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吸血太糖尿病

糖友食好 0
文章目录:

专门吸血教育培训机构的骗局

揭秘制作免费投票APP、免费送奖品的最新骗局。

最近几年,迅猛发展的民营教育培训行业成了各界关注的对象,这不,有培训校长爆料,朔州市朔城区某培训机构组织了一个微信最美舞蹈小精灵投票活动,但是原本初衷是想扩大机构的影响力,结果却深陷负面舆论中。

其实,这种行为曾多次在琴行交流群、琴行经营交流群、琴行校长交流群中,都有发过类似的警报,揭露过这种欺诈行为。但是奈何,圈子太大,很多琴行校长没有去深入了解,最后成了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因为这种刷礼物投票,不只是朔州,在全国幼儿园投票行业,都是一个套路,有的幼儿园、培训机构每年2次投票活动,为了给幼儿园、培训机构宣传,不择手段的做这种投票活动,但同时严重损害所有家长的利益!

其实,聪明一点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校长们,在网上随便一搜,这样的新闻很多,比如搜:微信投票 骗局 这几个关键词,很多很多这样的新闻。

下面给老师一一详解其中“奥秘”,看完你就明白了!这些打着免费,不用你出钱的投票真相吧。劳烦你拿个笔记下来,要考,请记住——这世界上,越是免费的,越是最贵的。

不用培训机构出奖品,对方给的多为山寨货!

除了在企业内部的投票,凡是打着虚无缥缈的旗号,没有任何公信力的全国投票行业,凡是说可以通过刷礼品或者充值能加速投票数量的,全是骗子(你可以骂他死了八百代,生了没屁眼)。而且你会发现,对方提供的奖品成本都不超过1000元钱,一等奖平板电脑某知名XXX品牌,都是假的,购买成本300元左右,要么是山寨假货,要么就是杂牌贴牌平板电脑。(能拿出真正奖品的少之又少!)

欺骗培训机构,发动投票还能赚钱,双方按提点分成

这些骗子机构,为了说服犹豫不决的某些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不仅给免费制作投票服务,还提供礼品,只要把活动广而告之每位家长即可。往往采取利益输送,投票服务商会给幼儿园提点分成,大概比例按照,3000元礼物,给幼儿园提成20%,8000元礼物提成30%,10000元提成50%,简直就是暴利,趁火打劫!制作成本才多少你们知道吗?一个连接也就几十块而已。

设计1元可以顶3票,第1名完全可以买到。

过去,我们看到一些正规的网上投票,是1个IP,1天只能限制投票1次,而且为了防止作弊,还需要限制监控一些虚拟IP的投票,即使遇到高手弄虚作假,难度系数也是很大的,一般很难作假。但是这种骗子行为的投票就不一样了,就是拿准培训机构不懂,而且还特意设计出可以花钱买礼物刷票,比如1元钱(一礼物)可以抵3票,或6票,所有得奖的孩子,都是幼儿园家长出钱购买的,以及家长亲朋友好送的礼物购买,前几名家长为了虚荣心,有攀比金钱社会地位,名次名利的心理,肯定会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给孩子争夺第一名。

最崩溃的是,后台其实投票票数可以随便修改。

当然,最可恨的是,个别有些培训教育机构与这些骗子公司狼狈为奸,共同来骗孩子家长。如某些幼儿园园长和投票服务商协商好,指定某一个孩子第一名,这样不道德的事情常有发生,活动结束最后一分钟,你也不一定能拿得到第一名,家长都盯着排名变动,做最后冲刺,要么就是服务商使用作弊手段帮助某个孩子得到第一名。

本是一次娱乐活动,重在参与。没想到竟然形成了一个产业!总有一些傻傻分不清的可怜人在为人家的荷包做着贡献。

好好的一个教育产业,初心被“强奸”了,简直就是逼良为娼,要是家长们知道后,谈何尊敬尊重老师呢?

