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借嘴(糖尿病零嘴)

医邦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不走极端——“管住嘴,迈开腿”别走入误区

控糖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既不过度限制也不放任自流。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生活习惯养成,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有效管理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控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影响血糖管理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健康风险。以下是常见的几个控糖误区:

1.极端控主食

我们都知道高血糖、糖尿病群体需要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但有的老年人朋友认为控糖就等于不吃糖。任何含有糖分的东西他们都拒绝摄入,有的甚至连主食都“戒”了,过度追求清淡饮食、素食主义。控糖并不等于完全戒糖,而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控制血糖水平,适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对于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其他健康问题。虽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短期内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血糖水平,但过少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虚弱无力、头晕等症状。

即使在控糖期间,每天也应保证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如250-300克),均匀分配到三餐中,每顿大约75-100克。这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份量,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控糖其实是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就需要采取措施降糖,比如减少碳水的摄入量、多吃粗粮或者有利于控制血糖的蔬菜、苦瓜、冬瓜等食物。

2. 主食全部选择粗粮

合理选择碳水化合物,白米饭、白面包等精制食品容易引起血糖迅速上升,应该适当减少这类食物的比例。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比如全谷物、糙米、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消化吸收较慢,有助于平稳血糖。

控糖期每天摄入50—150g(生重)粗粮为最佳。如果长期以粗粮为主食容易加重肠胃消化负担,影响钙和铁等元素的吸收,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贫血等疾病的产生。

控糖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均衡且可持续的饮食模式,而不是单纯依赖减少某一类食物(如主食)的摄入。很多人认为只要减少米饭、面食等主食的摄入就能有效控糖。虽然精制碳水化合物确实需要控制,但蛋白质、脂肪、蔬菜水果中的天然糖分同样会影响血糖。均衡饮食是关键,应综合考虑所有食物的总热量和营养成分。

3. 蔬菜摄入过量

大多数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热量却很低,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控制体重或血糖水平的人群。虽然膳食纤维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腹胀、气体增多甚至腹泻等问题,特别是对于肠胃敏感的人来说。虽然单个份量的蔬菜热量很低,但如果一整天都以蔬菜为主食,尤其是加入较多油脂或其他高热量调料来烹饪时,总热量仍然可能超出预期。像甜菜根、胡萝卜这样的根茎类蔬菜含有相对较高的天然糖分,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议控糖期每天至少保证摄入300—500g蔬菜,其中绿叶蔬菜得占一半以上。

4. 无糖零食也要适量

无糖零食并不意味着热量完全低,例如无糖饼干其中就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淀粉消化后会转变为糖。即使是标榜为“无糖”的零食,虽然这些产品不含添加糖或使用了代糖,但它们仍然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如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热量,其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也会被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进而影响血糖水平。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过量食用任何类型的碳水化合物都需要谨慎对待。所以无糖零食也不能没有限制的吃,可以适量的作为加餐,过量摄入同样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5. 努力运动但要科学

运动是控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应该与其他控糖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全面的健康管理计划。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控糖期运动不宜过量,餐后休息一小时起身散散步即可,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40分钟左右为佳。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对于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人来说,过度剧烈或长时间的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因此,糖尿病人确保运动前后摄入适当的营养,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支持能量需求而不引起血糖剧烈波动,随身携带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汁、葡萄糖片)以备不时之需。

患上糖尿病,还在吸烟?这2个危害,你可能承受不起,尽早戒烟

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吸烟早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吸烟与糖尿病的关系其实也密不可分。

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在一项对1300名男性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每天吸烟超过30支的被测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大4倍。吸烟不仅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对于已经患糖尿病的病友来说,更是百害无一利。

在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写道糖尿病患者应该停止吸烟和使用烟草类制品。研究表明,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

但是,老烟民总是很难放下手里的香烟,不过糖尿病患者吸烟的这些危害你应该知道。

糖尿病患者吸烟有哪些危害?

