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腿骨折(糖尿病腿骨折可以做手术吗)
isei health:糖尿病患者注意“骨折” 与生命相关的并发症之一
“骨折”不仅会导致日常动作,还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老年人不仅难以治愈,还会增加死亡风险。 据说这样的骨折风险在糖尿病中特别高。 为什么?
在正式变冷之前想知道…冬天的“血压上升”和“糖尿病”的事
◇ ◇ ◇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只在意血管、心脏、肾脏和肝脏等疾病,对骨折缺乏认识,这很遗憾。 糖尿病及其储备库必须意识到骨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全身各种障碍,导致寿命缩短、生活质量丧失等。 并发症是视网膜病、肾病、神经障碍,已知有脑心血管障碍、急性代谢失调(急性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足部病变、牙周病等传染病、痴呆症等。 然而,有多个报告显示糖尿病人骨折较多,却鲜为人知。
“将糖尿病人和不糖尿病人进行比较的研究中,报告显示1型糖尿病容易骨折3~7倍,2型糖尿病人容易骨折1.3~2.8倍。 原因之一是糖尿病人的骨头很脆弱。”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强度由钢筋和包围它的混凝土的强度决定。 骨头的强度也和那个一样。
“骨头里的胶原蛋白这一蛋白质凝聚成一束,变成胶原纤维,比喻成大楼,就起到了钢筋部分的作用。 通过在其周围像混凝土一样粘上钙等矿物质来保持强度。 要想变成强壮的骨头,胶原蛋白中需要钙和磷等矿物质的均匀沉积。”
■骨质而不是骨密度有问题
但是,如果糖尿病导致高血糖持续,糖就会与蛋白质结合,胶原蛋白之间的联系就会变弱。 结果骨质劣化。
“容易认为骨头的强度是由骨密度决定的,但是如果骨头质量差的话,即使骨密度不降低也容易骨折。 糖尿病人即使骨密度高也不能放心。”
另外,我们知道,由于糖尿病,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的话,骨头就不能很好地制造,骨头就会变弱。
“骨头不断被制造骨头的成骨细胞和破坏骨头的破骨细胞改造。 成骨细胞中有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会导致成骨细胞增殖,相反,如果不足,成骨细胞不会增加,成骨会降低。”
糖尿病人骨折多,另一个原因是糖尿病人跌倒多。
“糖尿病人大多是因为神经障碍,身体不平衡,而且很难迅速被动,因为视力障碍,很难看清脚下。 而且由于无视营养平衡的减肥,容易出现肌营养不良(随着肌肉量的减少,肌力和身体功能下降的状态)。 结果,跌倒风险变高。”
实际上,也有报告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年内有18%跌倒,胰岛素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跌倒风险是健康人的2.78倍。
那么,糖尿病人应该做些什么来降低骨折风险呢?
