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与糖尿病相(与糖尿病相关的指标有哪些?并说明是什么临床意义)

蒙哥浅谈健康 0
文章目录:

皮肤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小心了!或许是糖尿病在预警,不可掉以轻心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糖尿病,这个如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疾病,并不罕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成为糖尿病的“候选人”。

糖尿病通常给人们的印象是血糖过高、口渴、频繁尿尿等症状,然而,你是否知道,糖尿病的征兆早在皮肤上就可能显现出来,而且,这些皮肤上的异常表现,往往是糖尿病在悄悄给你发出“预警”信号。

作为一名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我最为频繁地打交道的患者群体便是糖尿病患者。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典型的高血糖症状,很多人在刚开始时,可能只是皮肤上的一些小问题,最终才意识到这与糖尿病有关系。

实际上,皮肤出现的某些异常表现,常常是糖尿病早期阶段的预警信号。

对于糖尿病来说,皮肤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警报器”,它提醒你,血糖可能已经开始不正常了,那么,皮肤上有哪些症状应该引起我们警觉呢,这些症状又如何与糖尿病相联系呢?

糖尿病与皮肤异常有何关联?

糖尿病的本质在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作用出现异常,引发血糖调节失衡,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全身各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其中,作为人体最大且直接暴露于外界的器官,皮肤也会受到显著的不良影响。

皮肤可能会因干燥、瘙痒、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而受损,然而这些迹象往往被忽略,依据我经验,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症状往往体现为皮肤上的异常变化,但这些变化却经常被患者及其家属错误地归因于其他健康问题。

实际上,皮肤是内脏健康的“镜子”,皮肤出现异常,很可能是在提醒你,身体内部的某些问题已经悄然来临。

糖尿病的早期,尤其是血糖不稳定时,往往会表现出一些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皮肤症状。作为医生,我经常遇到患者描述,皮肤问题常常让他们困扰不已,甚至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皮肤病,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与血糖的异常有关。

皮肤干燥、瘙痒难耐

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皮肤干燥得很厉害,而且不管怎么涂抹润肤霜,都没有太大改善,那你就要小心了。

冬季里,干燥环境常引发普遍的皮肤瘙痒,但如果这种瘙痒持续且伴有明显的皮肤脱皮、裂口等情况,可能是血糖水平异常的一个迹象。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得体内水分不断被消耗,皮肤因此变得极度干燥并伴有强烈的瘙痒感,在极端情形下,皮肤会出现开裂的现象。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中年患者,起初只是抱怨皮肤干燥,尤其是四肢的皮肤总是发痒,涂了各种滋润霜也没效果。

通过医疗检查,他的血糖水平被发现高于标准值,医生据此确诊为糖尿病,虽然他没有经历典型的口渴、多尿等症状,但皮肤上出现的异常却是他疾病初露端倪的信号。

伤口不容易愈合

糖尿病患者常面临伤口愈合缓慢的挑战,这源于高血糖状态削弱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及血液循环,显著降低了伤口的自我修复与愈合力,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并延长了恢复所需的时间。

很多时候,轻微的划伤、擦伤,或者皮肤上的小痘痘,往往会变得非常难愈合。

有一次,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来找我,抱怨自己手指上的一个小伤口已经持续了很久,怎么擦了药膏也没有愈合。

她的血糖水平偏高,经过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认她已经处于糖尿病的早期阶段,通过控制血糖,并加强皮肤护理,她的伤口才逐渐愈合。

黑棘皮症

黑棘皮症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皮肤症状,通常表现为脖部、腋窝、腹部和大腿内侧等部位皮肤出现明显的变黑和增厚,这种症状多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有关,是内分泌失调的一个表现。

我曾有一位男性患者,因为脖子部位的皮肤变黑增厚而感到很不自信,他起初以为自己是因为长期戴围巾才出现的现象,但后来发现,皮肤的变化并没有随时间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

经检查,他的胰岛素水平非常高,最终诊断为糖尿病前期,通过调整饮食和加强运动,他的症状有所好转。

反复出现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通常较低,这增加了他们受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当皮肤上的小伤口频繁出现感染时,特别是位于指甲周围、脚部或腋下等区域,这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一个警告信号。

我曾遇到过一位年纪较大的患者,他因为足部常常出现红肿、溃烂并伴有异味而感到困扰。

经过细致的医疗检查,发现血糖水平显著升高,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通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护理措施,患者的感染情况才逐渐得到改善,健康状态得以恢复。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初期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症状,甚至有的患者直到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被发现。

