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医院糖尿病检测(医院糖尿病检测仪器)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11个糖尿病的常用检查,收藏

许多糖尿病患者朋友在医院做完检查后,看着化验单上的各种指标高了或低了,不知道说明了什么。我们整理了门诊常用的糖尿病检查指标与您分享。

1.FPG(空腹血糖)

空腹8-10个小时采血测得的血糖,反映胰岛细胞功能,代表人体基础血糖的分泌能力。

2.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即在医院喝糖水后测的2小时的血糖,可以了解胰岛细胞功能和自身对糖的调节能力。

3.HBA1C(糖化血红蛋白)

能反映出长期血糖8-12周控制的情况,不过对于妊娠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等患者,HBA1C不能准确反映血糖水平。对经常发生低血糖、血糖波动很大的患者也不能准确反映血糖水平。

4.TIR (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

佩戴动态血糖仪,监测24小时内血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 3.9-10.0 mmol/L)的时间或百分比,反映了血糖波动的大小。TIR >70%是比较好的。

5.GA(糖化蛋白)

可反映患者近2-3周的血糖波动情况。

6.U-GLU(尿糖)

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但量很少,当血液中葡萄糖超过10mmol/L时,即可出现尿糖( )。

7.尿酮体和血酮体

监测糖尿病酮症的两个指标,糖尿病酮症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尿酮阳性用( )表示。

8.ALB(尿微量蛋白)

正常人尿液中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当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升高,则为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的指标。

9.C肽

判断糖尿病的分型,了解胰岛功能的指标。常与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时一起测量。

10.胰岛素释放试验

患者吃葡萄糖,刺激胰岛释放胰岛素,测定空腹、吃糖后1、2、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正常人在吃了葡萄糖后,胰岛素在30-60分钟达到高峰,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11.胰岛自身抗体检验

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用于糖尿病的分型、早期预测1型糖尿病等。

当怀疑是糖尿病时要做哪些检查呢?

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评估病情及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血糖测定

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等。通过抽取血液样本并即时分析来确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二、糖化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过去2~3个月(也有说法为8~12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抽血并将血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受检者在空腹状态下饮用一定量含有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水,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抽血以监测血糖变化。这一试验有助于判断个体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其类型。

四、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糖、尿蛋白等项目,有助于了解肾脏功能和是否存在高血糖情况。尿糖检测可用于快速评估肾脏功能及是否存在高血糖情况,而尿蛋白则能提示肾脏的早期损害。

五、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因此血脂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六、胰岛功能检查

胰岛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C等,有助于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是常用的胰岛功能检查方法,通过测定餐前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或C肽水平,可以评估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

七、其他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能提示肾脏的早期损害,同时也能反映糖尿病患者其他器官的受损程度。

八、检查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实验室检查前,应遵医嘱进行充分的准备,如空腹、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等。

2.检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剧烈运动等活动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检查后应及时咨询医生,了解检查结果并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或复查。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风险。同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注意事项,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供稿科室| 门诊部(采血中心)

作者| 高蕊 韩翠玉

审核| 王云 崔岚

科学就医我行动 | 糖尿病相关的检查那么多,你都了解吗?

糖尿病是以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主要病因是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胰岛素抵抗。长期血糖增高会对人体的心、脑、肾、血管及周围神经等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并接受合理的降糖治疗。

然而,与糖尿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名目繁多,很多患者并不完全清楚自己需要做哪些检查,每种检查的目的是什么。今天,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李囡医生为大家进行梳理、解答。

如何确诊糖尿病

从字面看,“糖尿病”似乎是以“尿糖”为特征的疾病,但事实上,仅靠尿糖阳性不足以诊断糖尿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尿糖结果还可呈现阴性。因此,是否能够确诊糖尿病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那么,想要明确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需要做哪种检查呢?

