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腿长斑点(二型糖尿病腿长红斑)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腿上长斑点是糖尿病足信号,3个护足秘方坚持做,足部健康不溃疡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具有家族遗传性,受情绪、环境、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实患上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维持,有的人可能还需要注射胰岛素,但不管是服药还是注射胰岛素,血糖稳定是关键,因为血糖高是一切并发症的根源,糖尿病既要控制血糖也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足、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其中又以糖尿病病足最为普遍,它不仅对身体健康危害大,而且还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有可能面临截肢风险,变成一个不健全的人,这对正常人来说难以接受。

糖尿病病足发病主要是因为血糖高,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足部容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进而出现溃疡、坏疽等表现,常见的症状有足部刺痛无感觉、脚部麻木发凉、感觉神经末梢退化,有行走踩棉花或有虫蚁爬行之感。

除了这些症状之外,糖尿病人腿部长斑点也是病足来临前的一个信号,患者出现这种变化说明血管已受损伤,皮肤及神经机能正在退化,需提高警惕,及时阻止病情发展。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病足呢?以下3种护足秘方不妨一试。

1、足部皲裂不要用脚布

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在足部皲裂除贴脚布,因为脚布撕下来的死后很容易把皮肤撕破,所以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菌类后,可以在裂口部位涂上专业的护肤油,若干皲裂较深,出现皮肤破口,最好去医院处理伤口。

2、预防足癣

糖尿病患者本来足部就很脆弱,如果再感染足癣,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生活中要做到不与他人共用鞋袜、脚盆、剪刀和指甲钳等生活用品,避免到不清洁的浴池、游泳池洗浴和游泳,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身房等地方赤脚行走,以防感染。

3、最少每年看一次足部医生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必须知道的准则,糖尿病人应每年至少看一次医生,检查足部不形状,走路方式及脚部受力点是否改变,此外,还要检查足部血液循环情况,特别是脚趾和跖骨下部位,如果年事已高,平时无法自己检查,那么就需要更加频繁的就医。

总之,糖尿病足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并发症,糖友们一定要积极对待,认真预防,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一位糖尿病患者说,在脚上发现了一块黑斑,以后会不会截肢?

看到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留言,他说在自己的脚上看到了一块紫黑色的斑块,但不痛也不痒。他上网查了与自己症状相似的资料,说他很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足。他问华子,听说糖尿病足很难治,发生之后就需要截肢才能够保命,这是不是真的?

华子回答说,他应该去医院找医生检查,而不要相信自行查询的网络资料。没有系统学习过医学知识的人,自行查阅专业的医学资料,只能得到“似是而非”的结论,不仅容易误诊,还会给自己徒添烦恼。

一、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都会出现病足

现在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能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与使用药物等多种方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所以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糖尿病人群中不足10%,大多数的糖尿病人并不会出现糖尿病足。

不过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仍然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足。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肢端感觉迟钝。脚平时受到的压力较大,容易受到挤压导致出现溃疡,由于高血糖的原因,利于细菌繁殖,所以伤口难以愈合。另一个原因就是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动脉病变,造成下肢动脉狭窄,足部的血液供应减少,足部出现感染时难以自愈。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大多数都是两种原因并存。

二、糖尿病人一定要控制血糖达标

从致病原因来看,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长期控制不好的高血糖。其实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出现并发症。只要对糖尿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就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血糖。每天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坚持足够的运动量,保持规律用药,并且要勤加监测血糖。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血糖峰值不超过11mmol/L。

三、要警惕糖尿病足发生的早期症状

吸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概率要高15倍以上。糖尿病足常发生在视力下降、肾功能下降的糖尿病人群。因为糖尿病会损伤眼睛和肾脏,视力下降会增加足部受伤的概率,而肾排毒能力减弱会增加毒素对下肢血管的损伤。

当下肢循环变差的时候,在脚部或是足部有可能出现紫红色的瘀斑,皮肤会干燥、脱屑,脚趾甲会发黄变厚;在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时,会出现间隔性跛行,不能长时间行走;高糖对神经末梢刺激会引起下肢瘙痒,足部感觉消退,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皮肤含糖量增加,容易产生湿疹和脚气等感染性皮肤病。

四、出现了糖尿病足也不一定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如果出现了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患者就会出现菌血症或是脓毒血症,导致全身多器官的严重炎症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这个时候就需要截掉感染的肢体,才能保住生命。但截肢是糖尿病足最严重的阶段,不到万不得已,并不会进行这样的处理

在糖尿病足不严重的时候,通过控制血糖、保护创面、应用改善神经功能和微循环的药物,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或是采用支架、搭桥的方法恢复下肢的供血,也能避免截肢这样的结果。

总结一下,对糖尿病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控制血糖。不仅要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血糖。现在控制血糖的药物有很多,只要认真监测,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就不必担心发生“截肢保命”这样的事了。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糖尿病足#

小腿上出现这种斑,预示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出现,千万要提高警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林阿姨最近总觉得身体不太对劲。她原本喜欢每天早晨和邻居一起在小区散步,可这几天却总觉得双腿沉重,走不动路。今天早上,她正坐在沙发上揉搓酸痛的小腿,无意间发现小腿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斑点。这些斑点呈现出不规则的暗红色,摸上去皮肤有些粗糙。林阿姨心里一紧,赶紧拿出手机搜索相关症状。

屏幕上跳出的搜索结果让她更加忐忑不安。有文章提到,小腿上出现这种斑点可能预示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林阿姨回想起自己最近总是口渴、多尿,体重也莫名其妙地下降了不少。难道自己真的患上了糖尿病吗?她决定立即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在医院,林阿姨见到了张医生。张医生仔细检查了她的小腿,又询问了她最近的身体状况。听完林阿姨的描述,张医生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解释道,林阿姨小腿上的斑点很可能是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表现,这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张医生进一步解释,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皮肤病变只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他建议林阿姨立即进行血糖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林阿姨的血糖确实高于正常水平。张医生告诉她,及时发现并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他引用了一项中国研究,该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医生为林阿姨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therapy和药物治疗。他强调,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同时,他也建议林阿姨定期检查眼睛、肾脏和心血管系统,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

林阿姨听完医生的建议,心情变得复杂。她庆幸自己及时发现了问题,同时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张医生安慰她说,只要严格遵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过上健康的生活。

回到家后,林阿姨开始认真执行医生的建议。她调整了饮食结构,每天坚持适度运动,按时服药。她还主动向身边的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关注身体变化,定期体检。

几个月后,林阿姨再次去医院复查。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小腿上的斑点也逐渐淡化了。张医生对她的进步表示赞赏,鼓励她继续保持。

林阿姨的经历引发了社区的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了一系列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知识。许多居民参加了讲座,学习如何识别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这次经历让林阿姨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还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她和邻居们组织了一个"健康互助小组",大家一起学习健康知识,互相监督和鼓励。

林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警惕身体的微小变化至关重要。小腿上的斑点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警信号,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同时,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预防或控制糖尿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珍惜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9;11(1):4-67.

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2020;36(8):673-677.

3. 中国糖尿病杂志. 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018;26(10):865-871.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