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酮试纸(糖尿病酮体怎么测)

爱捷科技 0
文章目录:

尿常规基本概念与参考值范围

尿常规是临床上三大常规检验中的一项,作为排泄物检查,尿液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况,是很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出现有形成分。尿常规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征兆。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等,在家使用掌上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时,我们可以通过爱捷APP来进行分析,但是有的患者仍然使用传统检测手法,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尿常规的基本概念与参考值的范围吧!

1. pH

肾脏参与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这种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尿液pH 反映出来。由于内源性酸产生偏多,尿液pH 普遍偏酸,约为5.0~6.0。一般情况下,饭后会出现“碱潮”现象,尿液偏碱;酸性尿多见于进食肉食过多和某些种类的水果(如酸果蔓果实)、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使用排结石药物(如碳酸钙);碱性尿多见于进食素食和柑橘类水果、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一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pH 检测需新鲜尿标本,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大多数细菌可分解尿素而释放氨,尿呈碱性;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尿中碳酸缓冲对释放CO2,逸出至空气,尿pH 值增高。

[正常参考值] 5.0 ~ 8.0。

2.蛋白

正常生理情况下,少量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几乎在近端小管完全重吸收。因此,蛋白尿出现往往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和(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肾小球性蛋白尿常伴大分子量蛋白质丢失,一般> 1.5g/24 h;肾小管性蛋白尿常为少量小分子量蛋白,一般< 2.0 g/24 h。剧烈体育运动、脱水或发热、或妊娠时,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质。临床上蛋白尿可由多种原因引发,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分析。

试纸条法测定尿蛋白是半定量筛选蛋白尿的方法。试纸条法对尿中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不同,对白蛋白最为敏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可以出现大量游离轻链,但试纸条法检测阴性。如果容器内有去垢剂残留,试纸条法尿蛋白检测可以假阳性,造影剂也会导致出现假阳性;尿液偏碱时,会破坏指示剂所在的缓冲范围而出现假阴性;尿液pH < 3.0 时,试纸条法也会出现假阴性。阳性者需进一步进行尿蛋白定量测定。

[正常参考值] 阴性。

3.尿糖

尿中出现葡萄糖,主要由于肾前因素-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出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或肾性因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如果尿糖阳性,应结合临床区别是生理性糖尿还是病理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多见于饮食过度、应急状态和妊娠;病理性糖尿多见于血糖升高引起的糖尿、肾小管功能受损所导致的肾性糖尿以及一些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所引发的糖尿。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 或一些新型抗生素可以使结果呈假阳性,而高浓度酮体尿和高比重尿可以出现假阴性。

[ 正常参考值] 阴性。

4.酮体

当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脂肪酸代谢不完全,可导致大量酮体产生,此时尿液就会出现酮体。除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外,酮尿也可见于长期饥饿、急性发热、低糖类饮食、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等情况。降压药物甲基多巴、卡托普利以及一些双胍类降糖药(如苯乙双胍,商品名降糖灵),可使尿酮体检测呈阳性。苯丙酮尿症、尿液中存在酞类染料、防腐剂(8-羟喹啉)、左旋多巴的代谢产物等会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试纸条活性降低和酮体降解,会使检测结果呈假阴性。

[正常参考值] 阴性。

5.隐血

试纸条法尿隐血试验阳性,应高度怀疑:①血尿。多见于肾脏和泌尿系统的一些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囊肿、泌尿系统结石和肿瘤等)、肾外疾病、外伤、剧烈运动和一些药物(如环磷酰胺)。②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血管内溶血(如输血反应和溶血性贫血)、严重烧伤、剧烈运动(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和一些感染,另外,尿中红细胞破坏后也可释放血红蛋白。③肌红蛋白尿。常见于肌肉损伤(如严重挤压伤、外科手术、缺血)、肌肉消耗性疾病、皮肌炎、过度运动等。尿隐血试验阳性,应进一步显微镜镜检确认有无红细胞。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或菌尿时,检测结果呈假阳性;尿中存在大量维生素C 时,检测结果亦呈假阴性。

