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起泡症(糖尿病起泡症能治好吗)

九派健康 0
文章目录:

秒懂健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糖尿病患者易患带状疱疹的原因及预防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秒懂健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糖尿病患者易患带状疱疹的原因及预防

慢性病叠加感染性疾病对中老年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容易患哪些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为大家解答相关问题,并强调了控制血糖、合理饮食、运动及接种疫苗在预防带状疱疹中的重要性。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发生水疱?应该如何处理?

水疱,是指高出皮肤的疱疹,里面含有液体。水疱的形成,大多是炎症反应的结果,比如,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变态反应等引起。普通百姓,在发生水疱的时候,往往喜欢用针刺破,放出水疱里的液体,等待结痂愈合。但是,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血糖异常的人身上,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有些糖尿病患者,会莫名其妙地起水疱,这些水疱通常出现在四肢远端,比如脚、小腿、手背、前臂等部位,水疱会不间断地出现,又很快消失。水疱体积不大,直径在0.5厘米左右,里面含有浆液。这些水疱如果破溃之后形成感染,就会导致久治不愈的慢性伤口。

糖尿病患者发生水疱的现象,最早在1930年被克莱默大夫描述;1967年卡特威尔等人,正式将这种特别的病症,命名为糖尿病性水疱病。糖尿病性水疱病,是糖尿病对皮肤造成的特异性改变,其发生率约为10%到37%,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主要见于老年、病程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对紫外线敏感的糖尿病患者中。

糖尿病性水疱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现在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微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皮肤营养障碍是主要原因。高血糖时,细胞肌醇代谢异常,山梨醇代谢活跃,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强,神经缺乏营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表皮细胞溶解性坏死,导致皮肤结构改变。此外,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时,钙、镁等离子平衡失调,使皮肤结构脆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水疱的生理因素。

糖尿病性水疱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微血管病变是发病基础。因此,可以将水疱视为糖尿病带来微血管损伤的标志。通过观察也发现,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血液循环较差、白色念珠菌感染、肢体伤害或刺激等,都会促进水疱的进展。

糖尿病性水疱病的特点是,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长的人更易发生,同时,可能还伴有其他并发症;水疱发生的时候,血糖及尿糖都有明显增高,病情表现加重;水疱多数是突然发生,常见于脚趾或手背,反复出现,形状与烫伤水疱类似,大小不等,水疱透明,张力较大,内含清亮液体,水疱周围没有炎性红晕。水疱发生后,如果没有感染,会在2到5周内自愈;如果造成感染,就可能长期不愈。水疱合并感染,愈合后会留下瘢痕或色素斑。少数水疱也可以发展为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或糖尿病性坏疽。

应对糖尿病性水疱病,关键措施是积极控制血糖及并发症。在日常生活在中,要加强皮肤,特别是足部的护理,每天进行清洁和检查,注意穿着合适的鞋袜;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手、脚等局部按摩;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红外线设备取暖;注意减少局部皮肤的受压和磨损。如果出现水疱,千万不要自行刺破处理,应该及时就医,以减少感染风险。如果水疱破溃,应到正规医疗机构换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要改善营养状况。需要提醒的是,水疱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血糖控制方案,必要时应尽早使用胰岛素,让血糖水平达标。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早班车# #清云计划#

“糖人”遇上疱疹 怎么办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李大爷平时身体硬朗,几天前还在公园里锻炼,这两天突然感受着如同“刀割”“火烧”“电击”一样的疼痛,这让他吃不下、睡不好。彻夜疼痛的李大爷在家人陪同下就医,经医生确诊为带状疱疹。医生告诉李大爷,他不仅患带状疱疹,还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上带状疱疹,不光痛感强烈,还很有可能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5~4倍。高血糖状态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一方面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导致免疫细胞功能降低。免疫力的持续下降,最终可能导致患上带状疱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的2.38倍。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患上带状疱疹后,更容易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血糖控制恶化。

适当的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并且可以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的发生概率。由于40岁以上人群是糖尿病和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因此建议这类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对于预防糖尿病引发的带状疱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据《家庭医生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