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炙甘草(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甘草片)

心血管专家罗继红 0
文章目录:

降低血糖先健脾!一张补脾养阴的方子,可治糖尿病,化解口渴多饮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接着和大家聊一聊糖尿病的事儿。

记得当初学习中医内科的时候,我们老师曾提出一个问题: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根儿在哪儿呀?

少不更事的我,在下头大声说:根儿在脾。因为所谓“代谢”,指的就是运化。代谢异常,意味着运化异常,所以病根在脾。

老师听完,点点头,说我谈得对。

后来,随着眼界的拓宽,我发现,有很多中医大家,在面对糖尿病的时候,真的都把重点放在调脾上头。

典型例子,杏林前辈刘仕昌老先生。

这个老先生,曾经成功地治疗糖尿病人。我把其中一则医案经过给你说说。

有一个患者,55岁,是一个女性,患糖尿病两年。

当时的表现就是小便频,量多,腰痛,乏力,头晕,喝水量大,食量也大,常常出汗。她曾经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尿糖 。

刻诊,见脉象细涩,苔微黄,舌质暗淡。

当时,刘师开的方子,特色鲜明,很说明问题:

党参,黄芪,花粉,葛根,枸杞子,炙甘草,怀山药,郁金,丹参,佛手,桑寄生,秦艽。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四剂以后,诸症大有好转,尿糖状况改善。再后来,刘师随证加减,患者的尿糖转阴,症状完全消失。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党参、黄芪、山药这三味药。

这三味药,都是补脾的。

在补脾的基础上,刘师用花粉、葛根、枸杞在滋养阴津,改善患者的燥象,用郁金、丹参、佛手理气活血,活络患者的气血运行。桑寄生和秦艽,用于补肾强腰,缓解腰痛。

那么,刘师为啥注重健脾啊?

还是那句话,脾是主管运化的脏器。糖尿病,作为一个燥病,它之所以出现,和脾对津液的运化疏布失常有绝对关系。

你看吧,脾虚,津液不得疏布,所以患者口渴口干。

脾虚,津液直趋下焦,形成尿液,于是患者多尿。

脾虚,津液失布,胃中津液亏虚,于是胃有虚热,患者食欲就特别旺盛。

还是因为脾虚,水谷精微不得疏布,肌肉失养,所以患者就会四肢消瘦,乏力,脉细。

你看,所有这些,不都和脾有关系吗?

故而,就应该以健脾为主。党参、黄芪、山药,这三味药用在这里,就是这个意思。

在这里,我还想请你牢记刘仕昌教授下面这张验方。它是刘师补脾养阴治疗糖尿病的代表方。上头医案里用到的,也是出自此方化裁:

生地,麦冬,花粉,葛根,五味子,甘草,党参,黄芪,山药,枸杞子,糯米。

如果合并高血压,加海蛤壳和怀牛膝。合并血脂高,加首乌、桑寄生、山楂。合并皮肤瘙痒,加金银花和白蒺藜。合并口渴明显,加石膏和知母。合并视力差,看东西模糊、眼花,加玉竹、菊花。

这里头,生地、麦冬、花粉、葛根、五味子 ,用于养阴生津,改善糖尿病患者一般容易出现的阴虚燥热之症,比如说口渴、多饮、食欲旺盛等等。

党参、黄芪和山药,则用于健脾,增进身体的代谢之能和运化之功,使得津液得以生化和疏布。枸杞子,可以益肾添精,滋补肾阴。

所以,我个人认为,刘师上面这个验方,是很值得借鉴的样板。广大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加减借鉴。中医爱好者,也可以做个参考。

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口渴多饮、多尿、食欲偏亢,但脉象偏细,身体常觉乏力,平素可能腰痛头晕等。

总之,脾,作为一身气血生化之源,三焦气化之枢,对很多慢性病的出现、发展和治疗,都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点,糖尿病,尤为明显。

希望这篇文字,能够给此类患者起到一点提醒和指引的作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降血糖最好的方子来了,尿频、怕冷、心慌,一招搞定

分享门诊病例一则。

赵某,女,55岁, 多尿3年余。10月20日初诊, 症:尿频,空腹血糖9.5mmol/L,怕冷,遇冷容易心慌,唇青紫。舌红,苔薄黄。诊断:消渴 #糖尿病#

治:清疏肝木,温补三阴

方:乌梅丸合炙甘草汤加减

乌梅,桂枝,附子,细辛,花椒,干姜,黄连,黄柏,当归,党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黄芪,升麻,阿胶。6剂。

11月10日二诊, 服上方平和,血糖6.0mmol/L。仍有心悸,受凉后加重,#失眠#。效不更方,加滋阴养血、养心安神之品 (生地、酸枣仁、火麻仁、生姜)。6剂。

辨:上热下寒、清阳下陷

1消渴久,阴伤,阴血不足,肝失所藏,心失所养而唇青紫、心慌;

2怕冷,尿频,为脾肾阳虚

方析: 五脏各有所主,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肾主藏精,肝主什么呢?肝主疏泄。

疏泄的反面就是要收敛,什么药具有收敛作用呢?无疑是酸味药了。于是乌梅充当了这个方子的绝对主角。医圣张仲景用它搞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方子:乌梅丸——专门治疗厥阴病,就是肝经的病。白芍可以柔肝养血,肝藏血,可以加强肝的藏血能力,同时可以制约桂枝的温燥。

