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测血糖能测出来吗(糖尿病测血糖能吃早饭吗有影响吗)

心血管冯博士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监测血糖?

糖尿病是现在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之一。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控制血糖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经常要定期监测血糖值。那么需要监测哪些指标您都了解吗,今天为您科普下糖尿病患者该怎么监测血糖?

1、空腹三餐后血糖

初诊糖尿病患者以及调整降糖药物的患者一定要密切的监测血糖的变化,需要检测空腹和三餐后2小时的手指血糖的水平。开始频率要高一些,因为此时的血糖波动比较大,需要密切监测才行,直到血糖水平控制稳定。建议控制在空腹<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

2、随机血糖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面色苍白、饥饿感、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心慌、出汗、昏迷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要立刻检测血糖水平,不用等到空腹状态和餐后2小时,主要是观察患者现在的血糖水平是否过高或者过低,小心是低血糖发作或者高血糖高渗状态。

3、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一种化学物质,它携带氧气,随着血液循环将氧气供给人体各部的组织细胞。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时,糖就会大量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这一过程称为糖基化(糖化)。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缓慢且不可逆,红细胞的寿命为129 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测定前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越严重。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只是某一具体时点的血糖水平,而不能反映血糖长期控制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影响。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对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糖尿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外,还应定期去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避免并发症。如果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一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病人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该每3 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以下说明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超过6.5%,应3 个月检测1 次。

4、自己使用血糖仪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使用血糖仪: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使用血糖仪之前做到以说明书为准。

2)测量血糖前将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血糖结果的准确性,也减少感染风险。

3)从冰箱取出的试纸不要立即使用:血糖试纸从冰箱里拿出来不要立即使用。要等一下再用更准确。

4)不要使用手挤压指尖:用力挤压指尖会增加病菌感染风险。建议尽量不要用力挤压。

糖尿病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目前的医学技术还不能治愈这个疾病,但是糖尿病绝对是一个能够控制住的地疾病,患者除了要知道控制好自己平常的饮食以外,还要时时监测血糖变化。

血糖应该怎么测?教你打开血糖监测的正确姿势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无法避免的一环,但亲爱的糖友们,您感受了“十指连心之痛”,但您的血糖监测做对了吗?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了一些正确监测血糖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01测血糖前先用温水洗手,自然晾干,手指下垂或甩手,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02建议第一滴血弃掉不要,使用第二滴血进行监测。

03指尖采血前一般使用酒精消毒,但酒精过多或没有擦拭干净,穿刺后,残留酒精刺激伤口会引起疼痛,建议消毒待干或擦拭干净后再测。

04监测血糖时,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并选择直径最小的针,根据皮肤薄厚选择针刺的深度,不要太浅也不要太深。(针扎得过浅,流出来的血过少,会导致采血量不足,需更换部位重新穿刺,增加疼痛。一次性采血针调节进针深度不合适,针扎得过深,疼痛会明显加重,也会增加糖友的心理压力)。

05监测血糖时,注意轮换手指测血糖,原则上每个部位每天只能测一次。有些糖友喜欢频繁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不轮换手指,导致采血部位不均匀,局部皮肤没有完全愈合而导致皮肤淤血,疼痛感会增加。

06监测血糖时,应优先选择无名指、小指和中指,其次可选拇指和食指,同时避免扎指尖。建议捏紧远端指节,根据皮肤厚度调整进针角度,在指腹偏侧面穿刺。不同手指疼痛感有差别,不同手指及不同部位神经分布不均一,疼痛感也有差别。

07监测完血糖后,用棉签轻压伤口,不能揉搓(按压方式不正确或没有持续按压,皮下会继续渗血,可能形成淤血,引起疼痛)。

08监测血糖过程中,可以和家人聊天或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血糖#

如何诊断糖尿病?测一次血糖能确诊吗?除了测血糖,这个也很重要

时至今日,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发病人群比较庞大的疾病,糖尿病本身也是一个“大家族”,涉及到多个分支,比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那么这些不同的糖尿病类型是不是都有同一个诊断流程呢?糖尿病的诊断流程到底是怎样的?

首先要搞清楚糖尿病这个疾病虽然本身是慢性病,发病机制和治疗都比较复杂,但是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只要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

也就是说只要血糖在餐后两小时或者在空腹的时候出现异常升高,都应该警惕是否患有糖尿病。那么,糖尿病的诊断流程是怎样的?测一次血糖就能诊断吗?除了测血糖,这个也很重要。如果只是偶尔发现一次,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糖基化血红蛋白”来进行诊断,糖基化血红蛋白,缩写为HbA1c。

它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由于人体检测出的这个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所以它可以用来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个指标是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对于糖尿病的确诊,其实也没那么简单,除了诊断为糖尿病之后,还不是结束,还应该对糖尿病进行分型,对于普通的糖尿病,一般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这也是人们广为熟知的分型了。

1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轻,常见于30岁以下的人群,而且起病突然,会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的症状,血糖值也比较高。虽然1型糖尿病的症状比较明显,但很多患者却是因为酮症酸中毒就医才确诊的。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一般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一般肥胖的中老年群体都需要警惕这个疾病,因为肥胖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同时还常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有时候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基于以上,无论糖尿病患者最终被诊断为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而不能自己放任不管,否则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本图文由“医者荣耀”新媒体独家出品,作者彦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