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底黄(糖尿病脚底黄什么原因)
血糖高了,脚先知?脚部若有这3种变化,提醒你该降糖了
李叔,今年63岁。五年前确诊糖尿病,一直通过药物控制血糖,起初严格控制饮食习惯,定期自测血糖,血糖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阶段,于是对血糖控制有所放松,机体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经常放纵自己吃一些高脂肪食物和高糖食物。
最近一段时间,李叔总感觉脚部隐隐作痛,刚开始并没有在意,观察脚部皮肤状态,也没有明显的外伤,这让李叔非常不解,因为疼痛感较轻,也没有太关注。
但随着时间推移,李叔脚部疼痛感越来越明显,甚至影响正常行走。每天早上醒来都能感觉到脚部有明显的麻木感,而且脚部对温度的感知也有所丧失。
整体脚部皮肤状态较为干燥,脚部周围肌肉松弛严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最终决定来医院检查一下。
李叔首先挂了一个骨踝外科,骨科医生对足部进行触诊,足部骨质没有发生损伤,通过对足部皮肤进行观察,脚部皮肤黏膜有溃烂的倾向,应该不是由骨质因素导致的。骨科医生询问病史得知李叔患有糖尿病,建议李叔去内分泌科检查一下。
李叔来到我们科室后,对李叔进行接诊。通过问诊了解到李叔患有多年糖尿病,最近一段时间脚部总是出现疼痛感,知觉麻木以及皮肤状态下降。
询问最近一段时间李叔是否测量过血糖,同时立刻测量李叔随机血糖,李叔已经半年多没有测过血糖了,随机血糖测量结果显示为16.8mmol/L,血糖严重超标,而且这次测量结果是在李叔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
由于李叔并没有明显的皮肤破损,因此无法提取皮质进行实验室检查,决定为其进行足部神经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足部周围神经出现不同程度损伤。通过影像检查没有发现血管损伤,但是发现神经周围的软组织受损严重。最终确诊李叔为糖尿病足。
通过会诊确定李叔的治疗方案,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糖尿病足,通过降糖药控制血糖平稳,同时联合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足部神经修复。李叔需要严格控制生活方式,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还需定期自测血糖,记录血糖变化。
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足病变的重要方法,血糖过高不仅会导致脚部出现问题,还会引起其他糖尿病并发症。血糖变化对机体的各个组织都会有影响,部分人群出现血糖升高现象,往往最先表现在足部,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两种并发症都会导致足部出现症状。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就会导致并发症发生,因此会有血糖升高,脚部先知的说法。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都是糖尿病患者好发的并发症,足部属于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在肢体末端的流动速度较慢,因此血液在肢体末端停留的时间较长,肢体末端受血液的影响也就越大。
血糖升高会直接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导致血液循环动力不足,肢体末梢受血液循环的影响较大,本身足部和手部的血液循环动力就不足,血液黏稠度升高后血液循环动力下降严重,导致大量血液停留在肢体末端,肢体末端的神经较为敏感,这种情况会导致肢体末端神经受损,最终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
上面提到的李叔血糖升高,首发症状表现在足部,李叔足部出现严重的疼痛感,而且足部也出现了感知下降的症状,通过检查确定是由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血糖升高,脚部会出现一定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留心观察足部变化,脚部出现3种变化,提醒我们应该降糖了。
糖尿病血糖持续升高会导致脚部并发症发生,为了防止并发症病变或恶化,应该及时控制血糖,快速将血糖降低。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血糖升高会发生哪些脚部变化。
1.脚部疼痛感
血糖升高会导致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主要症状表现为足部疼痛感。血糖过高对血管周围的组织或神经具有一定的损伤性,血糖首先会腐蚀血管壁,随后通过血管壁向周围的组织渗透,导致周围的组织出现损伤,此时脚部感觉到的疼痛感是一种创面疼痛感,人体感知的创面疼痛感较轻,尤其是组织内部的创面疼痛感,疼痛感知大幅度下降。上面提到的李叔早期出现的脚部疼痛感很轻微,因此李叔在早期出现脚部症状时并没有在意。
随着血糖腐蚀性的渗透,血管周围的神经会受到损伤,此时脚部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痛,患者能够明显感觉到灼痛感。创面疼痛小于神经疼痛,神经疼痛即便是服用止痛药缓解效果也很差,而创面疼痛服用止痛药后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李叔后期脚部疼痛感无法忍受,主要是因为血糖过高已经损伤周围的神经了。
由糖尿病导致的脚部疼痛感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患者不要忽视早期脚部疼痛症状,以免血糖损伤神经,造成不可挽留的损失。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部疼痛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筛查是否是糖尿病足或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了。
2.脚部感知障碍
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一症状时,很有可能是血糖升高了,糖毒性会影响足部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主要维持感知功能。肢体末端受糖毒性的影响最大,患者出现脚部感知障碍时,主要表现为脚部温度感知丧失,脚部疼痛感知丧失,脚部麻木感增加。上面提到的李叔每日早上醒来都会感觉脚部麻木感,这是血糖过高导致神经损伤所致。
出现感知障碍时首先要想到是神经系统受损,出现症状大多不是由外伤所致,因此患者应该首选内分泌科或神经科,上面提到的李叔出现脚部症状时就直接去外科进行检查,这种做法容易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出现脚部神经知觉障碍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主要检查科室以内分泌科和血管外科为主,患者还要多关注糖尿病并发症,积极预防这些并发症。
3.脚部肌肉或皮肤状态改变
发生糖尿病足会导致脚部皮肤颜色改变,糖尿病足会导致周围毛细血管受损,部分停留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会发生沉积,氧化后这些血液颜色会越来越深,影响脚部皮肤颜色改变。受糖尿病足的影响,患者脚部皮肤营养状态较差,主要表现为皮肤较为干燥,或皮肤老化较为严重。
