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尿感(糖尿病尿感染怎么治疗)
血糖偏高,小便先知?提醒:小便出现3种表现,或是糖尿病信号
小刘是出租车司机,两周前,他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状况,但由于症状较轻,他便没有去医院进行检查。直到最近,小刘的身体不适越来越明显,不仅吃喝过度,上厕所解小便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并且小便还带有特殊的气味,在家人的劝说下,小刘来到附近医院检查。
小刘对医生说:平时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整天呆在车上不运动,平时还经常熬夜跑夜车,闲下来的时候便喜欢吃甜点,导致身体持续变胖;接着小刘又向医生述说了自身的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等信息。
医生结合小刘的症状给他开具了血糖检查,在空腹状态下测得血糖的数值为9.1mmol/L,最终小刘被确诊为糖尿病,由于目前还没有根除糖尿病的措施,暂时只能通过药物控制住病情的发展,所以医生给小刘开具降糖药并叮嘱他多运动,少吃或不吃甜食后,便让其回家了。
生活中,血糖偏高时,小便会出现异常的改变,当小便出现以下改变时,需要警惕早期糖尿病的出现。
在糖尿病的早期,生活中,大部分患者的尿液可出现异常的改变,一般这些异常改变包括了尿液气味的改变、尿量的改变、小便次数的改变以及尿液性状的改变。当身体出现了这些信号,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去医院做糖尿病的筛查。
█尿液气味的改变_________________
正常人群的尿液,气味是淡淡的氨臭味,如果喝的水比较多,尿液在稀释之后,氨臭味会比较淡甚至闻不到。假如在生活中不幸发生了糖尿病,患者尿液的气味会发生异常改变,气味会由氨臭味逐渐转变为烂苹果味。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烂苹果味一般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如果胰岛素缺乏会导致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为机体提供热量。这时机体会改变热量的来源途径,机体会利用蛋白质等非糖物质来提供热量。
假如脂肪没有被完全氧化,未完全氧化的脂肪会转化为丙酮酸等物质,丙酮酸扩散到血液中,会通过汗液或尿液排泄出来,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烂苹果的味道。
█尿量以及小便次数的改变__________
在生活中,正常人24小时的尿量约为1500至2000毫升,假如1天的总尿量超过了2500毫升为多尿,每小时的尿量小于17毫升或1天的总尿量没超过400毫升,一般被称为少尿,此外,尿量小于100毫升的时候为无尿。另外,正常成年人白天一般小便次数在4到6次,晚上小便的次数为0到2次。
当出现糖尿病之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够或胰岛素出现抵抗,可以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正常利用,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尿中葡萄糖增多,进而出现渗透性多尿。因此,患者的尿量以及小便次数会出现明显改变,患者总尿量会变多、小便次数会增加。
█尿液有泡沫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正常的尿液会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颜色为淡淡的黄色,另外,正常尿液落在尿坑中时不会有泡沫产生,即使有泡沫,它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当患上糖尿病之后,尿液落在尿坑中产生泡沫会成为常态,且泡沫长时间不消散。
糖尿病患者出现泡沫尿,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有2个,分别为:尿路感染、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容易并发糖尿病肾病,使蛋白质的吸收出现问题,进而引起泡沫尿。另外,糖尿病还容易引发免疫力的低下,进而出现尿路感染,假如尿路感染严重,那么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泡沫尿。
发生糖尿病后,它会使患者的小便出现异常情况,那么生活中糖尿病的病因以及危害有什么?
二、糖尿病的病因、后果有什么?临床上,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很多,少部分患者的糖尿病是单一因素所导致,这类患者所患的糖尿病为1型,而大部分患者的糖尿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类患者所患有的是2型,临床上,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年龄因素等都会导致2型糖尿病。
目前普遍认为是自身免疫异常导致了1型糖尿病,该类患者的发病机制为:免疫功能出现识别障碍,无差别针对外来物质以及自身物质进行攻击,因此患者自身的抗体会攻击体内的胰岛细胞,进而导致胰岛细胞的活性丧失,从而出现胰岛素的缺乏,并引起患者的血糖异常升高。
不同于1型糖尿病的单一致病因素,2型糖尿病的病因较多样,且发病机制是:机体出现了胰岛素的抵抗,从而使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并导致血糖的异常升高。生活中,遗传因素已被证明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其发病几率是正常人群的好几倍。
另外,进食过多、体育活动减少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中仅次于遗传的病因,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它的影响下容易发病。此外,临床上,年龄因素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息息相关,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能力会逐渐下降,在此情况下,体内的糖代谢容易出现问题,它会导致血糖的数值逐渐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
如果不注意糖尿病的预防,不幸患上了该病,在不积极治疗的情况下,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去很大的困扰。
▊❶导致神经的异常病变
该病出现周围神经异常的几率较大,患者会出现异常的感觉,常见麻木、疼痛。如果糖尿病影响到运动神经,可能会对肢体的运动功能造成障碍。假如患者的植物神经受到影响,可出现糖尿病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动过速。
▊❷其他危害
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该病的相关并发症,例如出现中度昏迷、酮症酸中毒等状况;有时患者容易发生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病原体感染,会阻碍伤口的愈合;患者容易并发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进而会导致失明、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此外,糖尿病它还会导致足部出现异常,如果病情严重,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手术。
糖尿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治疗糖尿病呢?
