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加三(糖尿病加三高严重吗)

医脉通内分泌科 0
文章目录:

“3c型糖尿病”迎突破性进展!英国研究发现,5类降糖药可有效降糖,PEI是关键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c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可能和PEI有关!

3c型糖尿病

,也称胰腺外分泌糖尿病或胰腺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腺损伤导致的糖尿病类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血色素沉着病和胰腺外科切除术。在西方人群中,3c型糖尿病占糖尿病5%–10%,成人发病率高于1型糖尿病。

目前,

针对3c型糖尿病的治疗指南和证据相对有限,尤其是针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

。由于证据缺乏,3c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治疗方案与1型和2型糖尿病没有明显区别,目前的建议仅限于考虑早期启动胰岛素和避免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可能与胰腺炎有关)。因此,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未接受最佳的降糖治疗方案。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Rhian Hopkins等基于英国大规模的人群基础队列研究,

系统评估了口服降糖药物在3c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证据。2025年1月6日,研究成果以《口服降糖治疗继发胰腺疾病(3c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结果: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为题发表于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期刊。

5项核心发现

1.对于3c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是否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若合并PEI,降糖效果可能会明显下降

2.总体上,5类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吡格列酮和SGLT2抑制剂)均能有效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HbA

1c水平,但对于合并PEI的患者,降糖效果明显下降

3.PEI是影响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的决定因素,非胰腺疾病类型;

4.伴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停药风险明显更高;

5.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后,3c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

研究纳入了来自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CPRD)的7084名在糖尿病诊断前/后30天内确诊胰腺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被诊断为3c型糖尿病,且开始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或吡格列酮],但未接受胰岛素治疗。其中,5917人未伴有PEI,1167人伴有PEI。对照组为经过匹配且没有胰腺疾病的97,227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了3c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12个月时HbA1c治疗反应、体重变化以及6个月的停药情况。

Part.0

口服降糖药疗效,PEI是决定因素

总体而言,12个月时,5类降糖药均能显著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糖效果和2型糖尿病总体相似。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伴有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无PEI

伴PEI

平均HbA1c降低了12.2 mmol/mol,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HbA1c降低幅度相似,差异为0.7 mmol/mol。

平均HbA1c降低了9.4 mmol/mol,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相比,HbA1c降低幅度较小,差异为3.5 mmol/mol。

➤胰腺疾病类型:研究结果在不同的胰腺疾病类型(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中基本一致,表明PEI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仅仅是胰腺疾病的类型。

➤药物类别:在评估的药物类别(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吡格列酮和SGLT2抑制剂)中,结果也显示出总体的一致性。其中,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对 PEI 患者的降糖效果减弱幅度最大 (相比T2D低4.2mmol/mol) ,尽管两种疗法仍然有效。可能是因为这两类药物影响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在 3c 型糖尿病中可能比 T2D 更不利,特别是在胰腺损伤可能更严重的 PEI 患者中。总之,表明PEI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在不同药物类别中均存在,提示PEI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图1 主要研究结果

图2 5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疗效、停药风险、体重变化差异

Part.0

停药风险,伴PEI患者明显更高:

3c vs. T2D

无PEI

伴PEI

治疗中断的风险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相似,比值比(OR)为1.08。

治疗中断的风险明显更高,OR为2.03。

Part.0

口服降糖药对体重的影响:

3c vs. T2D

3c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没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针对不同降糖药的亚组分析发现,在伴有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大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平均体重下降差异为1.4 kg,95% CI 0.6–2.3);而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平均体重增加差异为1.1 kg,95% CI 0.7–1.5)。

综上所述,5类口服降糖药物均能显著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HbA1c

水平,且在无PEI的患者中,其降低幅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然而,伴PEI的患者在HbA

1c

降低和治疗中断方面表现较差,提示PEI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药物类别在3c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耐受性存在一定差异。这项研究为3c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表明口服降糖药物可以作为该群体血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强调了在治疗伴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时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Hopkins, R., Young, K. G., Thomas, N. J., Jones, A. G., Hattersley, A. T., Shields, B. M., Dennis, J. M., & McGovern, A. P. (2025). Treatment outcomes with oral anti-hyperglycaemic therapie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secondary to a pancreatic condition (type 3c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https://doi.org/10.1111/dom.16163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河北探索1+3X糖尿病防治模式,提升基层糖尿病管理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11月30日,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调糖中心示范单位授牌仪式暨调糖中心建设与管理培训会举行。截至目前,河北省已有25家医院通过“调糖中心示范单位”授牌,另有96家医院正在筹备中。

“我们有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但缺少针对糖尿病的防治中心。基于此,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率先推动‘调糖中心’建设,落实‘1 3X河北糖尿病防治模式’,旨在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糖尿病防治能力,实现县、乡、村三级糖尿病统一管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会长、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诊治中心主任宋光耀表示。

11月30日,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会长、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诊治中心主任宋光耀(左)向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授牌“调糖中心示范单位”。主办方供图

宋光耀介绍,“1 3X”模式中的“1”指的是建设一个由二级医院、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级医护人员组成的“调糖中心”;“3”则代表实现糖尿病防治的县、乡、村三级诊疗模式,包括宣传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筛查等一级诊疗在村,一般治疗及并发症初筛等二级诊疗在乡镇,特殊糖尿病分型、严重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以及急性并发症的三级诊疗在中心;“X”则意味着一个调糖中心带动X个乡镇或社区或村糖尿病的管理。

