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湿热(糖尿病湿热体质健康管理方案)
糖尿病,多是由于湿热内蕴,这张方清热化湿运脾,平稳血糖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富贵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近年来,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且愈来愈有朝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愈来愈多的成年人早发2型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较为严重,且胰岛β细胞受损也更为严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也更高。
而早发糖尿病患者多注重口腹之欲、平时不怎么运动或劳逸失度的特点,所以糖尿病患者大多“脾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张某,男,38岁,装修工人,1年前因为多食、口干口渴,前往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治疗期间按照医生指导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但血糖一直没有控制到正常水平,血糖经常在8~10mmol/L徘徊,自己感觉再这样下去可能不行,于是前来就诊。
经过细细询问,了解到患者对于自己病情比较焦虑,心情不是太好,口干但口渴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很容易感到疲惫,对工作影响较大,胃口不是很好,睡眠也不是很好。
观其舌脉,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舌根偏厚腻。当时我给他辨证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型糖尿病。于是给他开了一个方子,组方为:生地黄、地骨皮、葛根、苍术、五爪龙、白芍、薏苡仁、绵茵陈、黄柏、车前草、牡丹皮、柴胡、薄荷、甘草;连服15剂,水煎服。原西药服用量减半,同时嘱咐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半个月后前来复诊,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胃口和睡眠有所好转,但有少许头晕,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减黄柏、苍术,继续连服15剂,西药照服,另外还需严格控制饮食和增强锻炼。
三诊时,患者空腹血糖基本能控制在6.1mmol/L,但偶尔会有低血糖的状况发生,还是容易感觉疲劳,查其脉,气阴亏虚加重,由于患者血糖控制的还不错,于是让患者先停用西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大生地黄、五爪龙的用量,继续连服15剂。
四诊时,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4mmol/L,但是大便干燥,这是郁久化热,结于胃肠,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减白芍,加枳实、赤芍;继续连续15剂。
五诊时,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2mmol/L,大便顺畅,没有其他不良症状,但观其舌脉,舌质微微暗红,舌苔薄黄,津液偏少,于是在上方基础上减枳实,加北沙参,让患者继续连服15剂。
六诊时,患者血糖控制在5.0mmol/L,津液开始正常,于是我让患者定期复诊,控制饮食和运动照旧。半年后随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心情也变得好很多了。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说开方思路,由于这位患者是典型的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证,所以需要清热化湿运脾,兼疏肝理气。方中生地黄滋阴润燥;地骨皮降血糖、清肺降火;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五爪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白芍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薏苡仁利湿健脾;绵茵陈利胆护肝、利尿解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车前草清热、利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另外,还需要根据糖尿病患者“阴虚为本”的病机规律,予以益气养阴。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案例,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加减应用,请在专业人士的辨证后使用,切勿胡乱使用。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糖尿病从脾论治之三 脾虚湿热
3.脾虚湿热
临床表现:怕热喜凉,汗出热减,胸脘腹胀,口渴不多饮,肌肉酸胀,四肢沉重,并有浮肿,头部发胀,疲乏无力,便秘尿黄,舌胖嫩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糖尿病不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肺胃之热伤及于脾,导致脾阴不足,从而也会影响到脾气的功能,导致脾气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脾阴虚而生热,湿热交蒸故怕热喜凉;热蒸湿动则汗出而热减;脾虚运化无力,湿阻气机,则胸脘胀满,热盛则口渴;里有湿停所以渴不多饮;脾主肌肉、四肢,今脾失运化,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阻于肌肉经络之间,血气运行不畅故肌肉酸胀,四肢沉重;脾虚其不化水,水邪泛滥则水肿;水泛于上故头痛发胀;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影响全身则疲乏无力;津液不能下承加之丁肠则人”下则尿黄;舌脉为脾虚湿热之候。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清热化湿。
常用药物:
健脾益气药:党参、白术、甘草、山药、梗米、生黄茂等。
清热化湿药:苍术、陈皮、川黄柏、厚朴、佩兰、白蔻仁、砂仁等
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味处方:党参、云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苍术、厚朴、黄柏、葛根、牛膝、薏苡仁。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处方分析:本方为健脾化湿之剂,方中参、苓、术、草健脾养胃,恢复脾的功能;苍术苦温辛燥,以除湿运脾、厚朴苦温除湿,消除痞满、二药相配增加四君的健脾之功;陈皮、苍术、半夏芳香化湿,醒脾调中;黄柏清热利湿,配牛膝引药下行:慧米清热利湿;葛根除热生津,又抑制上药太燥伤及脾阴:上药共奏燥湿健脾清热之功。