不是“下寒”吗,我用细辛、附子、蜀椒, 来暖水温脏。细辛有一股强烈的香味,走窜能力超强,可以打开毛孔。蜀椒就是花椒,大热之物,可以杀虫,散寒。说到附子,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是有毒。不过正因附子有毒,才可以治大病,它的毒是大热之毒,大热就治大寒。何况,现在用的附子都炮制过,很安全,去掉了毒性,留下了药性。附子补一身阳气,尤补肾阳

肾阳虚导致的怕冷, 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从头怕到脚,平时穿衣服比正常人要多,特别怕风吹,风寒湿入体,时间长了就会得风湿病。肾阳虚, 最烦的一件事就是尿频,尿清如水,没喝多少也尿多,尤其是晚上,起夜频,当然影响睡眠。#肾虚#

肾阳用附子来补足了,那么脾阳呢? 用干姜,也是一味温药,把脾胃的寒驱出去。注意是药店买的干姜,不是生姜晒干哦。干姜是母姜做的,姜还是老的辣,所以干姜的温中驱寒作用更强; 生姜发散性强,感冒才用生姜

解决掉了“下寒”,再来解决“下寒”。用什么呢?用黄连、黄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是很苦的药,辛开苦降,苦味的药可以清热。黄连不仅苦、还寒,寒也清热,归经心肝。黄柏也是苦寒之物,强强联合,“上热” 就逃之夭夭了。

无论是温阳驱寒的药也罢,还是清热药,都是偏性较大的药,偏性较大的药就会损耗我们身体的正气,对于消渴日久之人欠妥。这可怎么办呢?没事,用血家圣药——当归来养血,即便身体虚弱, 也不会吃不消。配炙甘草汤,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

升陷,顾名思义,就是把你下陷的大气升起来, 改善尿频。#黄芪#作为升陷绝对的君药,用的最多,我通常用20克。黄芪补气的作用不像人参那么峻猛,它是沉稳地把你的气补足了。#关注糖尿病#

文中方剂仅供参考,选用化裁一定要根据个人 整体情况。如果你也有糖尿病,甲亢,骨质疏松症,肾病相关问题,欢迎溜言,给你缕缕调理思路

发病率近10%,一文读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8种中成药,您知道几种?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WDD),它由国际糖尿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 1991 年创立,以应对人们对糖尿病带来的不断升级的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担忧。据统计,全球已拥有5.5亿糖尿病患者, 2022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它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家,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第二大国家印度的两倍,2021年20-79岁的糖尿病人数已达1.41亿人。截止目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依赖胰岛素、

2022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教授牵头编制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正式发布。《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的更新。

《指南》明确了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的功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是中医药能协同控糖、改善症状。

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辨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为含格列本脲(0.25mg/粒)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等。

津力达颗粒

【成份】

人参、黄精、苍术(炒)、苦参、麦冬、地黄、制何首乌、山茱萸、茯苓、佩兰、黄连、知母、淫羊藿(炙)、丹参、粉葛、荔枝核、地骨皮。

【适应症】

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用于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症见: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形体渐瘦,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便秘等。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8 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对已经使用西药患者,可合并使用本品,并根据血糖情况,酌情调整西药用量。

【禁忌】

忌食肥甘厚味、油腻食物。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定期复查血糖。

参芪降糖颗粒

【成份】

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适应症】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1 克,一日 3 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不显著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用量可达 3 克,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

有实热症者禁用, 待实热症退后可以用。

天麦消渴片

【成份】

五味子、麦冬、天花粉、吡考啉酸铬。

【适应症】

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渴病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

口服,第一周一次 2 片,一日 2 次,以后一次 1-2 片,一日 2 次。

消渴丸

【成份】

消渴灵成方

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适应症】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 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5~10 丸,一日 2~3 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

【禁忌】

  1.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2. Ⅰ型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
  3. 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含格列本脲, 严格按处方药使用, 并注意监测血糖。

每日服用 2 次时,应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 1 次,晚餐前尽量不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量控制。

葛根芩连片

【成份】

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

解肌,清热,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3~4 片,一日 3 次。

【禁忌】

泄泻腹部凉痛者忌服。

二是中医药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肾脏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

黄葵胶囊

【成份】

黄蜀葵花。

【适应症】

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5 粒,一日 3 次;8 周为一疗程。

【禁忌】

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

本品宜饭后服用。

【成份】

黄芪、女贞子、水蛭、大黄、太子参、枸杞子。

【适应症】

益气养阴、活血化淤。用于糖尿病肾病属气阴两虚兼夹血瘀证,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尿混或浑浊。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 粒,一日 3 次,疗程 8 周。

【禁忌】

慢性腹泻者慎用。

【注意事项】

本品是在血糖、血压控制比较理想(空腹血糖在(7.8 mmol/L.餐后 2 h 血糖在(13.0mmoVL HbAlc(8%:血压(16095 mmHg)的状况下使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应用木丹颗粒等。

芪明颗粒

【成份】

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

【适应症】

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用于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辩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症见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疗程为 3~6 个月。

【注意事项】
1. 服用本药期间仍需服用基础降糖药物, 以便有效的控制血糖。2. 服用本品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3. 脾胃虚寒者, 出现湿阴胸闷、胃肠胀满、食少便溏者, 或痰多者不宜使用。4. 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 ALT 的轻度升高,尚不能完全排除与本品有关。5. 服药期间出现胃脘不适、大便稀糖者,可停药观察。6. 与大剂量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中药合用,或与大剂量扩张血管药物合用,应咨询有关医师。

木丹颗粒

【成份】

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

【适应症】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络阻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用法用量】

  • 饭后半小时服用,用温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4 周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禁忌】

过敏体质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适用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 8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 11 mmol/L)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三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

有一定的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

常见方法包括手针、电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