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糖尿病(肝郁会引起糖尿病吗)
糖尿病总爱找有“坏情绪”的人,合理运用逍遥散,疏肝气、降血糖
糖尿病似乎更喜欢找那些经常有“坏情绪”的人,比如长期感到烦躁、抑郁或焦虑的人群。中医理论认为,这种现象与“肝气郁结”这一体质特点有关。
这是因为肝脏在中医里负责疏泄功能,即保持气血流通。如果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就可能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血糖升高,长期下去就可能发展成糖尿病。
对于这类患者,中医有一个经典方剂叫做逍遥散,非常适合用来调理。
逍遥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种和解剂,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
它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五种药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脾弱的情况,能够改善两胁疼痛、眼花头痛、口干舌燥、浑身乏力等症状。
举个实际的例子:
有一位姓柳的女性患者,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3年。这位患者性格急躁,容易生气,即使服用降糖药物,血糖仍然不稳定,有时空腹血糖高达10.3mmol/L。她还出现了多饮多尿、易怒、体重下降、肋部胀痛等症状。
通过舌诊和脉诊,我判断她的病机是肝郁化火,治疗应以疏肝解郁、益气养阴为主。于是医生为她开了逍遥散的加减方,包括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皮、山栀子、生龙骨、生牡蛎等,水煎服用。
同时,我建议她多出门活动、多交朋友、多运动,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以减轻压力和调整情绪。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肋部胀痛有所减轻,随后根据病情调整了药方。继续调理了两个多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稳定在6左右,其他症状也有明显改善,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和开朗。
这篇文章只是分享知识和健康科普,不代表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中医注重辨证施治,用药剂量和比例至关重要,必须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其实是一个情志病,因郁致病,因病致郁,调血糖要治肝治郁
糖尿病在中医上又叫消渴,很多人治疗糖尿病多以调理肺、胃、肾脏为主要原则。但是在我40年的临床经验来看,很多糖尿病患者治疗后效果不佳,其实是情志所导致的。
我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大多在发病前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精神伤害,比如说忧思过度、心神不宁、甚至夜不能寐等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因素。
糖尿病患者多数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情况,其实也都是和肝相关的。
1.肝气郁结,特别容易导致积郁成火,肝火上炎,灼烧于肺,肺阴被烧干,津液减少,就会经常的口渴。
2.肝气郁结,导致脾胃失和,运化失调。肝火灼于胃,吃进去的食物就容易被“融化”,所以吃的多还饿的快。
3.同源,肝火旺盛必然有损其肾,肾气不固,多尿。
所以肺、胃、肾的病机又寻根到了肝上。那么如何判断是不是肝导致的糖尿病呢?我们还可以综合一下这些表现:
1.乏力
肝主筋,筋主运动。肝气郁结的人,不爱动,没有活力。肝郁化火伤阴,则肝血不足,血虚就没法滋养经脉,经常会觉得乏力,疲倦,四肢无力。
2.眼花
肝通目。肝火旺,眼睛干涩。肝血不足,不能辨五色,看东西就感觉昏花。
3.大便干结
肝主疏泄,疏泄太过,就是说代谢太快了,消耗太多,再加上肝火太旺,易堆积成便秘。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上述情况都有,那么建议再加上情志的调理,会让疗程大大的缩短。
当然我更多的倾向于非药物的治疗方法,我推荐运动疗法,首先糖尿病是血糖的转化问题,而运动是可以加快代谢和转化糖的,其次运动能够有效的解压,缓解肝郁情况。
一个病症的治愈,从来都不是靠药物的。人体是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的。我们治疗的目的不是纠正人体的错误、终止病痛症状,而是协助人体完成它应有的功能。
相反的,一味的使用降糖药进行控制,自己的机体调控能力会越来越弱化,最后失去能力,造成终身服药的后果。
#中医##糖尿病##控糖#
糖尿病,给你两味中药,对血糖有好处,快来了解一下吧?
说起糖尿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与高血压、高血脂合并称“三高”,也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当然这也是令人头疼的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需终生控制。因此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三高”之一的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很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血糖升高,当血糖超过了肾的糖阈值时,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障碍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在中医里,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阴虚燥热,五脏虚弱而导致的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逐渐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
那糖尿病是因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糖尿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过服温热药物等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在刘完素《三消论》中记载:“故三消渴者,皆由久嗜咸物,恣食炙煿,饮酒过度。”因长期过度饮酒及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积于胃中酿成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经络皆失濡养而发为糖尿病。
2、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精神刺激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刘完素《三消论》中记载:“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所以长期过度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亦可以导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随之而起发糖尿病。
说到这里,那我们不得不提糖尿病的症状了。在中医里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个病变阶段来治疗。上消是指口干喝水多但不解渴;中消是指多食犹饥,身体消瘦;下消是喝多少尿多少,小便频繁。因此中医里是根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以益气生津、清热润燥为主。
今天给大家科普两味可以降低血糖的中药—人参、知母
人参 是比较名贵的中药材,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肺、脾、心经,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入脾、肺、心、肾经。所以我们常说,人参可以补一身之气。在中医中认为消渴症是中气不足的表现,需要补气。一些热病伤津的人,不仅会有身热烦渴,口干舌燥之感,常常还会有汗多,脉大无力的症状。因此对消渴症来说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
知母 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草药,性微寒、凉。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以及肠燥便秘等等。对于三高人群来说,知母是很适合的一种中药材。
今天介绍的两味中药是以生津止渴为主,两味药材,一味益气,一味清热。两者联合使用,有补中益气、清热凉血之效。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每个人的症状表现不同,用药及剂量也不一样,【提醒大家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辨证调理,不要自行抓药。】
我是沈医生,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 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