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热糖尿病(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症状)
岳阳市中医医院专家:糖尿病的中医调养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全社会人群认知糖尿病,早识别、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病”,后期并发症多,预后差,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足病、心血管病变、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发病率高达12.3%。中医药在预防、改善糖尿病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除中医辨证治疗外,中医养生更为重要。
一、情志养生
情志失调是消渴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灵枢·五变篇》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养性之道,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说明心理健康是影响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治疗周期长、医药费用高、饮食受限等原因出现了不良情绪,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失衡,导致不遵医嘱,血糖控制欠佳。所以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心胸宽广、处事冷静,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血糖波动,防止糖尿病病情加重。
二、起居有常
糖尿病的发病与阴津不足、燥热内盛有关。生活起居失常,易使阴精耗损,阴虚内热,加重病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应该顺应四时,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基本变化规律,使机体处于平衡状态,既要讲究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还要讲究“顺时摄养”,“顺时防病”,“服天气而通神明,顺四时而话寒暑”,来增强体质,恢复健康,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三、药食调养
合理的饮食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中医食疗结合营养治疗干预糖尿病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方向,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达到辅助降糖的目的。如猪胰脏:补肺润燥,适合脾胃虚热型糖尿病患者;黄鳝:补五脏,疗虚损,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冬瓜:清热止渴,利小便,消水肿,止消渴;苦瓜:清热解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生理特性,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萝卜:生津止渴,对消渴病非常适宜;淮山:补脾止渴,益肾固精,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淮山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被用作防治糖尿病的常用食品。茶饮对糖尿病的预防和干预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桑叶茶、青钱柳茶、玉米须翠衣茶、山药饼等能有效调节人体糖代谢,降糖、降脂,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四、适量运动
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胰岛功能,能增加患者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剑)、气功等方法最为适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疏通经络、活动筋骨、调理气血、摄养身心。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除了合理运用药物降糖外,日常调护亦必不可少。中医所说的情志、起居、药食、运动等调方法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大有裨益。
作者 岳阳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松夫
糖尿病多年,多数是气阴两虚,当归六黄汤,养阴清热,来了解一下
我国糖尿病目前发病率不低,该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个病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界越来越富裕之后多起来的。
先看看西医怎么认识和治疗,只想了解中医部分的朋友可以下拉忽略!
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代谢疾病,跟遗传有关,糖尿病主要是胰岛功能出现了异常,胰岛是干啥的呢?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又是干啥的呢?胰岛素就是降血糖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体内血糖降不到正常范围了,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一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能被有效利用,所以要人为的干预。咋办呢?
一型糖尿病只能体外补充胰岛素了,因为自己不能产生了!
二型糖尿病可以自己产生胰岛素,但不能有效利用,所以研制出了好几种增强利用的口服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PP-4酶抑制剂等)大家只要知道是增强胰岛素的利用既可以!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是降血糖,要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但是每天按时吃药,严重时还要每天挨至少一针是比较痛苦的,如果降糖药应用过量,还存在低血糖的风险,大家注意!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容易造成人体晕厥,大脑缺氧等严重问题,所以降糖药都是逐渐加量的。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人体长期泡在高渗糖水中就像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神经,血管都会出问题,神经会出现损伤,表现出现麻木、疼痛等,血管会出现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这些是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高发因素。有的严重还会出现烂脚丫(溃烂)严重甚至需要截肢,看到这了,大家知道为何医生总是强调要规律用降糖药了吧!
糖尿病人伤口破溃不容易愈合,日久容易溃烂
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
怎么预防并发症?怎么减少并发症?这里交给大家两个中医方法,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解决糖尿病麻木的问题,糖尿病麻木中医是什么认识的呢?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中医认为麻木跟气血经络不通关系密切,经络受阻,气血不通,导致出现麻木,常见的阻滞经络导致淤堵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导致的经络不通会出现胀痛,刺痛,疼痛夜间加重,看舌苔,舌质紫暗,瘀斑,嘴唇也是紫暗的,这种疼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像针扎一样,这种需要活血祛瘀止痛,打搅可以了解一下血府逐瘀汤颗粒,之前有介绍过,大家可在自行查一下。
2、痰瘀阻滞,这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主要是麻木的表现!
一句话形容就是平时就麻木,四肢末梢明显,干活是更严重!这种也有办法,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大家打开链接了解一下。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 文章
这两味是主药,其他表现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
接下来说一下今天的正题,糖尿病后期出现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问题!
