很高,尿液中也不会含有糖。当发生尿糖的时候,意味着血糖程度已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此时病情往往已经较重了。所以不能用是否尿糖来诊断糖尿病,而要以血糖为诊断标准。

四、得了糖尿病后怎么办

胰岛素是负责降低血糖的激素,而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有2种:

1、胰腺的胰岛细胞功能丧失,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此种类型为1型糖尿病。

2、胰岛功能尚可,但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下降,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此种类型为2型糖尿病。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只能依靠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才可以控制血糖,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增强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多种方式控制血糖。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人是两个原因并存。并且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会逐渐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向“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持续进展。不过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糖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只要积极治疗,控制好血糖,就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一下,判断是否患了糖尿病,不能看是否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也不能看尿液是否发甜,而是要以血糖为标准。即使患了糖尿病,只要积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和体重,坚持有氧运动,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不会影响预期寿命和生存质量。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糖尿病#

糖尿病居然是通过“尝尿”发现的?

顾名思义,糖尿病就是尿里有糖的病。糖尿病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200多年前,几个英国人在野外小便,其中一个人的尿招来了蚂蚁,他们中有一个医学家托马斯·威廉出于好奇就尝了一下,尿居然是甜的,首次提出了“甜尿”这个词,并把这种尿中有糖的病正式命名为“糖尿病”。通常在尿里有糖以前,血糖已经高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了。现在,诊断糖尿病也早已不再以尿糖为标准,而是以血糖高为标准了。但是,为什么不叫“糖血病”,还叫糖尿病呢?因为最早发现这种病是从尿里有糖发现的,所以糖尿病这个病名就一直叫下来了。

为什么尿里有糖呢?因为血里的糖高了需要从尿排出去,为什么血里面的糖就高了呢?因为身体利用不了糖了。主要是由于帮助人利用糖的激素胰岛素出问题了,可能是数量少了,也可能是效率低了,也就是医学上说的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的糖利用不了从尿排出去,就是糖尿病了。

血糖多高就是糖尿病呢?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6.1,餐后2小时的血糖应<7.8。如果空腹血糖≥7.0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或任意时间血糖≥11.1并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就可以诊断是糖尿病了。

这里的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就是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

17岁高考生每天排尿50多次 医生检查竟是糖尿病

红网时刻3月23日讯(通讯员 刘锦文)虽然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中,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占据重要位置。家住长沙市岳麓区的石亮(化名)是2021年的应届高考生,也是一名音乐特长生。眼看着距离高考只剩下2个多月的时间,为了不让自己的青春有后悔机会,他早早进入“备战”状态。近4个月,他为了搞学习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并且经常忘记吃饭,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就临时吃宵夜。

最近,他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基本上20多分钟就要去一次厕所,差不多一天要去厕所50多次,刚开始以为是练音乐专业每天练嗓导致口渴,喝很多水导致的,后来慢慢感觉有点不对劲了。”于是来到湖南航天医院内分泌科检查,结果出来发现血糖“爆表”,随机血糖达到18mmol/L,医生结合相应检查确诊小石患二型糖尿病。好在石亮经过7天对症治疗,血糖得到了控制,也不会耽误高考。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接近10%。相当于我国有1亿多糖尿病人,可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人。并且,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湖南航天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文介绍,以前看门诊的糖尿病人起码是50岁左右,现在20、30岁的,甚至10多岁的,很常见。

夏文提醒家长,高考前很多高考考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不规律,这样反而可能会影响高考。家长应合理监督和控制孩子的日常习惯。此外,还应留意孩子的身体状态,患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但体重却会明显减轻。对考生而言,饮食、休息很重要,建议孩子们不要透支自己的健康,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熬夜和夜宵。

由于糖尿病在早期没有明显异常症状,大部分糖尿病人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会去重视自己的疾病。但是他们不知道,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的是由此产生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少是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如尿毒症、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等。

湖南航天医院内分泌科医生郭成慧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糖尿病患者定期于内分泌门诊随诊,控制好血糖,可明显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预期寿命;患者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仍可进食少量水果、零食;其次,糖尿病患者需要做的事情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坚持用药、每周监测1-2天血糖、每月内分泌门诊就诊。最后,糖尿病并不需要经常住院治疗,不会太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