血管病变:对糖尿病患者威胁最大的就是血管病变,特别是阻塞性血管病变。据研究显示,同样是糖尿病患者,吸烟者相比不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2-3倍

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烟草中的烟碱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而肾上腺素是一种兴奋交感神经并升高血糖的激素,会导致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利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烟,都要避免。及时戒烟,才能尽早获益。如果对于戒烟不知道施行,可以参考以下方法来进行。

糖尿病患者如何戒烟?

1、给吸烟造成不便。不要准备吸烟所需要的任何物品,例如烟灰缸、打火机或者火柴等,并且将手头所有的香烟都放在不能轻易拿到的地方,锁在柜子里,或者干脆扔掉。

2、多去图书馆、电影院或者博物馆等禁止吸烟的场所。

3、尽量喝无咖啡因的咖啡,不要喝含咖啡因的咖啡及含酒精的软饮料,因为此类饮品会增加吸烟的欲望。

4、让自己忙碌起来,(例如开始学习、写字或者编制),使自己没有时间吸烟。

5、打破吸烟的习惯。对于习惯在休息是吸烟的朋友,可以改为散步和朋友聊天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戒烟对于经常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只是治疗的一小步,对于治疗糖尿病还要做到持之以恒,长久的坚持,尤其是现在正值冬季,糖友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

冬季糖友日常护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方面需注意

冬季食欲大增,饮食不要过量 。

注意饮食清淡,少油(每日不超过25-30克)、少盐(每日不超过6克)。

保证蔬菜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便秘。

冬季护足需注意

使用温水(不超过37 ℃ )洗脚,若泡脚,不超过15分钟 。

用中性香皂洗脚,用浅色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 。

修剪趾甲应在洗脚后,注意方法 。

干燥的皮肤应使用润肤霜防干裂 。

每天进行足部检查 。

选择合适的鞋和袜(透气性好、宽松、柔软)。

穿鞋前注意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 。

在医生的指导下处理足部小伤口 。

参考文献:

[1].邝建, 杨华章, 崔炎棠. 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C]//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 0.

[2].富振英, 王克安. 2型糖尿病与吸烟[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妙手医生·执业药师审核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更多问题可关注妙手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糖尿病人一定要戒烟吗?喜欢吸烟的人,有必要现在了解下

在生活中有很多男性有吸烟的习惯,而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吸烟对身体来说是有极大的伤害,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果长期吸烟对身体以及病情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就如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和吸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所以自己在控制血糖期间吸烟并不会有什么伤害,却不知道在患上糖尿病后是一定要戒烟的。

糖尿病人为什么一定要戒烟?

有研究调查显示,经常吸烟会导致身体的血糖水平升高,而且让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这主要是因为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以及一氧化碳和其他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胰岛素,而且还会导致胰岛素正常的发挥效果,跟着出现问题。

另外糖尿病人长期吸烟容易让自己的血糖难以控制,因为烟草中含有烟碱,这种烟碱会刺激身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而让血液升高,让血糖出现波动,同时经常吸烟容易导致血脂以及血压跟着失去控制。这种情况下就极其容易影响到心脑血管并且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人要知道吸烟对身体是有极大的伤害,对病情也不利,所以糖尿病人是一定要戒烟的。

而且可能有很多糖尿病人会发现自己在患上糖尿病后很容易出现一些其他感染疾病,这主要是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关系,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而如果持续吸烟会导致免疫功能被削弱,这样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就更容易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甚至有些糖尿病人容易出现癌症。

由此可见,糖尿病人不要认为吸烟和病情没有什么关系,在控制血糖期间也持续吸烟,糖尿病人只有戒烟才能帮助控制血糖,也能避免吸烟对身体的损害。

不过可能有一些糖尿病人因为是老烟民,所以没办法一下子戒烟,因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燕铭曾接受采访表示,糖尿病人经常吸烟会导致肺癌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率提高,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戒烟,如果没有办法一下子戒烟或者是实在戒不了,就要控制好自己每天吸烟的数量,要注意每天控制在5支烟左右。

总而言之,糖尿病人吸烟是不利于身体的,所以糖尿病人在日常要特别的注意,只有让自己完全戒烟,才能够避免烟草对自己血糖以及身体的伤害。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