下面又是一位家长的投诉:

前几天我外甥女在学舞蹈的【某艺术培训中心】组织微信投票活动以奖品诱惑大家投票!但事实却是赚钱的手段,一开始我不知道让亲朋好友帮忙投票,后来我发现竟然可以刷礼物加票就是5块钱10票...10块钱20票...最高的500元1000票。我和亲戚朋友们就刷了几百块的,可我发现这个投票活动竟然有后台操作!

我刷了几次票之后发现,每一次我们花钱刷完票,我外甥女的前一名也会刷票把名次顶上去,每个孩子的票是谁刷的界面都有显示,而我恰好和我外甥女的前一名孩子的家长是朋友,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跟朋友打电话联系说这个事,据朋友说莫名其妙的有陌生人帮忙花钱刷票,而且刷的票数折合成现金高达千元左右。

原来我每次花钱刷完票之后有后台人员更改数据,好让我花更多的钱去刷票。这次的投票活动我和亲戚朋友们总共被忽悠了一千多块钱,真是防不胜防啊!

最近烟台网警接网民举报称:有传媒公司称给少儿培训辅导班免费做投票app!做宣传说他们赚的是访问量!前五等奖他们给提供奖品!结果他们在app里面设置了花钱买票的形式投票!这钱他们都自己拿了!说200票以上的送智能手机,结果活动结束了!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奖品也不给了!后悔莫及被骗钱!

烟台网警给大家揭秘免费投票套路:在传媒公司人员热情的宣传下,少儿培训辅导班决定参与免费做投票APP的宣传活动,骗子拿出免费提供奖品的诱饵一步步诱导对方陷入骗局,而骗子谎称他们赚的只是访问量而已,其实都在幌子借口而已。 套路一:宣传时,说好是免费投票宣传7天,活动开始时变成9天!

套路二:投票界面有购买礼物换票数!

这才是传媒公司的盈利方式,购买礼物,换点数!学生家长给孩子点赞,甚至花大价钱买礼物,所有买礼物的收入就是传媒公司的盈利,自己的学生帮着传媒公司挣钱了!给你的小礼物价值几何?9天活动下来,随随便便五六千元甚至几万块收入!家长还以为买礼物的钱是机构变相收入。免费投票活动不仅宣传效果没得到,而且坏了机构名声!

套路三:活动结束了,认栽了吧。说好的奖品传媒公司出,特等奖还未送到。电话,短信催促。得到的结果是传媒公司人员在外地,不在当地,过几天回来后送过来或者干脆消失不见,再联系,你已是黑名单成员!!

最后,提醒各位校长老师们,请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学生家长,一旦遇到这样的骗子机构,一定要先报警再说,而不是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害人又害己。这世界上,免费的也是最贵的。

湖南“吸血医生”刘翔峰,从救人到谋财害命,为何将患者推向深渊

披着人皮的“吸血医生“,从治病救人到谋财害命,他如何将患者推向深渊?在湖南湘雅二医院那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医疗殿堂里,他被众人当作救星般敬仰,可谁又能想到,在那身洁白的大褂之下,竟藏着一颗无比丑恶、贪婪到令人发指的心呢?他就是刘翔峰,一个名字如今已成为医疗黑幕的代名词。他的故事就像一场噩梦,当我们一点点揭开这层黑暗的面纱时,那背后的真相足以让每一个听闻者都感到脊背发凉。

