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招标(糖尿病新药获许可)
平均降价48%!国家集采胰岛素中选品种多省份落地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今年5月以来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胰岛素专项的中选品种
陆续在各地落地实施
平均降价48%
一起详细了解
↓↓↓
湖南糖尿病患者吴建军
每个月都要到
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注射长效胰岛素
他说,现在感受到了价格上的明显变化
“过去每支是190多元,
一个月大概要3支,
现在每支只要79了。”
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
提高了患者用药持续性
对控制病情发展非常有益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达1.4亿人
超过1000万患者需要长期
甚至终生注射胰岛素
此次集采
3.2万家医疗机构参与胰岛素需求报量
首年采购需求量2.1亿支
涉及金额170亿
据估算,集采后
每年能节省胰岛素费用约90亿元
提高用药层次 让群众用到更好的药品
胰岛素集采是国家首次针对生物制药
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最终,42个产品中选
91个具体品规可供应使用
确保了临床用药稳定性
本次胰岛素专项集采
覆盖临床常用的二代人胰岛素
和三代胰岛素类似物
其中,二代人胰岛素平均降幅45%左右
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平均降幅超过50%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
蒋昌松介绍
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使用更广泛
安全性、有效性、方便性都更好
集采更有利于三代胰岛素类似物
在临床上的运用
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好的药品
提高胰岛素的用药层次
集采后,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
95%都是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非中选胰岛素很少
针对非中选胰岛素产品
相关支付标准
向同组中选产品的最高价看齐
价格超出支付标准的部分
由患者自付
蒋昌松:“如果个别患者对非中选的高价胰岛素还有需求,就按照医保支付标准付给医院,剩下的就需要自己自付。这样对于不同患者的公平待遇,以及企业间的公平竞争都有益处。”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保障更好落地实施
此次胰岛素落地
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
使用统一标准
和规范的分类编码、数据格式
可以保障中选结果更好落地实施
群众真正用上降价后的产品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兆泉介绍
这次胰岛素集采落地
是在国家统一部署的
新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上使用
方便管理与监测
确保患者能够准确使用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
覆盖40万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和40万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
在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中
产品供应、配送服务、采购使用
以及患者支付报销
可以做到“多方信息合一”
有助于这次价格的动态联动调整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也有助于打造以医保支付为基础
囊括招标、采购、使用、
结算、支付、监管于一体的
全国公共采购市场
转自:《朝闻天下》
来源: 央视一套
11家企业竞标胰岛素国家集采,年采购金额170亿元
今天(26日),国家医保局在上海进行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此次是对胰岛素的专项采购。此次国家组织胰岛素专项集采工作,共有11家制药企业参与竞标,根据医疗机构报量计算,年采购金额170亿元。
在前五次化学药集采中,218种集采药品均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有等效性。而胰岛素是生物药,目前还没有一致性评价,本次集采根据生物药的特点,对采购规则进行了调整完善。坚持需求导向,由医院选择中选产品。
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 姜婕:我们医院也参加了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采购工作。目前我们每年诊治10000多名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近2000人应用胰岛素,我们申报了13个品(种)类的采购需求。集采降价再加上医保报销,能大大减轻患者的药费负担。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招采处处长 董朝晖:充分尊重临床的选择,由医疗机构来选择中选产品。在化药(化学药物)集采的时候,我们由中选的企业来选择供应省份,这是因为化药有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作为支撑。但是生物药,包括胰岛素没有一致性评价作为支撑,所以更需要尊重临床的选择,维护临床使用的习惯。
生物药的命名比化学药更为复杂,在同类生物药产品中,治疗目标、临床疗效相同的药品,可能有不同的通用名。为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此次集采对具有相同治疗目标和作用机制的胰岛素跨通用名归类。按通用名计算,本次集采一共有16种胰岛素,按照治疗目标和作用机制分为了6大类开展竞争。比如在三代餐时胰岛素组,就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同一组内开展竞争。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招采处处长 董朝晖:生物药没有一致性评价作为支撑,但是它的质量也是有保障的。因为在我们国家生物仿制药上市之前,它需要以原研药为对照,进行头对头的临床试验,充分证明它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生物仿制药上市以后也有严格的生产质量标准作为保障。
生物药与化学药相比,生产周期较长,产能爬坡提升较慢。为确保供应,在本次集采规则中规定,中选企业的协议采购量不得超过企业最大产能的50%,从而确保中选企业产能充足。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招采处处长 董朝晖:这次集采采用了多家中选的方式,由医疗机构选择多家企业来供应,提高总体的供应能力。并且在后期我们会加强对中选产品准备的情况、以及中选产品对医院订单的响应能力和配送时间进行监控,如果发现有企业前期准备不足,或者有中选企业它的产品不能按时足量供应,那么在当地就可以启动备选企业的替换程序。
第五批国家集采药品10月已在全国落地
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已在全国落地,总体上看,各批次中选药品的采购进度平稳,落实了带量采购的承诺,也让群众用上了降价后的中选药品。
