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食欲好(糖尿病食欲好,大小便失禁,脚肿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这种“食欲大开”的现象不是胃口好 可能是糖尿病的预兆

比起“不饿却总想吃东西”,刚吃完就饿的现象更值得引起警惕。一些人将它归结为消化速度快、没吃饱,但你可能没意识到,糖尿病正在用这种方式提醒身体。

吃完就饿要小心

刚吃完饭不久就饿了是一种需要关注的现象,因为极度饥饿感可能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

具体表现为餐后总饿或半夜饿醒,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的胰岛功能分泌不同。不合时宜的胰岛素分泌,就会让糖尿病患者产生饥饿感或低血糖反应。

刚吃完就饿的原因

当血糖降到一定值,人就会出现饥饿感。餐后出现饥饿感,要分两种情况看待:

摄入能量不足

主食没吃够:减肥人士将主食减量或干脆省掉,导致能量不足。

摄入食物饱腹感弱:饼干、膨化食品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少,胃排空速度太快,无法带来饱腹感。

体力活动量太大:体力活动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身体代谢异常

压力大或睡眠不足:短期内压力增大,大脑活动需要充足的血液葡萄糖供应;睡眠不足导致食欲控制发生紊乱,饥饿素分泌增加,都容易使人感到饥饿。

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异常: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肥胖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对中枢神经的食欲抑制作用减弱,造成饥饿感增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比未患糖尿病的人更容易饿,食物成瘾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6.6倍。

胰岛功能紊乱:糖尿病前期由于餐后胰岛功能紊乱、胰岛素水平不恰当升高,此时血糖已经下降,造成下次餐前的饥饿感明显,甚至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反应。

饥饿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饿,如果排除摄入热量不足等因素,就要怀疑自己是否存在病理性饥饿问题,特别是40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建议去医院做葡萄糖耐量测试,不仅要测量血糖水平变化,还要测一下餐前和餐后1~3小时胰岛素分泌情况。

这样吃对血糖好

要想缓解餐后饥饿的情况,建议大家在饮食上做以下调整:

☆正餐避免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建议摄入高饱腹感、升血糖速度较慢的食物,即高蛋白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杂粮饭、乳制品等。

☆调整进食顺序:先吃菜,有一定饱腹感,再吃主食,以防血糖上升太快。

☆缓慢进食、少食多餐:注意是在进食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进餐次数,这样可以有效改善餐后2小时血糖,并预防下一餐前饥饿,减少血糖波动。

以下几类食物对糖尿病患者很友好:

奶制品尽量选购脂肪和添加糖较少的产品。

来源: 吉林12320

糖尿病找上6岁萌娃,父母还说“胃口好”,提醒:3个异常需重视

6岁的妮妮长得胖嘟嘟,皮肤很白,看起来就像年画娃娃,她每天放学后都要和父母去学校门口的小店逛一逛,喝点奶茶、吃点汉堡,回家时再拿瓶饮料,看到孩子胃口好,饭量大,父母也很开心,想买什么都随她。

最近一段时间,妮妮的胃口更大了,一个汉堡不够吃,还要再吃一个,而且总是说口渴,不停喝饮料,家长以为孩子会变胖,没想到往秤上一站,居然瘦了十多斤,这是怎么回事?不过当时妮妮的父母并没有觉得异常,还觉得瘦一点是好事,直到孩子说自己胸闷难受,他们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是生病了。

到医院查血,妮妮的血糖已经高达30mmol/L,比成年人还高,并且血酮体超标,确诊为糖尿病。在父母眼中,糖尿病是爷爷奶奶辈得得病,自己的孩子才6岁,怎么会得这个病呢?但是在和医生聊天的过程中,他们才知道,原因是自己的宠爱害了孩子。

3种孩子容易患糖尿病,家长需重视

第一种:近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第二种:体重超标的孩子

第三种: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

妮妮是个小胖墩,她的父母也很胖,三个人站在一起一看就是一家人,体型特别像,并且妮妮的爷爷是糖尿病患者,在加上妮妮平时饮食习惯不好,爱吃甜食和零食,进餐不规律,运动比较少,导致她的患病风险大大升高。

《柳叶刀·糖尿病》指出,中国儿童已由营养不良转变为营养过剩

二十年前,说起中国儿童,多是营养不良、隐形饥饿、发育迟缓等字眼,但是现在提到儿童,多是超重率、营养过剩等,这说明国人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孩子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以前的任务是让孩子吃得好,长得胖,经过多年努力,儿童生长迟缓、消瘦检出率分别下降了5.7%和3.4%,但是,现在又迎来新的问题,儿童超重率上升了15.2%,超重的背后有可能带来糖尿病风险,不得不引起家长的重视。