血糖过高会影响脚部周围组织,周围组织受损后吸收营养的能力下降,因此脚部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态。这种营养不良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皮肤状态较差,脚部肌肉萎缩等症状。
上面提到的李先生就出现了脚部皮肤干燥和肌肉松弛等症状,正常健康状态下的肌肉较为紧实,缺乏营养时肌肉会变得松弛。如果我们发现脚部出现肌肉或皮肤状态改变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及时筛查并发症是否发生。
出现以上三种脚步变化,很大可能是血糖升高引起的,患者应该及时控制血糖,及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控制血糖水平稳定
降低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方法,上面提到的李叔就是没有控制好血糖,最终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降低血糖的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为主,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不可出现自行增减药量,擅自停药等现象。
改变生活方式主要以控制饮食为主,同时也要配合运动。
患者应该严格坚持糖尿病饮食,坚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食物,避免食用高淀粉食物,坚持糖尿病饮食的基础上要保证膳食均衡,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糖尿病患者应该坚持运动,运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健康体重,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伴随肥胖症状,控制体重是促进降糖的重要方法,运动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2.定期监测糖尿病并发症
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大,因此常年患糖尿病的人群应该定期监测并发症。建议患者三个月到一年进行一次监测,高风险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应该增加监测频率。
糖尿病患者在家中也可自行监测,通过观察自身的血糖变化,能够推测并发症发生风险,血糖变化较大的人群以及血糖较高的人群都易发生并发症,出现血糖变化较大或血糖较高时,应及时与主治医生联系,在医生的指导下快速降低血糖。
血糖高了,脚部先知,脚部若出现疼痛感,感知障碍,肌肉或皮肤状态改变这3种变化,提醒我们应该及时控制血糖。上面提到的李叔出现了以上脚部三种变化,经过检查得知是血糖过高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防止血糖过高,及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参考文献[1]郭光华朱峰闵定宏等糖尿病足合并难愈性创面外科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4): 256-263
[2]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05-708
糖尿病严不严重,脚部会报信?若脚上出现这几种异常,赶快去医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深秋的午后,58岁的李师傅坐在社区公园的长椅上,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作为一名建筑工地的质检员,他每天都需要在工地上来回奔走。这天他脱下鞋子,揉搓着微微发麻的脚掌,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右脚大拇指处泛着淡淡的紫色,摸上去有些发凉。他想起前几天体检报告单上那个略高于标准值的血糖数据,内心泛起一丝不安。
李师傅把这个困扰告诉了住在隔壁的张医生。张医生是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的专家,听完描述后神色凝重:"糖尿病患者的脚部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这些症状很可能预示着糖尿病足的早期征兆。"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显示,糖尿病足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达8.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足被誉为"糖尿病第三只眼",它通过各种脚部异常变化向人体发出健康警报。
李师傅的经历引出了一个重要话题: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察觉脚部的危险信号?医学研究表明,当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这些问题往往最先在脚部显现出来。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指出,脚部异常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外观改变、皮肤温度变化等多个方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刘护士提到,她曾接诊过一位快递小哥,年仅45岁就出现了糖尿病足早期症状。这位快递员平日工作繁忙,经常忽视脚部保养,直到发现脚趾间有难闻气味才就医,检查发现已经出现了真菌感染。
专业医学期刊《中华糖尿病杂志》刊载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应重点关注以下脚部异常信号:
皮肤异常:脚部皮肤干燥开裂、变薄或增厚、出现水泡、颜色改变。在某综合医院就诊的陈大姐,一位水果店老板,就曾因忽视脚部皮肤异常,导致伤口感染加重。
温度改变:局部异常发热或发凉。来自东北的货车司机王师傅注意到自己的脚趾总是特别冰凉,经检查发现是外周血管病变的表现。
感觉异常:麻木、刺痛、触觉减退。在菜市场经营海鲜档口的赵阿姨,曾踩到钉子却毫无知觉,这种感觉迟钝就是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
外形改变:脚趾畸形、足弓改变、骨骼突出。某游泳馆救生员吴教练发现自己的脚趾逐渐向上弯曲,这种变形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密切相关。
伤口愈合缓慢:普通擦伤或小伤口迟迟不愈合。在美发店工作的林女士,一个小小的指甲剪伤竟持续了一个月都未痊愈,这正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内分泌专家贾伟平教授强调,糖尿病足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他建议糖尿病患者建立每日查脚的习惯,可以利用镜子检查脚底,或请家人帮忙观察难以看到的部位。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足诊疗中心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糖尿病足患者在发现问题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一位从事蛋糕烘焙的韩师傅,正是由于及时发现脚部异常并积极就医,才避免了截肢的命运。
