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着睡觉糖尿病(饿着睡觉糖尿病会加重吗)
晚上饿着睡觉的人,患糖尿病概率比吃宵夜的人更高?看医生怎么说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张大叔,你晚饭都没吃就上床睡觉了,这样饿着肚子真的好吗?”
张大叔,这个小区里最热心肠的退休老教师,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打理得精精致致,还特别讲究健康。
今天他又想尝试“饿肚子减肥法”,听说可以降血糖、抗衰老。听到王大妈的质疑,他顿时来了兴趣:“哎,王大妈,你别小看这个法子!据网上所言,夜晚不进晚餐,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甚至还可对糖尿病起到预防之效!”
“真的假的?你这是要饿出毛病吧?”王大妈皱着眉头,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该拉张大叔去看医生。
“放心,我身体倍儿棒,这些都是网上专家说的,没事儿的!”张大叔笑得挺得意,感觉自己找到了健康的“捷径”。可就在这时,张大叔的老朋友,也是他们附近卫生站的医生仉大叔出现了。
仉大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村里的大人小孩、猫狗小鸡都喜欢找他看病。他刚好路过,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赶紧插嘴:“张老师,你这‘饿肚子防糖尿病’的理论有点不靠谱啊,晚饭不吃对身体可不一定有好处。”
张大叔一听,嘴巴撇了撇:“怎么?仉大夫,难道不饿肚子睡觉反而不健康了?”
仉大叔见状,推了推他的老花镜,捋了捋下巴上稀稀拉拉的几根胡子,慢悠悠地说:“张老师,别急,咱慢慢说。饿肚子睡觉不一定能帮你控制血糖,反倒可能适得其反。你知道为什么吗?”
仉大叔摇摇头,手上还比划着:“晚上饿肚子,身体其实是会进入一种应激状态。这时候,咱们的身体可不是老老实实躺在床上不动,而是开始悄悄地动用储备的能量,尤其是肝糖原。”
肝脏释放储备的糖分,这易使夜间血糖骤升,尤其对于本就血糖偏高之人。
仉大叔点点头,继续说道:“是啊,咱们身体的代谢系统很复杂呢!你看哈,晚上不吃饭,身体就会觉得‘哎哟,这人没能量了’,于是它就启动‘紧急模式’,开始从肝脏、肌肉里提取储存的糖分和脂肪。”
而且,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应激激素也会跟着升高,反而有可能导致你半夜醒来,甚至早上空腹血糖还比平时高。
张大叔这会儿有点儿懵了:“那就是说,不吃宵夜,反倒血糖高了?”
仉大叔点头如捣蒜:“没错,尤其是你这种有点儿高血糖的人群,晚上饿着肚子反而会导致血糖波动更大,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而且,长期饿肚子会破坏咱们的胰岛功能,胰岛本来就像个小工厂,负责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你总是饿着肚子,它反倒觉得‘活儿没了’,慢慢就变懒了,胰岛素分泌不足,久而久之,糖尿病就找上门了。
听到这里,张大叔的脸色不大好看:“那你说说,我平时这么爱运动,吃得也清淡,咋还得防糖尿病呢?”
仉大叔笑了笑:“张老师,糖尿病这玩意儿不仅仅是吃出来的,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呢,比如基因、年龄、代谢水平。”
你看,运动和吃得清淡是好事,但如果晚上经常饿肚子,身体代谢就会紊乱,反而影响到血糖控制。尤其是你这个年纪了,身体代谢本来就慢,晚上不吃饭,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进一步下降,这样一来,血糖调节就更费劲了。
张大叔越听越糊涂:“那这么说,吃宵夜还比不吃强了?”
“说对了!吃什么也很关键,咱不是说要大鱼大肉地吃宵夜,像什么夜宵小龙虾、烧烤这些肯定不行,但如果是吃一些健康的宵夜,比如少量的坚果、酸奶或者一小片全麦面包,这样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稳的血糖水平,也不会让你饿着肚子进被窝。”
王大妈一听,赶紧插嘴:“对对对,我有时候晚上饿了就吃几颗核桃,第二天早上起来精神倍儿好!张大叔你也试试嘛,别总听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说法。”
张大叔有点儿无奈:“那我以后是不是得晚上都吃点儿东西了?”
