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手掌鼓(糖尿病手掌硬疙瘩)

管医生聊健康 0
文章目录:

血糖突然增高的人,手掌会有两个异常,若你占1个,要尽快控制!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血糖,是人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指的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葡萄糖是我们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由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

正常情况下,人体会通过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保持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然而,当血糖突然升高,就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提示内分泌系统或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

高血糖的危害并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变化,它可能会对全身多个器官造成潜在威胁,尤其是长期得不到控制时,后果更为严重。

很多人并不知道,血糖增高并不是完全“隐形”的,它有时会通过一些外在的身体信号表现出来,而手掌则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当血糖水平骤然升高,手掌会出现两个异常现象:其一是手掌皮肤变得粗糙、干燥,甚至脱皮;

其二是手掌出现暗红色或紫色的斑块。这些变化不仅仅是皮肤问题,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血糖代谢紊乱。如果你的手掌出现了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就要引起警觉,尽快采取措施控制血糖。

手掌粗糙、干燥,甚至脱皮,是许多血糖升高患者较为常见的表现。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与体内血糖水平过高导致的脱水密切相关。当血糖升高时,人体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同时带走大量水分,导致皮肤出现干燥、缺水的情况。

手掌作为经常暴露在外的部位,血液循环较为末端,水分的流失会更加明显。久而久之,手掌的皮肤就会变得粗糙,甚至出现脱皮现象。特别是在秋冬季节,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如果不加以关注,很可能错过血糖管理的最佳时机。

手掌出现暗红色或紫色的斑块,则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异常。这种斑块的形成,通常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血糖升高后,血液中的糖分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导致小血管的血液流通受阻。而手掌部位的微血管较为丰富,当血液循环不畅时,这些微血管最容易受到影响,表现为手掌颜色的异常改变。

暗红色或紫色的斑块,往往是血液中含氧量不足的结果,这种现象如果进一步发展,还可能会引发更多的血管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或血栓。

血糖升高不仅仅会引发这些表面症状,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眼底的微血管,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最终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风险。

研究表明,许多未控制血糖的患者,早期并无任何视力问题,但当症状出现时,病变往往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的阶段。

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高血糖会损害肾脏中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下降,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进而引发肾功能不全。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可能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心血管疾病也是高血糖患者不得不面对的风险之一。血糖升高会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块可能会阻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糖和高血压、高血脂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三者被称为“代谢综合征”的三大杀手,常常联手威胁患者的生命。

面对血糖突然增高的情况,预防和控制是关键。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基础。建议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全谷物、绿叶蔬菜和豆类。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它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稳定血糖波动。对于喜欢吃甜食的人来说,适当用水果代替甜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选择低糖水果,比如柚子、草莓等。

运动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等,可以有效地帮助身体利用多余的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像跳绳、慢跑等中等强度的运动,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又能促进糖分代谢,是控制血糖的好帮手。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以免发生低血糖等意外。

对于已经发现手掌异常的患者,除了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还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

许多人会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万事大吉,但实际上,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样重要,它们能反映出血糖的整体控制情况。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血糖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手掌的两个异常信号,虽然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只有及时采取行动,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健康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能跑得更远。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是为你的健康加码。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李延兵,《糖尿病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版

PubMed: "Hyperglycemia and Its Impact on Microvascular and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管理与预防的全球报告

“糖友”饮食可遵循“手掌法则”

“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食需要量化,一双手就能衡量,我们简称为手掌法则。”医大朱宪彝纪念医院糖尿病“三一照护”门诊主管护师史瑞华说。

每日主食“两拳”。建议“糖友”每日主食量约两个拳头大小。主食要粗细搭配,注意马铃薯、红薯、山药、南瓜、莲藕均为主食。

每日肉类“两掌心”。建议“糖友”每日进食两个手掌心大小、厚度相当于小指厚度的肉类。优先选用纯瘦猪肉、牛羊肉、鱼虾。血脂偏高的“糖友”一周可以吃四个鸡蛋,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

每日蔬菜“一捧”(约500克)。建议“糖友”每日进食一大捧蔬菜,约为两只手能抓住的菜量。推荐常食用低碳水蔬菜,如卷心菜、菠菜、油菜、白菜,深绿色、紫色、红色等深色蔬菜占二分之一。

每日水果“一拳”。建议“糖友”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猕猴桃等低糖水果,两餐之间加餐食用。 孟垚

糖尿病患者饮食手掌法则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相当的重要,什么食物该吃,什么不食物不该吃,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吃多少呢?具体的量可能不是很明确,很直观。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个手掌法则也很好记忆,您就该知道自己吃多少了。

一、主食。像米饭,面条,馒头等碳水化合物,我们每天需吃两个拳头大小。

二、脂肪或者是油脂量。我们每天进食大拇指指尖的油脂量就够了。

三、蛋白质。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各种肉类,像牛肉,鸡肉,鸭肉,鱼肉等,每天进食两个掌心大小,厚度相当于小拇指厚度的量就可以了。

四、水果。大家都喜欢吃水果,但是糖尿病患者每天一个拳头大小的水果就够了。

五、蔬菜。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进食一捧蔬菜。

六、瘦肉。每天摄入的量是食指和中指并拢的量。红肉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糖尿病患者,如果饿了也不能挺着,不吃东西,还是要适当吃一点水果或者碳水化合物,防止出现低血糖。

现在你记住该吃多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