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汤糖尿病(几乎能治百病的全息汤加减法)
西北首家糖尿病智慧门诊开诊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通过将持续葡萄糖监测(CGM)、互联网医疗、糖尿病智慧管理整合应用于临床,构建了医护患实时互动、多维度全息管理的糖尿病管理新模式。在试运行9个月后,于6月21日上午正式成立西北首家糖尿病智慧门诊。
近几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1.4亿,“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已被列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发生变化,与指尖血监测(BGM)相比,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系统因可提供持续全面的血糖信息,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血糖监测新方式。
西北首家糖尿病智慧门诊正式开诊
6月21日上午,西北首家糖尿病智慧门诊开诊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阎良区)门诊举行。
(糖尿病智慧门诊开诊仪式现场)
阎良区卫健局副局长王江霞在致辞中感谢西安交大一附院四年来对阎良区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阎良区一直致力于引进各类高端人才进驻,未来将继续与西安交大一附院携手打造“世界一流航空新城”。
西安交大一附院东院区执行院长邹余粮院长对内分泌代谢科积极拥抱新技术助力学科发展、通过CGM智慧门诊提升糖尿病管理,并提高医疗效率及患者就医体验等予以高度评价。
西安交大一附院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施秉银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东院区已经在学科建设、医疗质量提升、医疗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优良成绩。内分泌代谢科继糖尿病CGM智慧病房落户东院区后,又启动了糖尿病智慧门诊,希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能为西北乃至全国糖尿病慢病管理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阎良区卫健局副局长王江霞、东院区执行院长邹余粮、副院长吴大鹏、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施秉银教授共同为糖尿病CGM智慧门诊揭牌。)
开诊仪式结束后,西安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强薇带领各位与会同仁参观了糖尿病智慧门诊,详细介绍并演示了智慧化血糖管理的过程,展示了其精准、高效、便捷的特点。
(强薇带领各位与会同仁参观了糖尿病智慧门诊)
参观结束后进行了学术讲座环节,刘庆部长为开诊仪式学术环节致辞。强薇对糖尿病智慧门诊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樊丽娅教授进行了糖尿病智慧门诊案例分享,李蒙护士长从护理维度介绍糖尿病智慧门诊。
什么是糖尿病智慧门诊?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智慧门诊是内分泌代谢科开设的糖尿病血糖智慧化管理专病门诊,由内分泌专科医生和糖尿病专科护士一起出诊,借助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系统以及互联网远程诊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标准化健康指导和精准降糖方案治疗。糖尿病患者将在这里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最佳的血糖控制。
医护患实时互动,多维度全息管理。门诊通过佩戴CGM,即使在居家期间,医护也可以借助血糖管理APP对患者实现远程监控、高效管理,糖友自己、亲友也可以看到实时血糖数据,加强自我约束和亲友监督。
同时佩戴CGM还可避免针刺,告别扎手指;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糖数据,全天288个数据,连续记录14天,可以像“视频”一样展现完整的血糖波动情况,识别血糖波动的特征,发现隐匿的高低血糖;CGM实时血糖和趋势箭头有助于避免低血糖发生;CGM生成的动态血糖AGP报告可以呈现更多维度数据,协助医生制定更适合精准降糖方案。
AGP决策周期助力CGM调糖,将更好地运用持续葡萄糖监测生成的AGP报告,给予患者更精准的调糖。
糖尿病智慧门诊率先落地实践由中国动态葡萄糖图谱和数字疗法研发中心提出的AGP决策周期概念。该周期中将AGP分为三种——参考基线AGP、临床处方AGP和效果确认AGP。其中参考基线AGP全面反映患者血糖特征,包括整体水平、血糖波动性、低血糖风险等;临床处方AGP协助医生进行针对性降糖方案调整;效果确认AGP作为糖化血红蛋白补充,协助确认所有临床问题得到解决。三种AGP依次应用,使血糖调整更加全面精细。
线上线下联动,专科保驾护航。专科医生将采用“AGP报告解读/治疗方案调整/线上加诊 紧急处理”的诊疗方式,同时,专科护士也将采用“糖尿病患教 随访指导2周”的护理方式。
在糖尿病智慧化门诊,内分泌专科医生将根据CGM佩戴后得出的多维度数据针对血糖情况进行更加精准细致的2次分析,并做出相应治疗方案调整。而对于2周随访期间的急性血糖情况,将利用交大一附院“智慧好医院”互联网平台线上加诊,必要时线下加诊进行诊疗,使居家控糖更有保障。
在常规门诊,医护患交流时间有限。而在糖尿病智慧化门诊,糖尿病专科护士将进行关于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等系统化专科健康教育,并提供为期两周的随诊和专业化指导,督促进行生活方式打卡、根据CGM数据指导饮食及运动,及时解决糖友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哪些人适合在糖尿病智慧门诊就诊?