仉大叔一本正经地说:“不一定每天都吃宵夜,但要根据你的情况来调整,不能老饿着。尤其是那些已经有高血糖的人,晚上如果长时间空腹,胰岛素的调节功能可能会变得更差,甚至还可能引发低血糖。”
如果是低血糖的人,那问题就更严重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血糖过低出现头晕、出汗甚至晕厥。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胡瑞萍.基于PPARγ对糖转运及代谢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胰腺癌模型的作用机制,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06-21
糖尿病是“饿”不好的,在降糖治疗中,不要过度节食
有位糖尿病患者跟华子说,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便秘,身体也不舒服,晚上睡觉还失眠,但是他的血糖控制得一直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在交流过程中,华子发现他的问题出在“吃”上。
他说自己怕血糖高,每天只吃很少的主食;怕胆固醇高,也不敢吃肉、奶、蛋。每天就是吃一点饭菜,再加一点水果。华子告诉他,他的问题,就是营养摄入太少,身体营养不足,当然就会不舒服了,而且吃得那么少,胃肠缺乏正常的刺激,蠕动也会变慢,就会出现便秘。
华子对他说,为什么不多吃一些呢?他说,怕吃多了血糖升高啊。华子说,可以用降糖药控制血糖。他又说,药用多了对肝肾有影响怎么办?
其实这位患者代表的是多数糖尿病人都有的“两个担心”,一个担心,是怕高血糖对身体造成伤害;另一个担心,是怕用药太多出现副作用。在这两个担心下,很多的糖尿病人会选择尽量减少饮食摄入量,并且增加运动量。
糖尿病人需要饮食控制,但不是让自己饥饿,因为饥饿是治不好糖尿病的。糖尿病是血糖代谢异常的疾病,因为组织细胞无法利用血糖,才会造成血糖升高。在高血糖的时候,身体的组织细胞实际上是处于“饥饿”状态。
我们需要想办法让血糖被组织细胞利用,而不是单纯地减少饮食摄入量。依靠减少饮食量来降低血糖,只会让病情雪上加霜。所以说,降糖治疗需要饮食控制,但需要在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的前提下,控制摄入饮食的总热量。
糖尿病的发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第二个原因是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这两个原因的因素,人类并没有完全弄明白,所以一旦出现糖尿病,我们只能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很难逆转、治愈糖尿病。
使用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必要选择。不要因为使用药物而担心,现在的药物都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在确保安全性之后才会上市。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常用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要小于买彩票中奖。
降糖药物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单纯降低血糖,而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所以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维持身体健康。降糖治疗的基础,是在营养摄入足够的前提下,用药物去调节血糖值,而不是让自己饿肚子。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也特别重要,运动时,骨骼肌会消耗大量的血糖,运动也会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可以减缓糖尿病的进展。但是过量运动时,就可能会造成低血糖,而运动不足时,血糖又会升高。所以糖尿病人,需要在药物、饮食与运动三个因素中,找到平衡点。其中饮食最为重要,是用药和运动的基础。
总结一下,糖尿病在降糖治疗中,要掌握好“度”,靠饿肚子治不好糖尿病。过于严苛的控制饮食,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会出现营养不良和身体不适。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药物、饮食与运动的平衡关系,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疾病的发生。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糖友饿肚子,后果很严重!降糖记住两个字,就能睡个安稳觉!
