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治愈研究(糖尿病治愈研究最新消息)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达格列净:糖尿病治疗的突破,不止降糖,还有你可能忽视的好处!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患者人数的激增,传统的降糖药物似乎已不足以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除了降血糖,糖尿病患者常面临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肥胖等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没有一种药物,能够不仅仅控制血糖,还能在多方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达格列净,一款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降糖药物,正在改变2型糖尿病的治疗模式。通过它的降糖作用之外,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体重、心血管健康以及肾脏功能。那么,达格列净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康复Therapy


一、达格列净:糖尿病患者的新武器

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是一种SGLT-2抑制剂,简单来说,它通过干预肾脏的葡萄糖再吸收过程,帮助糖尿病患者将体内的多余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从而达到降糖效果。与传统的降糖药物不同,达格列净的作用不仅限于降低血糖,它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健康益处。

降糖效果:超越传统治疗

传统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例如二甲双胍)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血糖。而达格列净则独辟蹊径,它通过促进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达到降糖效果。与胰岛素或其他药物相比,达格列净的降糖方式不依赖于胰岛素的分泌,这对于那些胰岛素功能已经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不仅如此,达格列净的降糖效果稳定,能够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意味着患者可以更轻松地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而不必担心过度降糖带来的风险。


二、达格列净的多重临床优势:糖尿病患者的全方位健康管理1.帮助减重:糖尿病患者的“瘦身伴侣”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肥胖。肥胖不仅使得糖尿病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达格列净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排泄,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帮助患者减轻体重。研究表明,使用达格列净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体重减轻,这对于糖尿病伴随肥胖的患者来说,简直是意外的好消息。

案例:刘女士是一位45岁的糖尿病患者,她的体重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在服用口服降糖药之后,体重更是节节攀升。自从开始使用达格列净后,她发现自己的体重逐渐减轻,并且血糖控制也变得更加稳定。现在,她不仅能更轻松地控制血糖,还能更加自信地面对日常生活。

2.心血管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卫士”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心脏,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率。而达格列净的出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血管保护方案。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达格列净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在那些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它还能减少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

案例:王先生是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尽管他长期服药控制血糖和血压,但由于糖尿病对心血管的负面影响,他的心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自从开始使用达格列净后,他不仅感到体力有所恢复,医生还发现他的心脏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减少了心衰的发作次数。

3.肾脏保护: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达格列净通过减少肾脏的负担,有助于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它不仅可以减少尿蛋白排泄,还能降低肾脏功能衰竭的风险。研究发现,达格列净能够保护肾脏功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案例:陈女士是一位已有2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近些年来她的肾功能逐渐下降,尿蛋白值也逐年升高。她的医生为她推荐了达格列净,几个月后,陈女士的尿蛋白水平有所降低,肾脏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病情稳定了下来。


三、达格列净的安全性与副作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达格列净有诸多优点,但患者在使用时仍需关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1. 尿路感染和生殖器感染:由于达格列净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葡萄糖,这可能为细菌提供滋生的环境,增加尿路和生殖器感染的风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患者。
  2. 低血压与脱水:达格列净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过度排尿可能导致体液流失,进而引起低血压和脱水。患者在治疗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
  3. 酮症酸中毒:尽管罕见,但达格列净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尤其是那些胰岛素水平极低的患者。

四、总结:达格列净——糖尿病治疗的全能药物

达格列净的出现标志着糖尿病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能在减重、心血管保护、肾脏保护等方面发挥多重优势,成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武器。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患者反馈,达格列净正在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新选择,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善。

@头条健康#健康##药物##糖尿病#

isei health:从治不好的病到治好的病 1型糖尿病治疗研究的最前线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在全世界开展糖尿病预防启发活动。

糖尿病根据发病原因大致可以分为1型和2型,其中,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异常而发病的,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

为了治愈这种1型糖尿病的疾病,现在正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被称为不治之症的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胰脏中的胰岛细胞突然被破坏,使血糖值下降,胰岛素无法分泌的疾病,据推测日本有10万到14万名患者。

(糖尿病专科医生蓝天诊所今村洋一院长)“1型糖尿病多在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时候发病。 2型糖尿病的情况下,自己的身体会分泌胰岛素,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控制,但是1型糖尿病的情况下,身体几乎不产生胰岛素,所以我觉得相当辛苦。”

1型糖尿病患者每次进食时都需要使用一种叫做胰岛素泵的机器或笔形注射器自行补充胰岛素,以避免高血糖。

另外,如果做激烈的运动或者补充的胰岛素量过多,反而会导致低血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补充适量的糖分。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有可能发生失明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陷入意识障碍。

■生物人工胰岛移植项目

为了治愈这种一旦发病就无法治愈的1型糖尿病的疾病,现在正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者)“看起来白色浑浊的地方实际上是胰岛。 在透明的胶囊中可以看到白色的组织”

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移植是最有效的,但是捐赠者很少,日本几乎没有进行。

因此,作为解决供体不足的方法,生物人工胰岛移植项目正在进行研究。

在这种治疗方法中,从无菌状态下培育的医用猪中取出胰岛,而不是从捐赠者那里取出,用特殊的胶囊包裹后移植给患者。

(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霜田雅之项目长)“这是一个无菌加工细胞的房间。 这里实际上是最清洁的房间。 这是一个将猪的胰脏运入其中,在这里有叫做胰岛的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块、组织,进行将其从胰脏中提取出来的工作的房间。 我们的设计是在这个房间、另一个橱柜里进行封装。 我想日本全国有很多处理人的细胞的地方,但据我所知,作为为猪细胞设计和建设的东西,我认为是日本唯一的。”