“骨密度一过50岁就会急剧下降。 超过50岁的话检查自己的骨头状态很重要。”
检查除了可以在整形外科接受外,女性也可以接受市区的骨质疏松症检查。 另外,骨密度低于标准的70%的人、有脊梁骨和脚心骨折史的人等骨折风险高的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成为用药治疗的对象。
“预防是钙、维生素d、维生素k丰富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基本。 钙丰富的食材有牛奶、奶酪、小鱼、小松菜、杏仁等。 纳豆中大量含有维生素d,如秋刀鱼、沙丁鱼、鲑鱼等鱼类,香菇等蘑菇类,维生素k。”
跌倒多是肌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与低营养和运动不足有关。 一天三餐好好吃,摄取必要的能量和蛋白质很重要。
“骨头越负荷,制造骨头的细胞就越活跃。 把步行和上下楼梯引入日常生活就好了。 也有报告称,通过每周3次以上、持续半年以上的步行等运动,跌倒风险减少了2成”
骨折在某些部位会危及生命。 也有报告显示,股骨近端骨折的30天死亡率为2.9~10.8%,1年死亡率为2.6~33%。
糖尿病人应自觉骨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关注我们 私信获取更多再生资讯
所有糖尿病患者不可逃避的话题——骨折
说到糖尿病带来的严重后果,大家可能会想到心脑血管病、肾病、足病等等,而有一个严重影响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话题却被很多人所忽视,这就是骨折。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椎体骨折与全因死亡率相关。不光是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问题同样需要重视,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1型糖尿病患者在儿童青少年期的骨折风险就已经开始升高了。
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缘何升高
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常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缺乏、高血糖、渗透性利尿等因素都会导致骨钙丢失,加上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损害(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乳糜泻,出现低骨密度的可能性会更高)等因素的存在,患者很容易出现成骨功能减退,骨强度下降,并可能影响后期骨量峰值的获得。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前臂、髋部及腰椎的骨量均较同龄正常人群减低,1型糖尿病患者在各年龄段的骨折发生率都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其新发髋骨骨折的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早10~15年。
2型糖尿病患者
调查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同样明显超过普通人群,其骨折部位多见于髋部、足部和近端股骨,而且很多患者在受到轻微外伤后即会发生骨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骨折风险和普通人群有所不同,普通人一般在骨密度明显降低后才容易骨折,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一个比较高的骨密度水平下发生骨折。研究显示,在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骨生化指标、糖尿病并发症等因素后,2型糖尿病仍然是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抵抗、骨髓脂肪堆积等都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因素有哪些
1型糖尿病患者
(1)起病年龄与病程:对于低龄患者来说,糖尿病对骨成熟和骨量减少的影响往往发生于起病后的最初几年内。此外,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在20岁以前,机体尚未达到骨骼的峰值骨量,也是骨折的危险因素。不过,即便是成人起病(20岁后)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之时他们的骨量也已经降低了。
(2)慢性并发症: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如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会加重骨量丢失,这可能与骨组织局部血供、神经营养变化等因素有关。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等问题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均会明显升高。因此,有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友更加需要重视骨折风险。
(3)其他: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还可能与低血糖、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骨对机械负荷的反应减弱等诸多因素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本身:前面已经提到,2型糖尿病本身就是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骨强度下降、骨质量受损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骨折的重要内因。甚至有人提出,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一样,糖尿病也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等危症。此外,和1型糖尿病类似,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也会影响骨质量。
(3)跌倒风险增加:很多因素令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跌倒,如低血糖、夜尿增加、视力下降(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平衡功能减退(神经病变、足部溃疡、 截肢)、直立性低血压、反应能力减退等,这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的重要外因。
(4)较大的空腹血糖波动、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继发性甲旁亢等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升高的常见因素。
糖尿病治疗手段可能影响骨代谢
降糖药物
从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增加骨折发生率开始,降糖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二甲双胍: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能增加骨量,改善骨质量,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不过,最近一项研究未发现二甲双胍治疗有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小梁评分的作用。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对骨折一般呈现至少中性或有益的效果,但我们需要注意此类药物的低血糖风险对跌倒和骨折的影响。
(3)噻唑烷二酮类:服用此类药物后骨折发生率升高的情况主要见于罗格列酮,新近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吡格列酮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
(4)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对骨代谢影响的报道非常有限,尚无法得出提示性结论。
