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南新糖尿病(南楠糖尿病逆转)

每日经济新闻 0
文章目录:

流感创新药研发新进展:南新制药获批帕拉米韦吸入溶液Ⅲ期临床试验

12月23日,南新制药发布关于帕拉米韦吸入溶液临床试验进展的公告。公司近日获得许可开展帕拉米韦吸入溶液的Ⅲ期临床试验,方案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并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完成登记,登记号为CTR20244827。

南新制药创新药研发项目主要聚焦于抗病毒抗感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抗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此前,南新制药拥有1.1类抗流感类药物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批文,该药物作为静脉注射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除了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2023年6月,南新制药的另一款流感产品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正式获批上市。基于以上背景,公司积极开发2.2类改良型新药帕拉米韦雾化吸入溶液,它是对现有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的剂型创新,适用于甲型或乙型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公司研发的帕拉米韦吸入溶液,有望成为全球首款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雾化吸入溶液,本品可扩大临床应用场景,在大幅度降低系统暴露量的前提下获得同等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便捷性,惠及更多人群,对临床流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帕拉米韦吸入溶液能够有效缩短流感病毒转阴时间和症状持续时间,且不良事件以1级为主,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基于良好的试验结果,Ⅲ期临床试验将进一步确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南新制药称,公司将严格按照药物监管部门要求,积极推进上述研发项目,争取早日实现药物上市。

文/一一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

帕拉米韦抗流感药物龙头南新制药科创板过会 拟齐头推进多管线药物研发

2月25日,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新制药”)科创板IPO获得证监会批准,南新制药目前为一线流感药物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生厂商。

2013年南新制药的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获批上市时是我国率先实现静脉给药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当时流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从投入市场至今,作为南新制药拳头产品的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在全国市、县级公立医院中占有绝对优势。

此次登陆科创板,南新制药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500万股,拟向创新药研发项目投入4.1亿元,齐头推进多管线药物研发。除帕拉米韦吸入溶液、干粉吸入剂产品外,南新制药在研药品亦包括美他非尼与盐酸美氟尼酮。未来南新制药将成为以新药为主、仿制药为辅的创新型药企。

深耕帕拉米韦抗流感制剂产品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主要推荐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分别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与帕拉米韦三类。

2013年,南新制药生产的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时名)的上市批准,为当时国内获批的用于临床抗流感的帕拉米韦制剂。当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新制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临床数据表明对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我国率先实现静脉给药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流感重症患者、无法接受吸入或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患者和对其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产生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从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开始注册研发开始帕拉米韦制剂对于流感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前景就得到了广东省药监部门的重视,在2011年受理该药品研发注册工作后省药监局就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满足患者临床需要。

可以看到的,随着上市后的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销售市场的逐步打开,其带来的营业收入增长迅速且对南新制药业绩的整理拉动作用显著。单个药品销售金额从2017年的7023.89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5.2亿元,销售占比从20.21%升至51.26%。

除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外,南新制药目前在售产品还包括辛伐他汀分散片、头孢克洛胶囊、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头孢呋辛酯分散片等仿制药品,目前南新制药正在逐步开展独家产品、独家制剂以及具有良好市场基础和品牌效应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随着目前公司在研新药临床试验的推进,未来南新制药拟会陆续推出创新药和改良新药上市,加上帕拉米韦的销售收入不断增长,公司预计未来产品结构将以新药为主、仿制药为辅,以药品创新能力作为公司发展引擎。

拟投资4.1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

伴随着科创板上市,南新制药拟申请公开发行不超过3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根据招股说明书对于募投项目的披露,公司拟投资4.1亿元人民币用于创新药研发。

南新制药拟重点投资的创新药物分别为美他非尼、盐酸美氟尼酮以及帕拉米韦吸入溶液、帕拉米韦干粉吸入剂。目前美他非尼正处于临床一期研究,用于肝癌、肾癌、转移性结直肠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盐酸美氟尼酮已经获得临床批准,即将开展临床一期研究。帕拉米韦吸入溶液、干粉吸入剂均处于临床前研究。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从靶标分析、新药实体设计和合成、体内外药效筛选和评估、临床前药效和安全评价等系列全流程新药研究开发体系。同时也培养出一支专业领域涉及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理学、制药工程、合成化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团队。此外南新制药拥有境内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专利8项、非专利技术数十项及国外注册专利5项。公司认为以上基础为后续新药的研发及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积淀。

美他非尼作为南新制药目前重点在研产品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一期研究,拟共投入1.77亿元用于该药品的临床试验和批件生产。据介绍,美他非尼可用于肝癌、肾癌、转移性结直肠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特别对于存在靶点基因突变或血管生成依赖性较强的肿瘤患者可望具有良好反应性。南新制药认为该药品有望成为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肿瘤新药,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此外,南新制药拟投入1.33亿元用于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盐酸美氟尼酮研究,此药物有望通过减少炎症与氧化应激以及降低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目前即将进入临床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司还计划投入5030万元用于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改良产品,帕拉米韦吸入溶液和干粉吸入剂的研发。公司表示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的帕拉米韦吸入溶液和干粉吸入剂为注射液的改良剂型,可以在给药剂量更低、安全性更高的情况下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南新制药透露,帕拉米韦吸入溶液为儿童和流感重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帕拉米韦干粉吸入剂是口服剂和注射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替代产品,并且其较长的半衰期可能会对流感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公司预计相关新产品上市后将会大幅提升公司帕拉米韦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率,有较大的市场前景。文/晨曦

