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默沙(默沙东糖尿病产品组面试)

21世纪经济报道 0
文章目录:

默沙东新冠口服药国内获批,疗效如何?怎么使用、定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内迎来了第三款新冠口服药的获批上市。

12月3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国家药监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默沙东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商品名称:利卓瑞/LAGEVRIO)进口注册。

莫诺拉韦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肥胖或超重、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严重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动性癌症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

根据默沙东官方资料,莫诺拉韦是全球首款获批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上市许可或紧急使用授权,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截至2022年12月,默沙东已在全球供应超过900万疗程的莫诺拉韦,治疗了约270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目前,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的国内独家进口商是国药集团。2022年9月,默沙东与国药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莫诺拉韦在中国境内的经销权和独家进口权授予国药集团。2022年11月,默沙东与国药控股分销中心有限公司就莫诺拉韦在中国的进口和经销事宜签署经销协议。

此外,该药国内的商业化定价还没有确定。其在美国市场是700美元一个疗程,高于辉瑞新冠口服药的政府采购价(每疗程约530美元)。“关于莫诺拉韦是否以及何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一切请以政府发布的公示信息为准。我们正与相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希望莫诺拉韦能够尽早惠及中国患者。”默沙东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疗效如何?

莫诺拉韦是一款在研口服形式的核糖核苷类似物,可抑制SARS-CoV-2(新冠病毒的致病因子)复制,由默沙东和Ridgeback联合开发,该药物是全球首款获批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莫诺拉韦于2021年11月获得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附条件批准上市,并于2021年12月先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及日本厚生劳动省紧急特例批准。2021年12月,该药物3期临床试验MOVe-OUT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治疗服用莫诺拉韦可显著降低未接种疫苗的新冠肺炎高危成年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

根据莫诺拉韦3期MOVe-OUT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对未接种疫苗的非住院成年患者每天2次给药,每次800毫克剂量莫诺拉韦进行了评估,这些患者经实验室确诊为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在该研究随机分组前五天内出现症状,并且至少具有一项疾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如心脏病、糖尿病)。

在基于全部随机入组患者(n=1433)的分析中,莫诺拉韦降低了住院或死亡风险:对照安慰剂组中9.7%(68/699)的患者住院或死亡,服用莫诺拉韦的患者中有6.8%(48/709)的患者住院,绝对危险度下降3.0%(95%置信区间[CI]: 0.1, 5.9)。安慰剂组有9例死亡报告,莫诺拉韦有1例死亡报告。

主要有效性的确定是基于762名受试者的计划内期中分析 。在该项期中分析中,使用莫诺拉韦治疗显著减少从随机分组至第29天期间的住院或死亡人数:安慰剂组住院或死亡患者有14.1%(53/377),而莫诺拉韦组住院的患者有7.3%(28/385),莫诺拉韦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绝对危险度降低6.8个百分点(95%置信区间: 2.4, 11.3; P=0.0024)。

在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和眩晕。服用莫诺拉韦的受试者中有1%的受试者因不良事件(AE)而终止参与研究,对照服用安慰剂的受试者中有3%的受试者因不良事件(AE)而终止参与研究。服用莫诺拉韦的受试者中有7%的受试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对照服用安慰剂的受试者中有10%的受试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严重不良事件与新冠肺炎相关。

对此,有证券机构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莫诺拉韦是一款核苷类似物,从治疗机制来看属于RdRp抑制剂,同属于此类抑制剂的药物还包括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君实生物的VV116等。与辉瑞口服药Paxlovid靶点切入点不一样,莫诺拉韦的RdRp机制的药物与3CL在阻断机制上有所差异。至于两种机制的药物未来市场应用前景需要综合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全方位评估。

RdRp是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RNA病毒必须且最保守的蛋白,并且该酶在正常宿主细胞中不存在,针对RdRp抑制可以有效实现抗RNA病毒作用,并且正是其与核苷酸结构的相似性,提供了一定的广谱抗病毒性。

默沙东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该药物在使用疗程方面,国外一次需要服用4粒,1天服用2次,每5天一疗程。至于何时正式进入中国临床应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

“不过,从此前莫诺拉韦的相关临床数据可以看出,这款药物可能会存在包括腹泻、恶心和眩晕等反应。所以,需要强调的是,新冠病毒药物的使用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谨慎对待,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也不得擅自进行,需要咨询专业的药师,遵循医嘱。而莫诺拉韦要想打开国内市场,也需要经得起多方考验使其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上述分析师说。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莫诺拉韦附条件批准上市,而所谓附条件批准是指用药人群是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来进行用药。

