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调完(糖尿病调完泵多久吃饭)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警惕发展为重症,阳转阴后,一定要牢记这6件事

目前,各大医院一床难求,有些是因为阳转阴后放松警惕,转为了重症,其中包括很多糖尿病患者人群。

为了避免转为重症,糖尿病病友转阴后,有6件事一定要记住

因为"阳过"转为"阳康",并不代表你已经完全康复了。

1.咳嗽总不好,谨防肺炎

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肺炎的风险比普通人更高

如果转阴后,咳嗽总不好,同时还出现"持续性低烧、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去呼吸科就诊,谨防发展为肺炎。

建议:

  • 咳嗽较轻时建议食疗,如花椒炖梨、橘子煮水等;咳嗽严重,影响到休息睡眠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转阴后,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感觉胸闷、心悸,警惕心肌炎

感染新冠病毒转阴后,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以及心前区疼痛不适、血压低、少尿"等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谱等),确定是否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非常高,很多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感染都可能引发心肌炎。儿童、40岁以下的成年人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

建议:

  • 转阴后,不做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症状完全消失后,老年糖尿病病友运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评估身体状态。

3.食欲下降,避免发生低血糖

转阴后,有一些糖尿病病友还是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这种情况不仅导致血糖波动较大,还会影响身体机能的恢复

如果糖尿病病友的食量变化较大,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发生低血糖事件。

建议:

  • 加强血糖监测,包括空腹、餐后2小时、夜间等时间段。
  • 食欲较差的糖尿病病友,随身携带糖果等食物,一旦发生低血糖可立即食用。
  • 少食多餐,分多次进食,完全吃不进的,可以输液补充营养;提高饮食质量,如用牛奶、豆浆代替白粥,多吃蔬菜、菌菇等;清淡饮食,宜吃酸味食物增进食欲,少吃油腻冰冷的食物。

4.不做抗阻运动或剧烈运动

转阴后,很多糖尿病病友还是会感觉很累,这是因为身体机能并未完全恢复。此时,不建议做剧烈运动或抗阻运动

即使转阴了,身体完全恢复还需要2~3周时间。

建议:

  • 从家务劳动、走路、太极拳、八段锦等较温和的体力活动开始运动,循序渐进,逐渐恢复运动量。
  • 如果一运动就出汗,或有胸闷气短等不适,建议身体机能进一步恢复后再运动。

5.洗澡时长要短

即使转阴了,身体也没有完全恢复,洗澡时间不宜太久,避免因体力不足导致跌倒、滑倒等意外发生

老年糖尿病病友身体较为虚弱,刚转阴时不建议洗澡,以免病情加重,可以等身体基本恢复后再洗澡。

如果糖尿病病友打了胰岛素,需要半小时后再洗澡。避免因洗澡加速血液循环,导致胰岛素吸收加快,诱发低血糖。

建议:

  • 水温不宜超过40℃,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 不宜搓澡,避免造成皮肤破损。
  • 洗完澡要擦干身体,尤其是脚部。

6.做好防护,避免复阳和二次感染

感染新冠病毒,2周后才会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因此即使转阴了也要做好防护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的"复阳率"是5%~15%

感染后抗体的保护力可以维持3个月到6个月以上(但不排除年老、体弱、重症患者在3个月内出现二次感染的风险,也不排除出现新型变异毒株的情况),半年后保护力度下降,可预约接种新冠疫苗

建议:

  • 继续做好防控,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 半年后咨询医生,评估身体状况,看是否能接种新冠疫苗。

糖尿病治疗后血糖稳了,可以停药吗?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管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多数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疑问:当患者的血糖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趋于稳定,是否可以停止药物治疗?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量,包括病情评估、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副作用以及患者的心理预期等。本文将从医学、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详细阐述在血糖稳定后,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01

医学角度:血糖稳定是否意味着可以停药?

首先,从医学角度来看,血糖稳定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血糖稳定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停止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下降。因此,即使血糖暂时稳定,患者体内仍然存在着潜在的代谢紊乱。

1. 病情评估:在考虑是否可以停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这包括患者的胰岛功能、血糖波动情况、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只有在综合评估后,医生才能做出是否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决定。

2. 药物依赖性:某些降糖药物,尤其是胰岛素,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可能是必需的。这些患者可能由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自行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停止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3. 血糖监测:即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暂时稳定,也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患者在停止药物治疗后未能密切监测血糖,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而未能及时发现。

02

生活方式调整:血糖稳定后的关键

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调整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糖稳定后,患者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这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脂肪的食物等。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应避免空腹或过度运动,以免引发低血糖或身体不适。

3. 心理调适: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治疗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在血糖稳定后,患者还需要注意心理调适。这包括接受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等。通过心理调适,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挑战。