儿童糖尿病早期有3个异常现象,发现后应及时治疗

异常一:孩子总是喊饿,刚吃过饭没多久,又开始找东西吃

孩子嘴巴不停歇,一直吃零食,这是很正常的,因为零食不占肚子,吃了一会就会饿,但是如果孩子吃得是饱腹感强的肉食、碳水等食物,很快又说自己饿,可能是代谢过旺,值得怀疑。

异常二:孩子总说口渴,不停喝水、喝饮料,还总是往厕所跑

吃吃喝喝停不下来,一直喝水但是不解渴,还嚷嚷着口渴,家长应敲响警钟,若是饮水后还频繁排尿,早就不尿床的孩子突然又尿床了,说明孩子身体出了问题,要引起重视,最好带孩子查个血糖。

异常三:吃得多,喝得多,孩子身上的体重却减轻,没什么精神

正常情况下,吃进去的食物会转化成能量让孩子变胖,但是却没有,明显看出来孩子变瘦了,而且精神恹恹的,玩耍、做游戏没啥精神,喜欢坐着不动,可能是生病了,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检查。

有的孩子病症更严重一点,有可能会呕吐、肚子痛、昏迷,这些都是酮体过高的症状,不可忽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生活中都要格外注意,不能胡吃海塞,小孩子的肠胃和代谢能力较弱,吃得多、喝得多,很容易增加额外负担,最后让身体崩溃。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每隔三个月至半年记录一次孩子的体重和身高,若是超标了要及时控制,有的孩子明显肥胖,家长却不管不顾,认为孩子能吃是好事,这种观念要尽快改,成年人肥胖都会带来多种健康问题,更何况是处于发育期的孩子呢?

孩子不会饿着,家长应适当控制饮食。到了节假日,孩子放假在家,不要频繁外出吃大吃,选择餐饮的时候要健康,少吃快餐、外卖、甜食。提前和孩子约定好,一天能吃几个糖果、几块巧克力,不可一次性吃多。

孩子的饮食健康不仅要父母努力,还需要其他家庭成员配合,所谓隔代亲,父母在前面刚说“不准吃”,爷爷奶奶却在后面“买买买”,这样欺骗式的行为不仅会让孩子养成阳奉阴违的习惯,还会助长他们吃垃圾食品的习惯,若想把孩子的习惯纠正好,一家几口人一定要统一原则,一致对“娃”。

糖尿病不光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影响,还会让他们成为孩子眼中的异类,久而久之造成心理负担,变得敏感、自闭,不喜欢交朋友,如果家长不知道什么样的饮食对孩子好,就咨询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参考资料:

[1]9岁男童血糖超标7倍多?竟是家人“宠”出来的!医生:最小糖尿病患者不足1岁.钱江晚报.2021-12-09

[2]《柳叶刀·糖尿病》刊文: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趋势明显.保健时报.2019-06-12

[3]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患2型糖尿病?这些家长需注意.保健时报.2021-04-11

[4]两大高危因素影响儿童糖尿病发生.新华网客户端.2017-08-11

最近胃口突然变好、食欲大增?要当心这5种疾病!

吃饭多少、消化快慢和健康密切相关。如果短时间内胃口突然变好,食欲大增,还要当心以下几种疾病。

糖尿病

胃口大增也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当患上糖尿病之后,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征兆。

这是由于大量的葡萄糖从尿液排出,糖不能充分被人体吸收,反馈性地刺激大脑进食中枢,使患者时常处于饥饿状态。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快往往是胃酸增多所导致,引起胃酸增多的原因,常见的疾病是消化性溃疡。

这类患者大多数处于高胃酸状态,进食后食物消化得快,是患者易饿的原因之一。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表现是饥饿痛。患者对饿的感受很强烈,长期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会进展为胃癌。

甲亢

甲亢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甲状腺素的大量分泌,使体内代谢增高,热能消耗过多,从而导致食欲大增,还会常常感觉到疲劳、易出汗、怕热和全身无力、体重下降等。

各器官系统的兴奋症状也较明显,夜不能安眠、性情暴躁、手颤、眼球突出、头痛、血压升高且会出现甲状腺肿大。

皮质醇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食欲变得异常亢进且伴有身体肥胖,胸部和腹部堆积太多脂肪,但四肢不胖,反而会出现消瘦。

寄生虫感染

如果平时不注意卫生而感染了肠道寄生虫,比如钩虫、绦虫等,也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出现食欲大增的情况。

如果近期的胃口特别好,但是体重却没有明显上升的话,则需要引起警惕,注意身体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必要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转自:健康时报

来源: 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