预防糖尿病足,除了日常观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血糖管理: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根本。在某高档餐厅担任大厨的孙师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规律运动,使血糖维持在理想范围,有效预防了并发症。
足部护理: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保持干燥,避免泡脚时间过长。经营花店的钱老板养成了每晚护理双脚的习惯,皮肤状况明显改善。
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要舒适透气,袜子要纯棉吸汗。某健身房教练杜教练特意选购了专业的糖尿病友足鞋,有效预防了足部问题。
运动调节: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从事茶叶批发的郑老板每天坚持晨练,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既控制了血糖又保护了双脚。
营养均衡:合理的营养搭配可以提供足部组织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写字楼当保安的马大哥,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伤口愈合能力明显提升。
《中华医学杂志》报道的一项随访研究显示,规范的足部护理可使糖尿病足发生率降低50%以上。在某古玩店工作的周老板就是受益者,通过坚持足部护理,成功控制了早期病变的进展。
专家提醒,当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脚部出现溃疡或深层伤口
持续性疼痛或麻木感加重
脚趾出现明显变形或皮肤颜色异常
局部红肿发热
伤口周围出现脓液或异味
反复发作的足部真菌感染
在某体育场负责场地维护的方师傅分享了他的经验:每周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就医,让他避免了很多并发症的困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加强糖尿病足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在某烧烤店经营的徐老板通过参加社区健康讲座,学会了糖尿病足的自我监测方法。
一位瑜伽馆的童教练表示,她每天给学员示范动作时,都会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护。这种职业习惯让她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有了更深的认识。
某中医院的糖尿病专科统计显示,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率显著降低。开理发店的黄师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积极预防,他已经健康生活了十多年。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指出,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与患者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在菜市场卖水产的江阿姨通过阅读科普材料,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双脚。
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强调,糖尿病患者应该建立预防意识,将足部检查作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在某社区公园当园丁的石师傅就是这样,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仔细检查双脚。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足的防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某面馆经营的陆老板就感慨,现在的医疗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很多并发症都能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
回到故事开始的李师傅,在张医生的指导下,他及时调整了生活方式,认真执行足部护理计划。半年后复查,他的脚部症状明显改善,血糖也得到了良好控制。这个过程让他深刻认识到: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掉以轻心。
脚部健康是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血糖控制的成效。及时识别脚部警示信号,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过上充实精彩的生活。让我们珍惜这双承载生命之重的脚,倾听它们无声的警示,守护健康的每一步。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糖尿病脚开始发黑了,怎么回事?
近日,有网友发来咨询:患糖尿病多年,通过吃药、控制饮食等手段,血糖一直控制地不错,之前一直没注意,这几天洗脚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左脚大拇指有发黑现象,在网上查了资料后,怀疑是糖尿病足,于是发来咨询。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1. 足部或下肢皮肤干燥、瘙痒: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新陈代谢能力下降,血糖升高又会影响身体局部营养物质的供给,更应比常人警惕下肢皮肤的干燥和瘙痒现象,以免造成病情进一步发展。
2. 足部麻木,感觉神经减退: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浓度升高,在循环的过程中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易造成足部的麻木感。此外,还可能伴有局部神经受损,具体的足部表现即足部触觉灵敏度下降、足部温度感觉减退等。
3. 足部出现破溃伤口:糖尿病足发展期间,病人双脚出现溃疡伤口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血糖高皮肤抵抗力薄弱,容易受感染等原因,患者在感染后皮肤状态变差,局部形成溃疡伤口,常伴随着疼痛感,且经久不愈,形成糖尿病足。
4. 足部皮肤颜色异常:糖尿病会影响患者正常血供,血供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患者侧肢体局部缺血,从而患者的脚部会呈现出紫色或发黑等情况。
以上就是早期糖尿病足的一些典型症状,很多症状是比较明显的,患者只要平时多注意留心观察,一般都能及时发现。这里提醒广大糖友,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时治疗并且控制血糖,这样才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读了本篇文章你对糖尿病足有没有更了解了呢?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糖尿病足”的相关问题,可以关注@金冠骨科张大夫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联系,金冠医生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