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嗅觉(糖尿病会嗅觉不灵敏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新“人造鼻”用呼吸识别“你是谁”

科技日报北京6月23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指纹、虹膜扫描这样的生物认证过去常会出现在间谍片中,但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早已扩大,指纹验证和面部识别已在人们手机上司空见惯。现在,生物识别安全工具包又增添了新选项:呼吸。据《化学通讯》杂志2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嗅觉传感器,能够通过分析呼吸中的化合物来识别个体身份。

在这个信息和技术的时代,生物识别认证是保护宝贵资产的重要方式。从常见的指纹、掌纹、声音和面部识别,到不太常见的耳朵和手指静脉,机器可使用各种生物识别方法来识别一个人。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气味是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个人独特的化学成分来确认“你是谁”。

其中之一是经皮气体——从皮肤产生的化合物,但皮肤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浓度很难让机器检测到。因此,研究小组转而研究是否可用人类呼吸来代替。事实上,人类的呼气已被用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甚至新冠肺炎。

研究小组从分析受试者的呼吸开始,筛选可用于生物识别认证的化合物,共发现了28种可行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一个有16个通道的嗅觉传感器阵列,每个通道都可识别特定范围的化合物。传感器数据随后被传递到机器学习系统中,分析每个人的呼吸组成,并以此区分个人的特征。

研究人员用6个人的呼吸样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识别出个人身份的平均准确率为97.8%。即使样本量增加到20人,这种高水平的准确率仍然保持不变。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在这项技术真正进入应用之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此次研究中他们要求受试者在测试前6小时禁食。下一步,他们将改进该技术,使其不受饮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增加更多传感器并收集更多数据,可克服这一障碍。

总编辑圈点

今年稍早时间一项报告指出,脑结构和功能研究样本量需达数千人才能确保结果可靠。我们无法断言生物识别研究和脑研究哪个需要更高的可重复率,但无论6个人还是20个人,作为样本量来说规模都太小了。而且呼吸样本波动性极高,很容易受饮食、环境甚至个人情绪影响,目前来看,以此作为身份验证的主要识别信号,还是欠缺令人信服的数据和条件(作为辅助手段或可以)。但从传感器技术发展角度来讲,一种多通道传感器阵列的构建,很可能在医疗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 科技日报

糖尿病与嗅觉功能障碍

嗅觉功能障碍是嗅觉刺激从外部传导到嗅觉上皮或嗅觉上皮产生的信号向中枢传导的通路异常。嗅觉功能障碍根据表现可分为幻嗅(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识别气味)、嗅觉异常(识别与外部刺激不一致的气味)、嗅觉减退(检测和识别气味的能力减弱)和嗅觉障碍(无法检测或识别气味)。糖尿病患者的嗅觉功能障碍、嗅觉敏锐度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的退行性并发症,并且可能是继发于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嗅觉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

糖尿病患者嗅觉障碍的潜在机制仍不明确,并且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中的嗅觉功能障碍可能归因于嗅觉系统的缺血性损伤。糖尿病患者识别气味的能力下降,这种下降与年龄增加和存在大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有强烈的相关性。与血糖控制、糖尿病类型和持续时间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没有关联。但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嗅觉功能受损与高HbA1c水平和糖尿病肾病有关。目前缺乏大规模研究前瞻性探讨糖尿病与嗅觉功能障碍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此外,嗅觉系统与调节能量平衡的内分泌系统有关,食物摄入、能量平衡、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改变等可能在嗅觉通路的调节中起作用。脑内胰岛素及胰岛素相关受体在海马、嗅球、下丘脑等分布最高。而这些脑区又是嗅觉通路中的初级和次级中枢。胰岛素抵抗和脑内胰岛素含量下降,会使其与相应受体结合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大脑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导致相应脑区萎缩,进而影响嗅觉功能。

糖尿病嗅觉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有研究报道,嗅觉功能障碍与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有研究发现,嗅觉障碍是 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认知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及肥胖T2DM患者即出现嗅觉功能损伤、嗅觉相关脑区激活受损,未来可考虑将嗅觉障碍作为早期识别 T2DM 合并 MCI 的指标,但这需要纵向研究进一步验证。

治疗现状

嗅觉功能障碍临床常见,但功能恢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虽然嗅神经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唯一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经,但受到损伤(外伤、炎性反应、病毒感染等) 后,仅有少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嗅觉功能。目前关于嗅觉障碍治疗主要是采取嗅觉训练结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维生素 A、维生素 B、银杏提取物等药物治疗,也有一些传统的中医疗法,但关于糖尿病合并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的糖尿病性嗅觉病变是有效的,糖尿病性嗅觉功能障碍也属于神经系统病变。然而,尚需进一步研究并覆盖更多患者。

