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老人药品(老年人糖尿病用药有哪些药)
达格列净:糖尿病治疗的新革命,它真的能带来突破吗?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如何有效控制血糖成为了医学界的研究重点。传统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患者的依从性、药物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的局限性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作为一款新型的降糖药物,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在糖尿病治疗中展现出强大的降糖效果,还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附加益处。那么,达格列净究竟有哪些优势,它是如何改变糖尿病治疗格局的?是否真的能替代胰岛素和其他传统药物?本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揭开这一药物的神秘面纱。
@康复Therapy
1. 达格列净: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
达格列净属于SGLT-2抑制剂类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脏中SGLT-2转运蛋白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重吸收,使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这种药物与传统降糖药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依赖于胰岛素的分泌,这使得它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具有独特优势。
为什么SGLT-2抑制剂如此受青睐?- 不依赖胰岛素: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更为有效,能够帮助那些传统药物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 降低体重:达格列净通过促进葡萄糖排泄,也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减重效应显著,是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好选择。
- 减少心血管风险:众多临床研究表明,达格列净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糖尿病患者因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脏病的患者。
- 不易引起低血糖:由于达格列净的降糖作用不依赖于胰岛素分泌,它的低血糖风险较低,尤其对老年人和有肾功能问题的患者更加友好。
2. 达格列净与传统药物的对比:为何是“革命性”的选择?2.1 达格列净 vs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其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生成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但对于那些肝功能受损或胃肠不适的患者,二甲双胍可能并不适用。且对于一些患者,二甲双胍的效果可能会逐渐减弱。
达格列净的优势在于:
- 它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有效减少体重,特别适合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 与二甲双胍相比,达格列净对肝脏和胃肠道的影响较小,副作用较少;
- 它不依赖胰岛素的分泌,可以有效帮助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传统药物,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如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者),胰岛素治疗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然而,胰岛素治疗存在一定的挑战:
- 低血糖风险:尤其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胰岛素的低血糖风险较高;
- 体重增加:胰岛素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困扰。
达格列净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对那些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达格列净不仅可以有效降糖,还可以避免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问题。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但在很多患者的治疗中,与胰岛素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达格列净的多重益处:血糖控制之外的好处3.1 体重控制的“助推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不仅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也是治疗中的难点。传统的降糖药物往往会导致体重增加,这让很多患者面临双重困境。达格列净则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排泄,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研究发现,达格列净对体重的减轻效果尤为明显,尤其适合那些体重过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3.2 心血管保护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最新的临床数据表明,达格列净对心血管健康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心衰的发生率,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这对于那些合并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3.3 改善肾功能达格列净还被发现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尤其对那些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更为有益。通过减轻血糖波动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达格列净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4. 达格列净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尽管达格列净具有众多优势,但它也并非完全没有副作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泌尿系统感染:由于药物促使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达格列净可能导致尿量增加,从而出现脱水或低血压的风险。
- 低血糖风险:虽然低血糖的风险较低,但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时,仍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
-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由于药物的排泄依赖于肾脏功能,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
5. 结语:达格列净是否是糖尿病治疗的“未来之星”?