2022年6月的一天,李女士的父亲被查出直肠肿瘤,这本就是一个让家庭笼罩在阴霾之中的消息。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更黑暗的遭遇还在后面。刘翔峰这个看似权威的医生,提出了一个让李女士感到疑惑的建议——肛门改道手术。李女士可不是毫无主见的人,她特意咨询了上海的医生朋友,得到的答复是这个手术并非必要。可刘翔峰却一脸严肃,甚至有些恐吓地对患者说:“要是不做这个改造手术啊,命可就悬了。” 这话语就像一道冰冷的符咒,让患者一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刘翔峰的建议,到底是基于专业的精准判断,还是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患者一家经过痛苦的挣扎和再三权衡,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刘翔峰。手术进行的时候,又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刘翔峰突然对李女士说,患者的膀胱和前列腺似乎也有问题,需要一并摘除。李女士当时就懵了,心里满是疑问:术前的各种检查怎么没发现这个问题呢?难道是突然出现的新状况?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李女士拒绝了这个提议。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停止,后续的治疗中,刘翔峰又提出患者需要一种特殊的蛋白粉,让李女士先后花费6000多元。这种蛋白粉真的是患者急需的吗?事实上,刘翔峰早就和蛋白粉的商家暗中勾结,每卖出一罐,他就能拿到一半的提成。更可怕的是,李女士的父亲本身患有糖尿病,而这种蛋白粉里竟然含有大量糖精,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啊!这背后的利益链条,就像一条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患者的健康和钱财。

时间回到2018年。有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她的肚子里长了一颗巨大的肿瘤,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严重威胁着她的生命。大部分医生看到老太太的年龄,都犹豫了,毕竟这么高的年龄进行手术风险太大。而刘翔峰却像是看到了猎物的猎人,他刚刚从美国研学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接手了这个病例。手术看似很顺利,肿瘤被成功切除。但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刘翔峰趁着周围人不注意,做了一件丧心病狂的事情——他悄悄地把几颗结石放进了老太太的身体里。这到底是在治病还是在害人呢?

披着人皮的“吸血医生“,从治病救人到谋财害命,他如何将患者推向深渊?老太太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家属们看到她平安无事,都对刘翔峰感恩戴德,还塞给他一个大红包。这看似皆大欢喜的背后,真的没有什么异常吗?没几天老太太就像变了一个人,被结石折磨得痛苦不堪。家属们心急如焚地找到刘翔峰检查,刘翔峰却镇定自若地说:这是术后并发症引起的结石,需要再次开刀取出。家属们哪里知道这背后的阴谋,因为之前的手术是刘翔峰做的,他们只能继续信任他。就这样刘翔峰通过这两次手术和红包,轻轻松松地赚了数万元。他的贪婪简直没有底线,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吞噬着患者的健康和家属的信任。

还有一个叫小林的患者,他只是感觉后背疼痛,就来到刘翔峰这里看病。刘翔峰要求做一个全身的大检查。这让小林很是不解,一般的后背疼,真的需要这么全面的检查吗?检查结果出来后,刘翔峰神色凝重地告诉小林,他的胰腺处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必须把整个胰腺切除才行。小林一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在恐惧之下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手术。第一次手术,刘翔峰真的把小林的整个胰腺切除了。

小林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病魔了,可没想到术后不久,他就开始持续发高烧。刘翔峰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是正常现象,再做一次手术就好了。于是,小林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做了胰管引流手术。这两次手术下来,小林花费了将近70万!后来小林去别的医院复查,从其他医院医生那里得知,自己的病根本不需要做两次手术,而且治疗费用最多十几万就够了。这中间巨大的差价和不必要的手术,刘翔峰到底在搞什么?他就像一个黑暗中的魔术师,只不过他变的不是魔术,而是从患者身上榨取钱财的手段。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一个孕妇的遭遇。孕妇到医院急诊室接生,这本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喜悦的过程。刘翔峰不是妇产科医生,却突然出现在了手术室里。他到底想干什么呢?原来他为了捞一笔钱,竟然做出了一件极其残忍的事情。他把孕妇的血涂抹在自己身上,然后满脸惊慌地跑出来告诉家属,孕妇大出血了,急需一种止血凝胶。家属们在那种紧急的情况下,满心都是孕妇和孩子的安危,哪还顾得上多想,急忙掏钱买了止血凝胶。而这笔钱堂而皇之地进了刘翔峰的口袋。这难道仅仅是一时的贪念吗?还是他早就预谋好的一场骗局呢?