莫诺拉韦市场竞争空间有多大?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大部分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但仍然有少数感染者表现为肺炎,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和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这些人群是重症高风险人群。要对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第九版诊疗方案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辉瑞新冠口服药和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这些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的排毒时间。

此次,莫诺拉韦的上市业内认为是用于应对疫情的需求动作。此次,莫诺拉韦的适应症是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肥胖或超重、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严重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动性癌症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这也意味着降低对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成为当下国家聚焦的一大方向。

有病毒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冠疫情三年的暴发,让我们对这个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种了解的前提下,我们的防控策略其实做了很大的调整。过去是为了防止病源的扩散、防止病源的传播,现在的防护重点不是为了防感染,是为了防重症,防止疾病造成的严重危害。在这点上,我们的防控策略、工作重点和关注的重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更多会把精力投在重症患者上、老年脆弱人群。

“从临床经验的角度来看,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一定是有效的,只要这个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是符合抗病毒作用,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在药物的适用人群方面,目前该药获批适用于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但具体用药情况需要经过医生根据患者状况进行判断,作为抗病毒药,早期降低病毒载量非常有意义,具体用药情况需遵从医嘱。”该病毒专家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表示,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免疫逃逸能力强,感染后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较低。但是未完成疫苗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老年人以及合并慢性病等因素仍是感染奥密克戎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尽早使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将有助于更早清除及改善症状,快速清除病毒,降低住院或死亡风险。患有基础病的患者,尤其是肝或肾功能受损人群,也需注意各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医嘱合理用药,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守护人。

在国内市场的布局,默沙东也早早的就在为莫诺拉韦的商业化做准备。在商业化层面,2022年9月,默沙东与国药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莫诺拉韦在中国境内的经销权和独家进口权授予国药集团。2022年11月,默沙东与国药控股分销中心有限公司就莫诺拉韦在中国的进口和经销事宜签署经销协议。

而在定价方面,根据公开资料莫诺拉韦在美国的定价为700美元一个疗程,约合人民币接近5000元。目前,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国内医保支付调整后的价格1890元/盒,更是高于阿兹夫定的医保挂网价270元/瓶。

对于莫诺拉韦在国内定价以及是否会进入医保这一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咨询了默沙东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在全球范围内,默沙东致力于在获得授权或批准后,加速提升莫诺拉韦广泛、公平、可负担的患者可及;在中国,这一承诺不变,我们基于世界银行对各国应对大流行病提供资金能力的分类,进行分级定价,这一定价框架旨在使患者快速获得莫诺拉韦。我们对莫诺拉韦的临床表现充满信心,相信这一药物有潜力为患者带来显著益处,为医疗卫生系统增添价值。

“关于莫诺拉韦是否以及何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一切请以政府发布的公示信息为准。我们正与相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希望莫诺拉韦能够尽早惠及中国患者。”默沙东方面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冲击首仿!东阳光2款糖尿病复方制剂即将获批

8月15日,东阳光3款新4类糖尿病产品(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片、磷酸西格列汀片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上市申请进入“在审批”阶段,有望近日获得正式批准。

这3款产品都为优先审评品种,其中,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片为中美共线,磷酸西格列汀片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为中欧共线。另外,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为国内进展最快,有望冲击首仿。

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同属DPP-4抑制剂,前者由默沙东开发,后者由勃林格殷格翰/礼来共同开发。2019年,默沙东西格列汀销售额达到34.82亿美元。国内市场上,除默沙东原研产品外,正大天晴西格列汀首仿已经获批。

默沙东开发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于2007年3月获得FDA批准,2012年7月在中国获批进口,商品名为捷诺达 。2019年,默沙东该产品销售额为20.41亿美元。

利格列汀二甲双胍原研厂家为勃林格殷格翰/礼来,于2012年1月获得FDA批准,2017年3月在中国获批进口,商品名为欧双宁。2019年,欧双宁全球销售额近25亿美元。

在糖尿病领域,东阳光目前有格列吡嗪胶囊、磷酸利格列汀片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3大产品获批上市,此次又有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片、磷酸西格列汀片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进入行政审批阶段,这3款重磅产品在不久之后的获批将丰富其糖尿病产品管线。

来源:PharmaGo-上市药品库

解析新版医保目录:中药与儿童药获益颇丰,部分重磅新药等谈判

记者|谢欣

在医保目录上一次调整后的两年,新一版医保目录在8月20日正式公布,与前次调整所间隔的8年时间相比,本轮调整要迅速及时了不少,但与此前披露的预期公布时间相比,这次的医保目录依然有些“姗姗来迟”。

在业内与大众均翘首以待之下,新医保目录究竟调整了哪些品种,谁又能成功获益?