金女士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她每天都要服药来控制血糖。一天中午,她原本计划去吃饭,但是最近她因为工作原因,忘记将药物带回家,就没吃饭。直到下午,她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开始感到恶心,身体疲劳。
金女士去医院立刻进行了紧急检查,发现她的血糖水平开始下降,身体开始产生酮体,这会导致她的身体出现严重的代谢问题。
医生判断是金女士中午忘记吃饭导致的酮症。由于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身体会开始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分解之后会产生身体代谢比较缓慢的酮,导致酮体在体内堆积。
糖尿病患者虽然需要控制饮食,但是日常生活中依旧需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支持身体活动,以及控糖药物的消耗。
控制血糖水平不仅仅是将血糖水平降下来,更应该稳下来。记住“稳定”两个字,定时定量饮食,并随身携带足够的食物和饮料。如果有任何变化,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一、糖友饿肚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1. 血糖下降
当不进食或减少食物摄入量时,血糖水平会下降,的一种生理反应。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它会从饮食中获取,但如果饮食摄入量不足,就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尤其是在降血糖药物的作用下,血糖水平会更加不受控,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导致糖友出现低血糖反应,手抖、大汗、甚至昏厥,威胁生命安全。
2. 营养不良
碳水化合物缺乏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使得血糖水平更容易上升。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影响细胞修复和代谢功能,进一步恶化血糖水平。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不足的程度,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3. 视网膜病变
如果饮食不合理或缺乏营养,可能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4. 肾脏病变
碳水化合物可以通过肾脏过滤,并通过肾脏过滤血液来清除废物。糖尿病患者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肾脏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致使废物无法被清除,就会导致肾脏损伤。
5. 肠胃问题
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吃饭,身体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可能导致肠胃问题,例如腹泻、腹痛和恶心等。糖尿病患者不吃饭可能导致身体对养分的需求过度,进而导致身体器官的负担加重,也可能导致肠胃问题。
糖尿病患者应该尽可能遵守饮食计划,并避免饮食不规律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计划应该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糖分和其他营养素,以及比例,并尽可能避免过多的盐和糖。
适度饮食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升高或骤降给身体造成危害,使血糖水平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1. 控制总摄入能量
糖尿病患者需要摄取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其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但是如果饮食量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体重也可能随之增加,造成心脏的负担,以及血液内脂质的增加,或能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如果饮食量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还会导致导致营养不良和能量亏损。
2.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
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饮食中的重要成分。但是过多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而适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并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3. 适量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对于糖尿病控制也很重要。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鱼、豆类、鸡蛋等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增加饱腹感。健康蛋白质来源中的蛋白质通常不需要大量的水来消化,还有助于减少肾脏负担。
4. 控制脂肪摄入:脂肪也是糖尿病饮食中的重要成分。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类型,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全脂脂肪等。这些脂肪可能会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风险。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选择多种食物来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并确保饮食计划适应他们的病情和需求。
除了量上面的要求,糖尿病病人进食也应该在同类的食物中选择更优质的。
三、食物的选择1. 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选择低GI的碳水化合物,GI值可以衡量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高GI值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的快速上升,而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则会降低血糖上升的速度,如燕麦、玉米、全麦面包、糙米等。
同时,这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能吸附油脂,减缓肠道对糖分的吸收,进一步减缓血糖水平的升高速度,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 蛋白质
蛋白质对身体的修复和维持健康非常重要。蛋白质还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因为蛋白质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可以选择高质量的蛋白质,如鱼、豆类、鸡蛋、瘦肉等,其中富含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维持体内健康稳定的环境,对内分泌系统的运作,以及血糖的稳定非常有利。
3. 脂肪
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总脂肪摄入量,并选择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鳄梨和坚果。Omega-3对大脑功能的发育以及心脑血管正常功能的维持都非常有帮助,能够减少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减缓糖尿病的病情发展以及并发症的产生。
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出现异常应该及时向医生反映,适当调整饮食计划以及用药,保证血糖水平能够在安全范围内稳定下来。
参考资料[1]项琦.糖尿病常见的饮食误区.食品与健康.2012(06):20-21
[2]陶翠翠.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饮食.中国生殖健康.2018(02):58-60
[3]吴群励.糖尿病饮食误区,犯了错后悔莫及.祝您健康. 2022(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