披着人皮的“吸血医生“,从治病救人到谋财害命,他如何将患者推向深渊?还有更恶劣的,一个原本健康的人,莫名其妙地被刘翔峰告知得了癌症,需要定期做昂贵的化疗。一个本来健健康康的人,怎么突然被判定为癌症患者了呢?这就像一个晴天霹雳,砸在了这个人的头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刘翔峰所谓的“治疗”下,这个人的身体越来越差,最终真的患上了重病。刘翔峰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死神,他不在乎患者的死活,只在乎自己能从这些可怜人身上榨取多少财富。

那这个刘翔峰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成为医生的呢?1974年,刘翔峰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他看着医生穿着白大褂,心中充满了向往,觉得那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他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南大学,成为临床医疗系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顺利成为了一名医生。当时医生这个职业门槛很高,不是随便一个医学生就能进入好医院的。

刘翔峰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因为他的岳父是湖南人民医院的一把手。靠着这层关系,他轻松进入了这所医院实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他的岳父因为贪污被抓。这对刘翔峰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他果断地和妻子离了婚,并且表示和岳父家彻底断绝关系,还放弃了在原医院的职务,来到了湘雅二院。

在湘雅二院,他没有了关系的依靠,只能靠自己打拼。他开始让自己看起来很忙,一天安排好几台手术,其中不乏一些不必要的手术。但他不管这些,只要能做出业绩就行。慢慢地,他在医院里有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名声,也因此得到了升职,成为了医院里炙手可热的明星医生。可是他伪装得再好,也总有被揭穿的一天。网上的举报就像一把利剑,刺破了他精心营造的虚假形象,他的种种恶行终于暴露在大众面前。刘翔峰的行为无疑是对职业道德的严重践踏,是对患者信任的无情背叛。最终他会迎来的将是法律的制裁。文章到此落下帷幕,欢迎评论区积极留言,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揭秘吸血骗局,连老人的救命钱都不放过!

近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位89岁的老先生向《生命时报》反映,齐齐哈尔“某老年报读者生活馆”集结老人“开会”,借机大肆推销保健品,诱导上百名老人购买。

《生命时报》记者赶赴当地调查发现,套路相似的“老年生活馆骗局”已不是一家,亟需引起老人的警惕和防范。

▲《生命时报》第1242期头版报道

老人讲述被骗全过程

老先生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思维和表达都很清晰,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上当受骗的整个过程。

今年4月下旬逛早市时,老先生看到“某老年报读者生活馆”在搞免费赠送一个月报纸和一个挎包的活动。看老人们争先恐后地留下联系方式和住址,老先生也参与进去。

5月8号,老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老年报读者生活馆”工作人员,通知老人参加第二天上午在生活馆举办的活动。活动连续三天,每天上午都是讲座,从早上8点讲到11点。

第一天,老先生早早地来到生活馆,进门一看,不大的屋子里挤满了人,年龄都比较大。讲座开始前,老人们被告知:手机必须关机,不能录音,不能拍照片和视频。讲座是播放视频。视频里的人说“这是一场感恩大会”,主会场设在江苏常州,全国还有上百个分会场。老先生当时以为是全国同时直播,但如今回忆起来,“也有可能是播放录好的视频。”

视频中,青岛银色世纪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王总”,大谈特谈“中国孝文化”,强调他们关爱老人的企业文化,并要求生活馆工作人员分几次发放礼品。讲座快结束时,“王总”开始推荐一款螺旋藻产品,承诺只要购买,所有花费第二天返还,还能获得更多礼品。老先生心动了,当即买了两瓶。

▲老先生花1.9万元买的“银龄牌海汇健胶囊”