目前糖尿病和嗅觉功能障碍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不足,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不清,嗅觉功能障碍可继发或伴发于糖尿病,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先兆,因此,早期筛防工作极为重要。结合交叉学科领域技术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关注糖尿病认知功能减退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探寻预测疾病风险、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制订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仍需要更多的探索。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狗狗嗅觉强大拥有“超能力”!能闻出癌症和地震,或会救主人一命

我们都知道狗狗的嗅觉灵敏,但是究竟有多灵敏呢?狗狗大约有2.2亿个嗅觉感受器,而人类只有500万个嗅觉感受器。专家也开始将狗狗的这项优势,运用在搜查、医学和实验等领域上。但原来,没有受训过的狗狗,也能用灵敏的鼻子提前预知主人一些疾病或是天灾。

癌症

美国有位铲屎官收养了一只流浪狗狗,将它领养回家后给它百般宠爱呵护。但此前,乖巧的狗狗突然出现怪异的行为,主人只要抱起它,它就会使劲往她的鼻子上闻。后来,主人拿起镜子一照发现,狗狗狂闻的地方竟然出现了奇怪的红色斑点。于是她马上前往医院做检查,才发现鼻子上的红点是皮肤癌的征兆!

这是因为一个人患癌时,体内各种化学反应都会发生变化,并产生一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即使是未经训练的狗狗也能闻出这种物质。如果是训练有素的狗狗,是具有嗅出多种癌症的能力,包括皮肤癌、肺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等。2019年发表在《实验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狗通过嗅闻癌症患者的血样,能检测出他们身上的癌症,而且准确率高达97 %!

预防早期的恶性肿瘤

医学报告解释,恶性肿瘤将让人类的细胞产生异常的工作模式,以促使肿瘤的生长,这会使受损害的异常细胞分化出一种特定的蛋⽩质,而狗狗就能嗅到异常的气味。研究指出,狗狗将借着病患所呼吸出的气息,以及前列腺或膀胱病变所产出的尿液气味来发现人类的肺癌。另外狗狗也有嗅出黑色素瘤的能力,现在国外某诊所甚至有专设嗅癌犬来协助预防早期癌细胞。

主人的血糖变化

研究证实,狗狗可以通过人类流汗中所散出的气味变化,来辨识血液中葡萄糖的上升或下降,这项能力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肾脏病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训练有素的狗狗还可以通过人类的行为变化来分析血糖的变化,一旦狗狗注意到主人在气味变化或出现不寻常的疲倦时,它们会及时提醒主人。

提前察觉癫痫发作

对于毫无征兆的癫痫病,经过训练的狗狗可以通过嗅闻患者血液中的变化,提前30分钟至2个小时提醒主人。当主人发病的时候,狗狗还会躺在患者身上防止主人受伤,甚至有些狗狗还能在第一时间为主人取来防止癫痫的药物,并在可能的时候寻求别人的帮助。

情绪变化

狗狗真的可以嗅出我们的情绪变化。只因狗狗的鼻子中有一个独特的结构,叫“犁鼻器”。当我们内心感到恐惧或焦虑不安时,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以应对紧张的情况。此时,狗狗的犁鼻器就可以接收到这些荷尔蒙的变化。狗狗也可能闻出主人体内催产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变化,而这些物质都是人感到幸福的来源。

主人是否怀孕或生理期

主人准备怀孕的期间,身体机能会出现荷尔蒙的变化,所以在怀孕初期,家里狗狗会第一时间发现,因为狗狗可以透过嗅觉去感知人类身体的轻微变化。此外,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也会产生荷尔蒙,这种荷尔蒙对于狗狗来说极具吸引力。因此,处于生理期的铲屎官可能会发现,大姨妈来了之后狗狗变得更加黏人。

其他动物的交互消息

如果你在路上摸过其他狗狗,你家狗子都是知道的哦!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气味、毛发、尿液等来辨识出其他狗狗的品种、大小、健康以及心情等讯息。

感知暴风雨等灾难

我们也听说过,在地震之前狗狗的行为可能会变得异常,它们可能会不断地吠叫,或是总是想往外跑。其实,狗狗是有预测天灾的能力的,即使是空气中微妙变化,它们也轻易能察觉到。再加上它们对地磁的敏感能力,它们似乎可以预知灾难的发生时间。所以它们嗅出异常时,都会非常懂得趋吉避凶。

所以别看自家狗子总是笨笨的样子,其实它们啊都是宝藏男孩/女孩噢~

科学养宠,上【巨小萌】。每天不间断养狗知识解决你的疑惑,实用有效的狗狗训练小技巧,帮你更好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