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酸中毒能活多久(糖尿病酸中毒能吃什么食物)
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缩短多少年?怎样才能:我命由我不由“糖”
得了糖尿病会不会影我们的寿命?这是很多糖尿病朋友最为关心的问题,历史文献和生活中都不乏糖尿病患者高寿的病例,生活中也常常见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而过早离世的,但那都是个案,不代表真实的数据。那糖尿病对我们的寿命到底有何影响呢?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让那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不受影响呢?
一、国外的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会平均缩短寿命8年左右
2008年美国一项研究显示,50岁及50岁以上的人患糖尿病后,平均寿命会减少8年左右,而且比同龄的非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风险高2倍。根据研究发现,糖尿病对男性和女性寿命的影响稍有不同,男性平均寿命缩短7.5年,女性缩短8.4年
2011年美国的另一项研究指出 , 与 50 岁不伴糖尿病的人相比, 糖尿病大约缩短平均 50 岁的人 8.5 年的 寿命。
二、心血管病 糖尿病:平均减寿1 5年
英国研究人员发布的一 项研究显示,那些同时患有心 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人。寿命 会比患一种或不患这两种疾病的人平均短1 5年。
而一项来自苏格兰的研究也表明,2型糖尿病和患者较低的预期寿命直接相关,这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并无关系。研究人员对超过300万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群及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人群中,相比非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普遍较低;
以上都是外国的研究资料,显示的是10多年前糖尿病对寿命间的影响,但是最近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重视了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同时广泛使用他汀等各类有效的心血 管保护药物,使得西方国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基本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那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个什么情况的呢?
三、中国糖尿病的研究资料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9年
2017年 一项中英合作研究结果显示:与无糖尿病者相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将缩短9年,研究发现,与与研究队列中其他情况类似但无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的风险增加了 1 倍,农村地区风险增加更为明显,据估算,如在50岁时罹患糖尿病,其随后25年的累积死亡概率将由38%增加到69%,大约相当于平均缩短寿命9年;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健康管理水平较差和规范治疗不足所致,糖尿病与全因死亡率风险加倍相关。此外,该研究还显示糖尿病与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慢性肾脏病、慢性肝病、感染、多种癌症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死亡增加相关。
四、糖尿病的危害:各种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寿命
糖尿病之所以可怕,是因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高血糖会引发多达100种以上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急性低血糖;而慢性并发症更可怕: 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会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还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比如糖尿病足)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越,大越严重,那么就会越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寿命。 糖尿病不仅造成个人和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
那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多年的健康管理和科学治疗已经基本控制了糖尿病的危害,据统计,在美国1300万糖尿病病人中有30%活到80岁以上。英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通过科学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寿命要长于非糖尿病人群;
五、只要科学管理,科学治疗: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不是梦
虽然绝大部分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但是只要科学管理,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包括各种并发症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只要患者将各项代谢指标、各种危险因素控制在适当范围 ,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使患者能够与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工作,和健康人一样长寿,甚至比非糖尿病患者更长寿。因此 ,对于糖尿病 ,首先要采取一级预防:就是通过积极的健康宣传和健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得糖尿病;如果一旦得了糖尿病,就要采取二级预防:及早诊断,尽早积极地治疗并控制血糖和危险因素 ,让患者尽量不得并发症。千万不不能听信各种谣言,一拖再拖不予治疗, 也不能迷信各种偏方,盲目追求彻底根治而上当受骗,耽误正确规范的治疗。
1、二甲双胍治疗可能延迟患者的寿命
有研究提示,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比非糖尿病患者长,而接受磺脲类药物单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比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短。因此只要没有禁忌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应该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中始终要保留二甲双胍。
2、严防低血糖在长期的对抗糖尿病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低血糖,而严重的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可怕。由于大多数的严重低血糖往往是在夜间发生,极不容易被发觉,往往会诱发一系列心血管事件,甚至直接昏迷、死亡。糖尿病患者如果常常在夜里做噩梦,噩梦醒来后,浑身出汗,感觉没力气,这时一定要当心是低血糖引起的。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经常检测睡前血糖,有条件的也要适当监测夜间血糖,睡前血糖一般不要低于5.0mmol/L,如果低于4.2 mmol/L就要适当吃一些主食,比如饼干之类。对于很多老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3.9mmol/L,就是低血糖了,需要立即处理。