第二天,视频中的“王总”果然要求生活馆工作人员,将款项返还给前一天买螺旋藻产品的老人,并开始推荐一款“银龄牌海汇健胶囊”(下文简称为“海汇健胶囊”)。

他说,原本特供给领导人和航天部门的“海汇健胶囊”,现在要推广至社区基层,惠及全民。该产品能从根儿上调病治病、延缓衰老,经过专家临床试验,按疗程服用,对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有神奇疗效。

为了佐证这点,视频中还有数名患者讲述服用“海汇健胶囊”后的康复效果。曾患心梗的老先生又被打动了,当下便决定买5个疗程的。每个疗程要用两大盒,价格为3990元,5个疗程共计1.9万元。当天,老先生没有拿到产品,生活馆只开了一张收据。

▲老先生买“海汇健胶囊”后获得价值“上万元”的赠品

第三天,老先生拿到10盒“海汇健胶囊”,开始食用。可吃了一个多月,丝毫没有感到“神奇功效”。老人仔细阅读“海汇健胶囊”的包装发现,上面只写了“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所谓的奇效只字未提。老先生这时才恍然发现,可能被忽悠了,开始维权。

“读者生活馆的做法合法吗?”

除了老先生,记者还采访了一对老夫妇,他们也在齐齐哈尔“某老年报读者生活馆”买了产品,并且参加过讲座。

这对老夫妇和老先生说的一样:讲座以视频形式进行,还要求手机必须关机,不许录音和拍照,甚至不让交头接耳,新老客户不能在一起听讲座。每次讲座中都有老人现身说法,对产品疗效进行肯定,比如失眠解决了,排便好多了。生活馆先陆续送些牙膏、牙刷等礼品,然后开始推销保健品。当时,老两口买了近1万元的“海汇健胶囊”,直到吃完也没感到任何效果。

今年8月,这对老夫妇参加了生活馆组织的“两日免费旅游”,实际上又是一场销售大会,且只允许买套餐。经工作人员不断地劝说,老两口又买了3万多元的保健品。

记者发现,套餐中两款所谓“保健品”包装上,只有食品生产批号,没有“卫(国)食健字”,不能叫做保健品。老夫妇拿出套餐中一罐奶粉气愤地说:“这么大的罐子,里面只有浅浅一层奶粉,两罐奶粉倒在一个罐子里,都不到罐身的1/2。”

记者观察,罐身高度约为15厘米的奶粉罐上,竟堂而皇之地写着“净含量:100克”,明显是在忽悠人。“只要他们知道你有闲钱,就会老缠着你。”生活馆还邀请老夫妇参加9月去泰山参观工厂的活动,但老人再也不想被坑了。

▲老夫妇所购保健品套餐中,净含量只有100克的奶粉

针对掌握的情况,记者致电某老年报,从一位工作人员处得知,齐齐哈尔读者生活馆是他们的长期合作单位,售出的保健品一般不予退换,如服用后有问题,报社可帮助协调。

记者又联络到齐齐哈尔“某老年报读者生活馆”馆长靳女士,她解释道,保健品宣传功能中不允许写具体功效,但“海汇健胶囊”中含有壳寡糖、海藻多糖等成分,对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有调节和预防作用。“可能每个人对药物的吸收效果不同,但很多读者反馈不错,高血压的老人吃了胶囊后血压就降低了。”

8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齐齐哈尔“某老年报读者生活馆”实地调查。一进生活馆,就能看到播放视频的大屏幕,还有7排椅子和放各种保健品的货架。

记者问能否购买保健品,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回答:“我们是某老年报工作人员,只管发行报纸,不卖保健品。”记者问银色世纪何时再办讲座,她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们只办报纸。”

记者发现,她身上穿的短袖衫印有“银色世纪”四个字,她对此解释说:“买报纸都送,街上穿这个的可多了。”而在她的身后,就是“银色世纪银龄美健康寝具”的宣传海报。

“该读者生活馆的做法合法吗?”一位消费者协会人士分析称,如果老先生反映的情况属实,齐齐哈尔“某老年报读者生活馆”便是明显违规宣传。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要求,保健食品广告不得直接或间接宣传治疗作用,或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来明示、暗示该保健食品有疾病治疗作用;《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名义发布广告。

