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吗(糖耐量异常是糖耐量减低吗)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什么是糖耐量异常?医生:距离糖尿病仅一步之遥!教你3招来应对

糖耐量是指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在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先会出现糖耐量受损,表现为空腹或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又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因此临床上把糖尿病前期又习惯称为糖耐量异常。出现糖耐量异常后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据一项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有10%-50%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0年后人群会进展为糖尿病患者。

怎样才算糖耐量异常?

我们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糖耐量异常,糖耐量异常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以及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其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5.6-6.9mmol/L或OGTT试验2h血糖7.8-11.0mmol/L,符合任意一项或者两项均符合,都可以算糖耐量异常,即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可以恢复正常吗?如何做呢?

糖耐量异常并非糖尿病,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需要结合自身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这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中属于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方式干预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制定合适自身的能量与自身营养素摄入方案,达到维持健康体重(BMI<24kg/m2)的目标,肥胖或超重的患者应在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2.增加体力活动

如果之前有长时间静坐的生活方式,应进行调整,增加体力活动的时间,建议体力活动到250-300分钟/周。

3.药物干预

对于已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达6个月但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6.1,餐后血糖>7.8mmol/L)的糖耐量异常人群,是可以考虑采用药物干预的,可根据不同的糖耐量异常类型选择不同的干预药物,如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推荐使用二甲双胍750-1700mg/d,若有减轻体重的需求,可使用平均剂量2550mg/d。对于不耐受二甲双胍的人群,可使用阿卡波糖150-300mg/d或罗格列酮8mg/d、吡格列酮45mg/d。如果是糖耐量减低(餐后血糖>7.8mmol/L),可考虑使用阿卡波糖150-300mg/d,不耐受阿卡波糖可使用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剂量同上。

总之,糖耐量异常必须警惕!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后,应定期进行随访血糖变化,建议每年至少一次至医院行空腹血糖和(或)OGTT检查,如果OGTT检查显示正常,可以停用干预药物,但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增加体力活动仍建议继续进行。

#健康科普排位赛# #男性健康专家谈#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

「疾病科普」医生说我糖耐量异常,那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撰稿 | 林嘉雯

审校 | 鲍时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是妇产科医院,虽然面对的是一群生育困难的中青年女性,但我们发现竟然有越来越多的“富贵病”出现,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如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等。

大家可以自我对照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或属于哪几种?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种疾病,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未尝不是好事一桩!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糖耐量异常。

什么是糖耐量?

糖耐量

葡萄糖耐量是指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能力。人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时有波动,一般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较为恒定。

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多少有密切关系,血糖增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多少,随着机体的生理需要而进行自动调节,使体内葡萄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

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

如何检测糖耐量(OGTT)?

临床上常用糖耐量试验(OGTT)来诊断病人有无糖代谢异常,常用口服的糖耐量试验。

被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服用75克无水葡萄糖,服糖后的0.5、1、2、3小时各测血糖一次,以测定血糖的时间为横坐标(空腹时为0时),血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糖耐量曲线。

什么是糖耐量异常(IGT)?

WHO对糖耐量异常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小于6.11-7.0mmol/L,口服葡萄糖2小时在7.8-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还不是糖尿病,如果积极干预治疗,可以预防糖尿病发生。

觉得有用请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人

糖耐量异常,还能“逆转”吗?通过这3种方法,或可达到完全缓解

糖尿病是全球最为流行的慢性病之一。根据IDF 2021年全球糖尿病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37亿人,中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41亿人,预计2030/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6.43亿/7.83亿人,中国糖尿病患者也将在2045年达到1.74 亿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为全球第一。

糖尿病分为三个阶段: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今天我们来详细谈谈早期糖耐量异常,这其实是很关键的一个时间节点,到底有没有办法能在这个时间段逆转糖耐量异常呢?

糖耐量是指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在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先会出现糖耐量受损,表现为空腹或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又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因此临床上把糖尿病前期称为糖耐量异常。出现糖耐量异常后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据一项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有10%-50%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0年后人群会进展为糖尿病患者。

什么是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可分为三种类型: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以及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其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6.1-6.9mmol/L或OGTT试验2h血糖7.8-11.0mmol/L,符合任意一项或者两项均符合,都可以算糖耐量异常,即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可以恢复正常吗?如何做呢?

糖耐量异常并非糖尿病,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需要结合自身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这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中属于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方式干预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制定合适自身的能量与营养素摄入方案,达到维持健康体重(BMI<24kg/m2)的目标,肥胖或超重的患者应在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2.增加体力活动

如果之前有长时间静坐的生活方式,应进行调整,增加体力活动的时间,建议体力活动到250-300分钟/周。

3.药物干预

对于已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达6个月但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6.1,餐后血糖>7.8mmol/L)的糖耐量异常人群,是可以考虑采用药物干预的,可根据不同的糖耐量异常类型选择不同的干预药物,如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推荐使用二甲双胍750-1700mg/d,若有减轻体重的需求,可使用平均剂量2550mg/d。

中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在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糖尿病论坛上,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联盟专家连凤梅教授指出在长期的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逐步完善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糖尿病的良好选择。

通过准确的辨证用药,中药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防止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血糖不超过8mmol/L的患者,在运动和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单纯用中药就可以控制病情;对于血糖较高,不得不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同时服用中药既可以减轻降糖药和胰岛素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增强疗效,对防止糖尿病病人肾脏、心脏及脑血管等器官的并发症有良好的作用。

津力达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常见中成药,它由人参、黄精、麸炒苍术、苦参、麦冬、地黄、制何首乌、山茱萸、茯苓、佩兰等诸多中药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它可用于用于II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其症见为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倦怠乏力,自汗盗汗,形体渐瘦,五心烦热,便秘等。且具有健脾运津,益气养阴的功效。津力达配合西药一起服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服用西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津力达颗粒能够改善胰岛功能和胰岛抵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轻体重、改善症状。这点在动物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