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14属(糖尿病14.3是个啥概念)

全科医生任医生 0
文章目录:

14岁确诊2型糖尿病,和这5个因素密切关相关,家长们要引起注意

年仅14岁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和这5个因素有关,14岁的男孩因肝功能不好,近日来到绍兴上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经过综合评估,男孩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追问病史,男孩平时喜欢吃肉食及油炸食品,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喜欢喝饮料,有时候甚至会把饮料当水喝。

以下5个因素是导致儿童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1,喜欢油炸食品 这些食品是一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经常食用会破坏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糖尿病,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爱吃油炸食品的人都会得糖尿病。只要保持适量,并且均衡饮食,就可以避免健康风险。

2爱吃甜食 爱吃甜食并不是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是长期摄入甜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这是因为甜食通常含有高浓度的糖分,如果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身体吸收过多的糖分,从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利用血糖,最终导致血糖升高。此外,长期摄入高糖食物还会导致体重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并且定期进行体检。

3.饮料代替白开水喝,会导致糖尿病,主要原因是饮料含糖量过高,长期喝饮料会导致身体对糖分的摄入量增加,饮料中的糖分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成葡萄糖,如果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饮料不是不能喝,只是要适度即可。

4.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因为脂肪细胞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是帮助身体内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当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时,血糖水平会升高,导致糖尿病,所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如果你已经患有糖尿病,那么请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来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5.妈妈在怀孕期间有糖尿病;在怀孕期间,孕妇的血糖水平会升高,怀孕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怀孕期糖尿病患者生下的孩子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宫内环境、母体血糖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怀孕期糖尿病并不是一定会导致孩子患糖尿病,但是有怀孕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和饮食,以保证胎儿的健康。

有糖尿病的人,容易长出3种癌细胞,为什么?怎么防?

40岁出头的张先生查出了糖尿病,自己什么感觉也没有,医生再三告诫要“管住嘴迈开腿”,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要及时用药,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血糖高点嘛,大不了将来得上心脑病,没有糖尿病的人不也是得吗?”。

像张先生一样的人不在少数,但一定要知道:心脑血管病确实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但糖尿病却是促使其早发的危险因素,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还会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生,尤其是3种癌细胞常在不知不觉间“长出来”,临床统计显示:五分之一的糖尿病人因此而过早失去生命。

这3种癌症是:
  • 癌中之王胰腺癌
  • 生存率很低的肝癌
  • 一经发现大多即为晚期的结直肠癌

相比于正常人,这3种癌症在糖尿病者中的发生风险要高3-4倍,主要是因为癌细胞很喜欢“吃糖”,其代谢糖的能力是正常细胞的10倍,血糖控制不佳时,就给了癌细胞快速生长的机会,帮助癌细胞肆意生长,而糖尿病又是代谢障碍性疾病,与消化器官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肝、胰岛腺、肠道成为了癌细胞生长的“重灾区”。

由此可知,要防止癌细胞的生长,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血糖,同时因为血糖异常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需要进行更多方面的监测,2021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给出了监测项目以及最小监测周期。

  • 日常空腹血糖 每周一次
  • 三餐后2小时血糖 每周一次
  • 糖化血红蛋白 第三个月一次
  • 体重和腰围 每个月一次
  • 血压 每个月一次
  • 尿常规 每个月一次
  • 视力及眼底 每年一次
  • 血脂 每年一次
  • 尿微量白蛋白 每年一次
  • 尿蛋白尿肌酐 每年一次
  • 肌酐血尿素氮 每年一次
  • 肝功能检查 每年一次
  • 心电图 每年一次
  • 促甲状腺素 每年一次

需要知道的是,这是糖尿病监测最小周期,因为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自身胰岛功能不断下降,包括对血糖在内多项指标的控制不仅难度加大,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监测周期应根据情况缩短至半年或3个月,这就要求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监测周期,切不可掉以轻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是百病之源,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比如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会增加5倍、发生阿尔滋海默症的风险增加1.38倍、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发猝死的风险增加2倍等等,严重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更是减寿过早死亡的危险因素。

总之,糖尿病与你就像是“农夫与蛇”,你对它有多好,未来你得到的坏就有多大,这个账相信你应当能算得过来!