03

并发症预防:血糖稳定后的长期目标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血糖稳定后,患者还需要关注并发症的预防。

1.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包括测量血压、血脂、尿常规等指标,以及进行眼底、足部、肾脏等部位的专项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苗头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血糖稳定后,患者需要积极戒烟限酒。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血糖稳定后,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体重。这包括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锻炼,避免过度肥胖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04

心理健康:血糖稳定后的隐形挑战

除了生理方面的挑战外,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后还可能面临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于对疾病的恐惧、对治疗的厌倦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等。

1.认知调整:患者需要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需要接受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情绪管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这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或焦虑。因此,患者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应对这些挑战。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患者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俱乐部、加入患者互助组织等方式来寻求社会支持。这些组织可以为患者提供信息、经验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挑战。

05

健康总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即使在血糖稳定后,患者也不能轻易停止药物治疗。相反,患者需要继续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管理。同时,患者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来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患者才能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相信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糖尿病饮食运动+吃药治疗3个月,血糖恢复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作者:《中华糖友》

读者俱乐部的一位朋友向小糖医生咨询:

小糖医生您好!三个月前,体检发现我的空腹血糖6.9,后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化验为8.3%,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服用降糖药,同时我自己也加强了运动锻炼,三个月体重降低了6公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全部达标了,想咨询一下,我这种情况能不能停药?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这个血糖水平能算糖尿病吗?

先看空腹血糖6.9,这个值确实还没有达到超过7.0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可以算作糖尿病前期阶段。但从他的糖化血红蛋白8.3%来看,就比较高了。

我们知道,糖化血红蛋白通常反应的是三个月的整体血糖水平,正常情况下应该低于6.0%,现在达到了8.3%的水平。

这位糖友没有给我提供餐后血糖的具体数值,但通过计算,这个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应的平均血糖值已经高达11.6mmol/L 了,再来对比空腹血糖水平,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他的餐后血糖水平必然是比较高而且肯定超过11.1的糖尿病诊断水平的。

如果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办?

通过刚才的分析,这位糖友是可以被确诊糖尿病的。那如果被诊断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呢?当然就要积极的对糖尿病进行控制,不管是服用降糖药物,还是加强体育锻炼,还是进行饮食管理,都是加强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切记绝对不是只吃药,更不是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初患病的糖友要赶快做一系列的生活改变。

这位糖友很棒,通过三个月的努力,体重减重了6公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都恢复了正常,是非常可喜可贺的成果,说明他采取的血糖控制措施是有效的,达到了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用药 锻炼3个月后,血糖恢复正常,能停药吗?

这位糖友血糖恢复正常了,他想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停药呢?这个就需要仔细分析了。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通过用药、饮食、运动多方面的努力,把血糖降下来了,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就被“治愈”了。

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糖问题,是因为身体对于血糖的调节能力出了问题,而这种调节能力通常是无法全面修复的。因此,对于糖尿病,专家们通常只谈“调控”,而不谈“治愈”。这就是原因!通过吃药、糖尿病的血糖被控制到完全正常的范围内,但这并不代表“治愈”。

那是不是说降糖药就一定不能停呢?当然也不是。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绝不是单单吃上降糖药那么简单,饮食、运动、作息同样是血糖调控的重要方式。

对于这位新发的糖尿病患者,目前血糖控制到完全正常的范围内,他本身服用的降糖药剂量就较低,完全可以试着停药。

在继续加强运动锻炼、饮食调整、作息规律的多手段干预下,找到自己的问题——空腹正常,餐后血糖调节不好。

针对餐后血糖这个问题,适当减少三餐摄入量,适量减少精米白面等升糖指数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对于高糖高热量的一些食物如各类甜食、高脂肪类食品,也要注意少吃。

如果在停药后,定期复查血糖水平,都能够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至少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能够保持在6.5%以下的水平,就可以停药。但饮食运动的调理,定期的血糖监测,都不能少,一定要通过严格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来做好血糖代谢的调节改善,保持血糖的稳定达标,这样才能够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健康风险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几率。

另一种情况,如果各种生活方式都做的很好,但停药一段时间后,血糖又出现了进一步的升高,无法达到需要控制的达标水平,比如空腹血糖超过7,餐后血糖超过10,说明我们血糖调节能力差一点,一旦停药就会使血糖再次失去控制,这样的情况下,就是需要坚持服用降糖药的情况。

总之,通过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和合理用药,把血糖控制下来是好事。能否停药,并不取决于血糖降到正常这一点,而是取决于停药后,我们是否能够仍然通过合理的生活调理干预方式,把血糖持续平稳的控制达标,如果可以做到,就可以停药,如果单纯靠生活调理血糖降不下来或血糖再度飙升,那么长期用药加强血糖控制,就是有必要的。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