(5)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从现有资料来看,此类药物对骨折的影响偏向于中性。
(6)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由于成骨细胞内也存在GLP-1的功能性受体,所以理论上此类药物具有骨保护作用。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数据也证实了,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糖的同时,还具有改善骨密度和骨质量的作用,从而降低了骨折风险。
(7)胰岛素: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胰岛素治疗与骨折风险升高相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长,很多人合并有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胰岛素治疗的低血糖风险较高,这些因素也都是跌倒和骨折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我们无法确定骨折风险升高源于胰岛素治疗本身。
(8)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这类新型降糖药会增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从而可能影响到钙磷代谢,造成骨吸收增强。因此,此类药物对骨骼的影响引起了高度关注。多个大规模研究均显示,此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骨吸收指标和骨密度并没有显著影响,与其他降糖药相比,不增加骨折风险。不过,曾有一项研究发现此类药物引起骨折发生率升高,尽管未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但仍应引起重视,尤其当患者是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老年人,或是肾小球滤过率低或正在进行大剂量利尿剂治疗时,应用此类降糖药前需仔细评估骨折风险。
代谢手术
代谢手术后出现的体重快速下降、摄食不足和肠道营养吸收不良等会影响患者的骨骼健康。多项研究也证实,代谢手术后的骨折风险升高。因此,打算进行 代谢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需在术前仔细评估骨折风险,并在术后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需综合管理
控制血糖
前面提到,严格控制血糖并不一定会带来骨折风险的下降,但多项研究都提示,血糖控制差会增加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依旧是首要任务,力争做到平稳降糖,避免低血糖,减少 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选择降糖药
高骨折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不影响骨代谢、甚或有骨保护作用的降糖药 物,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绝经后妇女或高骨折风险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尤其要避免此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联用。
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对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此外,还应减少钠盐摄入,戒烟。不过,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增加体力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调整进食和胰岛素剂量,避免发生低血糖而引起跌倒。
抗骨质疏松药物
糖尿病患者何时开始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需要征求专业医生的建议,一般与非糖尿病患者是一样的。
文 王淑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
为何“糖友”骨折难恢复?提醒:想要恢复快,护理需做好这3点
糖尿病属于一种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一旦患病,由于血糖值呈现慢性增高状态,很容易使体内的多个器官发生慢性病变,导致器官功能衰退,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的概率会非常的高。
而且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骨折问题,并且在骨折之后,很难快速恢复,使患者的健康受到较大程度影响。所以有很多人想知道,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骨折恢复比较难?
患上糖尿病之后,除了要及时服用药物进行降糖治疗以外,必须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比如所有高糖类食物不可以摄入,高油脂、高热量等食物也应减少或禁止摄入。
另外,每一餐还应严格控制总进食量,不可以使体内的总热量超标。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不敢吃东西的行为,或者是每一餐只是少量吃一些蔬菜与粗粮。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体内营养物质缺乏,比如钙质。
而钙质一旦缺乏的话,就会引起骨质疏松。不但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或者是容易骨折现象,在骨折之后,由于体内缺乏钙离子,就会导致骨折面很难快速愈合。
另外,患者的血糖值呈现慢性增高状态,皮肤当中的糖原含量也会升高。这样一来,很容易使患者出现一些皮肤感染现象。
而且在发生感染或者是出现一些皮肤损伤问题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甚至会有严重感染的情况出现。从而使患者在发生骨折问题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
那糖尿病人骨折该如何护理?
一、做好饮食调理
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在骨折之后不要吃一些高糖食物或者是喝一些高糖饮品,否则会导致血糖值升高,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患者应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质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蛋白质,以及钙质、磷元素、铁元素等营养物质。能够为患者提供较多的营养支持,促使骨折面快速愈合,还不会影响到血糖值。
除此之外,患者每天的饮食中应适当增加一些蔬菜的摄入。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成分,能够加速机体对于钙质的吸收。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缺钙等现象,还能够加速骨折面的快速愈合。
二、适当休息与及时恢复锻炼
骨折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按医嘱适当卧床休息,不可以随意活动。否则会影响到骨折面的愈合,甚至会引起感染现象。对于处在恢复期间的患者来说,也应该按照医生叮嘱及时进行恢复锻炼,但要注意劳逸结合。
三、注意监测血糖值
在治疗和恢复期间时,必须注意血糖值的监测。如果血糖值出现了不稳定,比如持续升高现象,势必会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甚至会引起一些严重的感染问题。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由于患病之后,很多患者会出现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体内钙质缺乏。再加上皮肤内糖原含量增加,所以使患者出现容易骨折以及骨折后难以愈合的情况。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问题时,必须及早接受科学规范治疗,并做好以上3点日常护理工作。既可以促使骨折面快速恢复,还有着稳定血糖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