每日经济新闻

大江东|那个电话里哭泣的北蔡居民区书记还在奋力抗疫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三十一】

视频摄制:顾海民

近日,一则标着“浦东南新四村-2022-0403”的录音在网上热传,内容是上海居民和居民区书记的对话,居民着急地反映楼栋里的阳性感染者未能及时转运,书记的声音喑哑疲惫,她一直很耐心地回复,也哽咽地坦陈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这段对话,听哭了很多网友。

4月6日上午,记者在北蔡镇见到了这则对话的当事人——南新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何秀梅,她穿着大白防护服,推着一辆红色电动自行车,拿着电喇叭,正穿梭在小区,为正在进行的上海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的采样维持秩序。

“为了避免居民接触,方便大家检测,我们检测点位都是移动的,一幢一幢楼来”,何秀梅说话当口,不远处一栋楼刚刚完成采样,几个志愿者搬起桌子、拿着设备,带着医护人员迅速向下一个楼幢走去,她指着说,“有两位医护是从杭州赶来的,真是特别感谢他们!”

其实,因为何秀梅有心脏病,近期压力又大。4月1日那天,担心小区情况,也担心她的身体,定点联系南新四居的镇领导班子成员特地赶来,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希望她休息两天,暂时让居委主任顶岗负责。但她谢绝了,“责任是我的,我还能坚持!”

她谈起网传的录音,略有些不好意思,“当时居民反映的是阳性人员转运问题,这个问题当时确实存在。当天下午,浦东开了领导小组会,要求‘应转尽转’,镇政府真是花了大力气协调,做了大批量的转运。目前小区里除了一些精神疾病、孕妇、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阳性人员暂缓,其他全部转运出去了。”何秀梅透着如释重负。

当天,镇里还火速为她增援两位“助手”,其中一位还是刚从居民区书记岗位退下的,经验丰富。她还收获了很多来自领导和同事的关心,领导再一次要求她休息两天,她也再一次谢绝。

本来记者想和她约4月5日下午采访,但北蔡镇党委书记蔡永强不同意,说她连续工作很久了,强制让她下午略睡一会儿。

6日,何秀梅依然忙得不可开交。除了新冠感染者转运,小区居民普遍关注的还有封控期间的生活物资保障和药品购买。“米我们还有吗?”居委会门口,看到何秀梅走近,一个居民问道。她赶忙答道,“米我们已经申请啦,阿姨侬勿要急!”

她告诉记者,镇上有个保供微信群,各居委根据小区所需,采取群接龙方式报送需求,镇上统一安排配送。居委旁的小仓库里,还放置着一些为居民采购的食用油和菜。

“小区基础疾病的人挺多的,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何秀梅说,对于这类慢性病常备药,居委可以网上申请,有医院专门寄过来,再发给居民;而对于特殊药品的需求,何秀梅通过镇上联系一些专管医生,配一些特殊人群的特殊药品,“我们也联系一些老年人子女,网上能买到的药,请他们试着从网络途径购买。”目前,小区里药品需求基本能满足,求医问药矛盾不再像开始那样尖锐了。

南新第四居民区下辖2个居民小区,共有居民1800余户,4600余人。回顾疫情发生以来的种种,何秀梅感慨很多。3月16日小区出现疫情,她随即住进居委会工作。疫情传播速度极快,近日内9名居委工作人员中,有4名被封控在家。余下5人,再加上两委班子和物业公司,总共十几个人,相当于“一仆服务400主”,其繁难可想而知。

“封控期间,居民各种各样的需求太多了,这点人肯定不够用,”何秀梅庆幸,好在有志愿者队伍加入帮助工作。

居委会里,一老一少两名志愿者正在包装抗原检测试剂盒。78岁的老党员戎凤英穿着防护服也在忙碌,透过面罩,能看到她脸上的汗珠,“把抗疫工作搞好,要靠大家,我是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年轻志愿者对记者说,她比较理解居委干部,“这么点人,这么多事,不可能和所有居民保持充分交流;但对居民来说,就要看你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药能配到,蔬菜、米等物资能保障,这样就是好的。”她说,这次“录音对话事件”出现后,其实不少人反而理解了居委的难处,都自发来到居委会报名要当志愿者,

何秀梅略感意外的是,很多以前不太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现在,小区里固定志愿者人数约70位,送菜送药、组织核酸检测、帮助老人操作手机……可以根据每天工作任务轮换安排,“今天早上我还和志愿者们说,没有你们,我真的撑不下来,很感谢有他们在!”她由衷地说。

记者离开时,居委干部和志愿者都还穿着防护服埋头工作。一套衣服,一穿就是一天,工作完成前,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如厕。中午天气渐热,不一会儿,每个人都全身是汗。

“这几天在上级的支持下,不断调配资源,我们尽量满足所有居民的基本需求。有些个性需求虽不能完全满足,但基本保障没问题,工作就比较有序了”,何秀梅说,疫情来临,所有人可能对特殊时期生活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那段录音,其实是一个无意间发生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是翻篇了。更重要的是,上海、全国有那么多的居民区书记,都在为了抗疫努力。特殊时期,难处肯定还会有,希望相互理解,我们也会竭尽全力。”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赵旭阳

来源:作者: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巨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