为了讨个公道,老先生给多个部门写了信。8月1日,齐齐哈尔龙沙公安分局通知老人,信访已受理,30日内给予答复。截至记者发稿前,老先生和生活馆沟通后,退回3个疗程的产品,讨回1.2万元。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曾发布一则《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提到,黑龙江省工商局在2018年2月曾对某老年报进行行政指导,督促其进行整改。

执法工作困难重重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老先生还接到其他保健品推销人员打来的电话,问他是否收到寄送的刊物。老先生说:“这些人隔三差五就会打来电话,说是赠送刊物,其实都是为了推销保健品。”记者看到,老先生的卧室一角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册。

▲刘先生的卧室一角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册

记者在齐齐哈尔走访发现,街上有很多销售保健品的商铺,比如长寿养生馆、老人生活馆、黄瓜籽粉食品店、富硒灵芝孢子粉专卖店等。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商铺经常免费发扇子、布袋等,只要看到一群老大爷、老太太在店铺门口排队,就知道卖保健品的又要开讲座了。

8月15日,记者来到一家“国珍健康生活馆”,与其说是生活馆,不如叫做保健品专卖店。记者称家里老人心脑血管不是太好,店员直接拿出产品宣传册子,推荐了3款保健品。推销中,店员把保健品说得比药还有疗效。

这些夸大宣传、蒙骗消费者的行为,难道就没人管管吗?

  • 记者来到齐齐哈尔龙沙公安分局了解情况。

一位民警直言,他虽是执法人员,但也被类似问题困扰。他的姥姥、姥爷常去参加各种讲座和大会,买了不少保健品,花了好几万元,怎么劝都劝不住。

公安处理这类案件的难点是,他们不能给事件定性,不能确定是诈骗案件。因此,需要工商部门调查清楚,确定是假冒伪劣产品或夸大宣传行为,且达到诈骗案件立案标准,才能转交给公安机关。另外,一些营销团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很难及时追踪,处理起来困难重重。

  • 记者又来到齐齐哈尔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龙沙分局消费者协会。

王主任表示,这类事件非常多,每天至少接到两三例投诉。有位老人买了宣称能治疗“三高”的保健品后,便不再吃医院开的药品,最终病情恶化。但他们也没办法处理,因为没有确凿证据,无法直接定性,除非老人吃出毛病或保健品存在质量问题。“团伙的营销手段比较隐秘且不断更新,警惕性也很强,不会轻易在陌生人面前暴露。”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公安部门确实无法直接立案,因为立案需要明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达不到相应标准,就是滥用职权。

理论上,工商部门接到消费者这样的投诉,应展开相应调查,查证生活馆是否有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是否举办老人所说的活动,是否有相应的视频,内容是否存在违规等问题,当地工商部门应有所作为。

生活馆骗术多多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诈骗老人的案件,也与老年生活馆有关。参与办案的一位民警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诈骗团伙由十余人组成,从2017年就开始在江苏活跃,已在多地实施诈骗。

▲某老年生活馆内椅子排排放,供老人“听课”

其诈骗手段是:

先在当地租一个月的店面,挂名为“某老年生活馆”,并以“开业大酬宾”为由向老人发放传单,吸引其进店免费领礼品。“免费活动”被老人口口相传、人拉人后,很快就集结百余人。

此后,生活馆开设视频“健康讲座”,活动结束后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亏本卖大米、油盐等,骗取老人信任。

接着,“健康讲座”开始推销蛋白粉、野人参等产品,并承诺“买多少返多少”。起初,购买的老人较少,所有购买者都会在现场拿到返现。到了第二次推销时,变成只给消费前两名的老人返现,其他人则赠送一些小礼品。第三次推销的是3980元的金枪鱼油,有过前两次的体验,很多老人放下警惕,纷纷掏了腰包。但是,承诺的“返现”却变成了“返礼包”,有老人觉得被骗报了警。

