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无醇糖尿病(无糖精食品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小荷医典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无糖食品?一文讲清楚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2020年,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糖尿病已成为10大死亡原因之一。

从确诊开始,糖尿病患者就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控糖之路,日常随处可见的甜食、糕点、饮料等统统成为禁忌。然而近几年“无糖”之风兴起,无糖汽水、无糖糕点平时随处可见,遇上传统节日很多商家更是推出无糖汤圆、无糖月饼、无糖粽子……来吸引控糖人的眼光。

那么,糖尿病人真的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吗?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小荷医典带你揭开真相。

一、患上糖尿病,真的是因为吃太多糖?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吃糖导致的,在确诊时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平时也不爱吃糖啊,怎么会得糖尿病?”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

1型糖尿病多是由于先天自身的免疫功能缺陷和遗传引起。

2型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起病和病情进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年龄、微生物感染等。

患有糖尿病的人确实需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但如果单纯地将糖尿病的发病归因于吃糖是片面的。

二、糖尿病人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吗?

1.什么是无糖食品?

“无糖”不代表糖含量为0。

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无糖或不含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也就是说,如果某产品标上了“无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产品此含糖量不超过0.5克。

市面上的无糖食品,一般会是不添加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可以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蔗糖替代品。

糖醇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吸收更慢,不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所以被广泛用于糖尿病人食品中。但是,糖醇并不是不含能量,例如木糖醇热量为每克2.4千卡,吃多了还是会造成超重肥胖,糖尿病人也不能无限量地食用。

2.比控糖更重要的是控制总能量

日常摄入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也是调节和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

如果【能量的摄入>能量的消耗】,短期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长久则会引起超重和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反之【能量的摄入<能量的消耗】,则会导致体重下降甚至消瘦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所以,无糖食品并不代表可以尽情食用,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关键还要看总能量摄入。

3.无糖食品中,这些不利于控制血糖

淀粉

如果无糖食品中包含大量淀粉,那么在进食后,淀粉仍会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血糖仍然会明显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食用。

油脂

无糖月饼、无糖汤圆等包含各种馅料:黑芝麻、豆沙、红豆等,为了保证馅料的口感和风味,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油脂,仍属于高脂肪、高能量食物。

例如,100克(3颗)的黑芝麻汤圆中含的能量大概是272千卡,12.7克的脂肪,多吃就会增加能量的摄入。

研究显示,过多摄入加工肉类(包括加工畜禽肉类),可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虽然一些加工肉中可能不包含糖,但是为了延长加工肉的保存,商家会使用大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过多摄入加工肉类(包括烟熏、烘烤、腌制),可能会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例如常见的腊肉、腊肠、火腿等,糖尿病患者也要限制食用。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饮食?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能放心地大量食用,要想控制血糖,最好的饮食方法还是少吃任何加工食品、包括“无糖食品”,多吃全谷、豆类和新鲜蔬菜。

调整营养素结构,控制能量摄入,有利于血糖控制及改善肠促胰岛素分泌、维持理想体重并预防营养不良发生。糖尿病患者可参考下图进行健康饮食管理:

图源:小荷医典

除了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生活方式也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图源:小荷医典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工作组.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读 [J] . 营养学报, 2017, 6:521-529.

内容编辑:杜瑜

医学审核:陈昉

“无蔗糖”≠“无糖”,糖尿病人等忌糖人群要警惕

每逢中秋,香甜美味的月饼都是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然而,月饼虽美味,但高热量、高油脂、高糖分的特点,也让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或食用时充满顾虑:面对种类繁多的月饼,应该选购什么口味?怎样吃月饼才健康?“无糖”或“糖醇”月饼是否能让人安心?