三、如何预防、治疗糖尿病?生活中,预防糖尿病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分别是运动、饮食习惯的调理、改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如果只针对一个方面,其效果不太理想,想要有效的预防糖尿病,以上三个方面都要做到完美,一点也马虎不得。
国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即使不幸患上糖尿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还能降低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
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散步、有氧运动、游泳等,都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假如能坚持每周至少运动3至4小时,将有利于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饮食习惯的调理方面,如果想要防止糖尿病的出现,我们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多余的脂肪很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人群容易存在炎症因子刺激、胰岛功能衰退以及内分泌紊乱等情况,相比正常人群而言,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所以应该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我们应该减少肥肉的摄入,在家做饭时,应尽量少吃猪、牛等动物的油,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建议多食用植物油,每天的食用量必须控制在27g左右。
在烹饪的时候,建议采用低温烹饪,如采用煮、蒸、炖等烹饪方法,尽量避免炸、煎等高温烹饪方法。
除了限制脂肪的摄入外,我们还要限制含糖高的食物的摄入。假如长期吃高糖食物,会造成血液中血糖过多,并导致体内的脂肪堆积,并拮抗机体中的胰岛素,使其难以发挥作用。如果胰岛素产生抵抗会让体内的糖代谢发生异常,进而诱导糖尿病的出现,所以我们要少吃粥类食物、红烧肉等食物。
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上,假如想要阻止糖尿病的发生,我们还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临床研究表明,睡眠的质量、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经常睡不着或睡眠质量差的人群,血糖不容易进行稳定的控制。如果以上预防措施没做到位,发生了糖尿病,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上,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2中剂型,一种为口服的,一种为注射的。一般常见的口服型降糖药有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格列齐特等,常见的注射治疗药有胰岛素,患者具体选用何种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以选择一种药物,也可以联合用药。
生活中,我们不能像小刘一样经常熬夜,也不能像他一样长时间坐着不运动,更不能像他一样经常吃甜食且控制不住自己的体重,我们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当我们出现身体的异常症状后,要像小刘一样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此外,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注意低脂饮食,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平时注意运动锻炼,建议1周锻炼3到5次,每次锻炼的时间在40分钟以上。当然我们还要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少熬夜或者不熬夜,当出现糖尿病后,我们需要积极用药。
参考文献:【1】王雅静,张真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C1q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22,48(10):1054-1057.DOI:10.19460/j.cnki.0253-3685.2022.10.020.
【2】董卫军.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甘肃科技,2022,38(18):114-116.
【3】高玉.糖尿病的危害及预防[J].幸福家庭,2020(07):89.
糖尿病患者的尿喝起来什么味?品尿师:像蜂蜜
狂丸科学,每天涨点新知识你有没有想过,在科技与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知道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是甜味的人,究竟尝试了什么?