生物人工胰岛被防止免疫细胞攻击的胶囊包裹着,所以移植后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因此,患者身体的负担也减轻了。

该项目将在2025年后开始临床试验,目标是在2035年,所有希望的患者都可以当天往返接受这种医疗。

(项目长霜田雅之)“从客观上来说,患者自身也是如此,从今后一起研究的专业领域的胰岛移植领域的糖尿病专家的角度来看,我每天都感到非常期待,所以我真的很想实现。 首先想在我们的生物人工胰岛上消除胰岛素注射,想去那里”

患者们希望的未来正在临近。

移植由iPS细胞制作的胰岛细胞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但生物人工胰岛的移植,有在海外实际进行的事例,在这一点上与其他研究相比有优势。

关注我们 私信获取更多再生资讯

“3c型糖尿病”迎突破性进展!英国研究发现,5类降糖药可有效降糖,PEI是关键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c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可能和PEI有关!

3c型糖尿病

,也称胰腺外分泌糖尿病或胰腺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腺损伤导致的糖尿病类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血色素沉着病和胰腺外科切除术。在西方人群中,3c型糖尿病占糖尿病5%–10%,成人发病率高于1型糖尿病。

目前,

针对3c型糖尿病的治疗指南和证据相对有限,尤其是针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

。由于证据缺乏,3c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治疗方案与1型和2型糖尿病没有明显区别,目前的建议仅限于考虑早期启动胰岛素和避免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可能与胰腺炎有关)。因此,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未接受最佳的降糖治疗方案。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Rhian Hopkins等基于英国大规模的人群基础队列研究,

系统评估了口服降糖药物在3c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证据。2025年1月6日,研究成果以《口服降糖治疗继发胰腺疾病(3c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结果: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为题发表于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期刊。

5项核心发现

1.对于3c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是否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若合并PEI,降糖效果可能会明显下降

2.总体上,5类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吡格列酮和SGLT2抑制剂)均能有效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HbA

1c水平,但对于合并PEI的患者,降糖效果明显下降

3.PEI是影响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的决定因素,非胰腺疾病类型;

4.伴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停药风险明显更高;

5.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后,3c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

研究纳入了来自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CPRD)的7084名在糖尿病诊断前/后30天内确诊胰腺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被诊断为3c型糖尿病,且开始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或吡格列酮],但未接受胰岛素治疗。其中,5917人未伴有PEI,1167人伴有PEI。对照组为经过匹配且没有胰腺疾病的97,227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了3c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12个月时HbA1c治疗反应、体重变化以及6个月的停药情况。

Part.0

口服降糖药疗效,PEI是决定因素

总体而言,12个月时,5类降糖药均能显著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糖效果和2型糖尿病总体相似。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伴有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无PEI

伴PEI

平均HbA1c降低了12.2 mmol/mol,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HbA1c降低幅度相似,差异为0.7 mmol/mol。

平均HbA1c降低了9.4 mmol/mol,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相比,HbA1c降低幅度较小,差异为3.5 mmol/mol。

➤胰腺疾病类型:研究结果在不同的胰腺疾病类型(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中基本一致,表明PEI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仅仅是胰腺疾病的类型。

➤药物类别:在评估的药物类别(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吡格列酮和SGLT2抑制剂)中,结果也显示出总体的一致性。其中,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对 PEI 患者的降糖效果减弱幅度最大 (相比T2D低4.2mmol/mol) ,尽管两种疗法仍然有效。可能是因为这两类药物影响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在 3c 型糖尿病中可能比 T2D 更不利,特别是在胰腺损伤可能更严重的 PEI 患者中。总之,表明PEI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在不同药物类别中均存在,提示PEI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图1 主要研究结果

图2 5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疗效、停药风险、体重变化差异

Part.0

停药风险,伴PEI患者明显更高:

3c vs. T2D

无PEI

伴PEI

治疗中断的风险与2型糖尿病对照组相似,比值比(OR)为1.08。

治疗中断的风险明显更高,OR为2.03。

Part.0

口服降糖药对体重的影响:

3c vs. T2D

3c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没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针对不同降糖药的亚组分析发现,在伴有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大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平均体重下降差异为1.4 kg,95% CI 0.6–2.3);而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平均体重增加差异为1.1 kg,95% CI 0.7–1.5)。

综上所述,5类口服降糖药物均能显著降低3c型糖尿病患者HbA1c

水平,且在无PEI的患者中,其降低幅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然而,伴PEI的患者在HbA

1c

降低和治疗中断方面表现较差,提示PEI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药物类别在3c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耐受性存在一定差异。这项研究为3c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表明口服降糖药物可以作为该群体血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强调了在治疗伴PEI的3c型糖尿病患者时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Hopkins, R., Young, K. G., Thomas, N. J., Jones, A. G., Hattersley, A. T., Shields, B. M., Dennis, J. M., & McGovern, A. P. (2025). Treatment outcomes with oral anti-hyperglycaemic therapie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secondary to a pancreatic condition (type 3c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https://doi.org/10.1111/dom.16163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