达格列净无疑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它通过不依赖胰岛素、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等多重优势,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尽管它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但对于那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肥胖、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达格列净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合理选择药物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药物组合与个性化治疗,达格列净将帮助更多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提升生活质量。
@头条健康#健康##糖尿病##达格列净#
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5点
依帕司他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临床研究表明依帕司他的使用可以减少山梨醇的积累,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这款糖尿病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
60多岁的王阿姨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有十多年,平时也在长期口服降糖药,但是并没有规范测量,所以她也不清楚血糖到底控制的怎么样。半年前,王阿姨感觉自己的双下肢开始变得没有力气,走路走不动,而且脚底板老是感觉麻木、刺痛,踩到地面就和踩棉花一样,有一次差点因为走不稳而摔倒,于是她连忙来到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结果发现王阿姨的血糖控制很差,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6%,餐后血糖也有15mmol/L,而且下肢肌电图提示双侧下肢末端的大面积神经损伤,最终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神经病变,并且第一时间为其调整了用药方案,从口服降糖药改为了注射胰岛素,同时开了一种叫做依帕司他的药,王阿姨以前没有吃过,于是连忙询问这是什么药物。医生解释道依帕司他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线药物,它可以有效的保护末梢神经,减轻肢体的麻木、疼痛、放电感等,可以有效防止病情加重,但是服药期间可能有不良反应,建议王阿姨服用一段时间后复查。王阿姨听罢后就按照医生嘱咐用药,血糖水平逐渐好转,下肢的乏力、麻木也明显减轻了。
一、什么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病程中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大多数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多表现为四肢末端的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或灼烧感,但伴随着神经损伤的加重,患者会逐渐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严重时甚至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排尿困难等,因此积极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研究表明其与毒性损害、血管损伤、神经元凋亡等多重机制相关。
1. 高血糖激活多元醇途径
病理研究表明长期的高血糖水平会激活体内的多元醇途径,导致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高浓度的山梨醇的积累会导致细胞内渗透压的变化,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细胞出现水肿和功能障碍,并且同使神经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损害,最终导致神经组织出现损伤。
2. 蛋白质非酶糖化反应
高血糖还可引起蛋白质的非酶糖化反应生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这种产物可以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同时影响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导致神经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3. 氧化应激
高血糖可以通过增加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活性,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进而引起剧烈的氧化应激反应,这类反应增加不仅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膜脂质、蛋白质和DNA,同时还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
4. 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神经和血管的双重改变,其中特别是对于末端的微血管损伤明显,导致末端神经的血供明显减少,这会造成神经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使神经细胞代谢异常和损伤加重。
5. 炎症反应
高血糖状态可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导致多种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合成和表达增加,这些炎症因子通过激活炎症细胞和信号通路,引发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二、依帕司他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依帕司他的本质是一种特异性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是临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线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其可以有效保护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减轻麻木、乏力、疼痛等多种临床症状。
依帕司他对于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较为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山梨醇的产生
药理学研究表明依帕司他可以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梨醇的生成,从而降低其在神经细胞内的积累,减轻细胞水肿和氧化应激,保护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受损伤,同时可以降低高血糖状态对于神经组织的损害。
2、减少果糖的生成
依帕司他可以通过减少山梨醇脱氢酶活性,降低果糖的生成,进一步降低高浓度果糖的累积造成神经损伤,从而有效地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
3、抗炎、抗氧化作用
依帕司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炎性因子的生成,同时降低过氧化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对神经细胞的损害。
4、改善微循环状态
药理学研究表明依帕司他具有扩张微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末端供血,减轻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对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依帕司他的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服药后1-2小时内即可发挥明显药效;其次,依帕司他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和结合反应生成代谢产物,并且通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其对于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服用必须监测肝肾功能变化;最后,依帕司他的半衰期较短,约为1-2小时,因此每日需要多次服用的药物才能稳定药效。
