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建曲(糖尿病 健怡)

男科医生张振宇 0
文章目录:

六神曲与建曲的区别

六神曲 由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子切碎,杏仁、赤小豆研末,和入麦麸、白面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及挥发油、甙类、脂肪油、维生素B等成分,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本草正》曰:“神曲,味甘气平,炒黄入药,善助中焦土脏,健脾暖胃,消食下气,化滞调中。”

建神曲 由枳壳、枳实、香附、白芍、莪术、首乌、白扁豆、元胡、槟榔、良姜、青皮、川椒、大黄等43味药研为细末,加入碾碎的赤小豆、小麦、麦皮、面粉,再用青蒿、赤柱草、苍耳草煎汤,与上药和匀充分发酵,外表长出黄色菌丝后晒干烘烤,储藏4个月后再晒,刷去霉毛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苦,具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功效。

此两种药虽同有健脾消食的作用,但建神曲含有薄荷、防风、荆芥、紫苏、柴胡等解表药,能搜风解表,对感冒头痛、头眩发热,加生姜煎汤温服,有很好的发汗解表作用;六神曲则没有解表作用。两药仅一字之差,但六神曲不等于建神曲,故不可相互代用

一、六神曲的功效、作用

六神曲主要有健脾以及胃的作用,脾脏以及肠胃不好的人可以服用六神曲调理身体,尤其是当人们感到饮食不正常,胸闷,肚子胀痛的时候,服用六神曲会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六神曲亦可治疗小孩子食积的问题。

二、六神曲的禁忌

如果患者有胃部不适,应当注意不要食用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宜清淡。并且患者若有口干活着便秘等症状最好不要服用六神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应当谨慎服用,一定要遵照医嘱,防止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患者对此药品过敏,也应当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患者服用药物时,一定要关注药品的保质期,不要误食过期药品,防止药品的形状更改,造成不良后果。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药品放在儿童易取之处,防止误食。

三、建曲的功效、作用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本品与黄芪,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

四、建曲的禁忌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不适用于风热感冒,其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补中益气汤+吴茱萸汤治疗“体位性”低血压1例

【体】位性低血压是因为身体位置突然改变,如从平卧突然变为站立,所引起的一种血压迅速降低及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患者突发站立不稳,头晕目眩,四肢无力等症状,发生时有跌倒或骨折的风险,还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该病的多发群体是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人。

中医辨证治疗【体】位性低血压1例

金某,女,66岁,反复发生眩晕2年有余,每次皆因身体位置发生变化,或久立、久行时症状明显。

症见:头晕,位置改变及餐后症状加重,精神欠佳,疲软乏力,四肢冰凉,喜凉饮,口干不欲饮,腹部胀满不舒,纳差,寐可,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身体检查:立位血压50/35mmHg,坐位血压62/45mmHg,卧位血压118/75mmHg

中医辨证:中气下陷,虚寒上逆

治疗方法:益气升阳,温中降逆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吴茱萸汤化裁

处方:生黄芪,木香,白术,人参,陈皮,吴茱萸,建曲,生姜,桂枝,升麻,北柴胡,砂仁,大枣,炙甘草(剂量因人而异),水煎服。

二诊:服药10剂后,自感精神状态好转,腹部胀满减轻,舌质淡,苔白,舌边齿痕减轻,脉沉细。原方去生姜,加干姜,并嘱忌生冷,起居动作宜慢,勿久立九行。

三诊:餐后头晕减轻,腹胀几除,胃口转佳,手脚寒凉减轻,舌淡,苔白,齿痕较浅,脉沉细,药已对症,效不更方。

四诊:下肢乏力改善,手脚渐温,大便正常。身体检查:立位血压85/56mmHg,坐位血压96/65mmHg,卧位血压125/77mmHg。

方中黄芪、升麻、柴胡补中益气,助脾胃之气升腾;人参温中补虚;白术燥湿健脾;陈皮理气健脾;吴茱萸通行经络,温经散寒;生姜、大枣甘温补中,助脾升清。全方共奏益气升阳,温中降逆之功。

注意:上面涉及组方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辨证施治才行。

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需要辨证,可以咨询我,祝健康每一天。

#头条健康##超能健康团##健康2021##体位性低血压#

脾胃不好有口臭,试试萝卜籽煮个汤

脾胃不好,容易腹胀、腹痛、没胃口,甚至有口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陈慕媛主管中药师推荐了两款莱菔子食疗方。

莱菔子就是萝卜子,莱菔子是药材,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脘腹胀痛、宿食积滞、大便秘结、泻痢等。生莱菔子研汁内服催吐痰食,与醋同研外用解毒消肿;炒莱菔子单味或配伍,内服降气通便,豁痰宁神。

除口臭,试试莱菔子食疗方

▲萝卜籽,亦名莱菔子

食疗方推荐

炒莱菔子粥

材料:粳米100g,炒莱菔子20g。

制作:粳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备用。莱菔子洗净,炒至表面微鼓起,与粳米一同煮沸,小火煮至黏稠。

功效:消食除胀 降气化痰,适用于糖尿病等症。产妇及小儿均可服用,加适量冰糖口感更好。

莱菔子萝卜汤

材料:猪尾骨400g,萝卜1根,莱菔子15g,玉米1根,盐少许。

制作:猪尾骨洗净斩件,以滚水氽烫,捞出。锅中加清水煮滚,下入莱菔子、猪尾骨同煮约15分钟。将萝卜、玉米切块,同入锅中续煮至熟,加盐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顺气宽胀,对肠胃不好引起的口臭有疗效。

提醒:

1、本文食疗方,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2、萝卜籽不宜与人参同用。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