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青蟹(糖尿病能不能吃蟹子)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糖友食蟹法则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红楼梦》

每年初春和金秋是吃螃蟹的最佳时期,不过初春大多吃的是海蟹,金秋时节则是河湖蟹。笔者的朋友是一个喜爱食蟹的老饕,退休在家后,喜欢各地旅游,每到一个城市都会看看有没有食蟹的地方。莱州大蟹、天津紫蟹、炎亭江蟹、潮汕赤蟹……许多名字笔者都是第一次听说过,但到了他嘴里就像说家常菜一般。当然最有趣的是,笔者这位朋友不仅喜欢吃蟹,还喜欢研究当地“横行公子”(螃蟹)的做法和历史。

时值金秋时节,正是吃蟹的好时机,恰巧前阵子有位糖友网上询问道,糖尿病患者能否吃蟹?如果能吃,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又说在网上看到有人网购了螃蟹,快递到的时候发现已经死了,想问这种情况还能吃吗?于是,本期在和朋友讨教了相关知识之后,就和广大糖友聊一聊这螃蟹。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蟹吗?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多吃。螃蟹当中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以及铁2.8毫克及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B1。然而河湖蟹和海蟹之间的营养物质还是有差异的。海蟹当中钙、镁、碘等矿物质要高于河蟹,而河蟹的胆固醇则是海蟹的多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海蟹更加适合糖友。

以青蟹为例,它的体内存在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另外作为海蟹,它和深海鱼一样,青蟹还含有丰富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物质,有助于改善血脂。

糖尿病患者食蟹注意事项

1.蟹肉性寒,因此患有伤风、发热、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等的糖友不宜吃;对于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的糖友来说应少吃或不吃蟹黄。

2.糖尿病合并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宜食用螃蟹,它虽然美味,但是嘌呤含量很高。

3.食蟹要注意死蟹不能吃(详见天地链接);死蟹及隔夜蟹中的蛋白质会分解成组胺而导致过敏反应,即上吐下泻或起包瘙痒。腹泻、皮肤过敏者慎食,否则将使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4. 不要生食醉蟹。日常吃蟹的时候,常常会搭配着少量的黄酒来吃,既能提味增鲜,其中的酒精也能除腥。在江南,还有醉蟹这种美食,但是有些醉蟹的做法是直接生食的,在此建议糖友们不要吃生蟹或者夹生蟹,生吃螃蟹可能会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

如何挑选新鲜的螃蟹

挑选新鲜的螃蟹要做到“五点”。

一看:蟹的背甲壳呈青绿色,有光泽,腹为白色,色泽光亮,脐上部无印迹。

二掂:用手掂一下蟹的分量,手感沉重者质量较好;手感较轻者,说明较瘦,质量也差。

三剥:手摸蟹壳,手感粗糙的为新鲜蟹;手感发滑,有黏膜的为变质蟹。 剥开脐盖,凡蟹黄或蟹膏凝聚者为好,蟹黄或蟹膏不成形,散开,表明已变质。

四拉:新鲜的蟹腿及关节有力,有弹性,拉开后立即恢复,变质的蟹腿及关节无力,无弹性,一拉就脱。

五闻:如闻到海蟹有腥臭味,说明海蟹已腐败变质,不能再食用。

天地链接:死了的河湖蟹能吃吗?

和河湖蟹不同,死了的海蟹是可以食用的,因为大多数海蟹捕捞上来后不久就死亡了,平常在水产市场上买到的也多数是冷冻的死海蟹,不过须注意是死的海蟹可以吃,但要趁新鲜吃或冰冻储存,不能放置太久。至于死了的河湖蟹则是一定不要吃!河湖蟹的生活环境相比大海比较污浊,由于螃蟹大多数是杂食者,所以河湖蟹一般会把河里或者湖里的动物尸体和浮游生物作为食物。尤其是河湖蟹的蟹鳃、蟹心、蟹胃、蟹肠里面含有很多细菌、病毒、污泥等。一旦河湖蟹死亡,细菌等就容易繁殖,所以糖友们要牢记,死了的河湖蟹一定不能吃。

深度阅读:那些关于螃蟹的健康流言

1.吃完螃蟹再吃柿子并不会中毒。只是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也就是“胃柿团症”。即柿子会使蟹肉中的蛋白质凝固,凝固后的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吃螃蟹不会导致孕妇流产。但是不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食用螃蟹,虽然吃螃蟹不会成为导致流产的直接原因,但是有对海鲜或者河鲜过敏患者可能会由于吃螃蟹而引起的过敏反应导致流产。另外,螃蟹等水产品常带有大量寄生虫,若不进行正确处理而直接烹饪食用,会导致急性肠胃炎甚至过敏反应等症状。另外螃蟹含有大量胆固醇,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

3.吃螃蟹不会导致肿瘤复发,民间所说的“癌症患者不宜进食海鲜,海鲜有发物作用”并不正确,实际上,肿瘤是否复发和扩散与肿瘤细胞的内在基因调控有关,而不是因为吃了所谓的“发物”引起的。

警惕!吃了这道时鲜菜,杭州男子突然发烧还差点截肢!很多人都爱吃…

每逢中秋
湖蟹、青蟹、梭子蟹...
各种肉质饱满的蟹类
是不少浙江人家宴中的传统"C位"

温馨提醒:蟹虽然美味
但也要注意健康饮食
这不,浙江一位大叔就因为吃了生腌蟹
被送进ICU,险些要截肢保命!