“无蔗糖”≠“无糖”

随着中秋临近,不少商场、超市都在柜台的醒目位置摆上了品类众多的月饼。在传统的五仁、豆沙、枣泥口味之外,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打着“无糖”或“糖醇”标签的月饼越来越多并颇受消费者拥趸。

但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是否意味着消费者就可以不用担心食入过量的糖分?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中消协近年来接到的投诉分析,不少打着“无糖”口号的月饼实际上是将蔗糖换成了麦芽糖,而有些劣质月饼还大剂量添加了不合格的甜味剂。而据食品安全专家介绍,“无蔗糖”并不等于“无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谨慎购买,少吃为好。

此外,麦芽糖醇不易被人体吸收,大量食用后会加速胃肠蠕动,可能造成腹泻,因此建议不要过量食用月饼。对于老人、儿童及肠胃不适的消费者,建议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为去除油腻,消费者在中秋节期间可多喝茶、黑咖啡等饮品,多食用新鲜果蔬。

一天吃几个为宜?

对于健康群体而言,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任性”食用月饼。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表示,因为月饼的糖分和总脂肪含量很高,胆固醇类的月饼(即脂肪含量很高的双黄、莲蓉月饼)含油量为30%以上;胆固醇偏低、但糖分很多的五仁、豆沙月饼,含糖量则在50%以上。每100克月饼所含蛋白质不足8克,糖含量0-50克,脂肪则有15-30克,能量在300-600千卡之间。

一个中等大小的月饼所含热量超过两碗米饭,脂肪量可相当于6杯全脂牛奶。因此在食用数量上,普通人一般一天不宜超过一个。即使是无糖月饼或是水果、蔬菜馅的素食月饼,因其外皮所含脂肪量大、热量高,也不能多吃。

学会搭配 吃对时间

除了不能多吃外,解放军301医院营养专家提醒,吃月饼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由于月饼是高糖食物,对于胃肠不适者来说,很可能早餐吃完月饼,一上午都会出现泛酸的情况。若是早餐想吃月饼,也最好将月饼与粥、小拌菜等搭配来吃,这样可以保证营养全面、口味适中。另外,夜晚也不适合用月饼来充饥,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影响胃肠道休息。任何一餐中,都不能把月饼当做正餐来吃,只能作为两餐之间的填补,并且一定要“多餐少食”。

吃月饼时不宜配食冷饮,月饼甘甜油腻,遇冷会积滞,容易导致恶心、厌食、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症。

此外,她还提醒,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吃月饼。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吃月饼会增加胃酸分泌,对溃疡愈合不利;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病人吃月饼则容易使旧病复发,甚至会引起剧烈的胆绞痛及上腹部疼痛;胆结石病人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病人更不能多吃月饼,因为月饼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选购月饼有窍门

在选购月饼时,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需多加注意。应选择到资质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门店和正规的超市、商场购买,网购时则应选择正规网络平台的品牌专营店,不要轻易购买所谓的“爆款”不知名产品。不要被网上华丽的外包装图片蒙蔽,避免买到华而不实的产品。在鉴别月饼时,优质月饼一般色泽均匀有光泽,甜度适当,皮酥馅软,气味清香无异味。劣质月饼大小不均匀、表面会出现生糊、裂纹等,跑糖、露馅严重,皮粗馅硬,有异味或发霉变质。

同时,还应关注食品标签中的食品添加剂和致敏信息以及是否超过保质期,并注意索要并保存好发票及其他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作为维权凭证。若发现购买或食用到不合格的劣质月饼,应及时拨打12315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文章来源:央广网

中国食品安全网新闻线索E-mail:wwwcfsncn@163.com

新闻热线:010-63703068

特别说明

2018年9月5日,国家网信办为《中国食品安全网》颁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中国食品安全网》成为唯一获得国家新闻资质的中国食品安全中央网络媒体。

本号定位为:调查食品安全黑幕,传播食品健康知识。让人民吃得放心!

为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请关注转发!

