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耳屎(糖尿病耳屎多)
耳屎会越挖越多?是真的
耳屎会越掏越多吗?掏耳不当可损伤听力甚至掏出生命危险?没错,这些是真的。曾经见过一个老年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有一次洗澡用棉签掏耳朵后罹患坏死性外耳道炎,引起了面神经麻痹(面瘫)、颅内感染,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数次大手术才挽救生命,但一侧听力永久丧失,面神经也牺牲掉了。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关于掏耳朵的知识。
耳屎里面都有啥成分?
我们常说的耳屎也就是耳垢,在医学上有个十分文艺的名字叫耵聍。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它的主要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至9%的胆固醇组成。
我们俗话说的“湿耳”“干耳”,其实是因为皮脂腺分泌的不同而决定的,“干耳”的耳屎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湿耳”的油性耳屎更易积在耳道里。我们国人中只有4%-7%是所谓的“湿耳”,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并非疾病状态。
掏耳朵的真相 你知道几个?
耳屎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有润滑保湿、保护耳膜、抗菌、防噪音和自洁等作用。一般情况外耳道会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及自洁作用,我们就不要掏耳朵了。但是很多人都习惯于自己瞎掏耳朵,有用长指甲的,有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的。其实自己掏耳朵,风险可真的不小:
1.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2.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使就诊时清理的难度加大。
3.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尤其是有些人迷信采耳足疗店,殊不知其消毒不正规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我们门诊接诊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日益增加,大部分与外出不正规采耳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些患者喜欢掏耳后用各种药水滴入耳道美其名曰杀菌,这样做也会破坏正常的皮肤屏障从而有可能导致外耳道湿疹,越来越痒导致其他的继发感染。
4.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比如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能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5.耳屎真的会越挖越多,经常挖就会分泌得越来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如何正确地“掏耳朵”?
从健康角度考虑,一般来说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屎。如果耳屎量大造成了耳闷胀感或其导致了疼痛或听力丧失,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请求专业帮助。
一般大量的耳屎堆积在外耳道,我们临床称为“外耳道耵聍栓塞”。临床上,诸如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引起的耳闷胀感极易与“外耳道耵聍栓塞”相混淆,自行掏耳极易延误病情。
有对于诸如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外耳道狭窄、既往未曾清理耳道、“油耳”、耳痒有渗出液等情况的患者,建议切莫自行掏耳,务必到医院就诊!
小小耳屎大有乾坤,放下手里的棉签,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处理。
文/张玉洁(北京老年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医生不会告诉你,耳屎增多,竟然是糖尿病在“敲门”?
虽然糖尿病前期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但是还有个常常被人忽略的信号——耳朵痒、耳屎增多,很可能身体在提醒你:糖尿病在敲门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孙家忠说:糖尿病人耵聍腺和皮质分泌旺盛,所以容易形成较多耳屎。而且临床显示,糖尿病越重,耳屎分泌越多。
如果突然出现耳朵内奇痒无比,耳屎明显比以前增多的话,家中又有直系亲属或者配偶有糖尿病,建议先检查血糖,因为有可能这是未知的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症状。有些患者会去耳鼻喉科检查,但是用了很多外用药都是治标不治本,耳屎还是很多,结果还耽误了病情。所以一旦出现耳朵痒耳屎多的情况,首先要想到的是糖尿病的信号,可以去内分泌科做个检查。如果血糖没有问题的话,再去耳鼻喉科检查。
耳屎增多也是糖代谢异常的结果。俄罗斯一项研究显示,经过对1200名疑似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耳屎进行葡萄糖含量检测发现,糖尿病肾病的人耳屎中葡萄糖含量多数在0.1微克以上,而健康人的耳屎中不含葡萄糖或含量几乎检测不出。
糖尿病的发展会经过“隐性糖尿病”——“准糖尿病”——糖尿病阶段。从预防糖尿病的角度来说,有一点好处就是耳屎增多的情况在比“准糖尿病”期还要早一些,也就是说,在还没有步入“糖尿病前期”的时候,耳朵就会给你信号了。所以一单抓住这个信号,是可以把糖尿病扼杀在摇篮里的。要知道“准糖尿病人”不用吃药只通过饮食和运动就可以实现逆转,让糖尿病不发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所以在糖尿病前期的“隐形”阶段,血糖更加容易控制。
耳屎比较多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医生提醒:注意检查这4种病!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耳屎这种小东西,平时大家可能都没怎么留意过。总觉得它就是耳朵里的“垃圾”,没事掏一掏,也算是给自己做个小清理。
