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粑粑柑(糖尿病人屎可以吃吗)

维达说 0
文章目录:

粑粑柑:跟不知火丑橘是真的不一样,不一样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

说起春见粑粑柑,不免想起前昨天老同学聚会时,与几位已经升级做父母的老友探讨育儿心得,提及给家中宝宝添加水果时的选择,遇到蜜桔口味有些酸,砂糖橘又过于直甜,小宝不是很喜欢的话题,各老友七嘴八舌的,有人推荐蒸苹果搅成泥,有人建议吃猕猴桃加热补维C,还有人说可以尝试买点粑粑柑榨汁,酸甜味道宝宝容易接受。当时初听粑粑柑觉得名字还真是“不同凡响”呢,于是好奇便多做了一番探究,分享给大家。

粑粑柑主要产于四川、福建和江西湖南

所谓粑粑柑,其实只是俗称,其正式的学名是春见柑橘,系日本静冈县果树试验场以春见桔橙与椪柑F-2432杂交育成的最新品种,因果肉脆嫩多汁且壁薄化渣,清甜多糖,口味浓郁品质高、病虫害少而被推广。2001年从中国柑橘研究所引进,广泛种植于四川省的蒲江县、眉山县、彭山县、丹棱县、仁寿县、金堂县,福建省的三明、南平、龙岩、福州,还有江西和湖南部分地区,成熟期在12-次年1月的隆冬季节,是属于冬桔的一种。

粑粑柑,学名春见柑橘

相比传统桔子在秋季成熟,以及春桔里的沃桔和丑橘等成熟期在2-3月。粑粑柑在12月初刚开始采摘的酸味多于甜味,后面则逐渐甜味胜过酸味,到1月时清甜多汁达到最佳。粑粑柑属于果皮是为橙红色,里面的果肉为黄色,鲜嫩多汁,味道甘甜,是一种维C含量相当高的柑橘水果。其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活性成分,能促进人体代谢,对维持人体健康有较大好处,其有些成分具有预防疾病功效。

粑粑柑富含人体所需的维C、铁、钙、磷、柠檬酸、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

耙耙柑果肉的的营养含量

耙耙柑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4.5%,可食率76.64%,富含人体所需的维C、铁、钙、磷、柠檬酸、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维生素C每100克含35.17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2.0% ,固酸比18.1,含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素、营养价值比同类水果高出很多。有生津止渴,化痰理气,具有高营养值,高药用价值。

粑粑柑富含人体所需的维C、铁、钙、磷、柠檬酸、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

粑粑柑的功效与作用

1、预防癌症,降低发病率

粑粑柑是一种能预防癌症的健康水果,因为粑粑柑中含有一种天然抗癌成分,糯米0它能阻止人体细胞癌变,并能加快人体内致癌物质的分解与代谢,并能增强人体抗病毒能力,可阻止癌症病毒对人体细胞产生伤害,让人体自身抗癌能力得到提高,促使癌症发病率下降。

粑粑柑口味酸甜,爽口不腻

2、调节情绪,抗疲劳

调节情绪,提高身体抗疲劳能力是粑粑柑最重要的功效,粑粑柑中含有的挥发油和芳香类物质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它能调节情绪也能放松心情能让人类身心得到深度放松,对人们经常出现的焦虑抑郁以及烦躁等不良症状,都有明显调理和缓解作用。粑粑柑含有一些天然多糖和多种氨基酸,更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增强人体细胞的活性,另外粑粑柑还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物,能加快人体内多种酸性物质代谢,能防止人体因酸性物质过高而出现疲劳,所以经常食用这种水果能让身体的抗疲劳能力明显提高。

粑粑柑入口化渣,汁水丰满

3、天然果酸,促进消化

粑粑柑这种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酸和柠檬酸,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促进唾液胃液等多种消化液分泌,并能对肠胃产生温和刺激,能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肠胃消化功能,平时人们出现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时,吃些粑粑柑就能让症状明显好转。