在细说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味道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古人对糖尿病的认知。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发现了糖尿病这种病症的存在。
糖尿病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
在《埃伯斯纸莎草纸》医学文献中,其中记载有一个参考疾病,症状表现为:「频繁排泄尿液」和「体重异常减轻」。
在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中,都有关于糖尿病病症的记录。古人还发现了到糖尿病患者的另一病症表现——尿液发甜。
比如在古印度,印度教的文字记载了一种人体神秘消瘦的疾病,患病者的尿液如同蜂蜜一般,因此糖尿病在当时还有「蜜尿」的绰号。
古埃及与古希腊人发现,这些患者的尿液会吸引蚂蚁吸食。
就连糖尿病的英文全称也与蜂蜜有关,diabetes mellitus,其中「mellitus」就是拉丁语中的「honey」。
对尿液发甜的这个认知,令「无所不能」的中世纪又催生出了一个奇葩的职业——品尿师(water taster)。
这个职业尝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工作,老铁们应该心里有数了。
那时的欧洲大陆,如果有患者发现自己频繁排尿,且体重骤减,就会聘请品尿师品尝他们的尿液。一旦品尿师鉴定患者的尿液「如蜂蜜般甜腻」,那么家里便会为患者开始准备后事。
毕竟在当时,胰岛素治疗方法还尚未问世,因此品尿师的一句「甜的」,几乎等同于宣判了一位病患的死刑。
只不过,没条件的平民或许会放弃挣扎,但是贵族阶级多少还是想搏一搏。对此,中世纪的医生们对糖尿病贵族患者的治疗建议是——多运动。这个治疗建议,听着似乎和现代医学的建议还有些类似。
但中世纪的欧洲人从不会让大众失望,当时的医生给出的运动种类是马术。他们认为,患者多骑马可以减少尿意,从而减少如厕次数,延长生命。
而除了「用尿液的甜度判断糖尿病」这一手段,病人的尿液在古代还有其它用途。
现代医学普及之前的欧洲医生,会用绘制有颜色的表盘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比照,判断对方感染了什么疾病,这也是现代医学成形之前的古代尿检方法。在那时,医生手里拎个尿壶并不是什么惊奇的组合。
而且,古代医生们除了会用尿液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对病人的粪便也不放过。通过尝粪来诊断病情的方法,适用于古代许多病症。
根据《诸蕃志》的记载,「南毗国」(印度西南部一带)有尝粪诊症的做法,官员会品尝贵族粪便来帮助治病。尝粪,是印度传统医学的执着追求。
印度对粪便的热爱,自古至今不停歇
除了印度,尝粪诊症的方法在我国古代也存在,它不光是中国医药民俗的一部分,而且在古代中国的礼教中,还被列入孝道行为。
我国首个品尝患病亲人粪便来判断病况的事迹,记载于《梁书·庾黔娄传》,当时的南齐地方官吏庾黔娄,吃了父亲庾易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发现粪便带甜味,因此担心父亲病情危重。
清任伯年《二十四孝图》的尝粪忧心示意图,
孝子(图右下)把手放到父亲的便桶内,舔着手指,品尝父亲粪便。
而狂丸只能说,无论是品尿的人,还是尝粪的人……真的都为人类的健康付出太多了。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糖尿病患者,近期突然有4个尿液改变,当心是肾损伤的信号
慢性肾病在临床上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为原发性慢性肾病、第二则是继发性慢性肾病。
所谓继发性肾损伤,指的就是因其他原发病持续发作而诱发的肾间质或肾实质损伤。在所有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就是糖尿病肾病。
它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近些年其在我国的病发率持续性增长,已经成为了终末期肾病因素中,仅次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二大因素。
在全部的糖尿病死亡患者中,有近10%都与肾脏疾病有关。
我们都知道,肾脏为人体代谢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生成尿液,通过尿液的排出平衡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
而一旦肾脏出现问题,首先就会对患者的排尿造成影响,导致小便频率、颜色、气味、质地等出现异常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若近期突然有以下几个尿液改变,当心就是肾损伤的信号:
1、小便频率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出现与它其他慢性并发症相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后的结果,这包括了血管因素、饮食因素、内分泌因素等等。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初期阶段,受到渗透性利尿的影响,患者小便次数原本就会增加,特别是夜尿频繁。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之后,肾小球虽然能正常滤过血液,但肾脏内的原尿却可能无法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所以肾病的初期,患者也会有小便次数增加的症状,整夜小便次数甚至是能达到5-6次;
2、蛋白尿: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健康者尿中蛋白指数含量极低,全天排出量小于150mg以下,在进行蛋白质定性检查时,表现出阴性反应。
而一旦患者肾实质损伤,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就可能会渗透到尿液中,导致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超标,临床将这种异常表现称为“蛋白尿”,它是糖尿病肾病最为典型的表现。
患者在小便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改变了尿液表面的张力,所以在尿液的表面上会产生大量细腻、绵密、类似于啤酒摇晃产生的泡沫;
3、小便减少: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超标、肾损伤的初期,会出现夜尿频率增加的症状。
但是,随着肾脏损伤逐渐严重,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发生改变。所谓少尿,指的就是患者24小时内排出的尿液总量低于400ml,又或者是患者每小时尿量低于17ml。
一旦出现少尿症状,这往往是肾脏损伤严重,甚至是进入肾衰终末期后的表现,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4、小便异味:糖尿病受到尿糖、渗透性利尿的影响,尿液中原本就容易产生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导致尿液出现异常的气味。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后,大量大分子蛋白、过度的氨物质渗透到尿液中,也会导致尿液有浓烈的臭味、特别是氨臭味明显。
如果近期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了以上几个表现,特别是莫名其妙的蛋白尿、小便频率减少,很可能就是患者肾脏已经严重受损的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就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影像学筛查。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越早干预、患者的预后也就会越好。
来源: 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