然而,皮肤上的一些变化,尤其是上述提到的4种症状,往往能在糖尿病尚未完全显现之前提醒我们,血糖可能已经在悄悄地影响我们的身体。

所以,一旦发现这些皮肤上的异常情况,我们就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以防止糖尿病的恶化引发更多的健康隐患。

皮肤出现的异常通常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一个警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维护皮肤健康固然重要,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对血糖的严格管理以及保持均衡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

对于中老年人群体而言,定期检查血糖至关重要,这是实现糖尿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步骤,通过及时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保障健康。

糖尿病的防治并非无望,其核心在于我们能否做到早期识别并迅速采取措施,因此,皮肤上的任何变化都不应被轻视,它们值得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皮肤和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刘瑛,杨秀萍,吴俊.1例糖尿病合并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J/OL].医药导报,1-6[2024-09-19].

中医治疗糖尿病,最大的优势是防治并发症?这几味中药实证有效

在糖尿病的诊治中,西医一直是占据主流治疗地位的,虽然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和一定的疗效,但是始终是作为辅助治疗的地位。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我们都知道最大的优势是防治并发症,那么问题来了,中药到底如何防治并发症?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目前的医学界,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因此,治疗糖尿病的目的是为了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进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是最主要的目的和方向。

传统医药在治疗消渴症方面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消渴症病因、病机观察较为透彻,且治疗相关的经方、验方较多,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一些优势。因为中药多为天然的药材,药效温和持久,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一些,并且中药是发挥多靶点作用;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有效方剂在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和降低血黏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对治疗糖尿病诸多并发症具有积极的疗效。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剂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认为消渴症治疗应辨证分型,而消渴症常见证型主要为气虚、阴虚、血瘀、热盛等,具有热炽盛、阴阳两虚、气滞致瘀、瘀血等特点,因而需采用益气、养阴、化湿利尿、活血化瘀、清热解表等中药治疗,中药汤剂需与患者证型相吻合 。这和西医讲的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大致相似,因为每一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

我们前面的文章也提到了很多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处方。有数据统计,在所有消渴病的治疗方剂中,补益类中药占比最高,其次为活血化瘀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可以看出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大多为补益药和清热药。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以糖尿病肾病为例,我们来看一下中药是如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众所周知,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 ,已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 ,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一旦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在治疗上将变得更加困难 ,故需密切监测、及时治疗,从而预防以延缓肾损害进展。

中医认为消渴症患者“久病消渴导致将息失宜、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糖尿病肾病可分为 :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肾阳衰微等型。故需采取益气补肾之方治疗。目前,中药汤剂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主要采用了西药治疗+中药汤剂的模式,其中单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或与其他方剂合用较多 。除单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外,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消渴方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报道也较多 。中药汤剂在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在干预6周-8周后可明显获益,毒副反应报道较少。

武大研究: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更高

当地时间3月20日,预印平台SSRN上发布了一篇研究论文,探讨了糖尿病患者合并COVID-19的临床特征和结果。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死亡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非糖尿病患者,同时更容易出现多器官障碍、继发性感染,预后较差。

该论文题目为“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VID-19,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A Two-Centre, 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论文团队成员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等。

这项双中心病例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研究选取的是1月1日至2月25日的79名糖尿病COVID-19患者。研究者为每位糖尿病患者随机选择一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无糖尿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收集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实验室参数、结局、临床过程和治疗等。

论文数据显示,在823名COVID-19确诊患者中,有79名(9.6%)是糖尿病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IQR,56.0-73.3)。糖尿病患者和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5.4%和20.3%。

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患有潜在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同时,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包括ARDS(急性呼吸窘迫)(39.2 vs 20.3%),急性心脏损伤(46.8%vs 22.8%),AKI(急性肾损伤)(17.7% vs 6.3%),继发感染(43.0% vs 21.5%)和休克(35.4 % vs 20.3%)。

研究显示,在新冠病毒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中,非幸存者年龄更大(74.5 vs 63岁),并且更有可能患有基础疾病。非幸存者报告住院期间随机平均血糖较高(13.5 vs 7.3 mmol / L)。

与糖尿病幸存者相比,包括ARDS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00.0% vs 5.9%),急性心脏损伤(96.4%vs 19.6%),AKI(50.0%vs 0),继发感染(75.0%vs 25.5%)和休克(96.4%vs 2.0%)在非幸存者中发现。

研究者分析认为,糖尿病患者的COVID-19病死率为35.4%,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多器官功能障碍,继发感染和预后较差。糖尿病本身与老年,其他潜在合并症以及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不佳共同导致糖尿病患者COVID-19的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