粑粑柑含有大量的果胶和膳食纤维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4、膳食纤维,预防高血脂

粑粑柑含有大量的果胶和膳食纤维,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并能加快人类血液中脂类物质和胆固醇的代谢,阻止脂肪在身体内堆积,预防高血脂,另外这种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钾,他们能提高人类心脏功能,也能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能从根源上阻止高血脂发生。

粑粑柑虽好,但对于一些人群也是有食用禁忌的

粑粑柑的食用禁忌

但粑粑柑虽然营养丰富,对人体身体有诸多好处,但它毕竟属于一种高糖柑橘水果,生活中那些患有高血糖和糖尿病的人群吃粑粑柑必须要控制食用量,因为含糖分较多的粑粑柑会使血糖进一步上升,也容易让糖尿病病情加重,此外生活中那些属于热性体质的人,或者已经患有咽喉肿痛和口舌生疮的症状的人,食用粑粑柑也会加重这类上火症状。而且因为粑粑柑含有的丰富维C,切忌与高蛋白含量的食物一起食用,不然很容易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粑粑柑与丑柑的表面区别

最后再科普一点,就是与粑粑柑神似的丑橘,二者如何鉴别。首先从外形来看,丑橘表面凹凸不平,颜色比较深,而且色泽不怎么鲜亮,这种水果的个头整体也比较大,外表看起来有点皱皱的,因此又叫丑橘,而粑粑柑呢?它的外形呈高扁圆形,表面很光滑,而且和丑橘相比,粑粑柑的表面更富有光泽,这一点就是最大的差别。粑粑柑表面光滑有光泽,油胞细密,丑橘表皮凸凹不平比较粗糙,色泽不鲜亮,只要仔细的观察,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也不会买错。

“大吉大利”耙耙柑——春节的解腻佳果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梁雪茵


年末团年饭局、新年走亲访友,大家总喜欢捎上点儿水果,其中肯定少不了寓意“大吉大利”的橙子桔子之类的柑橘。

我们在寒冷的冬季常吃的柑橘类水果很多,但如果吃上那些似柠檬般酸死人不要命的,又或者嚼如白蜡一样干瘪无味的,你可能会觉得很扫兴。而现在有一种似橙非橙,似桔非桔,果皮松软易剥,果肉饱满无楂,味道酸甜可口,名为耙耙柑的品种,你可曾吃过呢?

耙(pá)耙(pá)柑

学名春见,是芸香科、柑橘属、柑橘种下的晚熟杂柑品种,1979年在日本以清见和椪柑F-2432杂交育成,于1999年由中国柑橘研究所引入我国。由于它广泛种植在四川等地,四川方言中“耙”代表“软”的意思,因此人们把这种成熟之后皮和果肉明显分离,用手捏起来软软的水果,亲切地称为“耙耙柑”。

既然耙耙柑又名春见,顾名思义肯定是春天里相见的果子了。为了吃到正宗的粑粑柑,从开花到结果,它的生长周期长达300多天。果树在每年的立春后至立夏前抽发的为春梢,立夏至立秋前抽生的为夏梢,立秋至立冬前抽生的为秋梢。到了12月果子逐渐成熟,春节前后果子的甜度到达了鼎盛时期,春节期间就大量上市。

耙耙柑的果实较大,高扁圆形或倒阔卵形,顶部广圆或稍凹,基部短颈有或无。果皮深橙黄色,果面光滑富光泽,油孢小而密,凸出;果肉橙黄色,囊壁薄,脆嫩多汁,几近无渣,酸甜适口,且无核。松软的果肉、入口即化、甜而无楂~~

耙耙柑不仅好吃,对健康还有一定的作用。

1、助消化

耙耙柑中富含果酸和柠檬酸,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并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2、缓解便秘

耙耙柑的膳食纤维丰富,进入胃肠道后充分吸收水分而膨胀,可以刺激肠道平滑肌蠕动而增强排便,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对缓解便秘有一定效果。

3、提高免疫力

耙耙柑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E、胡萝卜素、钙、锌、铁等营养元素,可以补充多种营养成分,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

另外,有报道耙耙柑能增强人体抗病毒能力,所含的天然抗癌成分对疾病有一定作用,含有的挥发油和芳香类物质能调理和缓解不良情绪,常吃耙耙柑还有美容养颜效果。

粑粑柑可以榨汁喝,还可以做成果酱,又或者根据个人口味调成混合果汁。

粑粑柑色味如此诱人,但是胃酸过多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贪吃过量耙耙柑还会导致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春节期间,油腻的食物吃多了,可以来一颗酸甜可口的粑粑柑助消化润肠道。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砂糖橘致癌?粑粑柑有毒?真相揭露:别让谣言毁了你的冬日甜蜜!

