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开过刀(有糖尿病开刀伤口是否不能愈合)

晓读药理 0
文章目录:

二甲双胍用这“四把刀”,砍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二甲双胍在口服降糖药中的地位,好比是甄嬛走进了后宫,一日更比一日强悍。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卒,到被国内外医学指南认定为糖尿病的基础用药,过程颇具传奇色彩,并且还在继续。

除了降糖,新近的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还具有保护心血管、抗肿瘤、对付非酒精性脂肪肝、降低体重、延长寿命等作用。客观上是一遍又一遍地给二甲双胍镀着金,虽然这些作用并没有写进说明书,有的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的验证。

众多研究文章说起二甲双胍的作用机理,天花乱坠口吐莲花。此时,不要忘记了二甲双胍最初的作用:降血糖。有意思的是,二甲双胍只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正常人的血糖水平并没有影响。

二甲双胍为什么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这是因为二甲双胍配有四把刀,向高血糖砍去。

第一把刀:想要降低空腹血糖,先把肝脏给稳住

血糖并不是越低越好,即便是空腹的时候,也应当保持在3.9毫摩尔/升的底限以上,这是因为血液中游离的葡萄糖,就像是汽车发动机喷油嘴喷出的汽油,没有汽油,发动机很快就会熄火。

汽车有油箱,人体也有,称为糖原。糖原主要储存在两个地方:肝脏和肌肉组织,其中又以肝糖原作为主要储存方式。

血液中的葡萄糖,尤其是在空腹状态下,正是来自于糖原的分解。

那糖原又是从哪儿里来?是肝脏利用体内的乳酸、甘油、氨基酸等,加工转化出来的。

这样的转化过程,称为糖异生。

是的,别看吃下去的是肉,经过糖异生的过程,脂肪和氨基酸,还是会转化成糖原或葡萄糖,给人体提供能量。

有些民族爱吃肉,米面等主食吃得少,也可以维持生命。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糖异生,他们的血糖水平维持不了多久。

有了糖异生,再遇见胰岛素分泌不足,则糖异生产生的葡萄糖不能及时被人体利用,情况就比较尴尬了:葡萄糖浓度上升,并渐渐呈现出糖尿病的症状。

此时,抑制住糖异生的进程,糖原和葡萄糖生成的量减少了,血糖就不那么高了。

二甲双胍先是抑制肝脏内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1,继而影响到糖异生关键酶FBPase,以及线粒体甘油磷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阻止了糖异生的进程。

抑制肝脏持续进行糖异生,葡萄糖的生成减少,血糖也就降了下来。

这一刀狠,砍在了血糖的来源上。

第二把刀: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别把胰岛素不当激素

胰岛素发挥作用的时候,体内的葡萄糖似落叶立马被秋风扫了去,虽说是个性情刚烈的内分泌激素,却有一怕:怕工作环境不友好。

这话怎么讲?

胰岛素发挥作用,不是打游击战,而是需要在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找到一块阵地落下脚来,再参与到与葡萄糖的消耗战中。

这块阵地,叫胰岛素受体。

如果这块阵地数量太少,或是不愿意接收胰岛素的进驻,那即便是有数量足够的胰岛素进入人体,可惜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平台,血糖会居高不下。

这种情况,被称为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的到来,可以逆转这种情况。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告诉沉睡的胰岛素受体:睁开眼看一看这个世界吧,漫山遍野都是肤白貌美的胰岛素,还不快快约上它,结合在一起过日子去吧!

这种作用,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因此,有学者认为,二甲双胍也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

这一刀秒,砍在了血糖的利用上。

第三把刀,肠道阻且长,路过的葡萄糖请不要采

糖尿病患者会被医生叮嘱,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要适当降低体重等。

葡萄糖、蔗糖、淀粉等,都属于碳水化合物。现在的糖耐量实验,采取的是服用葡萄糖水的方法进行,十数年前,有的医院会让患者吃上两个馒头代替糖水。馒头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效果都杠杠的。

如果吃了糖,却不会被吸收,那是极好的。

二甲双胍也有这方面的作用。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产生相应的降血糖作用。

二甲双胍在肠道内还有其他作用途径,包括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等。不管手段怎样,目标指向只有一个:降低血糖。

这一刀准,砍在了糖的吸收上。

第四把刀:削去脂肪!

胰岛素除了可以降低血糖,还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理论上说,使用胰岛素,会让人发胖。

而肥胖,又会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像是第二把刀说的那样,出现胰岛素抵抗,会很烦人。

二甲双胍除了依靠前述的“主线”技能降血糖,还有一项“支线”技能可以间接地影响患者的血糖,那就是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脂肪的合成。

有报道称,服用二甲双胍治疗3至6个月,体重减轻可达1%至3%。以150斤体重计算,平均一个人减重2%,就是可以减下去3斤的体重。

别看三斤体重不多,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吃了降糖药,不用担心会发胖了。

坏消息是,有些减肥人士,会偷偷吃二甲双胍减肥。

这里郑重提醒:二甲双胍是药品,适应症里不包括减肥,非治疗场景下服用二甲双胍弊大于利,已有相关伤害的案例报道,爱瘦人士切勿尝试。

这一刀巧,砍去了高血糖的好基友。

抑制住肝脏的糖异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脂肪合成。这四把佩刀,协助二甲双胍在口服降糖药领域站稳了脚跟,此外,更多的关于抗肿瘤、保护心血管、降低死亡率、抗衰老等作用的研究,仍在扶持着二甲双胍继续走向“神坛”。