最近接连有朋友找我咨询糖尿病的问题,一个是10多年病情,另一个是30多年的病情,二者症状不尽相同,但表现出的都是一派热像:
燥热,睡不着觉,口渴,口干,口苦,颜面潮红,喜欢喝凉水,睡觉出汗,小便黄,总没力气,乏,容易发脾气,舌头很红。
以上的表现是糖尿病后期,出现了一种阴虚内热的状态,糖尿病我们中医叫消渴,因为糖尿病的人饿得快,消化快,总感觉口渴,所以中医称之为消渴。
怎么产生的呢?中医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者后天饮食没有节制,出现了脾胃受损,脾胃是管消化和代谢的,脾胃为中焦,是人体转化运输的轴,胃为水谷之海,食物经过胃的腐熟,消化,还要运送到脾,脾对水谷转运和吸收,化生水谷精微和气血,脾能升清,把水谷精微和气血送到脏腑、头面等部位去发挥作用,胃降浊把糟粕垃圾送到大小肠再排出体外。
脾胃是人体的轴,有生化和转输作用
脾胃损伤会产生一种脾虚湿盛的状态,这个时候是舌胖大,苔白腻,人比较能吃,大便稀的,大家会有疑问,怎么讲到脾虚湿盛了,不是阴虚内热吗?不要急,脾虚湿盛是糖尿病的前中期情况。
如果失治误治,湿在体内待久了就像沼气池一样,会发酵,发酵产生热量,生成湿热,湿热比较缠绵,不容易好,会逐渐伤及阴液,阴液受损太严重,就出现阴虚内热了。就会出现口干、口苦,盗汗、乏力、燥热等阴虚内热的表现。
要怎么办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养阴清热,清虚热、除湿热、止汗的方子,叫做当归六黄汤,看一下组成,我们来分析下它的作用。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
(为啥叫当归六黄汤?因是由为一个当归,加上留个带黄字的重要组成。)
这个方子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为便于理解,我们给它分类一下。
第一组:生地、熟地、当归。
生地、熟地、当归可以入肝肾来滋阴养血,阴血充盛水能制火,三个共同组成了君药。
我们看,这里面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熟地滋补肾精,当归养血活血,三者都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两寒一热,寒热并用,而清热力量更胜温热,这样就能清热不伤阳,肝肾同源,肝血和肾阴属于都属于偏凉润的物质,肝肾同补,滋阴降火,虚火不光要用凉药清火,还得把火潜下来,肝阳上扰动加重了火热,滋补肝肾还可以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
熟地黄滋补作用强于生地黄
生地黄凉血作用更强
第二组:黄芩、黄连、黄柏
汗为心之液,盗汗属于阴虚火旺,心属火,肾属于水,由于水火不能共济,心火太过旺盛,热迫使津液外泄导致,所以用黄连清心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均属于苦寒之品,苦能坚阴,就是把阴液留在体内的意思。黄芩入上焦,又能清上焦火,黄柏入下焦,能泻下焦热,这三者配合能把人体整个三焦的火都给压下去了。三者是臣药。
黄芩入上焦,清肺火去湿热,还能安胎
黄连入中焦,可以清心火,胃火,还能泻中焦湿热
黄柏入下焦,能清肝肾之火,还能去下焦湿热
最后交上了一味黄芪,黄芪味甘,甘具有补的作用,能够补中焦,补脾胃之气,(参见:补中益气汤)黄芪还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用于卫表气虚的自汗盗汗,(参见:牡蛎散),糖尿病后期,阴虚内热,卫气不固,不仅自汗,还盗汗,这时候用黄芪益气实卫固表,表气一强盛,汗自然就少了。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个当归六黄汤的介绍了,既可以滋阴清热, 去除阴虚燥热,口眼干燥,口苦尿黄等热盛的问题,还可以固表止汗,解决阴虚内热出现的自汗盗汗问题,大家学会没有呢?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出现,减少并发症危害。
糖尿病,就是一团“虚火”烧出来的!滋阴清虚火,逆转并非难事!
对于那些血糖偏高的朋友,他们不仅要控制饮食,血糖还常常不稳定,同时伴随着一系列不适,如频繁饥饿、大量饮水、频繁排尿、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这些症状反映了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理状态,即肝肾阴虚,体内存在虚火。治疗时应当以滋阴清热为主。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个源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方剂——玉泉散,它也被制成中成药玉泉丸,用于治疗气阴不足型的糖尿病,具有养阴生津、益气活血的作用。
曾经有位患者来就诊,他告诉我,尽管一直在服用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片,降糖效果还可以,但近期出现了口干、口渴,即使大量饮水也无法缓解,还伴有眩晕、烦躁、失眠和疲劳等症状。
诊断结果显示,他的舌质干红,舌苔净,面颊有红色。
我为他调整了玉泉散的方剂:葛根、天花粉、麦冬、地黄、五味子、甘草。
经过15天的治疗,他的多饮、多尿等症状有所改善。继续按照原方调理一个疗程后,患者的尿糖转阴,血糖恢复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异常。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肝肾阴虚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共同的问题。
患者舌干红、少苔,表明阴虚有热;眩晕、烦躁、失眠等症状则是肝阴不足的表现。
肝阴不足导致肝风内动,肝不藏魂,进而引起迷糊、睡眠不佳。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阴不足时间久了,会损伤肾阴。肾功能受损,导致多尿。
肾主水,肾阴亏虚,水液代谢能力下降,津液大量损耗,导致口渴喜饮。
肾阴不足,阴虚不能制约阳盛,导致血糖和尿糖升高。
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滋阴清热。
方中的地黄和麦冬分别擅长补肾阴和补肺胃阴。五味子益气生津,同时具有收敛作用,帮助锁住补充的津液。
葛根具有鼓舞气血津液上升的作用,有利于津液的输布。
天花粉能生津、清虚热。
甘草则能补脾胃,调和诸药。
由此可见,肝肾阴虚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只要准确找到病因,进行辨证施治,保持规律的作息,配合合理的饮食,糖尿病的困扰就能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