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药盒(糖尿病药分为哪几类)
看不清说明书、忘记服药?微信扫一扫药盒即可获取用药服务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药盒上的二维码,即可直达腾讯健康药箱,疾病科普、用药提醒、续方购药等服务“码上”开启。日前,腾讯健康与阿斯利康公布,双方在呼吸哮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领域,通过药盒扫码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用药服务,已累计服务用户数超过500万。
腾讯健康药箱
慢病及老年人群存在诸多用药痛点
《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中国慢病人群数量已超4亿人,1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34%,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60%。由于慢病治疗病程长,慢病用药管理面临诸多痛点,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管理更为困难。不仅经常出现忘服、漏服、重复用药,疾病、护理知识缺乏等认知不足导致疾病控制不好,还有无法便捷、按时地复诊、续方等。
“以糖尿病为例,当前的糖尿病疾病管理需从以‘血糖为中心’向以‘器官保护为中心’的趋势演化,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全病程管理势在必行。”腾讯健康药箱总经理武靖表示,针对上述用药痛点,腾讯健康把微信“扫”药盒打造成了健康药箱,依托腾讯医典客观深入的疾病科普,以及用药管理、健康记录等管理工具,同时融合最新的医疗大模型、区块链溯源等数字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用药信息和用药服务平台。
根据腾讯健康药箱的用户调查显示,近50%关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用药服务的用户年龄在50岁以上,用药提醒、疾病科普、查询附近药店等功能“最具人气”;而呼吸哮喘领域,用户则有年轻化的趋势,25岁至49岁用户群体占比50%,疾病科普及用药指导成为用户的刚需。
“药盒即服务”,聚焦用药、科普、健康管理三大场景
记者体验发现,腾讯健康药箱主要聚焦用药、科普、健康管理三大场景,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的用药服务。在用药场景,腾讯健康药箱利用微信“扫一扫”,为患者提供用药、问药、购药的一站式服务,包括药品验证追溯、药品信息及说明书查询、用药提醒、用药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比如,“用药提醒”可每日提醒患者按时用药,“药品说明”提供“自带放大镜”的药品说明书。此外,还设计了语音说明书播报功能,并利用AI数字人设计用药指导功能,不仅可以为患者播报药品说明书,还可让数字人药师与患者进行互动答疑,响应国家《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政策,解决患者用药认知不足、用药门槛高等痛点。
“针对老年人科普需求,腾讯健康药箱提供科学、权威、易于理解的疾病科普信息展示,让患者及时了解到更多专业的药品、疾病、饮食运动及日常管理知识,以及多元化的疾病科普内容,包括图文、条漫、视频、健康答题等,通过微信提醒查看更新的疾病科普内容,进一步提升用户健康认知。”以老年人用药为例,武靖介绍了腾讯健康药箱在科普场景的应用。此外,在健康管理场景,腾讯健康药箱还基于疾病特征进行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支持医保信息查询、在线问诊与线上挂号、健康监测等工具。
腾讯健康药箱用药提醒、疾病科普界面
腾讯健康表示,目前已跟阿斯利康等十多家企业建立合作,联合药企共同打造的“药盒即服务”智慧用药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用药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患者微信扫码即可享受服务,将助力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安全及满意度。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宋耕洋
临床药师提醒:药盒上有这些字眼,您需格外留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需要自行购买或使用药物的情况,而药盒上那一串串复杂而专业的名称,往往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关乎健康与安全的重要信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药盒上那些需要“慎买慎用”的警示信号,特别是当您看到以下几个关键字时,务必提高警惕。
在琳琅满目的药品中,若药盒上赫然出现“麻”字,特别是与“伪麻黄碱”相关联的药品,如酚麻美敏片、氨酚伪麻美芬片等,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无疑是一枚潜在的“地雷”。伪麻黄碱,作为缓解鼻充血的“功臣”,却也可能成为血压飙升的“元凶”。
它通过收缩血管来减轻鼻塞症状,但这一作用机制同样适用于全身血管,包括脑血管和心血管,进而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对高血压患者构成严重威胁。此外,伪麻黄碱还可能增加眼压,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因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甲亢或眼压高的人群,在选购药物时应主动避开含有此成分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二、“敏”与“苯”字:困倦与风险的双重奏当药盒上标注有“敏”或“苯”字,尤其是与“氯苯那敏”(又名扑尔敏)相关的抗过敏药物时,您需格外小心。这类药物虽能有效缓解过敏症状,但其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氯苯那敏作为抗组胺药的代表,虽能迅速减轻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却也容易引发困倦、乏力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对于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职业,如司机、高空作业者及机械操作人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长期服用或过量使用还可能诱发消化道溃疡、加重哮喘病情等。因此,上述人群在服用此类药物前,务必咨询医生意见,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以免酿成不测。
