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润肺止咳(糖尿病患者润肺化痰)
秋季润肺止咳,糖友可以尝尝这两种汤
夏秋交替、冷暖变换之际,是感冒咳嗽的高发时期。如果不加以预防与治疗,极容易发展为肺炎。糖尿病患者更是感冒咳嗽和肺炎的青睐人群,尤其是低龄和老年糖友。
肺炎在中医上属“风温”、“咳嗽”、“肺热病”等范畴。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不能御邪于外,邪伤肺卫,风邪束表,卫气郁闭,恶寒发热;肺气壅闭,失于宣达而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黏痰或黄痰。邪气阻滞肺络,可致胸痛,邪热内盛。灼伤肺络,可见咯血。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可致真阴欲竭,阳气虚脱。
而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患者也可以选用食疗调补,选择宣肺化痰止咳的食物来调和肺气。本期就和大家介绍两个润肺止咳的汤膳。
马齿苋瘦肉汤
所需材料:马齿苋100克,金银花6克,猪瘦肉150克,盐适量。
做法:首先把鲜马齿苋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金银花洗净备用。然后将马齿苋、金银花、猪瘦肉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续煮1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
营养价值: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凉血的功效,《滇南本草》记载马齿苋“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较为适合。而猪瘦肉具有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燥咳、消渴。整个汤膳有助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慎食马齿苋、金银花。另外马齿苋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孕妇亦忌食用马齿苋。
罗汉果煲猪肺汤
所需材料:罗汉果一个、猪肺一个、黄芽白菜叶四两、陈皮和葱姜适量。
做法:首先,将罗汉果的黄色外壳去掉,去掉外壳后再将罗汉果分成小块;将准备好的猪肺也切成小块,加适量生粉、食盐,反复揉搓至猪肺洁白,然后放入开水中焯15分钟,焯好之后就可以直接放到装有清水的煲里面,再加入葱、姜、陈皮以及罗汉果,滴一点儿料酒撒点儿盐,搅拌均匀后用中火加热,一个小时之后加入黄芽白菜叶,继续煮五分钟,最后依据口味放调味品,搅拌均匀。
营养价值:罗汉果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经常吸烟、喝酒、用嗓过度的人适合多吃。猪肺味甘,微寒,有止咳、补虚、补肺之功效。同时猪肺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适宜一般人群,尤适宜肺虚久咳、肺痿咯血者食用。俗话说的“吃啥补啥”其实不无道理。另外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便秘等。陈皮则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慎食罗汉果,便秘、痔疮者不宜多食猪肺,且猪肺为猪内脏,内隐藏大量细菌,必须清洗干净且选择新鲜的肺来煮食。
一个糖尿病方,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糖尿病,这个在现代生活中愈发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之复杂,使得中医学将其细分为多种不同的证型。在今天的分享中,我们将聚焦于其中一种——肺热津伤型。
这类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烦渴难耐,口干舌燥,尿频且尿量多。观察其舌象,可见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象洪数。
中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其升降功能对全身津液的敷布至关重要。肺性喜湿而恶燥,而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多表现为阴虚燥热。燥热侵袭肺部,导致阴津受损。
在这样的病理机制下,患者肺的升降功能减弱,津液不足以滋养全身,于是逐渐出现口干舌燥、口渴多饮、心烦意燥等症状。针对这一状况,中医治疗原则常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
下面,就让我分享一个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功效的中医方剂,用以治疗糖尿病。
症状表现:
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心烦意燥、尿多、尿频。舌质红少津,舌苔薄黄干。
方剂组成:
葛根、天花粉、麦冬、生地黄、黄芩、黄连、知母。(注: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有用药需求,欢迎咨询。)
方剂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解渴除烦:天花粉、葛根、麦冬。
清热泻火:黄连、黄芩、知母。
本文旨在科普交流,传播中医调理思路,绝无不良引导之意。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务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感谢您的阅读,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口渴肺虚,多食脾虚,多尿肾虚,分上中下调治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典型特征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其中,喝酒多、吃饭多、小便多更为突出。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名字,但是有“止渴”这个病,基本上可以说等于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在中医的叫法“消渴症”更为形象,其“消”字包含三个症状:渴饮过度、饥食过度、小便过多。
中医认为,每个患者上、中、下“三消”的严重程度不同,意味着每个人的脏腑状态不同。向上消失是肺阴不足;突出的消除是脾虚和胃火;加重是肾虚,不分清浊。
1.中医消渴——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症状:口渴突出,需要不时喝水。如果你喝了它,你就不会解渴。过一会儿,你会口渴,口渴,尿量会增加。同时还有烦躁、怕热、出汗等症状。中医分析:口渴、多喝水、尿频、口干,这是肺阴虚、阴虚、肺燥的表现。治疗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药: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汤等。、从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鲜藕等中提取的汁液。,也可以使用黄连、黄芩和知母。
2.中医治疗中药少食健脾清胃。症状:饥饿感突出,刚吃完饭就会饿。同时,你还可能出现疲劳、大便变形、精神状态不佳、口渴、四肢无力等症状。中医分析:这是脾虚胃火的表现。胃里充满了火,胃阴不足,所以你会很快饿,有强烈的饥饿感,并有口渴的症状。脾虚,所以会出现身体虚弱,大便变形,四肢无力,精神状态不佳。治疗原则:健脾清胃。处方用药:云女汤、七味白术散。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芪、栀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天冬、麦冬、生地、葛根等药物。
3.用中药治疗,用中药消除——滋阴补肾。症状:尿量大,尿频突出。而且,尿液浑浊,甚至像煮鲫鱼汤一样白,或者又甜又粘。同时伴有腰腿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口渴多饮。中医分析:肾虚分不清尿浊,所以尿中会夹杂细微的水谷,表现为尿浊,有鱼汤般的白感。腰为肾之府,故腰膝因肾虚而虚弱。肾阴虚,阴虚则燥,所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原则:滋阴补肾。处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用山药、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益智仁、桑螵蛸、知母、黄柏等药。
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并不排斥西医疗法,而在控糖方面,西医确实有更快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这样,中西医结合在缓解症状和延缓并发症方面更有效。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健康明星计划##哆咖医生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