一只生腌梭子蟹下肚
大叔右脚被细菌吃了

58岁的徐大叔,从小就吃咸呛蟹长大,却没想到这一次“栽”在了这道美食上。

前不久一天中午,徐大叔独自一人在家,懒得做菜,就像往常一样洗了一只腌制的咸梭子蟹当下酒菜,不想当天下午就开始发烧。

“我下午5点多回到家的时候,看他整个人都有点烧迷糊了,就赶紧把他送到镇上医院。”徐大叔女儿表示,在宁波当地医院做了核酸检测,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可能性,父亲的血压又有点低,接受了一晚上的治疗后,情况也没有明显好转,“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现我爸的右脚踝有点浮肿。

由于镇医院查不出病因,徐大叔一家又赶紧前往当地上级医院求医。但病情进展实在太快了,不到三小时,徐大叔的整个右脚背就肿得像个馒头一样,“不仅肿,还很痛,真的是碰都不能碰,稍微一动都痛彻心扉。”

根据他的症状,再加上他从未有过痛风史,当地医生怀疑是细菌感染,边进行抗生素、降温、升压等治疗,边紧急进行血培养。

结果竟发现了创伤弧菌!这种会“吃人肉”的病原细菌出现在徐大叔的血液中,创伤弧菌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是会“出人命”的,当地医院建议赶紧转院到杭州浙大一院治疗。

被创伤弧菌感染,险些要截肢
经过手术和一个月的治疗才保住腿

“他来的时候,高热、低血压,右下肢从脚背到小腿红肿痛、溃烂,已经开始蔓延到右膝右大腿,右小腿右足背也开始变凉。”

在急诊参与会诊的骨科副主任医师胡金艮表示,徐大叔的右脚表面没有明显伤口,结合血培养结果,考虑出现了创伤弧菌感染、创伤弧菌性败血症、坏死性筋膜炎、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必须要尽快手术清创、去除创伤弧菌产生的毒力和毒素,否则极有可能面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家属紧急商量后,决定接受急诊手术。首次手术后,徐大叔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护,接受抗感染治疗,期间又多次手术室检查筋膜和清创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和包含毒素的渗液等。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徐大叔的右腿终于保住了,体内创伤弧菌也清除干净,目前已经出院。

“现在已经能自己下地走路啦,当然还不能走远,都在慢慢康复中。”徐大叔女儿说,父亲感染这个细菌能活下来,还能把腿也保住,也真是奇迹了。

每年5至10月为高发期
感染后几小时即可出现症状,危及生命
预防这种“噬人”细菌,做好这些事

创伤弧菌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细菌,竟差点“撂倒”一个健康中年男性?

创伤弧菌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海水中的细菌,常寄生在虾、蟹、牡蛎等海洋生物内,它嗜盐嗜温,不耐热也不耐寒,常温下的海水是最好的生长环境。

一般可以通过伤口接触(如带伤下海、被海洋生物刺伤)侵入人体,还可以通过消化道途径(如生吃带菌海产品)感染人体。

由于徐大叔发病前身体状况良好,重要提醒:本周上班时间有变!没有下海经历,更没有伤口接触海水的情况,医生推测极有可能是吃的那只咸梭子蟹带有细菌!

“创伤弧菌的感染率不高,但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徐凯进主任医师表示,患者感染后通常表现为四肢红肿、水疱,急性肠胃炎,坏死性筋膜炎或脓毒症等,救治困难。

很多患者可能感染后几小时内就会出现相关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不仅面临截肢的风险,甚至会引发多脏器衰竭、严重危及生命。

研究显示,存在酒精性肝硬化、基础肝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衰竭等慢性病或有酗酒习惯的人群,感染风险较常人增高。

创伤弧菌的感染具有季节性,每年5至10月为高发期,如果在伤口接触海水或生吃海产品后,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感染,越早治疗越好。

创伤弧菌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30至40度的海水,因此高温烹煮可以有效杀死细菌。徐凯进主任医师提醒,预防创伤弧菌,要尽量避免伤口接触海水,避免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尤其是贝类(如牡蛎),在海洋中游泳后不要生吞海水,高风险人群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要注意。

来源:浙大一院

原标题:《吃了这道时鲜菜,杭州男子突然发烧差点截肢!很多浙江人爱吃》

编辑:刘梦鸽 吉倩倩

糖尿病吃螃蟹、虾、鱼等海鲜鱼类对血糖会有影响吗?关键在于两点

文丨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昨天有糖友朋友留言,说当地的海鲜进入肥美期了,自己可不可以吃螃蟹、虾、鱼类等海鲜,担心吃了会对血糖控制不利,也想如果能吃,问问应该注意什么。

笔者自己这几天也正惦记着螃蟹呢,秋季的海螃蟹特别肥美新鲜,最为酷爱螃蟹的我来说,这可真是个幸福的季节,那么糖尿病人群是否同样可以大饱口福?

