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腿气泡(糖尿病腿起泡怎么回事严重呜)

旅行的独角鲸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脚上起水泡要小心,否则感染了后果很严重

脚上起水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穿新鞋就可能磨出水泡,特别普通的一件事。但是,如果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可要小心了,因为水泡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足,这可不是吓唬你们。

比如江苏南京的张某某,右脚大脚趾出现像绿豆大小的水泡,也没什么症状,不疼不痒。但是,去了医院处置之后就开始感染,给予抗生素、活血化瘀、局部清创等对症治疗。遗憾的是创面仍在扩大,并伴有剧烈疼痛。原本想准备在另一家医院做下肢血管支架手术,被告知不符合条件,建议截肢。

看看,一个水泡竟然要截肢,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就是糖尿病伤口的特点,只要治不好,大部分会加重。不过,病人并没有真正到要截肢的地步,只是大脚趾已经完全坏死保不了,但是脚没问题。

那么,糖尿病人脚上起水泡为什么会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足?糖尿病伤口本身就好得慢,水泡中的液体营养物质比较丰富,有利于病菌的滋生与繁殖。下肢血管再不好,加上错误的治疗方法,危险就更大。所以,糖友出现水泡,一定不能盲目涂药抹药,不能盲目治疗,应及时到专业的糖尿病足科室接受治疗,避免感染和扩散。

糖尿病脚起泡处理方法 糖尿病注意的地方

糖尿病脚起泡处理方法 糖尿病注意的地方

糖尿病脚趾起泡的时候,很可能是由于神经营养障碍导致的。由于神经营养的问题,引起包皮的营养损伤。所以导致细胞坏死,然后就接着引发了水泡的发生,得了糖尿病之后,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如果有不舒服应该及时的吃药治疗。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让人非常痛苦的疾病,糖尿病一般都出现在老年人的身上,人老了以后,人体系统的损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得糖尿病的人胖人比较多,胖子的糖尿病的几率更大,如果我们得了糖尿病,以后应该及时的处理和治疗,不然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那么,糖尿病脚起泡处理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脚趾起泡的时候,很可能是由于神经营养障碍导致的。由于神经营养的问题,引起包皮的营养损伤。所以导致细胞坏死,然后就接着引发了水泡的发生,得了糖尿病之后,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如果有不舒服应该及时的吃药治疗。这样有利于更快的恢复病情。

1,糖尿病中脚起泡的原因是由于皮肤和血液之间的关系导致的,可能在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组织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活跃,加大,导致皮肤的代谢异常,然后皮肤的营养受到损伤,引起了皮肤底层的液化性变强,导致水疱的发生。糖尿病的患者和肾病的患者都可能引起身体某些元素的流失,在这些元素流失之后,就可以引起水疱,或者是其他症状的出现,所以我们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出现比较大的疾病。

2,小水泡一般不需抽液给予无菌纱布包扎,微循环改善后可自行吸收,水泡干枯后形成的痂皮,利用其保护作用可预防感染,任其自然脱落,切勿剥脱。保持水泡部清洁,对紧张性水泡避免切开,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预防继发感染。水疱未破者,温水泡脚每晚1次,促进血液循环。水疱破溃者应保持创面清洁,用支被架支起盖被.经常更换体位,抬高患肢,避免破溃处受压。注意观察其它部位有无水疱形成,以便及时处理。若水疱周围出现红肿热痛,应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的发生。

3,糖尿病患者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个人健康,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均衡膳食,有利于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如果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用药物辅佐治疗,可以更快的恢复,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平时应该少抽烟,少喝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都可能导致其他病毒的复发,因为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是比较讲究的,所以我们讲应该注意平衡膳食,注意个人卫生,一定要少吃糖,少吃盐,这些都有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最后我们提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有不舒服的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特别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一旦出现了外表的症状可能就是人体的系统内部没有调理好,或者是自己没有注意自己的饮食。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均衡膳食,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时的洗脚或者是洗澡,多吃一些蔬菜蔬菜,可以补充很多需要的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

血糖高不吃药 老太双腿肿成“大象腿”还冒水泡

台海网3月14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家住仓山的林奶奶十多年前就发现患了高血糖、高血压,但她不以为意,不打针不吃药,也不检查。一周前,她的双腿肿胀得像“大象腿”,这才到医院治疗。

林奶奶今年85岁,两个月前两脚肿胀,同时伴有冰冷、麻木、疼痛感,家人以为是天冷、少活动引起的,也没重视。不料,林奶奶的脚肿越来越厉害,并很快向上方发展。以至于,她的双腿从腹部以下开始肿胀,比正常时大了一倍以上,俨然成了“大象腿”,还时不时冒出水泡。她无法下地行走,只能终日卧床。

一周前,家人用轮椅把林奶奶送到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就诊。看到老人腿部肿胀,冰冷发黑,而且双侧足背动脉几乎没有搏动后,接诊的林细康医生判断:这绝非一两月的病程。

果然在追问林奶奶的病史后,林细康了解到,她在十多年前就发现患了糖尿病和高血压,但她坚持不打针不吃药。半年前,林奶奶中风了,虽然出现左半身不遂、言语困难和智力下降的情况,出院后的她依旧拒绝服用一切药物。

这一次林奶奶下肢肿胀正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林奶奶双下肢动脉广泛粥样硬化狭窄。林细康为林奶奶实施了降血糖等一系列治疗,两周后,林奶奶的下肢肿胀完全消失。

林细康介绍,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血糖长期增高会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损。他举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就是十分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高血糖时,血液会变得黏稠,极易形成血栓,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动脉变窄、堵塞。

林细康提醒,一旦确诊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首先要严格控制“三高”;其次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运动时间一般以每天半小时,每周至少5天为宜,锻炼方式以慢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