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消瘦症(糖尿病患者消瘦症状)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增重?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体重一直掉,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朋友给华子留言,说自己患了糖尿病之后,体重就一直在掉是为什么?之前自己较胖,觉得体重减轻是好事,但是也担心这样一直瘦下去,不知道怎么办。

我告诉他,减轻体重有助于控制血糖,但是糖尿病也会让人变瘦。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指的就是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所以体重减轻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如果变瘦的同时而血糖又没有达标,就要当心了。

一、糖尿病为什么会瘦

1、疾病原因: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一种是机体产生了胰岛素抵抗。最终会导致组织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血糖)供能,只能靠分解身体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

所以患糖尿病的人,容易出现饥饿感,会增加进食量,但摄入的糖类不能转化为能量,也不能储存为糖原和脂肪,血糖和尿糖大幅升高,而身体原有的蛋白质和脂肪却一直在慢性消耗,所以糖尿病人虽然吃得很多,但仍然会逐渐消瘦

2、药物原因大多数的降糖药物,也会减轻体重。比如常用的二甲双胍、列净类药物、列汀类药物、GLP-1RA类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也会使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但这种药物产生的减轻体重作用,可能是好事。

因为脂肪过多会造成胰岛素抵抗,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超重或是肥胖者。在《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轻体重,有可能达到“糖尿病缓解”,也就是说不使用降糖药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二、体重下降时要看血糖

糖尿病人体重减轻是好事还是坏事,主要看血糖。如果体重下降的同时,血糖控制正常,精神状态好,不伴有虚弱,就是好事。等到体重降到标准范围后,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以及降糖药物的用量,体重就会保持稳定,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如果体重下降的同时,血糖控制得并不好,容易疲劳,伴有虚弱、头晕、手抖等情况,就是坏事。此时需要找医生调整降糖药物,把血糖控制达标。对于体重偏低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启动胰岛素治疗,当把血糖控制好了,体重就会开始增加了。

三、血糖和体重都要控制

有糖尿病的人,需要做好血糖监测。一般来说,需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把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以下。

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与药物的配合,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节食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其他的并发症,所以要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减少进食的总热量,让自己健康地变瘦。同样也不要过度运动,以避免造成机体损伤和增加低血糖风险。

总结一下,患糖尿病之后,体重的下降有疾病和药物两种原因,超重的糖尿病人,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适度减轻体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偏瘦的糖尿病人,要找医生调整用药和饮食,以恢复健康体重。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患有糖尿病的人,突然暴瘦,是病情加重了吗?4个分型你了解几个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平时通过吃药将血糖控制的很好的话,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幅度的体重减轻情况出现,由于糖尿病的特征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所以出现适量体重减轻的情况是正常的。平时在家最好要注意监测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和饭后两小时血糖。

糖尿病的4种分型是什么:

DM是英语中糖尿病病名的简称,DM只代表糖尿病,不代表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临床分为4型:

1: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胰岛素缺乏为主,治疗上需要依赖胰岛素。

2: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大于40岁,可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以及家族史等,可以口服药物,也可以胰岛素治疗。

3:特殊类型糖尿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糖尿病、胰腺切除导致的糖尿病,还有像垂体生长素瘤、嗜铬细胞瘤等继发的糖尿病都属于这一类型。

4:妊娠期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间新发的糖尿病。

血糖多高才能算是糖尿病?

空腹血糖超过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和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精神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但是这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我们平时应该积极的预防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如果发现血糖升高,要及时的根据血糖水平,选择合适的降糖治疗药物。

面对患者,如何治疗?

在治疗糖尿病时,一定要注意分清不同的糖尿病分型。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现在缺乏对于病因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通过格列齐特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防止急性的代谢紊乱,用定期注射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和胰高血糖素类似物受体激动剂,来达到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要注意饮食和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进而使胰岛素受体敏感,而且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要格外注意,尽量少吃一些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如精制的白米、白面,以及一些含糖含油脂比较多的食物,如芝士蛋糕、炸酱面等。

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杂粮食物,如荞麦、燕麦,这些食物不仅具有强大的饱腹感,还能减缓人体中血糖浓度升高的速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糖尿病病人的负担。另外,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主食转变为蛋白质类的食物,如多吃牛肉、鸡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平时少吃精制粮食,多吃当季新鲜蔬菜水果。

关注 @妙手本草社 #清风计划#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