今年59岁的耿学罹患食管癌,不久前刚刚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做完手术。由于需要禁食,耿学要注射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维持身体营养,而这款葡萄糖正是此前第五批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之一。
耿学的妻子 姜淑令:营养液过去是260多块钱一袋子,现在降价了,只需要60来块钱,医保一报销我们只需要承担10来块钱,给我们患者减轻了很多负担。
第五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涉及61种药品,平均降价56%,是历次国家集采中品种数量最多的一次。
济南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工作人员 于艳梅:为保证患者及时用上集采药品,我们及时拨付集采药品预付金,保障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的结算。同时,建立了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对生产企业的配送情况和医疗机构供应情况进行全流程监管,确保群众能用上集采的质优价廉的药品。
集采药品价格下降后,百姓最担心的就是药品质量。一些大型制药企业有10多个产品中选,企业表示,药品集采后,企业考虑到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的竞争性,产品质量必须保持高水准,无论是集中采购还是非集中采购的药品,必须坚持“一个标准不能降”。
某制药集团副总裁 张汉常:在产品质量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国际、国内集采和非集采统一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我们向市场提供的所有的产品能够都有一个高品质的保证。
根据国家医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批国家集采药品已完成一年以上采购周期,中选产品年度实际采购量达到全年约定采购量的2.4倍左右,中选产品采购量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比例超过80%。截至10月底,第四批集采已实施5个月,采购进度接近年度约定采购量的90%。
来源:央视新闻
覆盖糖尿病、肿瘤等62种药品,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
乳腺癌一线用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普通的多柔比星产品相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而这一药品,12日在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成功被纳入集采,将极大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
此次集采,62种药品采购成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既有阿司匹林口服常释剂型、青霉素注射剂等常用药物,也有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等特殊疾病用药,将给患者带来更多实惠。
“以量换价”,为更多患者“用得起药”
乙肝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集采后患者年费用从4000元至5000元降为100元至200元;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专利到期后及时纳入集采,每粒(25mg)从约200元降至15元,每月可为患者节约药费3880元左右……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
一次次集采的背后,是民生福祉的升级,带给患者更多用药实惠。
“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集采通过以量换价更多体现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北京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副处长耿小军说,本次采购成功的62种药品,均为已过专利期、有多家企业生产、竞争充分的药品。
而“老药”通过集采降价,为更多新药纳入医保腾出空间。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初步匡算,近年来国家推行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新药耗、新技术的准入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创造了近5000亿元的医保基金空间。
“提质扩面”,提供更多用药选择
近年来,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覆盖面不断扩大。
“此次参与集采的药品,共涉及62个品种,263个品规,创历次国家药品集采数量新高。”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中心主任路云说,此次集采既有常用药也有高端复杂药,同时纳入多种心脑血管、消化代谢类基础疾病用药,覆盖人群广,能够提高患者用药水平和生存质量。
“扩面”的同时,集采也在不断“提质”。
治疗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的马昔腾坦片,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用药选择;复方制剂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让患者一次服药即可摄入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两种主流降糖药物,增加用药便利性……更多药品采购成功,将为患者带来切实福利。
“本次集采一方面将有效提升患者用药质量,促进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广泛替代未过评药品;另一方面将改善用药结构,同一治疗领域不同作用机理或疗效更优、使用更便捷的药品广泛进入临床,综合推动患者用药提质升级。”耿小军说。
“落地进院”,让集采药品更好买到
集采中选后,如何保障药品供应,让药品真正“走入千家万户”,是关键一环。
“此次集采从规则上进行调整升级,进一步保障药品供应和患者使用。”路云介绍,此次药品中选后,新增的规格和包装也可以纳入集采清单,让临床有更多选择。
据悉,此次集采平均每个药品有6家以上企业中标,促进供应更加稳定多元。医保部门未来将积极推动急抢救药、短缺药的保供稳价,实行每个省份“一家企业主供、两家企业备供”的供应方式。同时,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药店,方便群众就近购买中选药品。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2025年4月用上本次集采中选产品。
集采,挤出的是价格“水分”,换取的是民生“养分”。期待本次集采结果逐步落地,让广大患者享受到更多质优价宜的药品。
原标题: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开箱”
来源 | 新华社
编辑 | 刘莹 何作为
热点文章
• 又现新面孔?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有哪些亮点?快来看看
• 破解医保碎片化、筹资难题,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
• 2025年度参保即将结束,错过集中缴费期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