可有些人发现,自己耳屎的量好像特别多,掏完过不了几天又堆满了。有些耳屎还湿乎乎的,或者味道刺鼻,总觉得和别人的不太一样。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耳屎真的只是“废物”吗?为啥有的人耳屎特别多?要不要担心自己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耳屎,其学名为耵聍。平日之中,耳屎往往被人忽视,然而,它实则是耳朵健康的一道天然屏障。
耵聍乃耳道皮脂腺与耵聍腺分泌物混合而成,其可阻止灰尘、细菌侵入耳道深处,且能维持耳道的湿润状态。
简单来说,耳屎是耳朵的“清洁工”。正常情况下,耵聍会随着耳朵的活动慢慢排出,不需要刻意清理。
但如果耳屎突然变多、变黏,甚至出现异味,这可能是身体给出的健康信号,提示某些问题需要注意了。
耳屎的多少和黏稠度,和皮脂腺分泌水平密切相关。皮脂腺分泌增加,会导致耳屎变多、变油腻。这种现象可能与代谢紊乱有关,尤其是在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时更为明显。
脂溢性皮炎患者往往伴有头皮屑多、皮肤油腻等问题,与此同时,其耳屎分泌也会显著增多。
研究发现,这类患者的皮脂腺分泌较为活跃,皮脂和耵聍腺分泌物混合后,会让耳屎看起来又油又厚。如果伴随头皮瘙痒、面部泛油光等症状,可能需要到医院检查是否有脂溢性皮炎的问题。
代谢紊乱还可能与糖尿病有关。一些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的耳屎不仅多,还比以前更黏。
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会改变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导致耵聍分泌增多,同时体内的免疫系统可能受到抑制,增加感染的风险。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但它不只会发生在皮肤表面,耳朵也可能是“重灾区”。外耳湿疹患者的耳道皮肤常常会有发红、脱屑之状,甚者还会出现渗液现象。
这种情况下,耵聍腺的分泌功能会被异常激活,耳屎变得更多、更湿,还可能散发出轻微的异味。
外耳湿疹不仅会影响耳屎的分泌,还会导致耳道瘙痒,很多人忍不住用手或者棉签去挠,这样反而会破坏耳道的皮肤屏障,让湿疹更加严重。
有些患者甚至因为耳屎过多和耳道狭窄,出现听力下降的问题。
如果湿疹反复发作,除了局部用药,可能还需要寻找过敏原。研究显示,食物过敏、接触性过敏等都可能诱发湿疹,而耳道的湿疹通常与局部环境的湿度和清洁度密切相关。
正常的耳屎是没有明显气味的,但如果耳屎带有刺鼻的异味,甚至伴随耳道分泌物增多,这可能提示耳朵发生了感染。外耳道炎为常见病因之一,又被称作“游泳者耳”,这往往与耳朵频繁进水有关。
当耳朵进水后没有及时清理,耳道的湿润环境会给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温床。外耳道炎患者通常会感到耳朵胀痛、发痒,有时还会伴随黄色或者绿色的分泌物,耳屎也会因为混入感染物质而带有异味。
中耳炎亦可能致使耳屎异常增多,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尤甚,其耳道分泌物会经鼓膜穿孔流出耳外,与耵聍混合为一种黏稠的黄色物质。感染性耳道分泌物不仅气味刺鼻,还可能伴随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过敏体质的人群,耳屎也可能比普通人更多。过敏反应会使耳道皮肤的炎症反应加剧,耵聍腺的分泌功能亦随之趋于活跃。这种现象在季节性过敏高发的春秋季节尤为明显。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发现,在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加重的同时,耳屎的分泌量也明显增加。这是因为耳鼻喉在解剖学上是相通的,鼻腔内的炎症会波及到耳道,导致局部分泌物增多。
研究显示,过敏反应还会改变耳道皮肤的微生物环境,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如果过敏体质导致耳屎异常增多,应该从改善过敏症状入手,同时避免频繁挖耳,防止耳道受损。
虽然耳屎看起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它可能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如果耳屎长期异常增多,伴随异味、瘙痒、分泌物等症状,可能提示耳道甚至全身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研究显示,耳屎的异常可能与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比如糖尿病患者的耳屎异常可能是血糖失控的信号,而感染性耳道分泌物则可能与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相关。通过观察耳屎的变化,可以为潜在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线索。
耳屎的异常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许多复杂的生理机制,它不仅是耳道分泌物的简单积累,还反映了身体的代谢状态和局部免疫环境。
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能否通过耳屎的成分分析,开发出一种便捷的检测工具,用来筛查潜在的代谢紊乱或感染。
比如,通过分析耳屎中的蛋白质、脂质和微生物成分,判断是否存在皮脂腺功能异常、细菌或真菌感染,甚至更深层次的代谢疾病信号。
更进一步,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是否可以借助自动化的分析系统,对耳屎样本进行高精度解读?
比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耳屎样本与健康状态的关联模型,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无创监测。
这种方式不仅能降低医疗成本,还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定位健康问题的来源,特别是代谢性疾病和免疫紊乱等复杂问题。
此外,耳屎的收集和分析操作简单,无需侵入性手段,具有天然的推广优势。
如果这类技术能够广泛应用,是否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监测领域,为公众提供一种更智能、更便捷的健康管理工具?这些问题值得医学和技术领域深入研究与探索。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资料参考[1]张萧萧.看耳屎能识别健康状态!正常的耳屎长这样……[J].人人健康,2021,(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