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般皮肤哪里痒(糖尿病一般皮肤哪里痒图片)
如果身体有2处“发痒”,那可能在暗示您:血糖已经超标了
“我这皮肤为何这么痒呢?是不是过敏了?”
刘女士今年36岁了,她虽然身高只有162cm,但是体重却高达80公斤。虽然刘女士已经努力减肥了,但是效果并不怎么好。
前两天,刘女士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皮肤发痒。虽然刘女士涂抹了一些药物,但是效果并不怎么好。无奈之下,刘女士就去医院就诊了。到了医院后,刘女士就挂了皮肤科。
皮肤科医生查体发现,刘女士皮肤瘙痒的地方有点红,而且颈部也有一块黑了。皮肤科医生了解了情况后,就让刘女士去测量一下血糖。这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刘女士的血糖高达15.8mmol/L。很显然,刘女士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由于刘女士发现得比较早,所以才没有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其实,当血糖偏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皮肤瘙痒。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了皮肤瘙痒的症状,会选择隐忍,这样的话可能会耽误治疗。为了让大家对糖尿病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血糖高于正常值,就是糖尿病吗?不少朋友认为,血糖高于正常,就是糖尿病。其实,这种观点是不严谨的。
根据最新版的医学教材,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餐后血糖在4.4 ~7.8mmol/L之间。然而,并不是说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餐后血糖超过7.8mmol/L就是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餐后血糖超过7.8mmol/L,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高血糖。
要想诊断为糖尿病,主要有3大标准,即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mmo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11.1mmol/L。只要满足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要求,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这里说的随机血糖,主要就是指在任意时间测量得到的血糖水平。与此同时,确诊糖尿病也不能仅靠一次的测量数据,需要多次测量血糖。
因此,血糖偏高有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不是糖尿病。这是因为,正常人也可能会在某种情况下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比如一次性吃了太多的甜食、急性创伤、急性感染等。
2.身体2处发痒,可能是在暗示您,血糖已经“超标”了!❶耳朵痒:
如果人体内的血糖比较高的话,那就可能会引起耳朵瘙痒。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奇怪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的原因有3点。当血糖比较高的时候,它可能会随着汗液排出去,这会刺激皮肤而引起耳朵瘙痒。
另外,血糖偏高的话,可能会刺激耳朵的皮脂腺,进而产生很多油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的免疫力普遍低于正常人,所以容易发生耳部的感染。
因此,当出现耳部反复瘙痒,那就需要积极去医院明确原因,排查是否是血糖的问题。
❷皮肤发痒:
目前来说,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是,大量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是50岁以后。
对于50岁以后的人来说,他们的皮脂腺就容易出现萎缩的情况。皮脂腺萎缩以后,皮脂腺分泌脂肪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无疑会让皮肤变得更容易干燥,进而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
如果中老年人血糖偏高以后,那就更容易出现皮肤发痒的情况。这是因为当人出汗的时候,这些糖分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而这会刺激皮肤。皮肤表面的糖分增加,还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这无疑会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还有一点,有的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血糖控制得不好,所以就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在早期的时候,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皮肤瘙痒。
这就好比,我本身就比较缺钱了,并且钱还被人抢走了一些,那缺钱的程度肯定也是加重的。
这里需要注意,不少人即便血糖比较高,可能也没上述的这两点症状,甚至有些人一点症状也没有。对于大多数血糖偏高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尿频、口渴、体重下降、食欲增加、乏力等症状。当然了,出现了上述的症状,也不一定就是血糖偏高。这里说到这两个症状,只是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
3.要想控制血糖的稳定,需要注意以下5点:❶控制饮食: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采取正确的饮食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注意均衡、清淡饮食,还应该注意少吃或者不吃升糖指数偏高的食物。当糖尿病患者吃了升糖指数偏高的食物以后,血糖会快速飙升,很显然这并不利于控制血糖。
市面上出售的米和面都是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它们的升糖指数偏高。为了降低它们的升糖指数,我们可以在里面加入点杂粮,也可以适当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健康科普大赛#
对于那些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我们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稀饭、白粥、糯米饭等。
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控制在6g以内,每天摄入的油脂控制在25~30g。尽量采取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炖等,尽量避免油炸或者油煎。
❷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可以增加能量的消耗,这对于控制血糖是比较有利的。
考虑到散步比较安全,而且还容易坚持,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把散步作为首选的运动方式。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行,每次散步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的次数不低于5次。在运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可以在口袋里放点糖果。
