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头慌慌(糖尿病头有点晕是什么原因)

于医生健康杂谈 0
文章目录:

半夜口干舌燥,可能是甲亢的前兆?医生:若有这几种情况早去医院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蒋大哥总觉得,甲亢不过是脖子肿大的病,跟半夜口干舌燥应该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甲亢的前兆可能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半夜口干舌燥是一个看似普通但不可忽视的症状,很多人觉得可能是因为晚上喝水少、房间干燥导致的,喝点水、开加湿器就可以缓解。

然而,如果这个问题频繁出现,甚至伴随一些其他身体变化,就需要警惕是不是身体在发出健康警报,甲亢,就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

甲亢不仅影响内分泌系统,还会波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多个器官,而半夜口干舌燥可能正是甲亢早期的一个信号。

甲亢患者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身体内的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这种状态会让体液流失得更快,特别是通过皮肤的水分蒸发速度会加快,导致口腔干燥的感觉。

此外,甲亢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使患者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夜间睡眠不安、心跳加速。

心率的增加和呼吸的加快会进一步加重体内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在夜晚躺下时,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

若多汗症状由甲亢所致,身体失水速度便会更快,即便大量饮水,也难以彻底消除口干之感。

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甲亢患者饥饿感常增强,“夜间饿得睡不着”这种情况同样与新陈代谢过快有关。

为了消耗这些多余的能量,身体会刺激胃液分泌,而胃酸的增加也可能导致胃部的不适感,从而间接引发口干舌燥。

当然,半夜口干舌燥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比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会引起高渗透压状态,导致口渴感增加。

而甲亢和糖尿病之间其实有一定的联系,两者都属于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且常常同时存在于某些患者中,如果发现夜间口干频繁发作,不妨同时检查血糖和甲状腺功能。

此外,甲亢还会导致甲状腺腺体的肿大,影响气道的通畅性,夜间睡眠时,如果甲状腺肿大会压迫气管,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呼吸困难,这种状态也会加重口干症状。

尤其是仰卧睡眠时,喉部的压力更大,口干舌燥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

总结来说,半夜口干舌燥并不一定是普通的小问题,如果伴随疲惫感、心慌多汗等其他症状,很可能是甲亢的早期信号。

这个时候,简单喝水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甲亢不容忽视,其影响绝非仅限于甲状腺这一微小器官,而是会累及全身。

很多人以为甲亢就是脖子肿大、心跳快,实际上,甲亢的表现五花八门,有些症状甚至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其他疾病或简单的身体不适。

心慌和心跳加速是甲亢患者常见的表现之一,甲状腺激素在身体中过多时,会直接作用于心脏,让心脏的跳动速度加快,即使在休息,患者的心率也可能高于正常水平。

有些人会觉得心里像揣了个小鼓,一直在敲,这种心悸的感觉尤其明显,如果这个症状持续时间长,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比如情绪紧张或运动过度,那就应该高度警惕甲亢的可能。

甲亢会让交感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会直接影响到神经和肌肉的协调性,常常会感到手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不自主地颤抖,特别是在用力拿东西或者做精细动作时候。

肌肉无力也是一个信号,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以前能轻松提起的东西现在变得吃力了,或者上下楼梯时感觉腿软、无力,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大腿或者肩膀这些需要较多肌肉力量的地方。

体重变化是判断甲亢的重要线索之一,甲亢患者的新陈代谢速度明显加快,身体能量的消耗大幅增加,即使食量增加,也难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有些人可能在短时间内瘦了好几斤,而自己并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这种反常的体重减轻应该引起注意。

甲亢虽然会让新陈代谢加快,但却不能带来更多的能量,反而会让身体的储备迅速被消耗掉,患者常常会觉得身体提不起劲,哪怕只是做一点轻微的活动也会感到疲惫。

特别是在下午或者晚上,疲惫感会变得更加强烈,这种疲惫不是通过休息或者补充营养能缓解的,而是身体“被透支”的一种表现。

甲亢这病有时候会让人的体温调节系统出点小故障,患者可能会变得特别怕热,还容易出汗,哪怕外面冷飕飕的,他们也可能觉得身上热烘烘的,汗流浃背的。

多汗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会带来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的风险,怕热和多汗的表现,和普通的体质偏热不同,它常常伴随其他甲亢症状一起出现。

甲亢这病,不光是身体上的问题,它还会牵扯到情绪和心情,不少得了甲亢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变得爱激动,容易焦虑,甚至火气也变大了,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