二甲双胍的故事,现在或许只是刚刚开始。更多传奇,仍值得期待。

#青云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糖尿病#

厉害了!困扰她多年的糖尿病,竟被这种手术“治愈”了…

阅读提示:服用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多数患者必须终身用药。然而,近几年来,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采用手术治疗,成功为全市众多糖尿病患者解除了疾病折磨,使其摆脱了胰岛素和降糖药的长期依赖,治疗效果显著。

困扰多年的糖尿病,被手术治愈了    

4月8日,跟随荆门二医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回访前,还对这个问题将信将疑。直到来到东宝区栗溪镇,见到患者杜女士本人。据她讲:去年12月经过手术治疗后,目前自己已经完全停止服用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血糖恢复正常并能够正常饮食。

上官主任嘱咐服药注意事项

让人顿时觉得不虚此行。

难以摆脱的困扰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高发,而且是一种终身性、全身性的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各种并发症都会找上门来,带来各种心血管疾病、失明、肾病和截肢等等。这正是糖尿病真正可怕的地方。

今年,我市全面开展“323”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这个“2”,就是指高血压、糖尿病这2种基础疾病。

今年38岁的杜女士,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四肢无力、易出汗、心悸等症状,当时身高1.5米的她已经接近140斤,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

5年多的时间,她一直苦恼于与糖尿病持久的抗争。先是服用抗糖药,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还要多运动。“真是遭罪,本来长胖了就不想动,而且稍微不注意多吃点荤,血糖就控制不住,不吃或者少吃,又总感觉到饿,心里发慌。”口服药物时间长了,杜女士血糖控制并不稳定,自己也感觉难以坚持,后来改为注射胰岛素。这又给她带来新的困扰,每天打针带来的痛苦更大。

去年,杜女士开始出现双眼视力模糊,右上肢麻木等症状,随后,她来到荆门二医求诊,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同时还患有高血压病3级(高危)、高脂血症、肥胖症。随后,她入院进行治疗。

一“刀”根除糖尿病

住院期间,杜女士通过媒体宣传和其他病友介绍得知:荆门二医东院普外科在该领域技术领先。中国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第一人、全国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武警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张新国教授,全国著名的减重代谢外科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际减重中心王存川及董志勇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潘定宇及李震教授、武汉同济医院减重外科吴剑宏教授等业界权威专家都先后来到该院现场指导和坐诊,并对该院施行此类手术的技术和条件给予高度肯定。

杜女士还特别关注到,荆门二医东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上官昌盛,作为团队领军人,成功运用多种代谢手术方式,让我市众多2型糖尿病患者彻底治愈,摆脱了胰岛素和降糖药的长期依赖。于是,她专门找到上官昌盛主任,想尝试这种微创,却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经过前期认真体检和充分沟通后,去年12月25日,上官昌盛主刀为杜女士实施了“腹腔镜下胃旁路术”的微创手术。手术原理是在患者的腹腔壁上打了几个直径0.5—1cm的穿刺孔,运用专业手术器械伸入腹腔内,对消化道进行“绕道”修饰重建。手术后胃肠激素发生改变,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还起到延长胰岛细胞寿命和促进胰岛细胞增生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整台手术简便快捷,手术时间不到2个小时就已成功完成,且创伤小,恢复快。杜女士在手术后第2天就可以进食,一个星期后就出院回家。更重要的是,杜女士从此不需要再服降糖药和打胰岛素,她的糖尿病并发症也得到有效控制及好转。经过3个多月的恢复,目前,杜女士的血糖平稳地维持在正常水平,体重也由原先的近140斤,下降到现在的100斤左右。

“代谢手术适合于仍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病史小于15年,年龄16-6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上官昌盛介绍说,手术为长期服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不仅创伤小、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见,而且减少了终身治疗的费用。手术治疗还可防止糖耐量进一步降低,改善代谢综合征,降低了眼病、肾脏功能不全、心脏病等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这种手术原本刚开始就是用来减重的,手术对伴有肥胖症及其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内分泌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的患者治疗效果尤佳。(通讯员:王言熙、张华)

“糖友”剪指甲有哪些讲究?

本报记者 刘 蓉 通讯员 林琳

提问:我家老人患有糖尿病,护士提醒我们给糖尿病患者修剪指甲要特别注意。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周艺副主任医师回答:剪指甲,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神经病变,一旦出现神经病变,足部末梢神经感觉就会变得迟钝。不小心划破皮肤,通常不易察觉,易发生感染。轻者伤口难以愈合,甚至出现溃烂而引发糖尿病足,并有截肢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修剪指甲时不能剪得太深或剪伤周围组织。如果视力不好,应请家人帮忙,切忌用刀修剪角化组织或胼胝。

修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在洗脚后进行

此时趾甲最为柔软,最易修剪,修剪后再三检查,发现有无皮肤破损,如有破损,应到医院就诊。

2、不要特别修剪趾甲两侧

不少人喜欢修到趾甲两侧。这样趾甲和侧面的甲皱会产生空隙,趾甲会往侧边在生长多一点,而形成趾甲嵌入,造成严重的疼痛。此时患者往往更会特别修剪此一区域,形成恶性循环。

3、趾甲不要留得过长

留太长的趾甲,趾甲往往容易不知不觉的勾绊到东西,而造成趾甲和甲床之间产生受伤的点,趾甲会和甲床产生分离,由于勾绊到有时候并不会有明显的疼痛,造成患者受伤而不自知,如果反复受伤,要复原就很难了。

4、不宜剪得太短太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