[正常参考值] 阴性。

6.胆红素

如果血胆红素水平升高,尿试纸条法可以检测到胆红素阳性。某些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可以出现尿胆红素升高。如果明确有血胆红素升高而尿胆红素阴性或可疑阳性,建议做特异性实验验证。尿胆红素阳性,也可以是肝内胆管堵塞引起,常见于总胆管结石、胰头癌、肝内炎症时管内压力增加所致胆汁反流。尿中一些药物(如嘧啶)的代谢产物在低pH 时有颜色,与检测物质本身反应的颜色相近,可以出现假阳性;胆红素见光易分解,尿液不新鲜或见光时间过长,检测结果可出现假阴性;尿中大量维生素C 或亚硝酸盐会降低试纸条法的敏感性。

[正常参考值] 阴性。

7.尿胆原

直接胆红素分泌入小肠腔后,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系列产物,尿胆原为主要产物之一,约20%的尿胆原被重吸收,进入肝肠循环,其中少量(2% ~ 5%)进入血流从肾小球滤过。检测结果结合尿胆红素结果分析,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尿中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可与试纸块内试剂反应,导致假阳性;尿液中卟胆原、吲哚类化合物以及黑色素原等,也常导致假阳性;使用甲醛作为防腐剂或标本存放不当,尿胆原被氧化成尿胆素,检测结果可呈假阴性。

[ 正常参考值] 尿胆原定量0 ~ 5.9 μmol/24 h(0 ~3.5 mg/24 h)。

8.亚硝酸盐

正常饮食中含有硝酸盐,并以硝酸盐形式而非亚硝酸盐形式从尿液排泄。尿路感染时,致病菌大多数含有硝酸还原酶,可以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影响亚硝酸盐的形成的因素有:病原菌必须能够利用硝酸盐;尿液在膀胱贮留4 h 或以上;饮食中含有充分的硝酸盐。

尿中亚硝酸盐测定常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选试验。测定结果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吻合率为60%。假阳性可能源于体内一氧化氮氧化成亚硝酸盐从尿液排出。一些药物代谢产物或标本收集不当,会导致假阳性;大量维生素C 和影响亚硝酸盐形成因素,可导致假阴性。

[正常参考值] 阴性。

9.白细胞酯酶

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但尿白细胞酯酶阴性。如果酯酶试验阳性,高度提示有尿路感染。某些肾脏病如狼疮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尿液中白细胞也可升高。尿路滴虫和尿液中一些氧化性物质、药物代谢产物,可导致假阳性;嗜酸细胞和组织细胞也会使结果呈假阳性。尿液中蛋白质、葡萄糖或维生素C 过高,可导致假阴性。如果尿白细胞酯酶阳性,必须进一步行显微镜镜检,以确认有无白细胞存在。

[正常参考值] 阴性。

10.维生素C

正常人尿液中维生素C 浓度过低,常见于维生素C 缺乏病(坏血酸病);尿维生素C长期增高,可能与肾结石形成有关。尿中维生素C浓度主要反映最近饮食中维生素C 摄入情况。尿中维生素C 对试纸条法测定的其他项目有影响(如尿糖、尿红细胞、尿胆红素、尿亚硝酸盐)。

11.. 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尿中白细胞大多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多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等。剧烈体育运动后,尿中白细胞也可增加。

[正常参考值]尿液白细胞0 ~ 5 个/HP。

疫情期间,“糖友”如何做好防护与自我管理

近三年来,新冠疫情反复延宕,虽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已较前减弱,但其传播力强、起病急,常伴有高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依然会给本身存在免疫功能受损且常常伴有心脑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以下称“糖友”)带来不小的挑战。新冠疫情期间,“糖友”们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与管理,以从容面对疫情的挑战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为您解答。

问:糖友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吗?

答:迄今为止,尚没有研究表明糖友较普通人群更易感染新冠。但是,糖友感染新冠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且血糖控制越差、风险越高。此外,如果糖友患有多种合并症(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出现重症的风险也会明显增高。因此,糖友更应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感染新冠,一旦感染则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重症发生。

问:面对新冠流行,糖友应如何提前做好应对?