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有着全方位的影响,长此以往,患者或许会出现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轻度抑郁等问题。

甲亢这病,有时候会影响到眼睛,比如让眼球看起来鼓鼓的,看东西模模糊糊的,或者眼睛干干的不舒服,这些有个专门的名字叫甲状腺相关眼病,可以说是甲亢的一个标志性症状。

有的人得了病,眼睛可能会感觉怪怪的,像是有沙子在里面,或者总是红红的,像是没睡好,严重的时候,眼睛可能还会鼓出来,这不光让人不舒服,看起来也不大好看。

甲亢就像是给肠胃装了个加速器,让它们动得飞快,这样一来,有些人可能会发现自己老是往厕所跑,一天得去个三四次,而且便便的样子和颜色可能也跟平时不一样了。

这种肠胃问题往往让人误以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但如果长期存在并伴随其他症状,就需要警惕甲亢的可能。

甲亢这个病,症状多得很,但刚开始的时候,这些症状可能不太明显,或者容易被误会成别的什么。

如果你晚上觉得口干舌燥,心里慌慌的,体重还莫名其妙往下掉,这些可能是甲亢在作怪,这种情况下,最好早点去医院,让医生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别耽误了。

关于甲亢的表现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陈易瑶,李彦奇,刘宁乾,等.基于“气—痰—瘀”轴,从脏腑气机辨治甲亢[J/OL].环球中医药,1-5[2024-12-06].

心总是发慌、怦怦跳?或是心脏发出的危险信号

心总是发慌、怦怦跳,像要跳到嗓子眼了?有人不以为然,以为是工作太累、睡得太晚、精神太紧张导致的。其实,这是心脏向你发出的危险信号,你的心脏可能出问题了。

“心总是发慌、怦怦跳”是怎么回事?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如果超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也称为心悸,这个时候,就要引起注意了。

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原因,常见于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过度兴奋和紧张,亦可见于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后;此外,妊娠也可引起心悸。病理性原因包括很多类型,常见于发热、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引起的心率失常。

如果是生理性原因,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如果是病理性心律失常,就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需要药物和介入治疗。

突发心动过速,该怎么应对?

心动过速的患者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即心动过速突然发生又突然结束,患者会感到心慌或心惊。有部分患者感觉更为剧烈,觉得心脏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常见的生理性心动过速在去除诱因后,症状基本可以消除。若患者患有糖尿病,应及时监测血糖,避免因血糖过低引发心动过速。如果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的心慌,在摄入糖类食物后,心慌症状也会逐渐缓解。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糖果。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引起的心动过速,多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尝试应用以下方法来终止发作:

让患者用力大声咳嗽,然后深吸气后憋住气,再重复呼吸动作。

让患者自己用手刺激喉咙,引发恶心与呕吐,这样可终止发作。

让患者闭上眼睛,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同时摸脉搏、数心率。如果心动过速停止,并立即停止压迫眼球,每次10分钟。注意用力不能太大,先压迫右侧眼球,压迫单侧无效后就换另一侧,不能两侧同时压迫。需要注意,青光眼患者和高度近视者禁止此操作。

潜水反射法:此方法能强烈刺激迷走神经,对幼儿更加有效。可用毛巾在冰水中浸泡后敷住幼儿整个面部,每次时间10~15秒,每3~5分钟测试1次。对于成年人,让患者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直接将面部浸没在凉水中约30秒。此方法可以在患者休息数分钟后重复使用,对成年人不易控制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有效。

注意: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较多,如果症状严重或不知如何处理,应及时送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守护心脏健康?

想要保持心脏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好心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患者要按医嘱坚持用药,保持血压正常;冠心病或心脏瓣膜有问题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并注重日常健康管理与病情的时时监测。

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波动不宜过大、避免紧张和焦虑,生活作息要规律,避免过劳,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暴饮暴食,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和辛辣食物。同时,要坚持限盐限酒,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少吃快餐,保持健康生活。

适当运动。每天跑步30分钟以上,跑步时心率最快可达120-140次/分以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心脏的耐受力、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的功能,还可以有效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谢。

控制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器质性病变等。

人们只有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希望大家能提高对心动过速的重视,在尽早发现、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和控制心动过速,定期到医院检查,守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审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郭树彬

突然眼前发黑、晕倒在地?可能是阿斯综合征惹的祸

突然眼前发黑、晕倒在地?