空腹血糖(FPG)

指禁食(可正常饮水)8~10小时后采集静脉血测定的血清葡萄糖浓度。临床上,连续两次FPG≥7.0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大多数患者都是据此诊断为糖尿病的。

餐后2小时血糖

患者口服75克葡萄糖,等待2小时后测定的血清葡萄糖浓度。这是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另一个依据。若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临床上某些患者空腹血糖不高,但是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对于这一类患者,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助于诊断糖尿病,减少漏诊的情况发生。

很多人没有糖尿病,却担心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想要做个检查测测自己的糖代谢能力。那么这种情况,可以做以下检查。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基础状态下摄入进定量的“糖”,在随后的2小时内采集多个时间点的血液来测定葡萄糖的浓度,动态观察血糖水平的变化,以此评估糖负荷下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这个试验一般不用于诊断糖尿病,主要是用于协助诊断糖尿病相关状态。

所谓糖尿病相关状态,就是已经出现了糖调节能力的缺陷,但还不足以确诊为糖尿病的状态,也可认为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这个前期表现有两种,一种叫空腹血糖受损(IFG),就是空腹血糖轻度升高(6.1~7.0毫摩尔/升),但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7.8毫摩尔/升);一种叫糖耐量减低(IGT),即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但是给予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无法降到正常值,而是介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

与OGTT相类似的还有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二者的区别是:在IGTT中,患者通过静脉注射而非口服的方式获得一定量的糖负荷。IGTT适用于那些胃部切除术后,胃肠道吸收不良或不能承受大剂量口服葡萄糖的患者。

怎样了解血糖控制得如何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血糖自我监测中可发现,受每日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血糖水平往往波动很大,因而不易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为了解一段时间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我们需要检测血液中更为稳定的标志物——糖化蛋白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液中长期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以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发生不可逆的反应,缓慢生成糖基化的产物,即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能够稳定存在一段时间(6~8周),由于它的浓度不受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能够反映过去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利于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一般情况下,HbA1c值介于6.0%~7.0%之间,代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介于7.0%~8.0%之间,代表血糖控制一般;介于8.0%~9.0%,代表血糖控制比较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当HbA1c>9.0%时,代表血糖控制差,易并发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但是,当患者本身患有血红蛋白代谢异常的疾病时,糖化血红蛋白就不适用了,这时我们可以检测糖化白蛋白来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

糖化白蛋白(GA)

除了血红蛋白,血清中的白蛋白也可发生糖基化而形成稳定的糖化白蛋白。不过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比较短(约20天),因此糖化白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GA不受血红蛋白代谢异常的影响,是对HbA1c的补充。但是对于某些疾病状态下(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白蛋白水平本身就有异常的患者,GA就不适用了。

除了上述检测,临床上还常检测胰岛素相关物质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如C肽和胰岛素原。

胰岛素激发试验/C肽释放试验:病人在空腹时口服定量葡萄糖(75克)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服糖后多个时间点(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或C肽水平,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胰岛素激发试验/ C肽释放试验常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进行。正常人口服葡萄糖30~ 60分钟后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的高峰,180分钟左右恢复至接近空腹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破坏,在基础和糖负荷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均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尚未完全破坏,糖负荷下仍会有一定水平的胰岛素分泌,只是分泌的高峰期延迟,峰值水平也低于正常人。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什么是C肽。通俗地讲,C肽就是连接在胰岛素分子上的一小段肽链,只有把这一小段肽链水解下来,才能生成有活性的胰岛素分子。只要生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就会释放出一分子的C肽,因此测定C肽同样也能够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临床上,测定C肽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外源胰岛素的干扰,因为患者注射的胰岛素是不含C肽的。

是否有患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易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需要积极预防。那么,想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以做以下检查。

酮体

糖代谢障碍时,会产生大量酮体。酮体中β羟丁酸占78%,乙酰乙酸占20%,丙酮占2%。酮体的蓄积可引发酸中毒甚至昏迷。临床上常通过检测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来反映血液中酮体的水平,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全血乳酸/丙酮酸

乳酸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由丙酮酸还原而来。糖代谢障碍时,丙酮酸大量还原为乳酸,造成乳酸堆积。测定血液中的乳酸/丙酮酸水平,有助于诊断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尿微量白蛋白(AER/ACR)

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很高的比率,很多患者发病时即存在糖尿病肾病。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白蛋白的存在,但在糖尿病状态下,多种因素导致的肾脏损伤可使白蛋白“渗漏”到尿液中,因此检测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可以识别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临床中,常见的反映尿微量白蛋白的项目有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ACR)。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就需要筛查尿微量白蛋白。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就需要检测这个项目,随后需每年检查一次。

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

由于糖代谢障碍往往伴随脂代谢异常,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来评估糖尿病心、脑、肾等并发症的风险。

来源:健康报

编辑: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