据介绍,糖尿病智慧化门诊前期试运行期间,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人群,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控糖经验,备孕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新发或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发现血糖很高但无法及时住院的患者、住院期间胰岛素治疗需要后续方案简化或调整的患者,都很适合在智慧化门诊就诊。
作为中国动态葡萄糖图谱和数字疗法研发中心授牌的全国首家AGP联合实验室,西安交大一附院内分泌代谢科一直在围绕患者和医生打造贴合中国国情的AGP规范化诊疗模式。糖尿病智慧化门诊在专业的医护团队管理下,通过CGM等可穿戴设备加互联网医疗技术,从饮食指导、运动管理、血糖监测、患者教育、药物调整等多维度入手,力求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实现糖尿病远程智慧化管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实习记者 权子昂 通讯员 王馨)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掌握这些技巧 糖尿病治疗仪效果翻倍
糖尿病治疗仪对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在降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方面。
糖尿病治疗仪智能便携、操作简单,全息针灸疗法,往耳朵上一戴、手上一握、脚上一踩,仪器就自动选择病变穴位,配伍穴位开始治疗啦。
全息疗法
除此之外,糖尿病治疗仪还有很多的使用技巧,掌握这些技巧,能让治疗效果发挥得更好!
选择离病变部位近的位置治疗
糖尿病人往往因为长期高血糖引发很多的并发症,要很好的控制这些并发症,根据欧姆定律,选择离病变部位近的位置治疗效果更好。如头颈的疾病选耳疗电极为好,上肢的疾病选手疗电极为好,下肢的疾病选足疗电极为好。某部位的疾病,选离这个部位近的穴位治疗为好。
适当增加治疗时间和次数
每天治疗2~3次,每次治疗30~60分钟,时间充裕者,可适当增加时间和次数。曾经有一位医院两次发病危通知的患者告诉笔者:“出于一种求生的欲望,我每天使用‘华汉针神’很长时间,现在身体基本康复。”
逐渐增加治疗强度
初始治疗时,强度调小一些,待适应2-3分钟后再慢慢加大强度,面部及眼睛周围肌肉有震颤感、舒适感,穴位有刺激感,经络有疏通感,这种状况治疗效果最佳。老年人因皮肤老化,可喷湿治疗电极,增加治疗效果。
治疗方式尽量多样化
穴位配伍疗法,最好耳、手、脚、体穴同时并用,且频繁变换。使全身各部位经络充分得到疏通。耳穴、手穴电极应干、湿交替使用,干电极针灸效果好,湿电极按摩效果好。治疗方法多样化,可以让使用者不会产生耐受性、“抗药性”,使疗效更好。
结合体穴疗法
糖尿病治疗的主要体穴为胰俞、肾俞。如果伴有多食症状,刺激脾俞、胃俞、梁门、中脘、上脘;有多饮症状,刺激鱼际、心俞、肺俞;有多尿症状,刺激然谷、足三里、三阴交。
配合饮食和运动
饮食上采取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方案。烹调注意少油、少盐,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产品。
运动方面:建议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活动。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做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自行车、游泳、登山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太极拳、散步和其他放松运动。
配合饮食和运动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病,只要血糖控制得好,是不会影响生命质量和寿命的,现实生活中,快乐无忧活到八九十岁、甚至百岁的糖尿病人士比比皆是!
血糖忽高忽低 当心脆性糖尿病
很多“糖友”都知道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但令医生头疼不已、患者惊慌的脆性糖尿病,恐怕很多“糖友”还不了解。什么是脆性糖尿病?它有哪些临床表现?该如何治疗呢?
低血糖昏迷入院确诊脆性糖尿病
前不久,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一个因低血糖昏迷的“糖友”。
该患者患糖尿病已10余年,此前每天早晚两次实施餐前预混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可。然而,近半年来,患者的血糖变得越来越难控制,总是忽高忽低,患者每天都提心吊胆,睡觉也睡不好。
入院前一天的晚上,患者过生日,比平时稍微多吃了点东西,第二天的空腹血糖达到16.2mmol/L,患者便自行在早餐前多加了4U的胰岛素,接着就出现了低血糖昏迷。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血糖难控制
“脆性”往往是易碎的,“脆性糖尿病”是指病情极不稳定、血糖波动范围大且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又称为“不稳定型糖尿病”,多是1型糖尿病或时间较长胰岛素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
患者通常体型消瘦,胰岛功能衰竭或伴有胰岛功能抵抗。患者血糖极不稳定,即便在饮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剂量恒定不变的情况下,血糖也会出现明显波动,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且低血糖发作不能预期。患者对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调节也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微增加胰岛素注射剂量就发生低血糖;而当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
除了常规糖尿病的危害之外,脆性糖尿病对患者还有以下危害:
由于血糖难以控制,波动较大,容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反复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会损害大脑的认知功能,出现低血糖昏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甚至会导致死亡。
长期高血糖和低血糖交替发生,患者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升高。
脆性糖尿病试试中西医结合治疗
脆性糖尿病低血糖发生频繁、血糖波动较大,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医治疗方面,有条件的患者尽量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其次可采用“三短一长”治疗(三短是短效胰岛素,即三餐前给三次短效胰岛素;一长指长效胰岛素,即睡前打长效胰岛素)。上述治疗方案若患者均不愿执行,可予预混胰岛素,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小剂量开始,必要时可考虑加用口服降糖药。
脆性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临床上以虚症居多,可谓“无虚不脆”,临床辨证多认为是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气虚下陷,久则损及阴阳,致阴阳两虚。
中医临床治疗多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损及阴阳者以温阳、通阳为主,根据此病机,可配合给予针刺、全息耳穴疗法、艾灸、中药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脆性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不宜太严,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3mmol/l~14mmol/l。建议多次检测血糖,特别是夜间血糖,避免夜间出现无症状低血糖。注意不能因为血糖波动而过度节食,应保证机体的营养供给。还可以随身携带饼干、糖块,预防低血糖发生。(大河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