答:(1)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2)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新冠感染风险、降低新冠重症率及病死率,对于糖友来说是重要且十分必要的预防措施。研究发现,糖友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获得良好的抗体反应,因此鼓励符合接种条件且无禁忌的糖友尽快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3)控制好血糖:糖友应该努力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年或基础疾病较多者可以放宽至7.5%-8%)。若因疫情影响无法至医院就诊,可通过线上诊疗等方式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将血糖调整达标。

(4)准备充足的药物:糖友一旦停用降糖药物,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建议疫情期间提前储备充足的降糖药物,一般至少储备14天的药量。可以及时与社区医生取得联系协助开药,或通过医院线上诊疗系统开药。另外,建议提前准备少量的退烧药和无糖咳嗽药水。一般来说,少量含糖的咳嗽药水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每天多次服用定会引起血糖升高。

(5)准备一些小零食:最好是根据以往经验,准备些自己在生病发烧时也很愿意吃的食物,比如酸奶、小饼干、糖果、葡萄干、果汁等等,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一方面如果糖友发烧没有食欲,不能按时进餐,可以少量进食补充能量和蛋白质;另外一方面,一旦出现低血糖情况,可以马上拿到糖果等食物救急。

(6)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水杯:以便了解自己每日的饮水量。

问:糖友感染新冠病毒后有何临床表现?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送医?

答:糖友感染新冠后,新冠相关的症状与普通患者类似,包括发热、咽痛、肌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腹泻等。另外,还可能会出现高血糖或者低血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口干、多饮、虚弱、多尿或者饥饿感、大汗、乏力等等。

糖友如果感染了新冠,首先不要慌张,若之前病情一直稳定,可以考虑居家治疗,同时每日监测体温、血糖、血尿酮体等。

一旦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血糖明显升高(持续超过16.7mmol/L)、低血糖(反复出现小于3mmol/L)、明显口渴、精神萎靡,血/尿酮体升高,或者合并症加重,如心前区疼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问:新冠居家治疗期间,糖友应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答: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友,切记多饮水、避免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尤其对于高龄老人、可能存在渴感减弱,家属或照护者应及时喂水。若病情不影响进食,则按照平时糖尿病饮食原则,少油、少糖,增加优质蛋白、蔬菜摄入,适当水果摄入。若因食欲不振、咽痛等影响进食,仍要鼓励自己尽量进食以补充能量,可少食多餐,必要时可适当进食少量含糖的零食、果汁等。

问:新冠居家治疗期间,糖友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答:糖友需提前准备好血糖试纸、血糖仪,并学会如何使用。建议感染后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如空腹、午餐前/晚餐前、三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血糖共计七个点的血糖,或每4-6小时监测一次,必要时夜间也需要监测血糖,以避免夜间低血糖情况。若出现心悸、手抖、出汗等可疑低血糖症状时,则随时测血糖。

对于胰岛素需求较高的患者(如1型糖尿病或者胰岛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除了监测血糖外,还应提前准备血酮试纸、血酮仪或者尿酮体试纸进行血/尿酮体检测。

问:感染新冠后发热、不想吃东西,原来的降糖药物能停吗?

答:千万不要随意停用降糖药物。

事实上,当疾病来临时,体内升糖激素大量分泌,此时即使进餐量较平时减少,但血糖仍有可能较平时高。因此,建议糖友在上述自我血糖监测的基础上,决定原来的降糖药物是否需要减量,必要时可以电话联系家庭医生,或者通过线上诊疗与内分泌专科医生讨论降糖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在进食碳水化合物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容易诱发血糖正常的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此时应暂时停用。

一些中成药可能与降糖药产生相互作用。比如藿香正气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乙醇,乙醇会和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产生双硫仑样反应,正在服用上述降糖药物的人群禁用藿香正气水。另有一些中成药中亦含有磺脲类药物,如消渴丸中含有格列本脲,服用这些中成药时同样禁用藿香正气水。

问:处于新冠康复期的糖友需要注意什么?

答:处于新冠康复期的糖友仍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做好个人防护,保暖,避免病情再次加重。康复期可能出现胃口大增的情况,但仍要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或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造成血糖波动。体力逐渐恢复后,需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如散步、做操等。根据进食和血糖情况逐步恢复原来的降糖方案。

来源: 人民日报微博

协和医生说|直面新冠,“糖友”如何做好防护与自我管理

近三年来,新冠疫情反复延宕,虽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已较前减弱,但其传播力强、起病急,常伴有高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依然会给本身存在免疫功能受损且常常伴有心脑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以下称“糖友”)带来不小的挑战。新冠疫情期间,“糖友”们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与管理,以从容面对疫情的挑战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为您解答。

糖友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吗?

迄今为止,尚没有研究表明糖友较普通人群更易感染新冠。但是,糖友感染新冠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且血糖控制越差、风险越高。此外,如果糖友患有多种合并症(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出现重症的风险也会明显增高。因此,糖友更应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感染新冠,一旦感染则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重症发生。

面对新冠流行,糖友应如何提前做好应对?