“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 记者 侯赛

“无糖饼干,吃不胖的秘密” “ 不升糖,糖友零食”……网购平台上,只要搜索“无糖食品 ”,成千上万种无糖食品充斥眼前,“吃出S身” “不升糖”等关键词瞬间抓住了大批“糖友”和减肥人群的眼球。

不少糖友误认为无糖食品就是完全不含糖,没事就买来解解馋。减肥人群则认为只要把无糖食品当主食,就可以轻松吃出好身材。事实真如此吗?海南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口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徐超。

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没有糖

时下,人们或者会在大街小巷看到一些“无糖食品专门店”,或者在超市里发现“无糖食品专区”,通常到这些地方选购无糖食品的都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或者减肥人群。殊不知,在琳琅满目的“无糖食品”中却也藏着不少披着“无糖”外衣的伪无糖食品。

那么,什么是无糖食品?徐超介绍,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无糖食品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国际通用的概念是,无糖食品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能替代蔗糖的甜味剂品种。

但是,为什么无糖食品非要加甜味的糖醇和低聚糖呢?不可以根本没有甜味吗?似乎是不行。

“比如说,加了糖醇的饼干可以叫做无糖食品,而根本不加糖也没有任何甜味的淡咸味饼干却不能叫做无糖食品;又比如说,加了木糖醇的藕粉可以叫做无糖食品,而压根就没有甜味的纯藕粉却不能叫做无糖食品……”徐超补充道。看来,没有甜味的东西却不能叫做无糖食品。

事实上,市面上不少标注为“无蔗糖”的食品,往往只是不添加蔗糖,有时候却在其配料表中发现加有白砂糖、葡萄糖或者麦芽糊精,这有点像跟消费者玩“文字游戏”,因为蔗糖和白砂糖原本就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有些无糖食品真正的含糖量却一点儿也不低!”徐超介绍,无蔗糖不等于无其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或双糖(乳糖、麦芽糖等)。而无糖又不等于无糖醇等甜味剂。

过食无糖食品,血糖也会升高

“无论吃进哪种糖,都是在肠道中被分解、转化为单糖后被人体吸收、利用。在各类糖中,人体对单糖的吸收速度最快,蔗糖次之,而淀粉则需要逐级分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因而吸收速度较慢。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单糖、双糖,以防止进餐后血糖飙升。”徐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然而事实上,号称“无糖食品”的产品里面,很可能含有淀粉水解物类作为甜味来源,也就是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之类。徐超说:“这些糖浆升高血糖、变成能量的效率,未必会比蔗糖慢多少。蔗糖还要到小肠中才能变成葡萄糖呢,而添加葡萄糖的 ‘无蔗糖食品’会让血糖上升的速度更快。”

如果是按照国际通用规则,加入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来做成的无糖食品能随意吃吗?

徐超解释说: “目前所使用的甜味剂有合成甜味剂(即糖精)、糖醇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醇和麦芽糖醇)、非糖天然甜味剂(包括甘草甙和甜叶菊甙)和氨基酸衍生物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和蛋白糖)等。这些甜味剂具有口感甜、能量低的特点,对血糖值也没有明显的影响,适当摄取,偶尔改善下口味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些无糖食品主要食物成分也是碳水化合物,与我们吃的馒头、米饭所产生的能量没有多大区别,所以,无糖食品也不能无限量吃。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不加节制地食用无糖食品,出现了血糖上升、病情反复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对无糖食品不了解造成的。”

甜味剂或更加刺激食欲

“如果一些无糖食品中添加了一些精心调配的甜味剂,人们会感觉到食物更好吃,使食欲大开,这比甜味剂本身带来的能量大得多。” 徐超表示,如果想减肥的人群完全寄希望于无糖食品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目前有研究发现,甜味剂可能会对胰岛素敏感性产生不良影响。

“不少减肥人士因为某种食品标记 ‘无糖’,就放纵自己对甜食或者甜饮料的喜好,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徐超强调,要想远离肥胖,控制血糖,最好的饮食方法还是少吃任何人工甜味的食物,多吃粗粮豆类薯类,用新鲜水果来替代甜食和甜饮料,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无糖食品上。

那么,市场上到底有无真正意义上的无糖食品呢?徐超表示,按照相关法规,糖含量低于规定数值的食品可以叫做无糖食品,但这与是否有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是否有利于肥胖人士减肥瘦身关系不大。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与其探讨食品究竟是否无糖,还不如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并关注所吃食物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