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脚潮湿(糖尿病脚出水是啥原因)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易患“脚气”?掌握这几点正确治疗

脚气,这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糖尿病患者是高危人群。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脚气,血糖水平越高,真菌感染的风险就越严重,治疗起来就越困难。脚气是皮肤癣菌导致的,潮湿高温环境下正适合癣菌滋生,进而诱发或加重脚气。糖尿病患者脚气没有正确处理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足,甚至最终只能面临着截肢,所以应正确治疗脚气。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治疗脚气?

1保持血糖稳定  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把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这样能提高皮肤屏障作用,降低癣菌感染风险。

2不能用手抓挠  不少患者因为瘙痒而不自觉的用手抓挠,若指甲中正好携带真菌,就会传染到身体某部位,从而导致体癣、股癣、手癣和灰指甲等,甚至引发顽固皮肤病。也有部分患者可并发细菌感染,进而造成丹毒、淋巴结炎以及淋巴管炎,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从而威胁生命。

3不能擅自涂抹药物  大部分抗真菌药能治疗脚气,不过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弱,治疗脚气时谨慎选择含激素成分的药膏或激素类药膏,激素非但无法杀灭细菌,反而促进真菌繁殖。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抗生素,能更好的杀灭真菌。有些洗剂用完后可能会导致足部脱皮,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4穿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  首先宽松、舒适又透气性较好的鞋子,袜子选择纯棉质地的,鞋子大小合适,不能穿高跟鞋和尖头鞋;注意脚部卫生,每天睡觉前仔细观察双脚,看看有没有出现溃疡和伤口;一旦出现足癣感染迹象,还需及早就医。

对于一般人来说,患有脚气后可自行购买药膏缓解。不过糖尿病患者应谨慎,因为他们常常伴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脚皮肤的小破损或癣病可能会发展成慢性溃疡,严重时可造成坏疽,最终只能面临着截肢,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脚清洁和卫生,洗脚水温控制在37℃左右,以免水温太高而烫伤肌肤;每次洗完脚后及时用柔软的毛巾擦干,不能用太粗糙的粗布用力摩擦,不然会导致皮肤擦伤。检查每天检查脚跟、脚底和脚趾缝,看看有没有裂口、擦伤和溃破,只要有任何异常应及时处理。

糖友洗脚要擦干

洗完脚擦干,这是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一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却很重要,如果做得不对,可能会酿成大祸。

在临床上,大约85%的糖尿病患者截肢都起因于足溃疡,其发生大多与患者对脚部的保护意识不强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弱,脚部常合并真菌感染,即俗称的“脚气”。脚气绝大多数情况都会最早在脚趾缝发病,因为这是最不透气和潮湿的角落。脚气会形成破口,不容易愈合,并会引起剧烈的瘙痒,搔抓之后会加重破溃,使得糖尿病足更加严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方面要预防脚气,每天洗完脚要认真地把脚趾缝擦干,让其保持干燥不潮湿,不给真菌留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已经患了脚气的糖友,除了每天洗完脚擦干趾缝外,还要涂一些抗真菌的外用药膏,如硝酸咪康唑乳膏(达克宁霜)等。有的糖尿病患者的趾缝比较紧,就需要把脚趾擦干净后放置分趾器(如图),好让脚趾张开,充分晾干。

霍宇琦/文

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因泡脚引发的糖尿病足,必须注意这6个问题

天气变冷,很多人都会在晚上装上满满的一盆热水来泡脚,既能防寒保暖、解乏,又有利于睡眠,还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泡完脚后整个人都觉得轻松舒适。然而,对于泡脚这件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小事,糖友朋友可就需要谨慎了,万一一个不注意就容易由泡脚引发糖尿病足,得不偿失。

现在科里的“烂脚”患者李大爷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李大爷是一个糖尿病病史十多年的老病友了,平时血糖控制就一般。一个月前的某一天,李大爷从超市买了个泡脚盆回来,当天晚上就兴致勃勃的开始了他的“家庭足疗”事业。3天后,李大爷突然发现足背有点小破皮,但他并没有太理会,继续泡了几天脚后,才觉得不对劲,伤口越来越大,并且开始红肿、溃烂。到我们科来就诊的时候,李大爷足背的伤口足足有7*5*1cm3(长*宽*深),而且局部红肿、溃烂,还渗脓液。

李大爷这伤口已经是典型的糖尿病足了,大家都知道一旦得了糖尿病足,溃疡进展是很快的,而且很难愈合,所以李大爷就因为这伤口在我们科住了半个多月,还没有痊愈,可以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么,糖尿病患者泡脚需要注意什么才能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呢?

1.温度不宜过高

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足部温度觉减弱或丧失,很容易被热水烫伤;一定不能用太热的水烫脚。临床上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在37℃以上的水温时会出现水疱,所以糖尿病病人泡脚能适应的水温比正常人低,以37℃为宜。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试水温也可能出现偏差,建议家属在患者泡脚前为其试水温。如果没有他人帮忙,患者可以应用水温计测量温度,以免出现烫伤。

2.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泡脚过程中身体会消耗很多热量,泡脚时间过长,不仅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容易引起疲乏,甚至会引发虚汗,造成虚脱。

因此,糖尿病患者每次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分钟左右最为适宜,临睡前效果更佳。

3.过饿或过饱不宜泡脚

空腹状态下糖原贮存量较少,这时泡脚容易导致血糖过低;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足部血管扩张,使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消化系统供血减少,影响胃肠道正常功能,而导致胃部不适。饭后立即泡脚还会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造成头晕、头痛等现象。

4.避免用刺激性药水泡脚

可以肯定的是,合理、科学、正规的辨证中药泡脚可以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对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自行购买一些刺激性比较强的中药或其他成分不明的药物泡脚,或者到不正规的按摩保健“诊所”进行“祖传秘方”的“传统治疗”,这种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容易导致足部皮肤受损,出现肤色变暗、红肿、干裂、破溃等,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足。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泡脚。

5.泡脚后需把脚擦干

我们都知道,潮湿,闷热的环境最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造成感染,出现脚气。脚气是造成脚部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合并细菌感染将会很难控制,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泡完脚后,一定要用干毛巾将脚部擦干,同时注意动作务必要轻柔。

6.泡脚后注意保持皮肤润滑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特别是足跟部,容易出现皲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泡脚后可涂抹羊脂或植物油类润肤霜,反复轻柔地按摩皮肤,以保持皮肤的润滑。

需要修趾甲的糖友,也必须在泡脚后趾甲较软时再修剪,趾甲要平剪,不能剪成圆形,以免伤及甲沟。

这些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牢记,避免给自己的身体惹麻烦。

作者:黄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