(1)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2)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新冠感染风险、降低新冠重症率及病死率,对于糖友来说是重要且十分必要的预防措施。研究发现,糖友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获得良好的抗体反应,因此鼓励符合接种条件且无禁忌的糖友尽快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3)控制好血糖:糖友应该努力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年或基础疾病较多者可以放宽至7.5%-8%)。若因疫情影响无法至医院就诊,可通过线上诊疗等方式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将血糖调整达标。

(4)准备充足的药物:糖友一旦停用降糖药物,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建议疫情期间提前储备充足的降糖药物,一般至少储备14天的药量。可以及时与社区医生取得联系协助开药,或通过医院线上诊疗系统开药。另外,建议提前准备少量的退烧药和无糖咳嗽药水。一般来说,少量含糖的咳嗽药水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每天多次服用定会引起血糖升高。

(5)准备一些小零食:最好是根据以往经验,准备些自己在生病发烧时也很愿意吃的食物,比如酸奶、小饼干、糖果、葡萄干、果汁等等,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一方面如果糖友发烧没有食欲,不能按时进餐,可以少量进食补充能量和蛋白质;另外一方面,一旦出现低血糖情况,可以马上拿到糖果等食物救急。

(6)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水杯:以便了解自己每日的饮水量。

糖友感染新冠病毒后有何临床表现?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送医?

糖友感染新冠后,新冠相关的症状与普通患者类似,包括发热、咽痛、肌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腹泻等。另外,还可能会出现高血糖或者低血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口干、多饮、虚弱、多尿或者饥饿感、大汗、乏力等等。

糖友如果感染了新冠,首先不要慌张,若之前病情一直稳定,可以考虑居家治疗,同时每日监测体温、血糖、血尿酮体等。

一旦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血糖明显升高(持续超过16.7mmol/L)、低血糖(反复出现小于3mmol/L)、明显口渴、精神萎靡,血/尿酮体升高,或者合并症加重,如心前区疼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新冠居家治疗期间,糖友应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友,切记多饮水、避免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尤其对于高龄老人、可能存在渴感减弱,家属或照护者应及时喂水。若病情不影响进食,则按照平时糖尿病饮食原则,少油、少糖,增加优质蛋白、蔬菜摄入,适当水果摄入。若因食欲不振、咽痛等影响进食,仍要鼓励自己尽量进食以补充能量,可少食多餐,必要时可适当进食少量含糖的零食、果汁等。

新冠居家治疗期间,糖友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糖友需提前准备好血糖试纸、血糖仪,并学会如何使用。建议感染后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如空腹、午餐前/晚餐前、三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血糖共计七个点的血糖,或每4-6小时监测一次,必要时夜间也需要监测血糖,以避免夜间低血糖情况。若出现心悸、手抖、出汗等可疑低血糖症状时,则随时测血糖。

对于胰岛素需求较高的患者(如1型糖尿病或者胰岛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除了监测血糖外,还应提前准备血酮试纸、血酮仪或者尿酮体试纸进行血/尿酮体检测。

感染新冠后发热、不想吃东西,原来的降糖药物能停吗?

千万不要随意停用降糖药物。

事实上,当疾病来临时,体内升糖激素大量分泌,此时即使进餐量较平时减少,但血糖仍有可能较平时高。因此,建议糖友在上述自我血糖监测的基础上,决定原来的降糖药物是否需要减量,必要时可以电话联系家庭医生,或者通过线上诊疗与内分泌专科医生讨论降糖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在进食碳水化合物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容易诱发血糖正常的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此时应暂时停用。

一些中成药可能与降糖药产生相互作用。比如藿香正气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乙醇,乙醇会和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产生双硫仑样反应,正在服用上述降糖药物的人群禁用藿香正气水。另有一些中成药中亦含有磺脲类药物,如消渴丸中含有格列本脲,服用这些中成药时同样禁用藿香正气水。

处于新冠康复期的糖友需要注意什么?

处于新冠康复期的糖友仍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做好个人防护,保暖,避免病情再次加重。康复期可能出现胃口大增的情况,但仍要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或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造成血糖波动。体力逐渐恢复后,需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如散步、做操等。根据进食和血糖情况逐步恢复原来的降糖方案。

作者介绍:余洁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审核专家:许岭翎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学会老年胰岛细胞学组委员。

来源: 协和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