砂糖橘致癌?粑粑柑不能吃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差点把手里的橘子扔了。冬天最让我幸福的事情,就是在暖气房里剥着砂糖橘,一边聊天一边感受那甜甜的果香。可现在,网上传得有板有眼,说什么砂糖橘果糖含量高会致癌,粑粑柑打了“退酸剂”有毒。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又一个无中生有的恐怖故事?

一开始,我也是信了几分。毕竟“致癌”“砷化物”这些词听着就让人心慌。但越想越不对劲,这些传言来源在哪?砂糖橘致癌,真的是科学结论吗?好在专家很快出来辟谣。原来,这些谣言根本是捕风捉影。有人翻出一篇研究论文,说果糖会促进癌细胞生长。乍一听挺吓人,可论文的内容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实验是在患癌的小鼠身上进行的,而且用的是高果糖浆,和砂糖橘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因为砂糖橘甜,就非得给它扣上“致癌”的帽子吗?

还有“退酸剂”的说法,说粑粑柑提前上市,全靠打药。这也让人后背发凉。网上说得很严重,什么砷化物、毒素,让人怀疑自己手里的粑粑柑还能不能吃。可实际情况是,正规果农根本不会用那些所谓的“退酸剂”。专家解释,这些“退酸剂”大部分是“三无产品”,正规渠道的水果都不可能有这个问题。而且,很多果农会用含磷钾的肥料来帮助水果增甜,这种营养液经过检测,完全符合安全标准。所以,你只要是在正规渠道买的水果,比如超市、农贸市场,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吃柑橘就可以完全没有顾虑。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吃多了砂糖橘皮肤会变黄。这个倒是真的,但别慌,这不是什么病。原因是柑橘里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吃多了,身体一时代谢不掉,就会沉积在皮肤里,看起来发黄。要是有一天发现自己的手心黄了,别急着跑医院,停几天橘子,多喝点水,皮肤就会慢慢恢复。反正这种“变黄”是无害的,最多算是橘子对爱吃它的人一个温柔的“警告”。

还有个争议话题,就是柑橘和牛奶能不能一起吃。小时候大人就说,吃了橘子别喝牛奶,会拉肚子。长大后才知道,这其实是个误会。牛奶和橘子混合后会有絮状物出现,这是蛋白质和酸性物质的正常反应。实际上,我们的胃液比橘子酸多了,牛奶进到胃里也会变成絮状物。所谓的“拉肚子”,可能是因为有些人本身乳糖不耐受,和橘子没关系。所以,想吃橘子酸奶沙拉的朋友,可以放一百个心大胆吃。

当然,有些人还是得注意。比如肾功能不全的人,柑橘的高钾含量可能会引发血钾超标。糖尿病患者也需要适量,毕竟橘子甜,控制好摄入量很重要。另外,胃酸过多或者有胃溃疡的人,也最好避开酸味较重的柑橘,以免加重病情。这些不是柑橘的“锅”,而是健康状况的问题。

每年一到柑橘上市季,总会冒出一些吓人的传言。之前说西瓜打针,现在轮到了砂糖橘和粑粑柑。可每一次,谣言都经不起推敲。水果是我们的“老朋友”,大多数时候带来的都是甜蜜和健康,不该因为几个毫无根据的说法就被冤枉。手里剥开的橘子散发出清香,那是冬天的幸福味道。

橘子还是那个橘子,粑粑柑也还是那个粑粑柑。别让那些荒谬的谣言吓坏了你的味蕾。放下顾虑,剥开一颗橘子吧,那些传言不值一提,重要的是,这颗橘子的甜会告诉你,它才是最无辜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