从总量上看,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常规准入部分共2643个品种,与2017年目录相比增加了55个品种。这2643个品种中,包括西药品种1322个、中成药品种1321个(含民族药93个);此外中药饮片(采用准入法管理)品种纳入892个。

虽然近年来对以中药注射剂为代表的一批中药(中成药,下同)品种质疑声层出不穷,但分析本次医保目录,中药品种依然可称得上是一大赢家。

追溯往年数据看,2004年版医保目录共1854个品种,其中中成药品种823个,占比 44.4%; 2009年版医保目录共2151个品种,中成药品种987个,占比49.5%; 2017年版医保目录共2535个品种,中成药1238个,占比48.8%; 2019年版本医保目录共2643 个品种,中成药1321个,占比达到49.98%创下历史新高。

更大的优势则体现在调入调出之中。新版医保常规目录这次共调入了148个品种,调出150个,其中调入部分囊括了西药47个,中成药101个。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如按照具体剂型统计,新增中药品种达到131个,除了小柴胡汤颗粒、小柴胡汤胶囊与新型狗皮膏纳入甲类外,其他品种均为乙类。其中儿童药与感冒药占了相当大比重,可谓是一大赢家,包括小儿感冒颗粒、小儿退热感冒糖浆、小儿哮喘颗粒、小儿腹泻宁糖浆等。

这可能也与此前各部门提出的加大对儿童用药扶植的大背景有关,此前卫健委等多部门曾出台文件,支持儿童药物的研发创新,缩短儿童用药注册申请的审批周期。此外新增中药品种还包括一些妇科、心血管、消化药物,且均为口服或是膏药。

但同样也有一批中药品种被踢出目录,其中不乏维C银翘胶囊这样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种,心血管品种与曾受质疑的“保肝药”也是被调出的“重灾区”。

西药部分47个调入品种除了浓氯化钠与硝苯地平IV进入甲类目录外其余全部进入乙类目录。具体品种看,以德谷胰岛素和各类二甲双胍为代表的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占据主导。而包括罗氏托珠单抗、默沙东西格列汀二甲双胍、阿斯利康沙格列汀二甲双胍、西安杨森戈利木单抗、诺华奥洛他定、诺和诺德德谷胰岛素等外企品种也直接进入了常规目录。

总体看,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新增药品覆盖了要优先考虑的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其中通过常规准入新增重大疾病治疗用药5个,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36个,儿童用药38个,绝大部分国家基本药物通过常规准入或被纳入拟谈判药品名单,并将74个基本药物由乙类调整为甲类。

另一方面,除了被国家药监部门撤销文号的药品外,位列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且同时在医保目录中的药品本次被全部调出,也可谓是意料之中众望所归,

而对于备受关注的中药注射液品种,如前次发布的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类似的是,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并未直接将一些争议较大的中药注射液品种直接调出,而是在限定支付管理上做了进一步加强,事实上除了中药注射剂外,同样“享受”了上述待遇的还包括部分抗生素和营养制剂。

谈判目录方面,根据国家医保局介绍,这128个品种中包括西药109个,中成药19个。治疗领域涉及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丙肝、乙肝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等。许多产品为近几年药监局批准的新药,也有国内重大创新药品。下一步征求企业谈判意向后,确定最终谈判药品名单。

略微遗憾的是,本次有128个药品进入下一步拟谈判准入范围。但国家医保局仅公布了其中48个在今年协议到期的前次谈判品种,包括大批知名靶向与单抗药物。而由于预计会包括大量近年加速审评审批后上市的新特药的新增谈判品种却并未公布。

此前业内消息称,80个新增谈判批准将不会公布,可能会在谈判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公布。国家医保局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这部分品种目前没有公布的计划,而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昨日则表示,谈判目录可能在9-10月发布。

而已拥有数个颇受关注的重磅新药的几家外企与创新药企向界面新闻不同程度的确认,已收到国家医保局发来的谈判邀请。

值得一提的是,从8年到2年,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周期大幅缩短,而业内普遍猜测,未来一年一调甚至是即时动态调整将成为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