三、“酚”字下的肝脏警钟“酚”字,在药品领域常与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紧密相连。这种药物因其良好的解热镇痛效果而广受欢迎,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却可能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过量摄入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甚至引发急性肝损伤、肝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务必遵循医嘱,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服用,避免与含有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以防药物叠加导致的过量。同时,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同样需要经过肝脏代谢,两者叠加会进一步加剧肝脏负担,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结语药盒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对健康的郑重承诺与提醒,在用药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药师教您读懂药盒,掌握关键信息,用好药
药品包装盒,不忘多看看
我们的习惯很多都是商品拿回家,拆封之后就将外面的包装盒丢掉了,有些时候外包装连认真地看一遍都没有。
而如果药品拿回家也是这同样的一番操作,那么您可能会错过很多信息。
其中,有两条信息特别重要:
一是“通用名”和“商品名”;
一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通用名”和“商品名”
药品名称一般可分为“通用名”和“商品名”,然而这两个名称若傻傻分不清,您可能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药品。
- “通用名”指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多潘立酮等。任何药品都有通用名,而且通用名才是真正能够解决您疾病问题的药物。
- “商品名”指生产厂家或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了一个商品名,相当于起了个小名,和别家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相区别,便于流通和销售。如多潘立酮(通用名)的商品名就有“吗丁啉”,“三精”和“福为他”。但显然,对于消费者来说“吗丁啉”与“多潘立酮”比起来更容易记得住。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购买药品的时候,可能出现同一个通用名的药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家生产(多个商品名)的情况,我们可以依据个人考虑因素进行购买,比如对价格的接受程度、对剂型的偏爱程度、对厂家本身的信赖度等。
学名和小名
既然“通用名”和“商品名”都在包装盒上,如何区分呢?
{!-- PGC_COLUMN --}简单说就是包装盒上出现的名称,个头大的那个就是通用名。
但是有些制药企业为了宣传自己家的药品,利用颜色、字体还有其他的一些效果设计,导致我们看到药名的时候眼睛只会关注到商品名,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选药时的判断。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找对通用名,这样才不至于只能选择到一家药厂的产品,而失去更多的选择。因为,只要是国家批准生产和销售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是通过严格检验的,而药品又是特殊商品,不同的人可能会适应不同的药品,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同一个厂家。特别是慢病患者,因为需要长期治疗,更应该尝试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品。
OTC 标识的非处方药可以自己在药店购买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您对药品是自主选择权到底有多少
- 处方药是需要医生根据您的具体病情,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得到的药品,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治疗用药。处方药的使用必须要听专业医生的,自己不得随意使用。
- 非处方药可以不需要凭借医生处方就可以自己购买,这些药品通常经过了长期的临床使用和观察,证明了他们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主要用于病情较轻且诊断明确的疾病如感冒、咳嗽、便秘等。
标识印在药盒的右上角
拿到药盒看右上角,有OTC 标识的是非处方药,没有的是处方药
非处方药(OTC)的英文全称是over the counter,翻译过来就是可以在柜台上购买的药品。所有的非处方药的包装盒的右上角都有OTC标识(处方药没有)。
而OTC又可以分为甲类OTC和乙类OTC。
甲类OTC药品是红底OTC标识,乙类OTC药品是绿底OTC标识。颜色的不同也是告诉我们绿色比红色更加安全,如乙类OTC药品复合维生素片,不仅医院药房、社会药店、甚至超市百货里都能够买得到。
原来如此
您看,药盒上面学问还真不少:
搞清楚了通用名和商品名,就不至于为了某一个厂家的药品(商品名)跑断腿;
搞清楚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就知道哪些药品自己可以做主购买。当然,用药无小事,购买非处方药的时候,仍有必要在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简单易懂的药学科普,为您的安全用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