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下关于糖尿病患者能否吃螃蟹、虾、鱼等海鲜、鱼类的问题。

吃螃蟹等海鲜会不会影响血糖?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会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也就是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其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与其他糖类,还有一小部分是由脂肪、蛋白质在体内转变而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鱼、虾、螃蟹等海鲜对血糖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它们的糖类(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例如每百克的虾、螃蟹分别为3.0克与4.7克,而各种海鱼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低,大部分都在3%以下。

再加上它们都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其在胃部的吸收消化速度比较慢,更不会引起血糖大幅度的波动。

当然,说到这里不得不补充一句,绝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只是主食薯类含量多一些,肉类、鱼类、海鲜及蔬菜会少一些而已,我们又不可能因为担心血糖而什么都不吃,所以选择相对对血糖影响小才是重点,因此对于糖友们来说,鱼、虾、螃蟹等海鲜、鱼类是可以吃的。

吃海鲜或鱼类会不会对血脂或体重控制不利?

一些糖友很害怕吃海鲜,除了觉得可能会对血糖不利,还认为它们可能对血脂和体重不利。

但实际上,海鲜和鱼类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肉类的食物,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不敞开了吃,正常量的摄入对血脂和体重并不会产生不利的结果。

海鲜、鱼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相较于猪牛羊等畜类肉,它们含有的饱和脂肪(对血脂不利的脂肪)更低,而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调节有利的)含量却相对高一些,而且鱼类、海鲜的肉质细腻,其中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87~98%,总脂肪含量在1~3%左右,低于肉类的10~15%。

而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的问题,即便现阶段血脂不高,控制好血脂也是长期的一个目标,因为有这样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鱼类海鲜的优势更明显。

这个观点,与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对糖尿病患者肉类的选择的建议类似:

常吃鱼、禽,适量吃畜肉,减少肥肉摄入。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截图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那为什么我吃了虾血糖就高了?

我还真遇到过这种情况,婆婆住院时,邻床的阿姨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病程已经有十几年了,一次聊天中她说,她从不敢吃肉类和海鲜,前几天吃了几个虾,餐后血糖就超15了,真的不敢吃啊。

我很疑惑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深入交流时才发现,阿姨吃虾的那天,主食吃的是热过一次的白米饭,用水又过了一遍,吃了几块咸菜,还有就是虾,而且是闺女做的红烧大虾。

这样一来,问题就很明显了,阿姨之所以吃虾后餐后血糖爆表,可不能完全归罪于虾本身啊,不仅虾的做法有问题,放了过多的糖和油,而且当餐又没有吃任何蔬菜来平衡血糖,加之主食吃了一大碗泡水的白米饭,血糖不高才奇怪。

所以,这里也特别提醒各位糖友,如果有时吃了什么导致血糖波动特别大,不仅要自查下吃的食物及当餐的搭配是否合理,也要关注烹调方式是否有问题。

虽然螃蟹、鱼类和虾等海鲜糖友们可以吃,但还是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量

量真的很重要,可能每个糖友都深有体会,再好的食物,一次性吃的太多,都不是什么好事,螃蟹等海鲜鱼类也是如此。

虽然它们对血糖的影响不太大,但不能忽略的是它们依旧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和脂肪,特别是螃蟹(125mg)、虾(135mg)的胆固醇要比海鱼类高一些(河蟹更高),如果大量的吃,容易对血脂胆固醇产生不利影响,对尿酸的控制同样不利。

同时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适量很重要。

一般建议糖友们每日肉类的摄入总量在100~150克(2~3两)为宜,这其中包含了海鲜鱼类及各种瘦肉,如果条件允许,每周三次鱼类最为适宜。

如果肉类摄入的过少,不糖友们也不好,因为糖尿病疾病的特点会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合成减少,如果完全不吃各种肉类,那么很容易面临蛋白质缺乏的问题,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免疫、肌肉等各系统功能。

第二点: 烹调方式

这也是有些糖友容易忽略的问题,烹调方式会直接决定一种食材对血糖的影响,建议糖友们日常以清淡少油的烹调方式来做,切勿选择红烧、勾芡、糖醋等方式,海鲜鱼类以清蒸的方式为优选,不仅可以保留它们的鲜美,还不会额外的摄入过多的食用油、糖类等。#九月吃什么#


谢谢阅读,用心码字,希望文章中的内容对您有所助益。如有疑问,欢迎留言交流,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