三、可以长期服用依帕司他吗?长期服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慢性病变,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并且容易反复发作,那么2型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长期口服依帕司他吗?答案是可以长期口服,但是需要配合其他药物,同时还要注意长期服用可能的不良反应。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控制与患者自身的血糖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已经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而言,可以在规范的降糖方案下长期服用依帕司他,从而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护周围神经。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口服依帕司他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因此建议在治疗开始的前几个月内每月监测一次,随后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若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停药。
其次,由于依帕司他仅能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但其本身并不直接降低血糖,因此患者仍需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其他降糖药物来管理糖尿病。
最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除了服用依帕司他以外,还需要联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地奥司明等,通过多重途径来修复和改善损伤的神经组织。
四、科学服用依帕司他注意5点依帕司他作为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本身的安全性较好,但是由于其对于肝肾功能具有依赖性,因此如果使用不规范依然会造成肝肾功能损伤,因此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科学服用依帕司他注意5点。
1、注意药物的服用剂量和方法
依帕司他的常规服用剂量为每次50mg,每日3次,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增加至每次100mg,每日3次,但要注意的是每日总剂量不宜超过300mg。
其次,饮食容易对依帕司他的药效造成影响,因此建议饭前服用。
最后,依帕司他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其代谢产物为红褐色,因此服用期间患者的尿液会出现红褐色,这其实是服药后的正常反应。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服用依帕司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等,大多数不需要特殊处理;其次,少数患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等,多建议服药初期;第三,极少数患者服用后会出现皮疹、水肿等过敏反应,这类患者不宜服用;最后,长期口服依帕司他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因此必须规律监测肝肾功能变化,发现肝肾功能损伤则需要立刻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3、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依帕司他具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妇喝哺乳期女性禁用;未成年禁用,安全性未知;老年人需要从低剂量使用,并且规律监测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药物过敏者禁用。
4、注意与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单纯使用依帕司他的疗效较差,因此依帕司他必须与规范化的降糖方案联用,从而才能发挥明显的保护神经的作用。
5、注意与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药物联用
虽然依帕司他可以保护神经,但是其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营养神经作用,需要与甲钴胺、维生素B1、腺苷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联用,从而发挥明显的修复神经作用;其次,改善微循环也是质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则,因此临床上依帕司他可以与羟苯磺酸钙、硫辛酸、地奥司明等改善循环的药物联用。
五、总结依帕司他作为一种有效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适合长期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但是长期服用依帕司他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糖水平,并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其次,依帕司他一定要在规范的降糖方案的基础上使用,同时配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的药物,从而达到对于神经组织的多途径保护。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5种“列汀”类降糖药物,有什么特点,要注意什么?
有朋友给华子留言,询问列汀类降糖药物的特点。华子说,常用的列汀类降糖药物,有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等5种。
其实在糖尿病治疗中,目前更推荐GLP-1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等)与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列汀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不良反应较低,但总体降糖效果不高,通常需要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
人体的肠道细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能够依赖葡萄糖浓度促使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但是天然的GLP-1在进入血液之后,会被二肽基肽酶-4(DPP-4)迅速分解失活,半衰仅为2分钟。
列汀类药物是DPP-4抑制剂,可以减少GLP-1的分解,增加其浓度,发挥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而且因为GLP-1有葡萄糖依赖的特性,在血糖降至4.5mmol/L以下时,就不再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所以列汀类药物的低血糖风险很小,有很好的安全性。
很多有糖尿病的朋友跟华子反馈,说单独使用列汀类药物时,感觉降糖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列汀类药物降糖作用并不高,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幅为0.5%~0.9%。低于GLP-1激动剂、SGLT-2抑制剂以及传统的二甲双胍。
但是相对于其他的降糖药物,列汀类药物的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较低,更适合老年人应用。在治疗糖尿病时,如果单独应用列汀类药物不能使血糖达标,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列汀 二甲双胍”是较为常用的联用方案。
所有的列汀类药物的服用时间都不受饮食影响,维格列汀的服用方法为每日2次,其他的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的服用方法为每日1次。
列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低,主要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可能会有腹痛、恶心、腹泻等症状,还有可能出现头痛、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但一般不影响用药。
在使用列汀类药物时,有罕见可能会诱发胰腺炎,在出现腹部持续疼痛、发热时,要及时就诊,确诊胰腺炎者需立即停药。
沙格列汀通过肝药酶代谢,所以与其他的肝药酶强抑制剂或强诱导剂(如阿扎那韦、克拉霉素、伊曲康唑、利福平等)同用时,需要调整剂量。
利格列汀主要通过胆汁排入肠道,药物原型随粪便排泄,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低。
西格列汀与阿格列汀主要为药物原型通过尿液排泄,肾功能下降者需要减少剂量,肝功能下降者不受影响。
维格列汀主要通过肾脏水解,并经过尿液排泄,不需要肝药酶代谢,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低。
总结一下,列汀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低,较适合老年人使用。但降糖作用不高,通常要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才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常用的5种列汀类药物主要区别为代谢方式不同,需根据肝肾功能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