可能是阿斯综合征惹的祸

医学指导: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 冯立志主治医师

图文/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 申高主管护师

75岁的王大爷正在家里打扫卫生,突然,他眼前一黑就晕倒在地,可吓坏了家里人,赶紧打了120将其送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得了——阿斯综合征,王大爷及家人十分困惑担心,这病严重吗?能治愈吗?或有严重并发症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疾病。

一 什么是阿斯综合征

阿斯综合征,也叫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心脏出了问题,导致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出现猝死。就像一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各个区域就会缺水,无法正常运转。同理,心脏不能正常供血给大脑,大脑就会“闹脾气”,出现各种不舒服的表现。

二 为什么会得阿斯综合征

(一)心律失常

1. 心跳太慢

心脏的“指挥中心”窦房结如果功能不正常,或者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都会让心跳变得很慢。这样一来,心脏泵出的血液就减少了,大脑就会缺血。

2. 心跳太快

有时候心脏会突然“发疯”似的跳得特别快,这时候心脏虽然在拼命跳动,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把血液泵出去,大脑也因此供血不足。

(二)心脏排血受阻

1. 心脏瓣膜出问题

心脏的瓣膜就像是门一样,控制着血液的流动方向。如果瓣膜狭窄得很厉害,血液就不能顺利地从心脏流出去,这样就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2. 心肌病变

比如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都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大脑缺血。

(三)其他原因

1. 先天性心脏病

有些人生下来心脏就有一些结构上的缺陷,比如法洛四联症等,这些缺陷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导致大脑供血可能会出现问题,从而引发阿斯综合征。

2.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果用得不对或者过量,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类药物等,可能会让心脏的节律乱了套,引发阿斯综合征。

3. 电解质紊乱

我们身体里的电解质就像小卫士一样,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如果电解质不平衡了,比如钾、镁等元素不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就会受到干扰,也可能会导致阿斯综合征。

三 阿斯综合征有什么表现

(一)突然晕倒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就跟王大爷一样。患者会毫无征兆地突然眼前一黑,就摔倒在地。就好像一瞬间电源被切断了,身体失去了支撑一样。这时,旁边的人要赶紧帮忙。先让患者平躺在地上,把领口和腰带解开,让呼吸顺畅。要是患者没有呼吸了,要马上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一直到专业的急救人员来。

(二)身体抽搐

晕倒的时候,身体可能还会不由自主地抽搐,就像触电了一样,这是因为大脑缺血后神经系统乱了套。

(三)脸色变化

脸色可能会变得苍白,就像白纸一样,这是因为血液供应不足。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发青发紫,说明缺氧更严重了。

(四)呼吸不正常

呼吸可能会暂停一下,或者变得很微弱,感觉好像喘不上气来,这也是因为大脑缺血影响了呼吸中枢。

(五)心里不舒服

有些患者在发作前可能会感觉心跳得很快或者很乱,心里慌慌的,还有可能会觉得胸口疼。

四 如何判断是否患病

(一)看病史

查看既往是否患有心脏病、心律失常之类的病史,并回忆最近是否有特殊用药及剧烈运动史等。

(二)做检查

1.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心脏检查,可以查看心脏具体问题,然后由医生进行专业结果判断。

2. 通过抽血检查血液里的一些指标,比如心肌酶谱、电解质等,看看是不是有心肌损伤或者电解质紊乱。

五 预防很重要

(一)积极治疗基础病

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要好好治疗,按时吃药,控制病情,别让它越来越严重。

(二)健康生活

1. 饮食习惯:日常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咸的食物。

2. 运动适量:避免突然地体位性改变,日常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像散步、慢跑、游泳等,不要过度运动,不然心脏会受不了的。

3. 戒烟戒酒:烟和酒对心脏损害较大,需戒烟酒,让心脏更健康。

4. 保持心情愉悦:每天开开心心的,不要总是焦虑、生气,心情好了,心脏也会更舒服。

(三)定期体检

每年都去体检一下,做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早点发现问题早点处理。

(四)注意用药安全

吃药的时候要听医生的话,不要自己随便乱吃,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心脏的药,要小心谨慎。

总之,阿斯综合征虽然有点可怕,但是我们只要了解它,做好预防和治疗,就能保护好我们的心脏和身体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定期体检,让心脏健康地跳动,才能快乐地生活哦!

作者介绍

申 高

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主管护师

【擅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哮喘、心力衰竭、高血压、眩晕、鼾眠等疾病的康复护理。

校对:罗洋

编辑:蔡佳均

复核:梁幸琳、黎子苗

责编:王爔晨

审定:刘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