3、避免劳累、避免皮肤划伤,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劳累、受凉、皮肤损伤之后,而且一旦发生了感染往往比较严重,还不容易恢复,因此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普通的感冒引发重症肺炎、由小小的皮肤划伤导致局部溃疡无法愈合甚至引起败血症、由脚部的伤口导致糖尿病足而引起截肢的并不少见,甚至会导致死亡的发生。
所以糖尿病患者预防感染很重要,平时不要劳累,不要剧烈运动,不要爬高上低避免摔倒,避免皮肤损伤,如果身体有不适,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能在在家硬抗。
4、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肾损伤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可发展成尿毒症而危及生命。肾脏疾病的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所以很难凭感觉早期发现,一旦有了感觉,有了症状,多半已经病情较重,肾脏损害已经难以逆转了。因此防治糖尿病肾病应从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开始预防:定期检查尿液,通过查尿微量白蛋白,可以比较敏感地发现早期肾损害,趁早进行积极的治疗,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肾脏的损伤而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5、积极控制血糖 和各种其他危险因素:我命由我不由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我们的各种并发症都是由高血糖引起,所以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引起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不只是高血糖,还包括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运动量过少、吸烟等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协同发挥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引对健康和寿命的伤害就越大。因此,为了保卫健康,争取长寿,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同时要控制上述各种危险因素,这样才能做到:我命由我不由糖。
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患者的这个并发症要人命
病例分享现病史:患者老年女性,69岁,2天前吃桃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就诊于当地诊所,肌注止吐药物(具体不详),效果差,仍有恶心、呕吐;12小时前患者出现左上腹疼痛,性质剧烈,伴精神差、呼吸急促、双眼视物模糊,立即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完善腹部CT示胆囊炎、颅脑CT阅片未见脑出血。按“胆囊炎、胃炎”给予输液(具体用药不详)约2000ml左右,患者腹痛无缓解;约4小时前患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出,听诊心音消失,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并给予阿托品、副肾素、多巴胺抢救治疗,约2分钟后患者意识恢复,持续泵入多巴胺20ug/Kg/min,血压波动在70-90/40-60mmHg,心率70-80次/分左右,血气分析示pH:6.75,pCO2:25mmHg,Na :117mmol/L,K :5.1mmol/L。患者病情危重,建议转院,经家属同意由我院移动ICU接至ICU,以“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休克、心脏骤停”收入ICU。患者自发病以来,未进饮食,无尿>12小时,大便未排,精神差。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30mmHg,口服硝苯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未规律监测血压;4年前因言语不流利住当地医院,诊断为“高血压、脑梗死”,经住院治疗好转出院,未遗留后遗症;住院期间发现血糖高,口服“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治疗,不规律监测血糖,血糖控制不详;1月前因食欲差、呕吐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胃镜检查发现慢性胃炎,B超发现胆囊炎,住院治疗10天后好转出院。有“肝炎”病史,具体不详,未诊治。
简要治疗经过:入ICU后,第一个血气分析乳酸:23mmol/L,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予抢救。插管接呼吸机,血管活性药物(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脉搏,林格补液,补充胰岛素,监测血糖变化,4分钟后抢救成功;立即行股静脉粗双腔穿刺置管,应用肝素、小苏打泵入,行CVVH治疗;亚甲蓝100mg静脉泵入。接获化验室危急值:905u/L,予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奥曲肽50ug/h 静脉泵入。血气分析乳酸将至7.4mmol/L后停CVVH。予营养心肌、控制血糖、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在ICU诊治1周后,病情好转稳定,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
疾病相关知识定义:
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常高达50%以上。文献报告糖尿病患者常因应用双胍类药物(主要为苯乙双胍,即降糖灵)而诱发LA,近年来随着降糖灵的淘汰,临床LA已相对少见。
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基础状态,常见有轻微的高乳酸血症,主要可能与乳酸的氧化缺陷有关。另外,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PDH( 丙酮酸脱氢酶 )活性降低,线粒体丙酮酸利用减少,糖酵解作用增强致乳酸生成增多。
DKA时血乳酸浓度可能增高数倍,加重代谢性酸中毒,DKA时高乳酸血症部分可能是由于酮体抑制肝脏摄取以及循环血容量降低使组织灌注不足所致。
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NHK)较DKA更易导致严重的LA,因NHK常见于老年人,继发肝肾和心肺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临床表现:
乳酸酸中毒临床表现常被各种原发疾病所掩盖,尤其当患者常已合并存在多种严重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休克等;另一组症状除原发病外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起病较急,有不明原因的深大呼吸、低血压、神志模糊、嗜睡、木僵及昏迷等症状,有时伴恶心、呕吐、腹痛,偶有腹泻,体温可下降。
临床上有上述表现,怀疑LA时,应测定血乳酸水平,如血乳酸浓度>2mmol/L血pH值≤7.35[HCO3-]≤10mmol/L,而无其他酸中毒原因时,可诊断为LA;但有学者认为动脉血乳酸浓度≥5mmol/L,pH值≤7.35为LA;血乳酸>2.5mmol/LpH值≤7.35为高乳酸血症。
诊断要点:
1.患有糖尿病,但多数患者血糖不甚高,没有显著的酮症酸中毒。
2.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多在5mmol/L以上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的主要根据。血乳酸水平超过正常(>1.8mmol/L),在2~5mmol/L时,多呈代偿性酸中毒这种只有乳酸过高而无酸中毒者,可诊断为高乳酸血症。
3.酸中毒的证据如pH<7.35,血碳酸氢根<20mmol/L,阴离子间隙>18mmol/L等。如能排除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等诊断,结合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即可确认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排查:
老年女性,以往多次查血糖达WHO诊断糖尿病标准,发现糖尿病史4年,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目前出现恶心、呕吐及意识不清,伴有深大呼吸,查血糖17mmol/L,高度怀疑该病。但化验血酮体阴性可排除酮症酸中毒。
预防:
①对需用双胍类降糖药治疗的病人,尽量选用比较安全的二甲双胍,不用苯乙双胍(降糖灵,DBI);
②对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及休克的病人忌用二甲双胍或DBI。
预后:
由于本症预后危重,又无满意地治疗方法,其死亡率极高。有人报道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率约为50%当血乳酸水平超过25mmol/L时则罕见存活者。故对本症必须提高警惕,体现预防为主。
治疗
1.补液扩容 是治疗本症重要手段之一。最好在CVP监护下,迅速大量输入生理盐水,也可用5%葡萄糖液或糖盐水,并间断输新鲜血或血浆,以迅速改善心排血量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利尿排酸,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①避免使用含乳酸的制剂而加重乳酸性酸中毒;
②选用血管活性物质纠正休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可强烈收缩血管的药物,以免造成组织灌注量的进一步减少,可用异丙肾上腺素纠正休克。
2.补碱纠酸 乳酸性酸中毒对机体损害极为严重,必须及时有效进行纠治。
(1)补碱制剂:
①碳酸氢钠最为常用,只要患者的肺功能能维持有效的通气量而排出大量CO2,而且肾功能能避免钠水潴留,则首选碳酸氢钠;
②二氯醋酸(DCA)纠正乳酸性酸中毒,这是一种很强的丙酮酸脱羧酶激动药,能迅速增强乳酸的代谢,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乳酸的生成;
③如中心静脉压显示血容量过多,血钠过剩时,将NaHCO3改为三羟甲氨基甲烷(THAM),注意不可漏出血管外;
④亚甲蓝制剂也可用于乳酸性酸中毒。
(2)补碱方法:
①轻者口服碳酸氢钠0.5~1.0g/次,3次/d,鼓励多饮水;中或重者多需静脉补液、补碱,可补充等渗碳酸氢钠溶液直至血pH值达7.2。但补碱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加重缺氧及颅内酸中毒,多数人主张用小剂量碳酸氢钠。也有人主张大量补碱给予1.3%NaHCO3 100~150ml加入生理盐水内静滴,严重者可直接静脉注射,然后维持静滴,12h内总量500~1500ml,尽快使血pH值上升到7.2,当血pH值≥7.25时停止补碱,以避免反跳性碱中毒。
②二氯醋酸一般用量为35~50mg/kg体重,每天量不超过4g。
③亚甲蓝用量一般为1~5mg/kg体重,静脉注射。④如病情不危重,可用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碳酸氢钠和氯化钾联合静滴,安全有效。
3.补充胰岛素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即可诱至乳酸性酸中毒,从而需用胰岛素治疗。如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乳酸性酸中毒,也主张用胰岛素和葡萄糖,以减少糖的无氧酵解,有利于消除乳酸性酸中毒。
4.血液透析 /CVVH
用不含乳酸根的透析液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可有效促进乳酸的排出,并可清除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常用于对钠水潴留不能耐受的患者,尤其是苯乙双胍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患者。
5.其他
①注意给病人有效吸氧;
②注意补钾,防止因降酸过快、输钠过多而引起低血钾和反跳性碱中毒;
③每2h监测血pH值、乳酸和电解质;
④其他,参见DKA和HNDC(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一般措施。
6.除去诱因
除去诱因是有效纠正乳酸性酸中毒并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措施。治疗手段包括病因治疗、控制感染、给氧、纠正休克,停用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等。其他措施包括补钾以避免低钾血症,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肝素和糖皮质激素。
糖尿病人能活多久?
糖尿病患者不能长寿?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增加患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如果这些并发症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患者的寿命产生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等。
一、发生急性并发症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患者就容易发生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高渗性昏迷等。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在1-2周内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急性并发症呢?常见的诱因有哪些?
1、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因害怕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或者错误的认为“胰岛素会上瘾”、“有依赖性”,就会自行把胰岛素减量或突然停用胰岛素。
2、患者自觉血糖控制的很好(因为没有任何不舒服),或者害怕西药副作用,自行停用降糖药物(西药),改用“包治百病”、“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偏方。
3、生活不节制: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血糖控制不好,波动很大。
4、感染:当胃肠炎、肺炎等急性感染发生后,如果我们不增加血糖监测频次,及时调整降糖方案,血糖就会飙升而失控。
5、饮食不当、胃肠道疾病:尤其是伴有严重呕吐、腹泻、高热时,常导致严重失水和进食不足而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
6、其他各种应激情况: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创伤、手术、麻醉、妊娠、分娩、严重的精神刺激等。
7、拮抗胰岛素的激素过多:如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
二、发生慢性并发症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会发生多种慢性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心梗、心衰、脑梗、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这些并发症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患者的寿命,可能减少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寿命。
三、血糖控制很好
如果患者能够严格控制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几乎时时达标,血压和血脂水平正常,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那么他们的寿命可以接近没有糖尿病的人。
总之,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得了糖尿病不会影响寿命,关键在于良好的血糖管理和并发症防治。建议糖尿病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定期检查,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