减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因为肥胖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如果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那就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血糖也就更容易被控制。#真知新坐标#
❸按时服用降糖药 监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按时服用降压药是比较重要的。偏方、食补啥的,都不能取代降糖药,它们最多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很多人觉得,只要吃降糖药就能控制好血糖,这个并不一定的。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吃降糖药的时候,不注意一些生活上的细节,所以血糖控制得并不一定理想。因此,定期测量血糖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了解血糖的情况,可以及时对降糖措施做出调整。血糖控制得不达标,可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是这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危害我们的健康。#健康2022#
冬季这两个部位痒,可能得了糖尿病并发症,3个方法帮你止痒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哎呀,这天一冷,我这腿和脚丫子就痒得不行,再厚的袜子都挡不住!”张阿姨一边挠着脚踝,一边对邻居刘叔抱怨。刘叔皱了皱眉头:“我也是,尤其晚上更厉害,痒得睡不着觉。要不咱俩去买点药膏抹抹?”张阿姨叹了口气:“药膏试过了,没啥用啊,越挠越厉害。
你说,这是不是啥病啊?”刘叔咂巴了一下嘴,若有所思:“会不会是糖尿病惹的祸?我听说血糖高的人,冬天特别容易皮肤痒。”
张阿姨的疑问让人警觉,而刘叔的猜测,竟然一语中的。冬季皮肤瘙痒,特别是腿部和脚部的瘙痒,有时候并是干燥或过敏那么简单。它很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信号,甚至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皮肤的“小毛病”背后,隐藏着潜在的“大问题”,这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比普通人更容易出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会不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妨先从糖尿病的本质说起。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还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它的状态直接反映了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腿部和脚部的皮肤瘙痒,往往和以下三个原因有关:一是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神经损伤;二是血液循环变差;三是皮肤屏障功能的减弱。
张阿姨的情况并非个例。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约有30%至70%的糖尿病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其中,腿部和脚部是最常见的瘙痒部位。更有意思的是,这种瘙痒在冬季尤为明显。
寒冷的天气使得皮肤更容易干燥,而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皮肤屏障功能已经受损,干燥的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瘙痒感愈发强烈,影响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为什么如此“脆弱”?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块潮湿的泥地。正常情况下,泥地表面有一层细密的草根保护,既能固定泥土,又能防止水分蒸发。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好比草根被破坏的泥地,水分流失得更快,外界的刺激物也更容易侵入。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离不开高血糖的“捣乱”。
高血糖对神经的影响尤为显著。当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时,神经纤维会受到损伤,逐渐失去对皮肤的调控能力。这种神经损伤会引发瘙痒,还可能伴随麻木、刺痛等症状。更糟糕的是,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通常比较差。
这意味着,皮肤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修复能力大大降低。一旦抓破皮肤,很容易感染,伤口愈合速度也会变慢。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吓人?别着急担心,瘙痒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方法缓解。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缓解冬季皮肤瘙痒有三个简单又有效的办法。
第一,保持血糖稳定是重中之重。血糖控制得当,神经和血管的损害都会减轻,皮肤状况自然会有所改善。有一位叫李大爷的患者,之前因为脚背瘙痒去医院就诊,血糖一测竟然高达15.8 mmol/L!医生建议他调整饮食结构,同时服用降糖药物。
一个月后,李大爷的瘙痒明显减轻。这说明,血糖就像“水龙头”,关紧它,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第二,皮肤保湿不可忽略。冬季空气干燥,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失去水分。使用适合的保湿霜,可以有效缓解瘙痒。选购保湿品时,尽量挑选含有尿素、神经酰胺或乳木果油成分的产品。这些成分能够加强皮肤屏障功能,长时间锁住水分。
有趣的是,尿素虽是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常见成分,却能在护肤品中发挥奇效。这或许是大自然给患者的一种“补偿”吧。
第三,避免抓挠和热水烫洗。虽然瘙痒让人忍不住想去挠,但抓挠只会加重皮肤损伤,甚至引发感染。热水烫洗虽然能暂时缓解瘙痒,但高温会破坏皮肤屏障,令瘙痒反复发作。正确的做法是,用温水清洗皮肤,轻轻擦干后立即涂抹保湿霜。
如果瘙痒持续不缓解,或者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比如皮肤出现红肿、溃烂,建议尽早就医。医生可以通过检查评估瘙痒的具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回到张阿姨的故事。在刘叔的“提醒”下,张阿姨决定去医院做个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血糖确实偏高,已经接近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医生的指导下,张阿姨调整了饮食习惯,并开始每天坚持走路半小时。
三个月后,瘙痒有所缓解,体重也轻了两公斤。这让张阿姨感慨万分:“早知道还能通过控制血糖止痒,我就不折腾那些药膏了!”