11月30日,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会长、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诊治中心主任宋光耀(右一)在邢台市南和区人民医院调糖中心。专家供图

糖尿病防治行动是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糖尿病的防治关键在县域基层。宋光耀表示,据协会统计发现,河北省70%以上的二级医院没有单独内分泌科,这意味着缺乏专业的内分泌医生和护士,这可能导致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够专业和精准。而且患者会分散在各个科室,难以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和管理模式。糖尿病的并发症多样,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需要多学科合作管理,没有内分泌科的协调,并发症的管理可能会变得复杂和困难。

“调糖中心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县级医院内分泌学科建设,还实现了全院血糖无障碍统一管理,提高了二级医院全院医疗质量,符合DRGs/DIP付费的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调糖中心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诊疗,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与治疗于一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防治于一体,糖尿病并发症中西医综合结合治疗,以及三高(血糖、血脂、血压)共管的慢病防治模式。”宋光耀说。

责编:李欣

主编:杨小明

校对:刘颖琪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加减三消饮”治疗糖尿病消渴症效果好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消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三消)。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恣食肥甘,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渴症。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三脏之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其中,尤以肾最为重要。

临床表现

1.多发于40岁以后,形体肥胖之人,男女无明显差异。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

2.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尿多有甜味等为主要表现。初起“三多”症状可不明显。症状明显时口渴多饮,每日总尿量3~5升以上,食欲亢进,体重减轻,面容惟悴,神疲乏力,皮肤瘙痒,可有四肢麻木、酸痛、腰酸、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失调,以及视力减退,腹泻等症。

3.消渴日久不愈,常可并发多种兼证,表现为疮疡痈疽,或生于下肢或发于背部;或视物不清,内障、雀目、耳聋等;或四肢骨节烦疼,手足偏废;或肺萎劳嗽;或头痛剧烈、腹痛呕吐、呼吸深长,有烂苹果样气味等。

消渴一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世诸家多有发挥,其论各具特色。精研前贤教诲,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深感东垣提出“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兰室秘藏·消渴门》)和叶天士提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的论断,揭示了三消一证的本质,确属真知灼见。针对这一病机,“ 三消饮 ” 方治疗此症,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满意。方剂组成:

生山药、天花粉、地骨皮、枸杞子、生地黄、玄参、丹皮、乌梅。偏重于上消者加天冬,麦冬;偏重于中消者,加知母,生石膏,偏重于下消者加五味子,山萸肉,桑螵蛸。

方中生山药、天花粉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谓天花粉“主消渴”;《丹溪心法·卷三·消渴》说:“天花粉,消渴神药也”。足见此药治疗消渴之功力卓著。生山药在古籍虽罕见治消渴之记载,但近代医家多认为是治疗消渴之必用妙药。二药合用,确有清热降火,止渴润燥之奇功。生地、枸杞子、乌梅酸甘化阴为臣药。丹皮、地骨皮、玄参为佐药,以清泄血中伏火。地骨皮、枸杞子二者合用有调和全身阴阳,贯通一身气血津液之妙。本方为基础方,针对三消“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和“津涸热淫”的同一性的本质,牢牢掌握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两个关键,再依据三消各有侧重特殊性的一面,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多可速见功效。

消渴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 欲 过度所致。根据中 医脏腑学说分析,消渴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胃、肾,而 以肾为关键。消渴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另外,阴虚燥热,常可 见变证百出,如阴虚内热、耗津灼液而成瘀阻,炼液成痰,痰阻经络,蒙蔽清窍而为中风偏 瘫;络脉瘀阻,蕴毒成脓而发疮疖、痈疽;阴损及阳、脾肾两虚、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成 水肿。鉴于上述病因病机,基本方中采用天花粉、知母清热泻火生津;生地、丹皮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丹参活血通络、凉血散瘀;党参、山药补中益气、养阴 生津。因山药能养脾阴而摄精微,治消渴有效,故临床用量宜大(30~50g);麦冬益胃生 津,清心除烦。全方共奏养阴生津,益气利湿之功。?

临床应用多年效果较满意,据近来30例患者的疗效统计,血糖完全降至正常者 为15例,占50%,血糖接近正常者(120~130mg/dl)为13例,占43%,无效2例,占7%, 总有效率为93%。?

加减阴虚型:患者口渴饮水多,排尿多,喜冷饮,善食易饥,消瘦, 舌 质红,脉弦数,适 当选用元参,加重天花粉、麦冬之用量。气阴两虚型:患者口干饮多,但量不太多,食欲一 般,疲倦无力很显著,舌质稍偏红,苔白腻,脉弦,适当加用黄芪、白术。阳虚型:糖尿病 多年,饮水不多,不喜冷饮,消瘦,夜间尿多,怕冷,下肢发麻,行动不灵活,视力极差, 舌质不红,脉象沉细。选用人参、枸杞子、桑螵蛸等。

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用量宜足,不可因药量大而畏用,否则药不及病,徒劳无功。本方剂中所标明药量之幅度,临床可根据病人体质情况,斟酌病情轻重和承受能力,确定具体剂量,在此范围内使用即可。

2.无典型症状之隐性糖尿病,凡血糖量增高者,皆可使用基础方。因为“血糖”含大量热能,也即“血中伏火”,笔者屡用屡效,未见偏差。

3.近世治消渴多参用“饮食疗法”,笔者体会,除应禁忌辛辣、油腻肥甘及过多食糖外,不必勉强控制饮食量。只要用药得当,燥热一除,伏火得清,津液渐复,则饮食饮水自可调至正常,诸症亦可随之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