【转发告诉更多人吧,点击关注开天听健康,一起学习交流更多糖尿病防治知识】

发病率近10%,一文读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8种中成药,您知道几种?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WDD),它由国际糖尿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 1991 年创立,以应对人们对糖尿病带来的不断升级的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担忧。据统计,全球已拥有5.5亿糖尿病患者, 2022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它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家,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第二大国家印度的两倍,2021年20-79岁的糖尿病人数已达1.41亿人。截止目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依赖胰岛素、

2022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教授牵头编制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正式发布。《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的更新。

《指南》明确了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的功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是中医药能协同控糖、改善症状。

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辨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为含格列本脲(0.25mg/粒)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等。

津力达颗粒

【成份】

人参、黄精、苍术(炒)、苦参、麦冬、地黄、制何首乌、山茱萸、茯苓、佩兰、黄连、知母、淫羊藿(炙)、丹参、粉葛、荔枝核、地骨皮。

【适应症】

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用于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症见: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形体渐瘦,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便秘等。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8 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对已经使用西药患者,可合并使用本品,并根据血糖情况,酌情调整西药用量。

【禁忌】

忌食肥甘厚味、油腻食物。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定期复查血糖。

参芪降糖颗粒

【成份】

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适应症】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1 克,一日 3 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不显著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用量可达 3 克,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

有实热症者禁用, 待实热症退后可以用。

天麦消渴片

【成份】

五味子、麦冬、天花粉、吡考啉酸铬。

【适应症】

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渴病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

口服,第一周一次 2 片,一日 2 次,以后一次 1-2 片,一日 2 次。

消渴丸

【成份】

消渴灵成方

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适应症】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 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5~10 丸,一日 2~3 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禁忌】

  1.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2. Ⅰ型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
  3. 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含格列本脲, 严格按处方药使用, 并注意监测血糖。

每日服用 2 次时,应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 1 次,晚餐前尽量不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量控制。

葛根芩连片

【成份】

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

解肌,清热,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3~4 片,一日 3 次。

【禁忌】

泄泻腹部凉痛者忌服。

二是中医药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肾脏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

黄葵胶囊

【成份】

黄蜀葵花。

【适应症】

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5 粒,一日 3 次;8 周为一疗程。

【禁忌】

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

本品宜饭后服用。

【成份】

黄芪、女贞子、水蛭、大黄、太子参、枸杞子。

【适应症】

益气养阴、活血化淤。用于糖尿病肾病属气阴两虚兼夹血瘀证,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尿混或浑浊。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 粒,一日 3 次,疗程 8 周。

【禁忌】

慢性腹泻者慎用。

【注意事项】

本品是在血糖、血压控制比较理想(空腹血糖在(7.8 mmol/L.餐后 2 h 血糖在(13.0mmoVL HbAlc(8%:血压(16095 mmHg)的状况下使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木丹颗粒等。

芪明颗粒

【成份】

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

【适应症】

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用于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辩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症见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疗程为 3~6 个月。

【注意事项】
1. 服用本药期间仍需服用基础降糖药物, 以便有效的控制血糖。2. 服用本品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3. 脾胃虚寒者, 出现湿阴胸闷、胃肠胀满、食少便溏者, 或痰多者不宜使用。4.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 ALT 的轻度升高,尚不能完全排除与本品有关。5. 服药期间出现胃脘不适、大便稀糖者,可停药观察。6. 与大剂量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中药合用,或与大剂量扩张血管药物合用,应咨询有关医师。

木丹颗粒

【成份】

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

【适应症】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络阻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用法用量】

  • 饭后半小时服用,用温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4 周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禁忌】

过敏体质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适用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 8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 11 mmol/L)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三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

有一定的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

常见方法包括手针、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