警方找到该团伙时,他们已准备撤离,卖金枪鱼油是诈骗环节的最后一步。前后8天的诈骗过程,涉及金额高达50万元。此案仍在进一步处理中。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四川、山东、上海等地,均发生过“老年生活馆骗局”,导致老人财产损失。记者近日还走访了北京的几家老年生活馆。这些生活馆有的是与报社合作建立的,主要组织健康讲座、娱乐活动、旅游项目;有的是个体经营的商铺,主要从事按摩、足疗等保健服务,或销售保健品、保健器材、老年生活用品等。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附近的“福星寿康中老年生活体验馆”时,发现店里卖的是童装。附近居民说,该生活体验馆主要提供按摩保健服务,但他们只开了半年就跑了,很多老人办了年卡,现在联系不到商家,卡里的钱也退不回来,吃了哑巴亏。

老人牢记4个防骗术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人,老年相关事业蓬勃发展。但一些不良商家却动了歪脑筋,利用有些老人辨识力差、信息相对封闭、大多患有慢性病等特点,想尽办法坑他们的钱。

老年生活馆的“欺诈套路”有一定共性:

  • 以生活馆的名义对外宣传;
  • 以刊登广告、发放礼品等形式或借助公益活动的名义,组织所谓的“专家”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讲解“养生知识”,吸引老人参加;
  • 扯上“惠民工程”“政府补贴”等旗号,将其产品标榜为“重大发明”或“科技领先成果”,包装成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对一诱导老人高价购买产品。

一位曾在山东省东营市某读者生活馆工作过的曹先生,在网上爆料他们的常用伎俩。

先是举办公益活动,给老人免费赠送健步鞋,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收集老人信息,发现“优质客户”,以便日后通知他们参加推销大会。所谓的“优质客户”需要年龄在60岁以上,有高额退休金,还有保健意识。

生活馆的老板会定期给员工做“话术”培训,提高其推销技能,以求达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目的,让老人找不到实质把柄,生活馆便不会受到法律制裁。

事实上,老年生活馆“骗局”处理起来确实困难重重,让不良商家钻了空子。老年生活馆常采用会议直销的形式,夸大宣传的过程由网络视频完成,隐蔽性很强。

一位民警告诉记者,老人一般不会使用手机等设备留存照片或录像,使调查取证面临困难。一些老人即使察觉自己上当受骗,但出于好面子又怕事,往往忍气吞声,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诈行为。

支振锋表示,工商监管部门遇到此类事件,应积极调查取证,履行职责,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正常市场秩序。若达到刑事案件的程度,公安部门也要积极查处。老人有完全行为能力,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理性消费,审慎选择。社会要加强宣传,帮助老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上当受骗。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近日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之‘十大骗术’”中,第一个骗术为“假借公益欺骗型”,主要就发生在老年生活馆和读者俱乐部。老人若想避免掉入圈套,一定要牢记以下4个防骗术:

莫贪小便宜

老人心地善良又渴望陪伴,易被不良商家的小恩小惠感动,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只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能识破大多数骗局。

别乱用保健品

营养均衡、适量运动、良好睡眠才是健康之道。吃保健品要适量适度,过度服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损害健康。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

保护个人信息

不良商家往往会共享老年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向其展开轮番推销。由于其营销手法有很强的欺骗性,老人一旦被盯上就很难摆脱,常会接连上当。因此,老人不要把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透露给陌生人。

多与子女商量

老人购买价格昂贵的产品前,一定要谨慎,最好与子女商量,或咨询医生后再决定。作为晚辈,年轻人要多和老人交流,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寻求科学的治疗方法。

骗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及情感的渴求行骗,实在可恨!作为子女,我们应多关心老人,避免他们掉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