从张阿姨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冬季皮肤瘙痒,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尤其是腿部和脚部的瘙痒,往往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这些“小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没有糖尿病,但冬天仍然容易皮肤痒,该怎么办?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保持皮肤健康的关键都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是身体健康的基石。
留下一点思考:当皮肤出现问题时,我们是否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它背后的健康信号?皮肤是身体的“镜子”,用心呵护它,是为了看起来更好,更是为了让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保持健康。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皮肤变化,做一个健康的守护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患了糖尿病,皮肤总是发痒是什么原因,怎么样可以解决呢?
有位糖尿病患者给华子留言,很长一段时间他总觉得腿上发痒,开始他以为是皮肤病或是被蚊虫叮咬了。但是皮肤没有任何皮疹,去了医院的皮肤科,也没查出皮肤病。不过皮肤科的医生告诉他,他的皮肤瘙痒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建议他去内分泌科调整一下降糖用药。
这位患者问华子,为什么糖尿病会引起皮肤发痒呢,除了调整降糖用药,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瘙痒的问题呢?
华子告诉他,对很多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如果升高的幅度不太大,并不会出现十分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多人对血糖的日常监测做得并不到位,血糖控制的也并不理想,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引起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3个: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血糖未控制达标。血液中的糖超标会连带着皮肤中的组织液含糖量升高,对皮肤中的神经末梢造成刺激,让人感觉皮肤发痒。
其次的原因,血糖水平升高,会使血液中的渗透压升高。人体为了维持血液渗透压的稳定,就会把周围组织中的水分“吸到”血液中,会使皮肤中的水分减少,引起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出现微小裂口,造成瘙痒。
最后的一个原因,就是糖尿病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就会损伤肾脏,血中代谢废物无法经肾排泄时,就会从汗腺中代偿排出一部分,这些代谢废物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
当糖尿病患者有了皮肤瘙痒的症状,首先要去医院检查,排除皮肤疾病的因素,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血糖情况。测量血糖时,不能只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就是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很高。
糖尿病血糖空腹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餐后血糖峰值小于11.1,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指尖血糖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当糖尿病患者感觉皮肤瘙痒的时候,推荐去医院测量血糖,最好再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推测最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和饮食的调整,控制好血糖。
在控制血糖达标的同时,可以用润肤霜、润肤露等护肤品涂抹瘙痒部位来止痒。保湿护肤品不分品牌,只要选择没有刺激的,比如说给婴儿用的润肤霜就可以。保持皮肤湿润是缓解瘙痒的关键,所以润肤霜要勤抹、多抹。
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功能差,皮肤含糖量高,破损后不易愈合,所以要记住不要去搔抓、拍打身体瘙痒的部位,避免皮肤破损而发生感染。有人感觉用热水烫洗、搓澡可以止痒,这并不可取。这种借助外力的止痒只是暂时的,反而会破坏皮肤的皮脂层与角质层,过后会使瘙痒更加严重。
对于肾功能出现问题的人,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必要时采取透析的手段协助身体清除毒素。焦虑的情绪会使外周动脉收缩,影响皮肤血液循环,加重瘙痒,所以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其实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保持规律用药,再加上合理饮食、加强运动,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平时再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戒烟忌酒,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就会逐渐减轻和消失了。
总结一下,有接近半数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皮肤瘙痒,而绝大多数人的根源就在于血糖控制的不好。所以把血糖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降糖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发现问题要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